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也许在世伯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对于张家却是救命稻草般的帮助。俗话说: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世伯的恩情,小子将永远铭记于心。”张华难得的一脸肃穆的对房玄龄说出了一番感恩的话。

    结合前任张华留下来的记忆以及从梅子口中了解到的情况,张华知道这几年房家给张家的帮助着实不少,甚至可以说没有房家的帮助,也许已经没有现在的张家了。

    “贤侄说这个就见外了,说起来这个香皂给人的感




第38章 六字箴言
    房玄龄的书房比较大,里面存放这各种各样的书籍,其中还有一些竹简,待在里面,让人感受到一阵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房玄龄和张华在里面交谈了一会关于香皂的事情,中间房义端了一盆水进来给房玄龄洗手,自然而然,香皂的表现很是给张华挣脸。

    “世伯眼中有一些血丝,是最近没有休息好吗?”张华知道房玄龄这么积极的叫自己进来是为了什么,现在香皂的事情已经搞定,自然而然的便把话题开始往房玄龄希望交谈的方向转移。

    “哎,想必贤侄应该也听说过最近京师发生的大事吧”房玄龄叹了一口气,有点期待的看着张华。

    按理说,房玄龄宦海沉浮这么多年,应该不会对张华这么一个毛头小子有什么期待,但是张华拜帖上的那句话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一样给了房玄龄无限的启示和冲击,让房玄龄对张华的表现一下子充满期待。

    “略有耳闻。”

    玄武门之变的事情,是不适合随意讨论的,虽然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什么,但是知道归知道,说出来就不一样了。

    “现在朝中局面有点弥乱,虽然秦王已经贵为太子,但是有些老臣却是并没有就此臣服,各种各样的反抗,或者干脆就是不作为,屡见不鲜。”

    “可以猜测到这个局面,这也是很正常的反应。”

    “话虽如此,但是大唐已经经不起这种折腾,突厥已经南下,随时会兵临城下,如果我们内部的问题没有解决,到时候又要面对外来的压力,局面会变得怎么样,还真是很难说呢。”

    “世伯,有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咦,贤侄这话说的倒是精辟,我倒是第一次听说过这种说法,当局者迷,很有道理啊,贤侄有何高见”

    宋朝的辛弃疾在《恋绣衾无题》中写道: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这是当局者迷这话第一次问世,现在张华信手拈来,自然给房玄龄别样的感觉了。可以说,无形之中,张华在房玄龄心中的地位又小小的上升了一点。

    “拉一批,打一批。不知世伯认为如何”

    拉一批,打一批。

    这正是张华在门口的时候找陈二借笔写下的六个字,也正是冲着这六个字,房玄龄急招张华入见。

    张华的这个策略,在后世被太祖用的炉火存青,特别适合大唐现在这种政治斗争的局面。

    房玄龄面对的朝局,说白了无非就是不服李世民,或者说是原太子党人一方面不甘心就此成为配角,另一方面又担心贸然投靠新的主子,得不到重视,还有一些人在观望。

    所以谁也没有心思干活。

    这个时候,许多人往往会采用霹雳手段,以雷厉风行的做法清除异己。

    这种方法,不能说是有错,只是简单粗暴的方法没有办法适用于这种大规模的处置,要知道李建成当太子可不是一天两天。

    并且,老实说,人家这个太子做的也不差,并没有后世有些文章说的那么不堪。

    只不过在李世民的军功衬托之下,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文治显得没有那么显眼,大家看到的英雄都是战胜归来的将士。



第39章 榜样的作用
    人是社会性动物,遵循社会规则,获得社会认同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此从众能够获得身份认同,被社会接纳,反应爱与归属的需要。

    这个时候,一个榜样,或者一个先行者带来的影响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前世张华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说在深圳的地铁里一男子可能是玩手机太专注了,差点忘记到站时间,当他一抬头看到自己的站到了急忙跑步冲下车。

    该男子的这一动作不知道被同车的哪位老人看到了,以为出了什么事,也跟着跑下车,同车的人看着这两个人行色匆匆跑下车,以为出了什么要人命的事,也跟着往外跑。结果站外面想上车的人看到车里的人拼命往外跑也跟着跑起来了,于是一场全民冲刺上演了。

    结果调查,虚惊一场,整个事件是因为男子上班赶时间急忙跑几步造成的。

    现在张华向房玄龄建议树立一个榜样,一个拉拢和分裂息王旧部的榜样,为的就是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起到一个让其他人“从众”的作用。

    “息王作为朝堂里当初最大的一股力量,身边必然有一些名望显著的有识之士辅助左右吧”张华没有直接回答房玄龄,而是先反问了一个问题。

    “那当然,朝中大臣和各地军政长官,有很多人支持息王。朝中的宰相裴寂是忠于陛下的,既然陛下不愿换太子,裴寂也就理所当然的倾向息王。各地封疆大吏,息王也拉拢了不少人。

    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幽州总管李艺,也就是罗艺,都是支持息王,邢州都督任环和他的弟弟任璨也多年依附息王,益州都督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也是息王的同情支持者。至于到了武德八年、九年,秦王渐失兵权的时候,朝臣和各地都督、刺史很多人墙头草一样的依附息王。此外,山东的许多豪族都是支持息王的。”

    听到张华的问题,房玄龄想要没有想就脱口而出的说了一堆息王的支持者。

    “另外,息王的支持者还有自己的息王府属僚,他们有的是陛下委派的辅臣,有的是息王自己笼络来的。有几个人在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韦挺、王珪、魏征、裴矩,其中韦挺是息王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裴矩作为息王手下的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虽不表现出反对秦王的态度,但这样已经是支持息王的了。再搭配上薛万彻、冯立等京中武将,息王的支持者可以说是到处都是了。”

    虽然知道息王的支持者众多,但是也没想到居然多的这么厉害。张华对房玄龄说的话还没有消化好,就有听到了一堆名人的名字从房玄龄口中脱口而出。

    不管是魏征还是裴矩,亦或是薛万彻,都是在后世鼎鼎有名的人物,这些人都是支持息王的。

    不过对张华来说,事情反倒是好办了。

    这些支持者能够成为后世的名人,必然是在贞观朝有过显赫的功绩的,换句话说,这些人虽然之前是息王的支持者,但最终全部都是拜倒在李二陛下的领导之下的。

    这么一来,张华要提建议,心里就有把握多了。

    “世伯,你这一口气说了太多人物,我这一个穷乡僻壤来的书呆子要反映不过来了。”张华苦笑着对房玄龄说道。

    这话说的当然不是张华现在的真实情况,但是却是非常符合房玄龄眼中的张华的形象。

    要知道,在外人眼中的张华,只是长安县最边缘的互助村的一个穷书生,书呆子,不敢说什么见识都没有,但是至少对于朝中各地大臣的了解应该是非常薄弱才对。

    &nbs



第40章 魏征
    “魏征当初曾经在瓦岗寨李密的手下做事,但是在瓦岗寨的时候,不被重视。后来李密失败,魏征随着李密投降了陛下,被息王发现他的才华,招致麾下。息王对魏征非常重视,对他也很尊敬。

    在息王和亲王殿下的太子争夺中,魏征屡次劝息王找个机会分化秦王殿下的势力,并且杀掉秦王。但是,息王没有听他的。

    最关键的是,虽然魏征比较有名气,特别是在息王旧部之中,但是他在朝中并没有多少党羽,如果能够成功劝说他辅助秦王殿下,对于息王旧部的打击应该是非常巨大的。”房玄龄给张华解释自己为什么提议拉拢魏征。

    “啊?魏征还劝说过息王要杀掉秦王殿下”张华做了一个吃惊的表情看着房玄龄。

    对于张华的反映,房玄龄倒是觉得属于自己的意料之中,伸出右手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说道:“魏征感念息王对他的重视,虽知息王才略不及弟弟,胸襟更难与秦王比肩,文韬武略更是相差千里。但有感于义气,抱定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向息王提出争夺天下的三条策略”。

    “三条策略哪三条息王采纳了吗”张华对魏征的事情,虽然知道不少,但是更多的都是贞观朝发生的事情,对于武德年间的故事,还真是了解不多。

    “一是争取带兵打仗,提高自己功绩声誉。二是挖解秦王府人才,要么重金收买,不接受就调离京城和秦府。三是及早决断,先下手为强”。

    “第一条息王做到了,挂帅亲征刘黑达,在魏征一纸文告协助下,取得大胜利,山东河南归于大唐。魏征的文告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你们都是诚实农民,被暴政所逼而举义,你们都是反隋功臣,人人在开创太平之世,消灭暴政中做出了贡献,今太子亲到,向你们承诺,只要向政府报到,人人论功行赏,个个给田给地,即使以前杀过大唐官军,一概不究。你们盼望的有田耕种,和平安宁的日子到了,快来登记报到吧。

    刘黑达的农民义军一见,十之**投顺了大唐”。

    “第二条也做的差不多,虽然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退回重金,但把秦王的文武能人都以朝庭名义调离京城,就连我都是在上个月乔装打扮成道士偷偷回京的。魏征的策略搞的那段时间秦王焦头烂额。可惜第三条没做到,要不然今天我们就没法坐在这里了。”

    不得不说,当张华听到房玄龄介绍魏征当年提出来的三条策略的时候,也不得不道声好。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道理在后世是被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过的,魏征能够在一千多前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说动息王去做,这见识绝对不一般。

    再说了,人才的重要性,在古代也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的,魏征能够一眼看出秦王府的拿下人才对李世民的重要性,并通过非常合法的手段,采取阳谋将其调离到全国各地,让李世民无人可用,手段不能说不高明。

    最关键的是,手段不仅高明,施展出来往往让人无计可施。

    阴谋诡计,一旦被人识破,起到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但是阳谋,魏征用堂堂正正的阳谋来对待秦王,这就压根没有办法破解了。

    比较息王当时毕竟占据着大义,天时地利人和都比秦王强,出发秦王府众人造反,要不然就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旨意离开秦王府,离开京城。

    &



第41章 大唐绿帽王
    房府不算特别大,但是也绝对不小。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建筑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单单就房府来看,虽然楼不高,都是一层楼,但是却是显得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

    房玄龄急冲冲的去秦王府之后,张华就被房义带到了堂屋喝茶歇息,张华在坐了一会之后觉得无聊,在征得房义的同意之下,便开始在房府里转悠。

    至于潘来福,当张华知道房玄龄今天不会放自己离开的时候,便让他先回字画铺子了吗,省的梅子他们担忧。

    “喂,你是谁啊,怎么在我家随便乱转小心我揍你。”就在张华欣赏着房府花园的美景的时候,一个稍显稚嫩的呵斥声从后边传来。

    张华回过身来一看,一个长的非常粗壮的,但是估计只有十一二岁的半大小孩背负这双手,盛气凌人的站在那里,后面还跟着一个唯唯诺诺的丫鬟。

    “二郎,这位公子可能是老爷的客人,我们还是不用打扰他,继续去捉知了吧。”后面的丫鬟估计看到张华气度雍容,不急不慢的站在那里,猜测到他应该是房府的客人,不敢随便造次,便劝说自家主子。

    “小翠,你懂什么,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是个男子汉了,怎么能够容许外人在我家里随便转悠先等我问问他,我们再去抓知了。”

    “鄙人张华,这位想必就是房公鼎鼎大名的二公子吧”张华在几年前的一次拜访之中曾经见过一次房遗爱,虽然几年过去了模样变化非常大,但是脑中多少还有些印象,再结合对方颐指气使的态度,基本上就判断出对面的半大小孩是房遗爱。

    “哼,没想到你倒是认识本公子,我爹对那些登门拜访的书生可是一向不感兴趣,你是怎么混进我家的”

    房遗爱作为房玄龄的次子,可以说是唐朝最有名的绿帽子。

    李世民将高阳公主嫁给他,房遗爱本人有点傻傻的,大块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那种,高阳很讨厌他,又不得不嫁,在婚后就到处勾引男人,还让房遗爱这个傻瓜帮忙把风。

    高阳后来勾引了玄奘的徒弟辩机和尚,在寺庙和船上风流,房遗爱守门,高阳还把宫里皇帝赐的玉枕送给辩机,被小偷偷出来到市面上卖才被引出这段风流史,李世民极端愤怒,把辩机在菜市口腰斩。

    之后高阳公主不知悔改,在李世民死后更是变本加厉,直接召一群男宠每日在府上饮酒作乐,房遗爱敢怒不敢言。所以被称为绿帽王。

    基本上在后世,说起唐朝的故事,可能很多人未必知道多少朝堂大事,也不清楚太多的征伐斗争,但是房遗爱绿帽王的事情,倒是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

    看着这个历史上顶顶有名的绿帽王就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张华想到他以后的状况心里就没忍住笑出来了。

    “放肆,你笑什么,本公子为你话呢”张华的笑声显然是热恼了房遗爱,让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侵犯。

    “二郎,我们还是走吧,这位公子既然认识你,肯定是府上的客人,到时候老爷知道你难为客人,估计会大发雷霆呢。”房遗爱的婢女继续劝说着。

    “遗爱,听说你一



第42章 折服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遗爱,能听懂我在说什么吗”张华以退为进,开始调教房遗爱这个“憨货”。

    “我知道,这是《孙子兵法》里面的的内容,不过你说的每个字我都听得懂,可放在一起我就有点不理解了。”房遗爱偏着小脑袋,有点困惑的答道。

    房玄龄作为文官,让房遗爱学习的肯定都是《论语》、《孟子》之类的典籍,不可能让《孙子兵法》这类兵书出现在房遗爱的课桌上。

    “你也不用去纠结听不听得懂,就先懂得这话里面其中的一个意思:上兵伐谋。也就是说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

    “用谋略不是应该强大的武力吗”

    如果张华一开始就说谋略的重要性,房遗爱肯定是听不进去的,但是张华拿着当世最有名的兵书《孙子兵法》来给房遗爱讲道理,这“憨货”就彻底蒙了。

    作为一个不喜欢读书,整体爱打打杀杀的“憨货”,房遗爱是知道《孙子兵法》的,也从曾经去书店看过这门书,奈何没有人指导,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书中的意思。
1...89101112...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