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想了想,朱老四又接着说道:“当然,这西洋之事不能停,顺带着找一找新大陆也是可以的,毕竟是为子孙后代万世之计。

    既然那混子说那新大陆离着旧港宣慰司不远,那就让高煦和郑和他们去找一找,若是找到了,自然就证明《山海经》里面所记载的内容没错,若是找不到,左右不过是几天的时间,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杨少峰信誓旦旦的说道:“肯定能!最多十天半个月的航程就能找到那片大陆!”

    夏原吉呵的一声嘲讽道:“如果能找到,那就麻烦汉王殿下再去找找西山经里面所记载的文鳐鱼,好好的一个六首状元,总这么疯疯癫癫的也不太像话!”

    朱老四瞪了两人一眼,说道:“那个格……王坷是吧?”

    杨少峰躬身道:“是,皇爷爷英明,那个蛮子原名格格巫,后来顺天府甄府台给他起名王坷,意思是盼他能尽忠王事,余生尽去坎坷。”

    朱老四的嘴角忍不住翘了翘,捋着胡须道:“希望如此。还有,既然已经是我大明百姓,你也不能总是一口一个蛮子蛮子的,免了伤了他一片忠心。”

    待杨少峰躬身应下之后,朱老四又接着说道:“让王坷出使法兰西,商量军械之事,郑和的舰队同去。

    现在,朕倒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跟你们几个商量商量自打永乐十三年开始,这什么事情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吧?”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三横三竖,偷摸跑路
    大明第一个五年计划几乎是在一种近乎于玩笑的情况下出台的。

    发起者朱老四之所以想着搞什么十年计划,根本就是因为自打永乐十三年以后不顺心的破事儿太多,而户部又不给他钱让他去砸人家场子所导致的。

    简单点儿说,就是朱老四觉得自己不舒坦,那别人也别想舒坦,至于抄袭了杨少峰在边市城玩的五年规划那一套,朱老四表示那些都是细节,不需要在意。

    杨少峰和夏原吉等人自然选择了用脚投票。

    朱老四会不会挂在永乐二十二年,杨少峰现在也说不好。

    历史上的朱老四接连五次亲征漠北,早些年南征北战落下的病根愈发严重,最后才凉在了最后一次返程的路上,可是现在朱老四在两次北征之后就再没有出征过,再加上有了两个重孙子之后心情不错,想必应该是能多活几年。

    但是吧,什么事儿就怕个万一。

    万一神通不敌天数,万一朱老四就会在永乐二十二年挂掉呢?

    朱高炽这个肥仔现在不像历史上那么肥,常常下地干农活的朱高炽身体愈发康健,万一这个肥仔比历史上当皇帝的时间长呢?会不会改变了朱老四现在折腾的改革?会不会把都城再迁回南京?

    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

    奥观海同志的努力几乎被川建国同志全盘否定……

    但是吧,十年太远,现在大明一天一个样儿,谁知道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倒不如按照五年一个周期来进行规划。

    再然后五年计划就出台了——修路修学堂。

    修路带来的好处,如果说其他的地方还不够明显,那么就看看边市城到顺天府,还有即墨到顺天府、即墨到济南府的这三条路所带来的好处吧。

    边市城的塞上明珠之称绝不是浪得虚名,当初照比着洛阳长安规模营建起来的城池现在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每天经过边市城的牛羊几乎有上万头之多,更别说边市城附近那所煤矿所带来的收益了。

    至于即墨,当初穷成死狗一样的小县城,现在几乎就是整个山东最富的地方——大量的海鸭蛋和大棚青菜通过陆路和海路运到南北两京售卖,谁家里要是没个三五百贯的存款,估计出门都不好意思和邻居打招呼。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即墨的百姓现在对于种地已经没有多大的热情了,反而将大量的土地都拿来养鸭子,盖大棚。

    至于所需要的粮食,基本上就是靠买。

    反正山东自古来就是产粮大户,即墨县又不是很大,光靠外地运粮也能供应得起来,而即墨附近种粮的百姓同样能够通过卖粮食来赚到钱。

    这里面有多少百姓得到了好处,那只不过是明面上的好处。

    真正让朱老四等人看到的,却是寻常百姓根本不会在意的另外一层。

    即墨的咸鸭蛋在即墨并不值钱,到了顺天府和应天府却成了好东西。

    边市城的煤炭在边市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卖到需要大量煤炭的即墨,那些介于能炼钢的焦煤和煤泥之间的普通煤炭就成了好东西。

    简单点儿来说,就是边市城和即墨已经在另外一种形式上成为了互补,包括那些牧民和劳工在内的边市城百姓能赚到钱,就不会想着造反作乱,即墨百姓同样也是如此。

    哪怕是真有人想不开,切断了边市城的煤炭或者即墨的海鸭蛋对外输出……

    反正好处就是明摆着的。

    然后朱老四等一众人就决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面全力修路修学堂。

    首先就是在大明的地图上面划出三横三竖,改掉过去哪里有问题就哪里修路的随意作风,变成按照三横三竖的规划来逐步修建,并且依托着三横三竖的主干交通网来修路,等三横三竖工程结束之后再向其他地方一点点儿的推进。

    总之就要是把大明当成一个网,由三横三竖的主干网来带动其他的节点,一步步的向前推进。

    至于军方,未来五年内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掉交趾的问题,顺带着还要把淘汰下来的那些老旧军械会卖给欧罗巴那些正在打仗的国家。

    ……

    杨少峰有些懵。

    自己早早就跑到天津卫,趁着出海的前一天躲到船上一直没露面,结果莫名其妙的发现朱瞻基这个傻缺居然也混到了船上?

    大眼瞪小眼的跟朱瞻基对视了半晌,杨少峰才深吸了一口气:“你怎么跑到船上来了?皇爷爷知道不知道?”

    朱瞻基也很懵:“你先别管我,你呢?你儿子不要啦?”

    “呵呵。”

    杨少峰皮笑肉不笑的答道:“我儿子?咱们那位皇爷爷现在天天赖在杨家庄子不走,连朝政都扔给了义父去打理,你觉得我儿子还用得着我看着?他也不让啊他!”

    一提起自家的儿子,杨少峰就是一脸的悲愤之色:“虽然说这儿子生出来就是拿来祸害的,可是我家这儿子明显轮不到我祸害——皇爷爷天天抱着不撒手,我能怎么办?”

    朱瞻基同样的一脸黯然。

    自打自家有了四脚吞金兽之后,自己和义弟在皇爷爷心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同病相怜的两兄弟,谁也别笑话谁,说起来都是泪。

    沉默了好半晌之后,朱瞻基才道:“皇爷爷有了重孙子,咱们两个明显没啥用了,我媳妇天天也是想着孩子,根本就顾不上我,所以我就想着混到船上来,跟着出海去瞧瞧。”

    杨少峰一脸戚然:“彼此彼此。”

    “你们两个少在这里演戏!”

    郑和没办法说什么,朱高燧却丝毫不给两人面子:“等到了登莱,你们两个就给老子滚下船去!”

    朱高燧有些气急败坏的训斥着两人:“海上风急浪高,一个不慎就是葬身海底的下场,你们两个跟着凑什么热闹?”

    “三叔,”朱瞻基嬉皮笑脸的说道:“三叔你行行好,就让我们跟着去吧,反正一路上都是沿海航行,不会有什么大风大浪的?”

    朱高燧黑着脸道:“有没有大风大浪,得看龙王爷的心情!上一次遇着龙吸水,我就差点儿没能回来!”

    杨少峰小声道:“三叔吉人天相,这不是好好的站在这里么,这次咱们小心一些,肯定没问题。

    再说了,我们两个现在回去,肯定会挨一顿揍,三叔你忍心看着我们挨揍?”

    朱高燧狞笑着道:“不忍心看你们挨揍,但是我忍心亲自揍你们一顿,你要不要试试?”

    “不试!”

    杨少峰叫道:“新大陆!三叔你不是要找新大陆么,带上侄儿一起去,肯定能更快找到新大陆!”

    朱高燧将目光投向了朱瞻基:“那等到了登莱之后,你就滚下船去,老老实实的回京城吧,我给你爹写封信,让他别揍你,如何?”

    朱瞻基试探着道:“三叔啊,你要知道有个词叫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你什么意思?”朱高燧斜眯着眼睛道:“你还敢坏我好事?”

    朱瞻基嘿嘿讪笑一声,说道:“夏部堂本来就心疼这银子,我这回去了再跟夏部堂说点儿什么不该说的……”

    朱高燧顿时被气笑了:“小王八蛋,你威胁我?”

    朱瞻基连忙摆手道:“三叔误会了,侄儿怎么敢威胁三叔呢,侄儿就是想跟着三叔一起出海去见见世面,等回来了之后,侄儿一定老老实实的在京城待着,绝对不会再乱跑了!”

    想了想,朱瞻基又接着说道:“三叔啊,您想想当初在燕王府的时候,您和父亲还有二叔,是不是也特别想自由自在的出门厮混?侄儿现在的心情,和您那时候是一样的啊!

    还有,三叔最疼我了,父亲曾经跟我说过,小时候三叔总喜欢抱着我,有一次我尿在了三叔的身上,三叔都没生气,好三叔,您可千万别赶我下船?”

    郑和忍不住转过了身子。

    实在是太丢人了,堂堂的皇太孙殿下居然跟个小孩子一样卖乖?连威胁带谈感情的手段到底是哪儿学来的?

    就连杨少峰都看不下去了:“你儿子都好几岁了,你好意思这样儿?”

    朱高燧的嘴角翘了翘,转而又冷哼一声道:“行了,多大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也不嫌丢人!

    让你们跟着去也行,不过咱们事先说好,海上风急浪高,事事还要听从安排。

    还有,从这里到旧港宣慰司,起码也要月余的时间,一路上再怎么枯燥无聊,你们两个也别想着有什么乐子可寻,记住了么?”

    朱瞻基和杨少峰的脑袋顿时点得如同小鸡啄米一般,异口同声的答道:“记住了!”

    老老实实的回到了船舱,朱瞻基就皱眉道:“失算了,该直接去泉的。三叔他们肯定要在泉州停泊补给一番,到时候再上船,岂不是比现在更好?”

    “呵呵。”

    杨少峰轻笑一声,嘲讽道:“到时候你还上得来?虽然三叔说一路枯燥无聊,可是舰队要经过交趾,海上还有海盗,再怎么枯燥也照样有的是乐子。”



第三百二十章 没一个好东西
    “海盗呢?这么大一片海,居然连个海盗的影子都看不着?刚刚远遁的那艘船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不停下来接受检查?”

    杨少峰觉得脸有些疼——前脚还信誓旦旦的跟朱瞻基说海上有大乐子,结果从福建长乐出海之后已经八、九天的时间了,眼看着都快到占城了,居然连一个海盗都没碰着!

    郑和笑眯眯的道:“海盗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状元公若是想找海盗的麻烦,须得过了锡兰之后才有。

    至于前面那艘船,不过是占城收取关税的官船而已,便是借给他们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挡在舰队的前面。”

    见杨少峰和朱瞻基都好奇的望向自己,郑和便淡淡的吐出来两个字:“锡兰。”

    一听到锡兰这两个字,杨少峰和朱瞻基就明白过来了。

    永乐七年九月,郑和第三次率舰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这也是郑和第一次来到锡兰,也就是后世的斯里兰卡。

    其实在前两次下西洋的时候,郑和就和锡兰国王打过交道——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就发现锡兰国称霸海上,不仅经常侵扰邻国,甚至还屡屡出兵劫持邻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相互往来的使臣,属于典型的海上一霸。

    拥兵五万余众的锡兰国主亚烈苦奈儿连当时的大明都不放在眼里:永乐三年,有中国佛教徒一队,来锡兰献香火于佛齿圣坛,为亚烈苦奈儿所虐待。

    尽管不知道是谁给了亚烈苦奈儿勇气,郑和依旧没和亚烈苦奈儿一般见识。

    直到第三次出使西洋。

    在返程的时候,亚烈苦奈儿一改之前的嘴脸,一面假惺惺地向郑和解释上一次完全是误会,一面又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向大明臣服朝贡,还非要赠送礼物以表达诚意。

    过了几天,亚烈苦奈儿又再一次郑重邀请郑和到王宫继续会谈。

    然而当郑和抵达王宫后,亚烈苦奈儿却避而不见,只是派出了他的儿子纳颜出面同郑和谈判。

    纳颜表示,要么郑和老老实实的交出船上的金银宝物,要么中国船队就彻底留在锡兰,永远别想再离开了。

    与此同时,亚烈苦奈儿已经派出了整个锡兰国的全部兵力——五万士兵前去劫夺宝船,而且还在海港与都城之间建立要塞,打算阻断郑和与船队的联系。

    理论上来说,亚烈苦奈儿同学做的准备很充分,两手都在抓,两手都挺硬。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止郑和舰队所携带的宝物将是亚烈苦奈儿同学的囊中之物,就连整支西洋舰队都有可能落在亚烈苦奈儿的手里,而斯里兰卡也可凭借这些庞大无比的舰队,彻底成为海上的一方霸主。

    但是苗挺先生曾经说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亚烈苦奈儿同学太过于高看了自己,也太过于小瞧了郑和。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大太监,郑和同学此时充分体现出了他的大将风范,在经过了一两秒的懵逼之后,郑和就立即做出了应对。

    兵法有云,围魏救赵,直捣黄龙。

    亚烈苦奈儿原以为郑和离开王宫必定直奔港口,以便尽快回到船队,所以才提前截断了道路。

    然而郑和在打探到锡兰国的士兵几乎都跑去劫掠船上的财物,而都城正是正是空虚的时候,郑和干脆没再返回舰队,而是派了二十名善走山路的精锐士卒返回舰队,传令要求舰队干掉所有的来犯之敌。

    顺便的,郑和带着随行的两千名护卫开始进攻锡兰国的都城,打算把亚烈苦奈儿同学给一锅端掉。

    亚烈苦奈儿这时才反应过来——整个锡兰一共就五万多的兵力,还都派去夺宝劫船了,整个王宫就跟一个扒光了衣服的小娘子一般暴露在了郑和的两千护卫眼前。

1...161162163164165...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