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还是第一代当家人做主,眼光还是有的,关键时刻自然是跟随餐朝廷的脚步。
要不然城外那么多粥棚,还真以为有那么多人大发善心,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
的事情
收买人心,这在封建王朝,有的时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开始吧!先挖那几块测量地,看看今年的亩产到底怎么样。”
李承乾亲自向李世民申请了主持蓝田县土豆和地瓜开挖工作,挖土豆和地瓜,
这算得上是这几天大唐最重要的事情了。
 
第264章 还好有土豆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这个谚语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李世民听到今年土豆和地瓜的产量的时候,也跟着当初李承乾的反应一模一
样,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粮食的问题。
每个朝代末期,由于土地兼并、人口增加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一些天灾
,下层的老百姓变得活不下去了,世道也就乱了。
“陛下,大喜啊,各处义仓在短短的几天内纷纷爆满,民间凡是种了土豆和地
瓜的人家,仓库也都堆满了。
就连长安城的粮价这几天都一天一个样,一直在下跌,现在已经快要接近往年
正常价格的两三倍了。要是局势不再恶化,粮价恢复正常也指日可待了。”
长安城周边种了差不多一百万亩的土豆和地瓜,按照每亩两千多斤的产量计
算,一下子就有了二十多亿斤,足够支持到下一次收粮了。
土豆和地瓜的高产,或者说是在干旱和蝗灾的接连打击下还能有这么高的产
量,让长安城上上下下彻底认识了这种神奇的作物。
许多农户已经在想方设法的搞到一点土豆和地瓜的种子用以下半年的种植,再
也不需要谁去逼着种植了。
就连远离长安的江南道和剑南道也都流传着土豆和地瓜的传说。
一方面,这些地方今年就已经有一些家中有人在长安为官的家族种植了土豆和
地瓜,取得了颠覆大家认知的高收成。
另外一方面,朝廷也在鼓励推广各地扩大土豆和地瓜的种植,尽快的解决大家
的吃饭问题。
至于土豆和地瓜的口感会不会比粟米差,大家会不会吃不惯之类的问题,在饿
肚子面前都不再是什么问题。
“去把张华传进宫,朕要再听听他的见解,另外,也让众位大臣一起来讨论一
下怎么应对外面的流民吧。”
粮食有了,但是怎么分配,怎么使用,李世民心中还有疑虑。
不患寡而患不均!
城外那么多的流民,如果之前吃不饱饭都没有出什么大乱子,反而因为粮食充
足了,分配粮食的时候出了问题,那就搞笑了。
再说了,这么多流民,也不可能一直这么养下去,终归要考虑长远的处置方法。
……
互助村。
张华接连打了几个喷嚏,“这是谁在背后骂我了!”
“少爷,指不定是有人背后骂你还是想你呢。这几天我看来福叔的脸上总是笑
咪咪的,沣河北岸那几千亩土豆和地瓜挖起来后,家里的粮仓都快要爆了,马管事
还说我们家上上下下,大家放开来吃,仓库里的粮食也够吃几年了呢。”
互助村这几天的气氛明显变轻松了,家家户户都种了土豆和地瓜,现在挖出来
后发现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哪怕今年继续干旱下去也没事。
最关键的是,大家似乎已经看到了再也不用饿肚子的未来。
所以梅子才敢放松心情和张华斗嘴。
“就你嘴甜,现在也还没有到放松的时候。虽然土豆和地瓜还算是丰收,但是
最近周边的乞丐明显变多了,治安形式不容乐观。薛礼,护卫的训练一定不能落下。”
“大哥,你放心,这段时间来送蝗虫到村里收购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基本上没
有谁闹事的,即使那些来乞讨的人,只要他们愿意,我们都是在各处作坊给安排了
工作。”
自从张家开始收蝗虫以来,附近村落,附近镇子,甚至是其他县的人,每天都
有很多带着大包小包的蝗虫来到互助村。
为了不影响互助村村民的生活,马周专门在互助村村口以及长安城西市和长安
城外流民聚集地分别安排了人手收购蝗虫。
蝗虫可以换钱!
张家开始收购蝗虫以后,长安人民对蝗虫的恐惧感以肉眼可以看到的速度在下降。
“哪里蝗虫多啊”
“今天你抓了几斤啊”
“听说昨天你换了三十文钱”
不少人见面的时候已经不再问你吃了没,而是开口闭口都是蝗虫的事情。
就
第265章 微小生物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
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
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雨中赶路,别有一番风景。
雨,下在大树上。大树昂首挺胸,准备经受暴风雨的洗礼,它好像在说:“让
暴风雨来得更快一些吧!”在看看那些树叶,它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吮吸着夏天的甘露。
干旱了将近半年的关中,迎来了自己最幸福的时刻。
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
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豆大的雨点落在
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张华和清影坐在马车里面,透着玻璃窗看着外面的风景,多啦靠在张华腿上打
着鼾,对外面的变化一点也不感兴趣。
狗子穿着蓑衣在前面驾车,雨太大,马车也跑的不快。
“这雨下的还真是及时,要是继续干旱下去,那就真的要出大问题了。”
也不知道是干旱还是大雨引发了清影心里的哪根铉,今天她居然难得的主动找
张华聊天。
“关中确实很需要这场大雨,不管是下半年的庄稼种植还是蝗灾的抑制。就连
我们的作坊也很需要这场雨,要不然沣河都快要干涸了,水车都没什么用了。”
张家作坊越来越多的使用水车来提供原始动力,不管是驱动拉风机还是捣碎煤
块,亦或是锤炼钢铁,水车比人力好用多了。
张家的机械作坊在阿牛的带领下,最近一年也是发明了不少的新鲜设备,很是
让张家各作坊的生产效率上了一个台阶。
“今年还真是幸好有土豆和地瓜,要不然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要是你这个土
豆和地瓜能够早出来二十年,我的哥哥姐姐就不会被饿死了。”
清影似乎想起了什么痛苦的事情,语调变得很是低落。
一直以来,张华还真是不清楚清影的来路,更不知道她的家庭背景,没想到她
小时候还经历了这种惨事。
“逝者已逝,我们要往前看。至少土豆和地瓜的出现,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最大
程度的避免了没饭吃的情况。”
听完张华的话,清影有点娃娃脸的洁白脸蛋变得微红,张华才反应过来似乎自
己的话有点歧义。
这孤男寡女的在一辆马车里,外面下着大雨,似乎还真是容易让人多想。
清影一改常态的样子也让张华心里没谱,家里梦雨和梅子都没来得及吃,清影
这种高冷的、前面后面长的一样的,张华现在还真的没有其他的想法。
惹不起!
“这雨虽然下的及时,但是也会给长安城外的流民安置带来麻烦呢。”张华赶紧
转移话题。
“流民只要有吃的,还有什么会是问题呢”
“你这话对也不对。朝廷即使有足够的粮食,也不可能一味地养着流民,养得
了一时养不了一世。再说了,单纯的施舍,流民没有付出任何努力就得到食物,长
期这样下去很容易养成人的惰性。
如果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只要待在流民营里就能吃饱,那么那些辛辛苦苦还吃
不饱肚子的人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至于下雨,这主要是因为流民的住宿条件都很差,肯定是没办法完全避雨的,
这么一来,虚弱的身子被雨淋了之后,没有立马换上干净的衣服,很容易着凉。
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一不小心,这场大雨过后,流民里面就会出现瘟疫。”
“瘟疫”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清影的脸色都变了,长年在外面闯荡的她,比
谁都清楚瘟疫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可以说,水灾、旱灾、蝗灾,这些影响巨大的灾难在瘟疫面前都显得不再让人
害怕。
毕
第266章 流民安置
夏天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
当狗子驾着马车出现在长安城城门口的时候,雨已经停了。
大唐的高官都是住在内城,接到李世民的旨意就立马进宫了,现在大兴宫里关
于流民安置的讨论也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长孙无忌:“陛下,以微臣之见,给每个流民发放一些土豆,让他们返回家乡
是最为妥当的,要不然隔三差五的,那么多人聚在城外还是容易出事。”
魏征:“这些流民之所以成为流民,是因为在原地活不下去了,即使现在给他
们一定的口粮,他们回去之后很快又会断粮,还是会再次成为流民。”
长孙无忌:“这些人回去之后可以继续种地啊,大部分流民在故乡都是有土地的。”
魏征:“是有土地,但是种子呢在收获之前的这段时间他们吃什么光有土
地是不行的。”
房玄龄:“陛下,江南西道附近一直都是地广人稀,虽然南部地区多丘陵,但
是北部却是有不少湖泊平原,很是适合耕种,是否考虑迁移一部分流民去江南西道”
萧禹:“江南西道乃至岭南道,虽然地广人稀,但是气候条件与关中完全不
同,贸然移民,很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损伤。”
陈叔达:“去年的流民不是都去了水泥作坊等地吗,今年是不是也可以安排一
部分流民去到各处作坊”
房玄龄:“陈公,长安城外超过二十万流民了,谁家作坊可以容纳这么多人”
房玄龄一句话就把陈叔达给顶死了,放眼大唐,别说二十万,超过二万的作坊
一个都没有,即使是二千的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
张华就在这种讨论背景下被带到了殿中。
“张华,你来说说,城外这二十万流民怎么处置会更好”
李世民听着大家争吵一般的讨论,已经有点烦躁了,好不容易张华来了,赶紧
让他说说。
一直以来,张华总是以独特而有效的了解为大家所熟知,慢慢的,只要是张华
说出来的办法,哪怕听上去有点天方夜谭,大家也会认真的考虑考虑,看看是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