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然而朱瞻基又不得不承认,随着杨少峰这一套极其不要脸的招数使出来之后,宝钞在边市城的价值还真就稳定了下来。
最起码,在没有大量宝钞涌入的情况下,边市城的宝钞和白银的兑换比例已经可以达到一比一甚至更高一些。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毫无疑问,杨少峰就凭借着不要脸,彻底解决了宝钞这个老大难问题!
杨少峰却不像朱瞻基那么乐观。
沉默了半晌后,杨少峰忍不住开口道:“宝钞司的人大概什么时候能到”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不太清楚。我来的时候,宝钞司的人还在准备,再加上他们要跟着那五百万两的白银一起过来,所以怎么想都快不起来。
不过,现在边市城的情况不是很好么,你刚才也说慢慢的就能解决掉宝钞的问题,那宝钞司的人就算是慢一些,应该也没什么吧”
杨少峰斜了朱瞻基一眼,讥笑道:“你是不是还没搞清楚楚状况现在边市城的情况,跟大明其他的城市能一样”
面对杨少峰这个刚才就已经提到过的问题,朱瞻基则是有些懵逼,挠了挠脑袋后才开口道:“刚才不是已经说过了么”
杨少峰无语的看着朱瞻基,有些不太想跟这个蠢货继续聊下去现在边市城之所以能够维持着表面上的宝钞比银子还保值,其实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孤悬关外和往来不便,否则把边市城换成京城或者顺天府这一类的地方试试。
分分钟就有人能把杨少峰的计划给玩破产。
因为想要真正的让宝钞拥有它本来应该拥有的价值,那么就得先搞明白,大明真正大量持有宝钞的是些什么人
答案跟百姓无关,百姓手里更多的是铜钱或者碎银子而不是宝钞,真正大量持有宝钞的,恰好是那些勋贵和文官大臣,还有卫所的将士们。
因为从朱重八开始,大明就计划着用宝钞替代白银和铜板,甚至还有了所有人不许拒收大明宝钞,否则就是违法的规定偏偏发行宝钞的
的朝廷不收宝钞。
而且,真正阻碍着宝钞流通开来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跟杨少峰之前所说的易换工墨这笔费用有关系。
因为谁也不希望自己手里的钱莫名其妙的就减少了一部分。
所以真正的想要让宝钞从根本上拥有信用货币的能力,除了这个易换工墨的费用问题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也正是现在朱老四和夏原吉等一众大佬们在折腾的问题。
宝钞与金属货币的兑换。
不彻底解决掉这个问题,所谓的宝钞信用问题也就等于是个伪命题,就连边市城最后也未必能抗得住。
事实上,就算是现在的边市城,也不是没有人对宝钞的价值感到心虚。
因为宝钞这玩意现在全是因为边市城的存在而存在,依靠的也是杨少峰和边市提举司的信用,与其本身的价值无关。
对于鞑靼人和瓦剌人来说或许有些无所谓,但是对于那些大明的商人来说,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离开边市城返乡的时候,宝钞应该怎么办
在很多商人看来,现在边市城的宝钞其实就像是一个接力游戏。
游戏还没有垮掉之前,宝钞的价值自然不会出现问题,而一旦等到大量的商人要返乡的时候,这场游戏可能就会崩盘了。
很简单,因为宝钞在边市城的价值和在大明其他地区的价值不一样,返乡的时候自然要把宝钞换成金银,而大量的兑换又会导致市面上的宝钞数量激增,后果自然也就是这场游戏再一次崩盘。
杨少峰对于这些人的担心同样是心知肚明。
所以边市城还负担着一个试点的功能。
不用好奇试点这个词会提前出现在大明朝,这个词的出现跟杨少峰没什么关系早在永乐二年,陈瑛提出盐钞法,也就是将宝钞和食盐先进行挂钩的时候,朱老四就是先选择了进行试点,后来才铺开到全国的。
如果再加上宝钞和食盐挂钩,宝钞的新旧回收制度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大明朝已经在事实上玩出了许多后世的花样,充其量也就是名字不同,玩法玩错了而已。
……
永乐十四年夏六月丙子,就在
朝鲜国王李芳远遣使进贡了一批高丽参和所谓的美女之后没几天的时间,边市城提举司旁不远处的像银号多过像衙门的衙门就悄然开始了办公。
这间衙门挂着的牌子很有意思:大明皇家银行边市城分行。
嗯,杨少峰的恶趣味发作,所以直接提议在户部下面弄出来这么一个机构,按照编制是和宝钞提举司平级的单位,不光名字没按照传统规则叫什么司之类的,就连所谓的总行行长也是正五品的大佬。
而朱老四和夏原吉又同意了杨少峰的提议朱老四和夏原吉觉得,犯不着因为个名字的事儿去跟这杨癫疯较真。
原本想着在户部司务厅混吃等死的从九品司务李倦被安排成了边市城第一任的行长。
从七品,也算是连升好几级了,而选择李倦来边市城的理由则是李倦和杨少峰打过交道,多少算是有点儿交情。
现在李倦就跟杨少峰还有朱瞻基
第一百二十一章 预约限额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如果说由45个字母组成肺尘病已经让许多人绝望,那么真正令人绝望的是肌联蛋白这四个字的英文名字,其长度足有189819字母!
而汉字跟字母类文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汉字完全可以用简简单单的字互相组合来形容一件新奇的事物,完全用不着再把一堆字母重复组合,以至于词汇量越来越多,单词长度越来长。
比如银行这两个字,一个银代表了银子,肯定是跟货币之类的有关,而另外一个行字,则是代表了行当,简单明了,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忆。
最起码,边市城的商人们就很容易理解并且接受,再加上林羽这个商人之中的二五仔暗中宣扬,渐渐的就有人找上门来进行宝钞与铜板的兑换,让原本打算着一壶茶水混一天的李倦有些失望。
倒不是已经有人开始准备变现跑路,而是因为大明宝钞本身的面值和市面上的物价本身所决定的。
按照明朝中期的物价来计算,一百公斤大米约合一两白银,一斤只合到五文钱,一只好几斤重的大公鸡也只需要二十文钱,永乐年间的物价则是要更低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寻常百姓家里用到一百文面值宝钞的时候,几乎等于零。而商人用到一百文宝钞的时候确实不少,但是用到铜板的时候却是更多总得给人家顾客找零吧。
而接下来的几天里,兑换铜板和现银的业务变得越来越多,银行里面也终于有了几分忙碌的景象,甚至还出现了排队等候的现象。
朱瞻基透着二楼的窗子打量了半晌,然后才对着李倦道:“怎么样”
李倦摇了摇头道:“跑来兑换现银的人数,越来越多,比之当初预计之中的人数,还要多上一些。”
朱瞻基道:“城中的城外的”
李倦伸手指了指外面,开口道:“城外的。从前几天的情况来看,城里的那些商人们大都是跑来兑换一些铜板,鲜有兑换银子的,如果一直这么下去,估计下官带来的这五百万两银子倒没什么用了。
但是从最近这两天的情况来看,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跑来兑换现银,而且都是十贯十贯的兑,想来就是外面来的。”
伸手挠了挠脑袋,李倦又有些迟疑的道:“只是下官有些想不明白,这些人兑换银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这边市城,银子远不如宝钞好用,很多铺子现在干脆就不收现银,莫非他们是打算兑了带回去
可是这也有些说不通,毕竟一个人只能带十贯宝钞出来,就算足额兑出了十两现银,可是加上路上的那些花销,下官总感觉有些划不来”
琢磨了一会儿,李倦又接着道:“要不然,就是这些铺子打算暗中把宝钞兑成银子带回去”
朱瞻基呵呵笑了一声,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是接着给他们兑还是找个机会停下来”
李倦斟酌了一番,答道:“状元公先前不就说过么,既然开始兑了,这一时半会儿的就不能停下来,否则民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信心,反而容易垮掉。
下官算过了,这里一共三个办理兑换现银的窗口,就算一天能够有一千个人兑换,也不过是兑出去一万两,而臣带来的现银却有五百万两之多,再加上新收入的现银,就算他们兑上两年都兑不完。”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这些人什么来路,查过了么”
李倦摇了摇头道:“下官只负责银行这边的事情,想要调查这些人的来路,却不是下官能插手的。
再者说了,咱们边市城离着万全右卫最近,想来不过是些边军士卒的亲眷,或者是城里有人想要提前把宝钞兑出去,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朱瞻基摇了摇头,扭头对着身后的侍卫头子吩咐几句之后,才转过头来对李倦道:“尽量多储备现银,另外看看能不能再调一批现银过来,越多越好。”
李倦迟疑道:“殿下的意思是”
“按照你计算的情况,是这些人都是属于外来的,那么这问题确实不大,一天兑出去一万两,对于边市城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有人手里不止十贯宝钞呢”
“什么!”李倦的瞳孔缩了缩,整个人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站了起来,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如果真出现殿下担心的这种情况,那就真的麻烦大了!”
朱瞻基皱着眉头思量了半晌,才开口道:“希望是
我想多了。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有人的手里会拿着几百甚至几千贯的宝钞来兑换,如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怕眼前的大好局面就会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
已经起身的李倦在屋子里来回转了好几个圈子,才猛的一拍脑门,向着朱瞻基躬身道:“本官有一计,可解眼前燃眉之急!”
朱瞻基好气又好笑的望着李倦道:“有什么计策你就直说。”
李倦道:“殿下应该知道咱们这银行原本就是个试点,所以下臣琢磨着,干脆在外面挂个牌子,每个人每天限制兑换十贯宝钞,如果需要兑换大额的,干脆就让他们提前预约,哪怕提前个三五天,下官也能有时间去慢慢想法子应付。”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确实是个法子。只是,三五天的时间,不嫌太短了么”
李倦道:“如果走驿递,从万全都司或者大同府的库里调拨银子,五天的时
第一百二十一章 预约限额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如果说由45个字母组成肺尘病已经让许多人绝望,那么真正令人绝望的是肌联蛋白这四个字的英文名字,其长度足有189819字母!
而汉字跟字母类文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汉字完全可以用简简单单的字互相组合来形容一件新奇的事物,完全用不着再把一堆字母重复组合,以至于词汇量越来越多,单词长度越来长。
比如银行这两个字,一个银代表了银子,肯定是跟货币之类的有关,而另外一个行字,则是代表了行当,简单明了,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忆。
最起码,边市城的商人们就很容易理解并且接受,再加上林羽这个商人之中的二五仔暗中宣扬,渐渐的就有人找上门来进行宝钞与铜板的兑换,让原本打算着一壶茶水混一天的李倦有些失望。
倒不是已经有人开始准备变现跑路,而是因为大明宝钞本身的面值和市面上的物价本身所决定的。
按照明朝中期的物价来计算,一百公斤大米约合一两白银,一斤只合到五文钱,一只好几斤重的大公鸡也只需要二十文钱,永乐年间的物价则是要更低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寻常百姓家里用到一百文面值宝钞的时候,几乎等于零。而商人用到一百文宝钞的时候确实不少,但是用到铜板的时候却是更多总得给人家顾客找零吧。
而接下来的几天里,兑换铜板和现银的业务变得越来越多,银行里面也终于有了几分忙碌的景象,甚至还出现了排队等候的现象。
朱瞻基透着二楼的窗子打量了半晌,然后才对着李倦道:“怎么样”
李倦摇了摇头道:“跑来兑换现银的人数,越来越多,比之当初预计之中的人数,还要多上一些。”
朱瞻基道:“城中的城外的”
李倦伸手指了指外面,开口道:“城外的。从前几天的情况来看,城里的那些商人们大都是跑来兑换一些铜板,鲜有兑换银子的,如果一直这么下去,估计下官带来的这五百万两银子倒没什么用了。
但是从最近这两天的情况来看,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跑来兑换现银,而且都是十贯十贯的兑,想来就是外面来的。”
伸手挠了挠脑袋,李倦又有些迟疑的道:“只是下官有些想不明白,这些人兑换银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这边市城,银子远不如宝钞好用,很多铺子现在干脆就不收现银,莫非他们是打算兑了带回去
可是这也有些说不通,毕竟一个人只能带十贯宝钞出来,就算足额兑出了十两现银,可是加上路上的那些花销,下官总感觉有些划不来”
琢磨了一会儿,李倦又接着道:“要不然,就是这些铺子打算暗中把宝钞兑成银子带回去”
朱瞻基呵呵笑了一声,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是接着给他们兑还是找个机会停下来”
李倦斟酌了一番,答道:“状元公先前不就说过么,既然开始兑了,这一时半会儿的就不能停下来,否则民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信心,反而容易垮掉。
下官算过了,这里一共三个办理兑换现银的窗口,就算一天能够有一千个人兑换,也不过是兑出去一万两,而臣带来的现银却有五百万两之多,再加上新收入的现银,就算他们兑上两年都兑不完。”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这些人什么来路,查过了么”
李倦摇了摇头道:“下官只负责银行这边的事情,想要调查这些人的来路,却不是下官能插手的。
再者说了,咱们边市城离着万全右卫最近,想来不过是些边军士卒的亲眷,或者是城里有人想要提前把宝钞兑出去,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朱瞻基摇了摇头,扭头对着身后的侍卫头子吩咐几句之后,才转过头来对李倦道:“尽量多储备现银,另外看看能不能再调一批现银过来,越多越好。”
李倦迟疑道:“殿下的意思是”
“按照你计算的情况,是这些人都是属于外来的,那么这问题确实不大,一天兑出去一万两,对于边市城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有人手里不止十贯宝钞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