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伯父过奖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侄也只是尽一份绵薄之力而已。”

    这个年代办学是一个亏本生意,




第521章 国子监找茬
    南山书院的成立,在长安城里还是引起了不少波澜的。

    主要是当日李世民这位天子出席了,当朝太子出席了,两个宰相也出席,更有充满了豪壮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下子就让南山书院站在了风口浪尖。

    国子监里面,一帮监生很是不爽的讨论着。

    “那南山书院,学员基本上都是互助村的普通村民子弟,或者是张家作坊里面的人员子弟,这些人有什么本事凭什么朝廷那么重视。”

    “是啊,要说永定伯的才华,我等是服气的,但是并不表示南山书院就有多厉害啊。”

    “这帮泥腿子,以为在张家蒙学里面读了几年的书就多么的了不起了,居然敢和我们国子监相提并论。”

    “你们听说了没,那南山书院除了文学院之外,其他的法学院、算学员、医学院、农学院、机械学院、物理学院,全部都是乖乖的,完全就是学的奇淫技巧。依我看,我等应该去向孔祭酒情愿,不能让如此书院带歪了大唐的学风。”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大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贞观元年,李世民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设丞一人,主簿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国子监,就相当于教育部和大唐最高学府,集行政和教育于一体,孔颖达是国子监祭酒。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南山书院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国子监,人家还真的有权利对疏远的额事情指手画脚,只是张华听不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反正读书人之间闹事,李世明估摸着也不会怎么去管。

    “别问了,我刚从孔祭酒那里回来。你让祭酒直接同意大家去南山书院闹事,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正常的学术交流,肯定是没问题的。他们书院不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嘛,那我们就和他们好好的论道论道嘛。”

    没过多久,一行几十人的国子监监生就出了国子监,直奔南山书院而去。

    “祭酒,你真的任由他们去闹”

    就在一间二层楼的房子里,孔颖达和一名国子监助教站在窗户上看着外面直奔南山书院而去的监生。

    “永定伯其人,老夫有点看不透。但是每每总是能够做出一些大家意想不到的额事情出来,而又土豆和地瓜这等祥瑞护身,只要他不谋反,也很难扳倒他。这次他设立南山书院,老夫觉得来者不善啊。你看看里面的各个学院,除了文学院之外,有几个是正正经经的”

    孔颖达作为孔子的子孙,最关心的是儒家的文化是否能够一直得到重视和传承。

    就像是国子监,里面最显眼的建筑就是孔庙,一切的教育都是围绕儒家的东西来展开的,孔颖达自然是大力支持,亲自出任祭酒。

    但是现在这个南山书院,虽然也学习儒家的东西,但是很明显,其他乱七八糟的杂学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再结合前段时间朝廷公布的新的科举制度,明法科、明算科和医学科的地位大大的上升,这对儒学的发展是不利的。

    屁股决定脑袋,孔颖达的出身就决定了他最关注的是儒家文化,或者干脆说是孔家文化的传播,而不是这种教育体制是否最合适,是否有利于大唐的发展。

    因为不管是大唐还是其他朝代,孔家的地位都一样的。

    “那倒也是。听说除了文学院招募了一批倭国遣唐使到里面学习,其他的学员基本上都是互助村村民和张家作坊里面的子弟,还真是一帮泥腿子呢。”

    “就让那帮监生先去试一试他们的斤两吧,马上就要科考了,老夫心里也好有个准数。”

    ……

    &n



第522章 灰溜溜的走
    书院门口的场景,自然有人以最快的速度报告给了张华。

    不过张华没有发表什么意见,这种事情,人家来的是监生,总不能自己这个南山书院的院长直接下场吧

    再说了,如果国子监这帮人能够给南山书院的学员们泼一盆冷水,也未尝不可。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张华认为自己的学生除了诗词方面稍微差了一点,其他的都不比国子监那帮世家勋贵子弟差。

    “我先简单的说一下规矩,我们双方各出三个人,每人给对方出一道题,题目不限。只要对方回答不上来,就算是输了。”崔详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站在两拨人中间说着话。

    “什么问题都可以吗”陈安冷清的说了声。

    “当然,什么问题都可以。”

    崔详不认为南山书院的人能够问出什么难倒自己的问题来。

    别看崔详是一个世家子弟,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纨绔,相反的,他自幼就被称为天才,三岁识字、六岁学经学,可以说,他是大唐少有的青年才俊了。

    而一同出战的郑海和卢灰也一样不俗,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给对方出个难题,想要赢得这场对战还不容易

    “行,我们同意。远来是客,你们先请吧!”

    陈安看到崔详他们如此托大,心中的担忧反倒是渐渐远去。

    虽然今天是国子监和南山书院学员之间的对战,但是今天的场景一定会被传播出去的,如果南山书院输的太惨,肯定怎么说的人都有。

    陈安自然是很清楚张华对南山书院的重视,肯定是不希望书院的发展之中凭空多出来一些障碍,虽然这些障碍今天不来,以后也迟早会来的。

    “哼,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别说我们国子监欺负你们。”崔详没有从陈安脸上看到任何慌张的表情,有点不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敢问你是怎么认为大学的意义的”崔详擅长经文,自然是以经文为题。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虽然张家蒙学教授的东西很杂,但是像《大学》这样的经典,都是需要学习的,陈安的答复虽然不能说是多么的精彩,但是至少也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

    “哼,勉强算你过了,接下来轮到你出题了。”崔详倒也干脆,没有去太过于纠结。

    “君与民,孰轻孰重”陈安也不客气,直接出题了。

    “这还不简单,自然是君为重。”崔详根本就不假思索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生民之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同焉者是也,异焉者非也。”

    “很抱歉,我认为你的回答不通过!”

    “你这是故意找茬你不会以为这样就能赢得对战吧”崔详冷笑着看着陈安,“你要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后面的比赛也不用比了,南山书院不过如此。”

    “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君与民,富者与贫者,是情同一体,彼此相须的。为人君者若不能做到恤民、宽民,相反,只务侈心纵欲,横征暴敛,



第523章 孙思邈
    南山书院慢慢的进入了正轨,五个专门针对即将举行的科举的冲刺班,按照张华给出的题海战术,在疯狂的刷着题。

    反正有多啦在,一百道题和一万道,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布置题目的时候,张华要辛苦一点就是。

    这个时代的考生,主要训练的都是书本上广泛的学习内容,并没太过注重哪些是重点。

    后世大学考试的时候,大家想必都感受过,要是老师不划重点的话,感觉都不会考了。

    由此可见针对性的训练和复习有多么的重要。

    就在张华待在南山书院,看着各个学院慢慢的走入正轨的时候,终南山通往长安城的官道上,一老一少也健步如飞的行走着。

    “师父,徒儿总觉得那个传说是个谣,病入膏肓的肠痈怎么可能通过开肠破肚来治疗呢。”

    年轻一些的道士装扮者看着旁边胡子灰白,但是气色很好的老人,有点不甘心的说道。

    “时儿,你跟着为师学医这已经十六栽,也算是为师看过的少数几个天赋异禀的人物了。说句实话,为师在你这个年纪,医术是绝对没有你好的。”

    老者头也不转,一边健步如飞的走着,一边说着话,很明显不是一般人物。

    “但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你千万不可小觑了天下英雄。听我师父说,当初的华佗就懂得开肠破肚的治病方法,甚至还想给曹操治疗脑疾,可惜却是死于非命。”

    “如今长安城传来的这个消息,有人用开肠破肚的方法治好了朝廷尚书左仆射的肠痈,这不见得就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宫里的太医,水平虽然不见得比你高,但是都是有真本事的。他们全部都说无药可医,可以准备后事了,结果人却是被人救活了。”

    “这种事情没有几个人会拿来开玩笑的,再说了,长安城不是还有很多其他老百姓的肠痈被治好了吗我们只要亲自去长安了解一下就知道了,左右不过是几天路程的事情。”

    很显然,这个老者看问题的角度很年轻人有所不同。

    “开肠破肚,这感染绝对是个大问题啊,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控制的,再说了,他们是怎么确认发病的器官是在人体内部具体哪里呢”

    “这个也是为师想要了解的,等到了长安,一切自然就清楚了。”

    ……南山书院。

    “伯爷,外面有人来找你。”

    潘忠来到实验室,跟张华汇报着情况。

    “什么人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说我没有空。”

    “行,那我去让人拒绝了。我就觉得长安城似乎没有孙思邈这一号人,要不是看在他年纪很大了的样子,我才不会为了他来打扰少爷。”潘忠一边说着话一边往门外走去。

    “等一下!你说找我的人叫做孙思邈”

    张华这么一说,潘忠停下脚步,思考了一会,“少爷,应该就是这个名字,我确定没有听错。莫非少爷真的认识他”

    潘忠作为跟着张华的老人,对张华的人际关系还是比较熟悉的,他确定自己以前没有听说过孙思邈这个人。

    “快,快去请他进来。”张华立马停下了手中的实验,“算了,我亲自去门口迎接。”

    要不是孙思邈自己找上门,张华还忘记了大唐还有这么一号神人呢。

    那可是史书上记载的活了一百多岁的人,虽然他的具体出生日期有争议,但是不管是哪个版本,都是超过了一百岁。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

    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



第523章 参观
    张华三步并两步的,快速走到了孙思邈面前,“这位想必就是孙神医吧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年代的病毒比较弱小,或者说是穿越的福利,张华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生病。



    但是张华不是一个人在生活,他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的成年。



    一个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郎中,对张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但是像孙思邈这样的神仙人物,不要说张家,就是皇家也没有办法把他招募到麾下。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要是没有张华,过个几年,李世民也会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这么大年纪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李世民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到了,唐高宗显庆四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



    这一次要不是长安城传来的这种新式手术治疗方法实在是匪夷所思,孙思邈也是不会来长安的。



    “伯爷客气了,招呼一个下人过来带我进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亲自出来。”孙思邈自然也是一下就猜出来眼前的就是永定伯张华。



    说实在话,虽然他知道张华很年轻,但是真正见到的时候,那种感觉又不一样了。



    医术是一个非常需要积累的过程,特别是中医,一般年岁越高,开出来的方子越成熟。



    西医反倒是有所不同,虽然很多手术的积累也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更多的却是看中个人天赋。



    有些人第一次那手术刀,就嫩个做到稳、准、狠。



    而有些人却是直接晕血。



    “听说孙神医一直隐居在终南山,晚辈一直想要寻找机会去拜访,没想到今日居然能够在南山书院见到老神仙,实在是书院学子们的福气呀。”



    “永定伯过奖了,老夫今天也是来请教学习的。听闻永定伯擅长治疗各种外伤,对肠痈等以前几乎束手无策的病症也有新的解决方法,老夫倒是很想亲自见识见识呢。”



    孙思邈倒也不觉得尴尬,直接说出了自己今天来的目的。



    “老神仙,我们先进去歇息片刻,喝口茶水,慢慢聊。”



    有句话叫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既然孙思邈送上门来了,张华怎么都觉得自己应该把他留下来。



    这可是相当于给自己身边的人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啊。


1...146147148149150...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