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狗子赶忙躬身道:“少爷,小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大狗子和二狗子两个今天特别反常,就是不让建州卫指挥使他们进庄子。”
“笑话!”
杨少峰差点儿被狗子给气笑:“那俩傻狗成天就知道带着庄上的狗子疯跑,还他娘的知道看家了?这庄子上来来往往的从来就没见它们拦过谁!
赶紧给少爷我说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是不是你擅自做主把人给拦下了?”
狗子吓了一跳,顿时苦着脸叫道:“冤枉啊少爷!您是知道小人的,肯定不可能擅自做主拦下客人啊。
您要是不信,您就往庄子口上去瞧瞧,真是大狗子和二狗子它们干的,整个庄上的狗子还有庄户们都去瞧热闹了。”
杨少峰和朱瞻基两人疑神疑鬼的跟着狗子来到庄外,却发现真就如同狗子所说,大狗子和二狗子一起卧在地上,身边大量的狗子或坐或站,一个个耷拉着长长的舌头喘着粗气。
一群狗子的身前是几个身着官袍的人,这几个人只要试探着迈出一步,大量的狗子就会开始狂吠,大有再敢向前一步就会扑上去撕咬的架势,而狗群的身后则是一大片凑过来看热闹的庄户满庄子疯跑的狗群今天居然这么反常的拦住了官爷,这可就有乐子看了!
杨少峰和朱瞻基越过狗群,瞧了一眼大狗子和二狗子,又瞧了一眼对面的人群,心中顿时了然,各自给了大狗子和二狗子一脚,让狗群散去之后,杨少峰和朱瞻基才迎向了对面的人群。
刚刚过去,对面人群之中为首的虬髯汉子便双手抱拳,向着朱瞻基拜道:“臣,建州左卫都使挥使李满柱,拜见皇太孙殿下!”
李满柱的声音落下,跟在李满柱身后的人便开始挨个拜见朱瞻基。
“臣,毛怜卫都指挥使李猛哥,拜见皇太孙殿下!”
“臣,建州左卫都指挥佥事猛哥帖木儿,拜见皇太孙殿下!”
“臣,建州左卫指挥佥事凡察,拜见皇太孙殿下!”
朱瞻基笑眯眯的让众人免礼,又向众人介绍道:“本宫身边这位,便是本宫的义弟,也是永乐十三年的六首状元,翰林院待诏翰林,杨少峰。”
杨少峰向着李满柱拱手道:“下官杨少峰,见过古伦都指挥使。”
杨少峰的话音一落,李满柱的脸色就黑了下来:“本使蒙陛下不弃,赐姓李,忝为大明建州卫都指挥使,还望杨翰林不要再称呼什么古伦·满柱。”
李满柱差点儿被杨少峰给惹毛从老子的爷爷那辈儿起就是汉人!还是皇帝亲自赐姓的那种,懂吗!喊古伦都指挥使?这是拿老子当蛮夷呢!
悄然向着朱瞻基使了个眼色,杨少峰又拱手对李满柱道:“是下官唐突了,还望李指挥使勿怪。”
李满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哼了一声,沉声道:“不敢。”
杨少峰心中也不以为意,只是挨个又对着其他几人拱手行礼过后才开口道:“请!”
一众人到了朱瞻基的院子正堂,分宾主落座之后,李满柱便对朱瞻基拱手道:“卑职等此次进京来的匆忙,辽东又是苦寒之地,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便只有两头海东青还算不错,还望殿下不要嫌弃?”
朱瞻基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了,杨少峰却阴阳怪气的道:“两头海东青,算是女真部所贡?建州卫所贡?还是建州左卫所贡?据我所知,童指挥佥事现在率部迁回了阿木河,那这海东青……”
李满柱对于杨少峰愈发的不满,脸上闪过一丝不悦,答道:“童指挥佥事虽然率部去了阿木河,可是无论胡里改部,还是斡朵里部,都是大明皇帝治下的百姓,又何须像杨翰林这般分派清楚?”
杨少峰呵呵笑了笑,说道:“那倒是在下的不是了,还望李指挥使勿怪。”
……
一顿酒宴完毕,送走了李满柱等人之后,朱瞻基摸了摸旁边哈哈吐着舌头的大狗子,问道:“这俩傻狗今天是怎么回事儿?莫非真是冲着猛哥帖木儿去的?”
其他人不清楚大狗子和二狗的脾性,但是朱瞻基可就太了解了根本不可能今天这样儿莫名其妙的就组织狗群拦路。
杨少峰呵的笑了一声,随手将两只烤熟的海东青扔给了大狗子和二狗子,这才对朱瞻基道:“你还没注意到么,这俩傻狗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李满柱身上,反而在猛哥帖木儿和他儿子身上。
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猛哥帖木儿父子从一开始就怀有敌意,这俩傻狗根本不会阻拦他们。
不过,这也是该着那狗奴才不死。要是猛哥帖木儿身上没有穿着官服,现在咱们应该替他操办葬礼了。娘的批,白瞎一顿饭!”
朱瞻基对于杨少峰时不时就爆粗口骂人的行为早已见怪不怪,当下只是皱着眉头道:“你今天称呼李满柱为古伦满柱,是有意为之?”
“嗯。”
杨少峰点了点头,答道:“你没注意到么,他一开始便自称为李满柱,待我称呼他为古伦指挥使之后,他便老大的不高兴。
反倒是猛哥帖木儿,一开始便自称是猛哥帖木儿,而在我称呼他为童猛哥的时候,这狗奴才的神色反倒有些不正常,他身后的小崽子更是对我怒目而视。
这几个人里面,就像是老纪说的那样儿,李满柱和李猛哥是真正的心向大明,这两个人也是把自己当成了大明人的。
倒是猛哥帖木儿那孙子,这人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大明人,反倒是一心想着他是斡朵里部的头人,包括他儿子也是一样。”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那凡察呢?”
杨少峰道:“我个人觉得,凡察应该是和李满柱差不多的情况,只不过是碍于斡朵里部是猛哥帖木儿那孙子当家,所以有些束手束脚的。
回头等老纪那边拿到了更多的情报,只要不出大问题的话,便可以照原本的计划实行下去了。”
实际上,锦衣卫拿到消息的速度远比杨少峰想象中的更快整个鸿胪寺、李满柱和猛哥帖木儿等人住的地方,上上下下几乎遍布着锦衣卫的眼线,基本上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被人记录了下来。
就连董山说过的那句“他不让你住,你就起兵打他”都因为猛哥帖木儿在教训董山的时候重复了一遍而被人记了下来。
纪纲的脸色阴沉如水,待朱瞻基和杨少峰都将情报看过一遍之后,便掏出火折子将情报焚毁。
朱瞻基嗯了一声,对杨少峰道:“果然,你说的没错,这养不熟的狗,始终是养不熟。
不过,这次你可把猛哥帖木儿得罪死了,就连李满柱也恨上你了。”
杨少峰呵了一声道:“猛哥帖木儿不过是个将死之人罢了,不用在意。倒是李满柱那个笨蛋,只怕是被猛哥帖木儿卖了还要替人数钱,明天大朝会的时候还须当心。”
想了想,杨少峰又接着说道:“对了,把这个消息告诉李祹,让他在明天的大朝会上捅出来,送猛哥帖木儿那孙子一程。”
……
杨少峰离着翰林院的队伍远远的,半眯着眼睛斜靠在奉天殿靠后面的柱子上等着看戏大朝会基本上就是扯皮扯皮再扯皮,真正要办的正事情大多都已经在文华殿或者五军都督府就决定好了,真正拿到大朝会上来讨论的,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
首先发言的永远都是都察院或者六科的言官喷子,喷大臣喷太子喷皇帝是固定流程,大臣自辩以示清白,太子和皇帝再各自认错检讨,这大朝会的第一关也就算过去了。
紧接着发言的便是六部郎中和主事,各自把眼下的困难或者问题都摆出来说一遍,顺便再指责一番其他部门和皇帝,然后时间就到了中午,朱老四要安排一顿饭食,让朝堂上的喷子和各部门员工都吃好喝好,以便于这些人在下午的时候继续喷。
等到了下午,第一个发言的依旧是都察院的喷子,这些人会再因为中午吃的伙食太差从而按照流程喷一遍光禄寺,直到都察院的喷子们爽够了,各个部门的大佬们也都没什么事情了,这时候才会轮到藩属国的使节们发言。
当然,这个发言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
像自诩为孝子的朝鲜,其使臣的站位就在一众藩属国使臣的最前面,正常情况下,除非是朝鲜使臣没有事情要上奏,否则藩属使臣们想要发言,也是由朝鲜第一个带头,然后才能轮到其余的藩属使臣。
就像现在,当无心喊完了那句有本早奏无本退朝之后,李祹就捧着表章跳了出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李祹有本!”
等了大半天,感觉自己中午吃了顿猪食的杨少峰顿时来了精神,直起身子后将目光投向了高坐在龙椅上的朱老四。
等得到了朱老四的许可,李祹便直接展开手中的表章,奏道:“启奏陛下,臣要弹劾建州左卫都指挥佥事猛哥帖木儿三大罪!
其一,教子无方,不敬圣人!
其二,擅自率部南迁,违背圣人旨意;
其三,不能约束部众,任由斡朵里部女真寻衅滋事!”
第三百一十一章 赐死,廷杖
李祹的嘴巴一开一合,诸如悖逆不臣、恃宠而骄、横行不法、首鼠两端之类的词汇一个接一个。
如果不是有悖逆不臣和首鼠两端之类的形容词,杨少峰险些以为李祹是在弹劾自己而非猛哥帖木儿。
毕竟,李祹扔出来的雷,着实有些大,大到险些将整个朝堂都给炸的人仰马翻。
猛哥帖木儿身为大明建州左卫都指挥佥事又挂着朝鲜万户、枢密使的官职,确实有一头吃两家的嫌疑,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却是因为李芳远和朱老四暗中较劲才造成的,真要是追究起来,应该是朱老四和李祹他爹各占一半责任才对。
按照常理来说,人生经历大致相似的李芳远和朱老四的关系不错,而且李芳远也没有跟朱老四翻脸的资本,暗中较劲什么的也应该不存在才对。
然而实际上,两个的矛盾就在辽东和朝鲜的交界处。
当初蒙元唱了凉凉,当时那块地方还没有完全被大明掌握在手里,李芳远就趁着这个空档干了一件棒子们经常干的事情——拉拢当地的女真各部,让他们奉朝鲜为宗主国,不听话的就残酷镇压下去。
当时还没有干掉自己侄子的朱老四原本想的是当个混吃等死的藩王,时不时的带兵去塞外扫荡扫荡蒙元残部当乐子——干不过朱老四又不想去死的女真部首领阿哈出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老四,所以真的要算起来,李满柱其实和徐景昌等人一样,都要喊朱老四一声姑夫,而有了朱老四之个后台之后,阿哈出也就不再害怕李芳远,开始公然和李芳远叫板。
后来朱老四干掉了自己的亲侄子,朱老四就盯上了辽东这块土地,后来更是设置了建州卫,由自己的老丈人阿哈出了建州卫指挥使,永乐二年更是封阿哈出为参政,此后又陆续在在辽东设置了设立179个卫和20个所。
朱老四连续不断的动作让李芳远开始感到不安——真要是让朱老四这么整下去,最后朝鲜会不会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的朝鲜卫?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芳远干脆了一些熟知辽、金历史的人,带着辽、金的《地理志》前往大明,表示辽、金《地理志》上并没有“孔州、吉州、端州、英州、雄州、咸州”等州的记载,所以这些地方不应该归大明所有,而应该是朝鲜的。
当时大明的官员对边界并不熟悉,再加上还有一个准备东征的帖木儿汗牵扯了朱老四和大明朝堂的大部分精力,因此在看到朝鲜搬出辽、金《地理志》后,干脆把这些地盘给了朝鲜。
那些地盘划归朝鲜后,原来居住在那些地盘的女真人,就要求回归明朝,其中就包括猛哥铁木儿这个二五仔。
当时的李芳远极力阻止猛哥铁木儿回归,对猛哥帖木儿施以“利诱”,赐给他“上将军三品官职事”的头衔,其手下也被加封为护军、司直、副司直等职务。
猛哥铁木儿的二五仔属性在这种情况下显露无遗——得到好处,这二五仔又不想回明朝了。
永乐三年,一直对自己被迫向大明称臣而耿耿于怀的帖木儿汗挂在了东征的路上,而他的继承人沙哈鲁就干脆利落的向大明称臣纳贡了。
没有了帖木儿汗国,朱老四又想起了辽东,干脆又派人去辽东对猛哥帖木儿威副利诱,总之就是一副听话就有好处,不听话就弄死你的态度,猛哥帖木儿这二五仔就再一次倒向了大明。
所以猛哥帖木儿当了二五仔的情况,这里面既有朱老四的原因,也有着李芳远的原因,而现在李祹开始指责猛哥帖木儿一家吃两头,这无异于就是开始掀李芳远的棺材板。
然而李祹并不是单纯的掀了李芳远的棺材板,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董山说的那句“他不让你住,你就起兵打他”也给掀了出来。
如此一来,朝堂上面的舆论风向就变了——
如果李祹单纯的掀了李芳远的棺材板,猛哥帖木儿固然讨不了好,但是李祹也肯定要背上一个不孝的骂名。
现在有了董山这么一句大逆不道的言论,李祹掀棺材板的行为就变成了忠孝两难全的大忠,是要受到所有人夸赞的义举,其形象也由不孝的小人变成了忠君、爱民的良臣。
朱老四阴沉着脸,望着猛哥帖木儿道:“童爱卿,朝鲜国主所言,可是属实?”
还未等猛哥帖木儿说话,李祹就直接躬身道:“启奏陛下,下臣所言句句属实,断无半句欺瞒!”
见朱老四的目光投向自己,纪纲也出班奏道:“启奏陛下,猛哥帖木儿昨日曾于驿馆之中管教其子,其中便有一条是因为其子董山悖逆之言,凡察佥事当时在场。”
朱老四的脸上不见喜怒,目光又投向了凡察:“忠宁大君和纪卿之言,可是属实?”
见朱老四发问,凡察连额头上的冷汗都顾不得擦,当即便向着朱老四拜道:“启奏陛下,忠宁大君和纪指挥使所言确实无误,只是董山年幼,望陛下开恩!”
猛哥帖木儿同样冷汗狂冒,等凡察的话音刚刚落下便拜伏于地,辩道:“启奏陛下,微臣之子董山年不过十二,一时狂浪无形,皆是微臣疏于管教之故,望陛下恕罪!”
朱老四面无表情的道:“念其年幼,朕不追究他的过错。然则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拟旨,董山不学无行,责付西席,赐死。罚董山闭门读书三月,另择先生教导。童爱卿教子无方,责其廷杖三十。
另,所谓忠臣不事二主,童爱卿既为朝鲜之枢密使,则不宜为我大明之指挥佥事,着礼部收回赐姓,军府收回指挥佥事印,另赐凡察掌印,自此后猛哥帖木儿不复为我大明之臣。
凡察掌印之后,率所部斡朵里女真北迁婆猪江,与李爱卿汇合,退朝!”
朱老四刚刚拂袖而去,无心便带着两个小太监来到了猛哥帖木儿身前,笑着道:“童都指挥佥事,请吧?”
……
说起廷杖,其实是有很大讲究的——除了看观刑太监的脚是摆内八字还是外八字之外,打什么人,怎么打,也是有很多说法的。
比如像朱瞻基和杨少峰这样儿的,无论观刑太监的脚怎么摆,那些行刑太监手里的板子都高高举起狠狠落下,临到屁股上面一层又一层的垫子时再把九成九的力道都给收回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