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青皮嘛,身强体壮的,不去工地上干活不是白瞎了么”杨少峰反问了一句,接着又淡定无比的说道:“既然他们的父母没能好好管教,那就让本提举替他们好好管教一番,希望他们能通过这次的事情重新做人。”

    “那葛云益怎么办”

    面对朱瞻基的问题,杨少峰不屑的撇了撇嘴道:“接着让他干活,直到所有的拆迁都彻底完成,我总不能真把他一个正五品的顺天府治中给宰了吧。”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那中城呢你先从中城的百姓搬迁入手,莫非你想把宫城和皇城扩大”

    杨少峰道:“宫城和皇城,完全照搬南京的宫城和皇城自然不行,但是加以改变,再扩大一些规模,却是完全没有问题。”

    伸手从身后的工部主事手里接过一卷图纸,将之展开之后,杨少峰才指着图纸道:“你看,整个宫城和皇城会在原本的规划基础上再扩大,而原本的顺天府外城则会变成新的内城。

    等到这一部分完工之后,皇城之外到新的外城之间会规划出八个大型的居住区,每个居住区里面又会按照居住、商业、教育的模式进行划分。

    当然,整个都城最重要的还是承担起行政中心的作用,往西的西山这部分会规划为科研区,后期会兴建几所大型的工坊技术研究中心,往东的部分则是主打商业和休闲,往北的是军事区域,往南则是主打教育,后期的国子监也好,还是顺天府的府学也好,都会在这一片,而且会兴建起更多的学堂,以达到跟西山那边研究中心的联动作用。”

    然后朱瞻基就一脸懵逼的望着杨少峰——这特么每个字都能听明白,连在一起之后的大概意思也能猜到,但是具体的呢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还有工坊技术研究中心,这玩意有什么用还有南方的教育区域,既然各个居住区都有了学堂,为什么还要在南城的位置兴建更多的学堂国子监和顺天府府学还不够用

    更关键的是,如果真实现这张图纸上面规划的内容,那整个都城最后要容纳多少人居住外城的城防又得需要多少人这些事情都不需要考虑的

    还有,真要是按照这一套规划搞下去,这根本就是把整个顺天府全拆了然后再彻底重建一座新的都城,最后的花费得高到什么程度

    一千万贯一万万贯能不能打得住都是个问题!

    面对着朱瞻基的疑问,杨少峰忍不住呵呵笑着嘲讽道:“学堂够用是谁告诉你学堂够用的还有工坊研究中心没有用那朝廷还要工部和将作监干什么内廷还有个兵器监呢,你居然说这玩意没有”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会砍人算什么读书人
    钱

    杨少峰伸手指了指正在搬迁的百姓,然后笑眯眯的道:“这么大一座城池,遍地都是钱,你还要担心钱的问题”

    大概是担心朱瞻基不理解,杨少峰干脆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啊,弄点儿面粉,掺点儿榆钱儿或者槐花之类的玩意进去,弄成窝窝头,一文钱四个,你说有没有人买”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没有。”

    杨少峰呵的一声讥笑道:“你堂堂的太孙殿下当然看不上这般粗陋的东西,但是对于那些一天只能赚十几文钱的人来说,一文钱四个的窝窝头就是一顿饭,剩下的钱就可以省下来拿回家,或者给孩子买点儿肉吃,或者是可以用来干些别的事情。”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我倒不是瞧不上,只是你说的这东西谁都能弄出来,榆钱儿和槐花遍地都是,难道还会有人花钱买花钱买的才是傻子好不好”

    被朱瞻基这几句话给噎的半晌说不出话过,过了好一阵子,杨少峰才说道:“好,那咱们就说些实在的。

    城里需要搬迁的百姓一共一万来户,对吧按照整个营建规划,除去皇城和宫城占地之外,还可以营建出七八万适合百姓居住的小院,这些院子不是钱

    就算是那些回迁的一万来户百姓,咱们可不管他们的家具吧家具是不是钱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是不是钱他们不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

    再退一步讲,那些勋贵还有文武大臣们,想不想离得皇城近一些离皇城越近的房子就越值钱,这点没错吧

    尤其是那些文人,有了房子是不是得装修没有几幅字画什么的,好意思说自己是个文化人

    还有那几个居住区,靠着学堂的院子是不是要贵一些还有靠着那些公园的院子是不是也要贵一些”

    拍了拍愣住的朱瞻基,杨少峰笑眯眯的道:“少年,你还太年轻,很多事情是你理解不了滴,这遍地都是钱的都城建设,你居然还会担心钱”

    朱瞻基指着杨少峰道:“你这人的心也太黑了!当初你说那些公园是给人游览健身用的,如今却又把周边的院子拿来卖”

    杨少峰笑眯眯的摇了摇头,说道:“首先,这些公园确实是免费让人游览健身用的,周围的百姓可以随意进出。

    但是周围的院子呢,又太多了一些,除去一部分要提前预留出来,还有一部分要分给回迁的百姓之外,剩下的不卖出去,岂不是白白闲置了”

    朱瞻基道:“确实,你这么折腾,确实不用再担心银子的问题,反而会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你想过没有,整个顺天府才多少人你这都城建完之后,很大一部分院子就会空置,包括你规划的道路,等真正有这么多人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几十年的时间”

    杨少峰笑道:“不存在几十年的时间,你想想边市城就知道了。当然,这里没有鞑靼人和瓦剌人,但是顺天府周围的百姓呢还有京城那边想要搬过来的那些人呢

    放心,不仅这些房子不会出现闲置的情况,反而会越来越贵,直到有人买却没人卖的程度,然后再一次出现人挤人的盛景。”

    长长叹了一声,朱瞻基忍不住有些痛心的说道:“我可怜的百姓,居然要被你这等奸商盘剥!”

    杨少峰连忙摆了摆手,否认道:“你别胡说!什么叫我等奸商我跟你说啊,这些院子一套不过百十贯钱,现在赚钱的机会多,只要肯出力,有个二三十年就能买得起。

    倘若我真是那黑了心的奸商,我就先把院子的价格炒起来,然后捂着大量的地皮不往外放,直到一块地皮卖完了,再涨价卖下一块地皮。反正这钱最后都是要进了国库的,任凭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朱瞻基一愣,疑道:“不是你我各有三成来着”

    杨少峰道:“是不是傻咱们的三成是咱们的,剩下的四成是归国库的,当然是国库占了大头。”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我那三成不要了,你把价格降下来,好歹让百姓能得些实惠,想必祖父大人也不会怪罪。”

    杨少峰道:“降下来这也没酒啊,怎么就说起醉话来了你真以为咱们那三成能真个拿到手三成啊

    是,征召的民夫是不用给钱,可是你得管他们吃住吧这街道往双向十四车道扩展还得刷漆,这些乱七八糟的费用不是钱包括那些公园,里面的健身器材不需要花钱实际上,夏老抠给的一千万贯根本就不够用,剩下的就得靠卖这些院子之类的方法来填补亏空。

    我算过了,等这都城彻底完工,国库能多个几十万两的银子,咱们兄弟手里一人能落下一万两就算不错了。”

    朱瞻基疑道:“不对啊,我记得国库是占四成,咱们兄弟各占三成,如今怎么又国方圆能有个几十万两,咱们兄弟每人只有一万两不到你是不是算错了”

    杨少峰摇了摇头道:“绝对错不了,该给国库的,一文钱都不能少,要不然夏老抠那边对不上账,回头就该找我麻烦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这是我的宝钞!
    鬼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原堂口的白纸扇们就分成了两拨,主站派跟主和派争两伙人斗不休,前者头铁,后者腿软,对于战争的态度永远都是两个方向。

    尤其是后者,其核心理念就是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大不了和亲,岁币,纳贡,称臣,这些都可以商量嘛,如果称臣都不可得,那就称儿称孙好了……

    但是不对啊,这种想法从根子上就是错误的你不想打,别人就不来打你了

    再想想人家老刘家的那些读书人,动不动就带着几个马仔去宰了别人家的国王,还嚣张的要求人家国家把名字改掉,再比对一下大明那几个水太凉头皮痒的货色……

    反正杨少峰是开心不起来。

    或许会有很多人说,都穿越到永乐年间了,该享受就享受,该浪就浪,那么为国为民的操心干什么说这话的,通常都是单身狗,根本就不考虑子孙后代的事儿……

    自己确实不用拴根老鼠尾巴,但是如果没有任何的改变,谁敢保证子孙后代会不会拴着那根老鼠尾巴,然后再跪上两百多年

    一想到老鼠尾巴,杨少峰的脸色忍不住又阴沉了下来,说道:“回头找老北,让他弄几个有血性的太监去做思想教员,好歹得让这些读书人知道什么叫做血性!”

    朱瞻基一脸懵逼的瞧着杨少峰道:“血性刚才咱们说的问题是没有足够多的先生吧怎么现在又跟血性牵扯到一起了好吧,就算是你想让这些读书人有血性,你确定找太监去做什么教员”

    杨少峰嗯了一声,点头道:“咱大明的太监嘛,郑和满脑子开疆扩土,你能说他没血性就连无心和老北这两个家伙,当初不也是操刀子砍人的狠角色”

    朱瞻基迟疑道:“只怕不行吧正所谓穷文富武,许多读书人家里条件并不算好,也就是勉强能吃上饭,你让他们去练武,也没这个条件吧”

    杨少峰道:“扯蛋!等这次学堂建好以后,一顿三餐皆由学堂供给,足够他们读书练武的消耗。

    再说了,让他们练武也不是让他们成为什么高手之类的,只是让他们别跟现在似的,一个个的以瘦弱为美,弱的跟那小鸡崽子似的,还不够丢人呢!”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算了吧,这事儿还是让祖父大人去决断吧,我总觉得你的想法有问题。”

    说完之后,朱瞻基又指着眼前忙碌的人群问道:“那些想占便宜的,怎么办”

    杨少峰呵了一声道:“谁占谁的便宜还不好说呢,慌什么,且让他们占去,以后有他们哭的时候!”

    朱瞻基好奇的打量着杨少峰道:“你还有什么后手”

    杨少峰道:“我能有什么后手他们想占便宜,而且正大光明且符合大明律,难道我还能不让他们占这个便宜

    至于葛云益,等拆迁的事情都忙完了再跟他算账,现在也算是无意中帮了你一个大忙,暂时就不管他。”

    朱瞻基却忍不住有些肉痛的道:“钱!那都是钱!”

    杨少峰却呵呵笑了一声,说道:“钱能解决的问题,那还是问题”

    永乐年间的大明百姓,跟螨清治下的那些忙着种烟的奴隶很不一样他们对于占官府和皇家的便宜,没有一丁点儿的心理负担,而且不担心会被秋后算账,这是从朱重八时期就被惯下来的毛病。

    就像这次拆迁旧城一样,杨少峰定下的规矩是每户补偿拆迁款一百五十贯,所以百姓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个每户上面。

    顺天府的百姓和其他地方的百姓往往都是一大家子在一个户籍册子上,算做一户人家,简单点儿说就是不分家。

    不分家,在征发徭役和缴纳赋税这些事情上面是占便宜的,比如有六七个儿子的人家,往往只有老大有个正式的名字,剩下的都叫小二,这样儿就不用交多出来的人头税了,徭役也只需要承担一户的。

    现在杨少峰规定的补偿款是按照户籍册子来发放,这就让顺天府的百姓找到了一个发财的路子。

    分家,一家二三十口的大家分成三五口的小家,能领到的补偿款不就多了好几倍等到新城建完了再用补偿款买下一座小院子,自己家不就多了好几套院子里外里不就是自己家占了大便宜

    这种歪门主意是谁想到的,杨少峰不知道,也懒得去知道。

    因为从某些方面来讲,这个歪主意是给杨少峰帮了大忙的。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古代皇权为什么下不了乡为什么有几朝勉强下乡了,皇权王法却很难斗得过宗法

    因为古代的宗法是以一家一姓为主体,族里面出一个读书人或者出一个官员,往往是整个大家族都跟着受益。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株连之制的存在。

    可是现在呢,百姓却为了能让自己家多得到一些补偿款,主动把以前官府不敢下手的家族给拆分成了无数个小家庭宗法等那些小家庭享受到了单门独户的好处之后,谁还愿意去管什么宗法不宗法

    所以杨少峰才任凭这些百姓们分家之后来占便宜。

    ……

    陈二,一个普普通通的顺天府百姓,因为自己在族里这一



第一百四十章 这也太黑了!
    望着满脸油腻却依旧往嘴里疯狂塞着肥肉的儿子,陈二忽然就笑了。

    刚刚洗完手的陈王氏瞧着陈二脸上的笑意,忍不住皱着眉头道:“你这样得罪了五叔公,以后可怎么办”

    陈二美滋滋的喝了一口浊酒,却是答非所问的道:“听说状元公要招募大量的青壮去上工,我寻思着我这一身的力气,不如去工地上寻个活计,好歹也能赚些银钱回来。”

    陈王氏点了点头,却忍不住有些担忧,问道:“可是五叔公那边”

    陈二继续喝酒,答出来的话也依旧与五叔公无关:“咱家儿子,等回头迁回城里了,就得让他去学堂读书,听说是官府强制的,不读都不行。他娘的,早有这一百来贯,我早就给他请个先生了,还用等到现在”

    兴致来了的陈二干脆也不喝酒了,一把抱起还在埋头吃肉的儿子举过头顶,狂笑道:“我儿子就要!我们家也要出个读书人啦!儿子,你高兴不高兴”

    陈二的儿子瞄了一眼碗里的鸡肉,又用小手擦了擦嘴巴上的油渍,然后把手指伸进嘴里唆了一下,摇头道:“我不想读书,我要帮爹去砍柴,不让爹爹这么累!”

    “你他娘的!”陈二放下儿子,猛的一把掌抽向了儿子的屁股,一边抽还一边骂:“不读书你不读书,你打算跟老子一样当个睁眼瞎他娘的,不读出个样子来,老子打死你!”

    陈王氏慌忙一把拉开嚎哭不止的儿子,一边哄着一边埋怨陈二:“你干什么六岁的孩子知道心疼你,你还打你不如把我们娘俩一起打死,也好落得个清静!”

    陈二牛眼一瞪,刚刚想发火,却又颓然的坐了下来,叹了一声道:“我知道咱儿子是心疼我,可是不读书能行你看看人家杨状元,走到哪儿都有许多大人物陪着,多风光!

    我跟你说,你是不知道啊,今天我远远的瞧了状元公一眼,那当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双耳垂肩,啧啧,当真是一副好福像!

    不过,我看咱儿子也没比杨状元差到哪儿去,说不定以后还能考上个状元呢就算是考不了状元,那也能考个举人回来!”

    陈王氏噗的一声笑了出来,伸手点了点陈二的脑门,笑着道:“净想美事儿!刚才我问你五叔公的事儿,你还没答我呢”

1...6970717273...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