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美僮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龙吟森森

    一支自然是退到后阵的火铳手,另一支则是在火铳手与长枪兵之间的刀盾兵。杀得兴起的贺小石已经完全忘了这两支队伍的存在。

    不过此时却有一人动起了脑筋。

    马武。

    马武以前是田雄麾下的火枪营的哨官,火枪营在田雄的营头也是处于第三等的,第一等自然是骑兵,第二等是田雄亲自训练的刀盾兵,第三等便是长枪兵和火铳兵了,托黄得功、田雄的福,这两人都是大明少有的带兵有方的将领,领到的火铳至少质量合格,训练也不少。

    饶是如此,这火枪营对于田雄来说不过是一个添头,地位勉强与长枪兵平齐。

    看到李安国手里这火铳竟发挥了如斯威力,马武也是豪情万丈,他今年三十多岁了,加上火铳兵的出身,一个哨官的职位几乎已经到头了,不过投靠西营后一切有了很大的变化。

    实际上,大明的火绳枪自从经过戚继光借鉴日本火枪加以改进后,已经不亚于当今任何其它国家的水平了,无非是在铳管的长度以及打造的质量上还有改进的余地,这是李安国下一步的想法,现在则无暇顾及。

    眼见着己方骑兵将对方的步军大阵冲得七零八落,而一营的主将又在鏖战不休,马武便起了再立新功的念头,他和刀盾兵的首领凌风快速商议之后,决定留下一千火铳兵、一千刀盾兵在原地待机而动,自己和凌风带着剩下的近两千火铳兵和两千完整的刀盾兵绕过大队直扑码头的出口。

    此时,石阶下的岸边已经聚集了一万多郝营的新兵,还有近万人正在下船。

    武昌县的码头自然也容不下这么多船只,不过久在武昌的郝营自有办法,近百艘大船后面、两侧都是密密麻麻的小船,彼等用铁钩、绳索将小船与小船、小船与大船紧紧靠在一起,小船上的人先通过绳网爬上大船,再通过大船来到岸上。

    一万余新兵,几乎将整个长达一里的岸边挤得满满的,码头上正在大打出手他们自然知晓,不过一来没有副将大人的命令,二来他们也乐得自在——作为明军,还是被强抓过来从军的,谁有事没事去找仗打

    于是这上万步军都三五成群地坐在岸边,身边放着大明最量产的武器长矛,等马武、凌风带着人冲下石阶来到他们中间时,他们才意识到敌军杀过来了!

    马武是一个有心人,与凌风商议之后,便也以队为单位,三十刀盾兵在前面,后面跟着一百分成三排的火铳兵,明军新兵们猝不及防,杀伤一阵后,这些人乱不成军,靠近岸边的赶紧向大船上跑。

    马武的小分队专找有铠甲在身的军官,小半个时辰过后,岸边已经没有把总以上的军官了,全部是乱哄哄的新兵。

    同时多出来的一千多刀盾兵在凌风的带领下跟着乱兵向大船上跑,大船上的水师军卒自然也见到岸边的状况,不过此时在新兵的冲击下已经来不及解开缆绳了,再说了,大船附近还有绑在一起的大量小船。

    刀盾兵们跟在新兵后面猛冲猛打,此时刀盾兵在船上的优势便体现出来,船体虽然不如平地,不过紧紧系着缆绳,又放下了锚石,还和众多小船绑在一起,站在上面还算稳当。

    凌风是在山西投靠西营的,今年也三十岁了,当时他是山西潞州卫的一名百总,被西营打败后便投靠了张献忠,他是西营少有的精于步战、熟悉刀盾兵战法的人。

    与花小山差不多,凌风身材瘦小,不过却异常敏捷干练,他将一千多刀盾兵分成一百个小队,每队十到二十人不等,每队选定一艘大船跟在溃兵后面。

    他自己带着二十人冲上了郝效忠坐的那艘最大的三层楼船,也是他运气好,这次左良玉倾巢西向,为了装人,大中型船只水师只留了操帆的、划桨的以及操炮的人,至于战斗部队譬如火铳手、长枪手等全部留在九江鄱阳湖的大寨里。

    不过作为郝效忠的“座舰”,也有一名水师千总陪同,他身边还有几名亲兵,看着贼军冲上船只,他睚眦欲裂,举着一把火铳对着凌风就是一铳,凌风用木盾挡了一下,没想到火铳近距离的威力惊人,铅子竟然击穿了木盾继续向他射来,幸好他今天穿了一件齐腰甲,饶是如此,他的前胸也是一阵疼痛。

    铅子击破木盾时溅起的碎屑有不少刺在他的脸上,瞬间便满脸是血,不幸中的万幸是没有伤到眼睛。

    凌风大叫一声,强忍着剧痛一刀剁在那人脸上,他身边的人也扑上去将那几个水兵乱刀砍死了。

    “留一半人在此,其他人赶紧去追溃兵!”

    凌风一边叫着一边死命用刀砍向那位千总的面部,不多时那人一张脸全是刀伤和血迹,瘫倒在地上早已死去多时了。

    这时马武已经将岸上滞留的新兵清扫一空,除了少数人被火铳、雁翎刀杀死以外,大多数是跪地投降的,马武留下一千火铳兵、刀盾兵在岸边看管俘虏,自己带着剩下的




第三十七章 进退失据
    李自成席卷湖北、威逼武昌时,左良玉将武昌附近的船只搜刮一空东下九江,几十万大军布置在九江府沿江的瑞昌、湖口、彭泽一带,九江府城自然是不会让他进的。

    江西、湖广、安庆、应天特设总督吕大器此时的威望远远高过以后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此时的大明虽然岌岌可危,又兼武将跋扈,不过只要朝廷还在,左良玉就不敢太过分。

    左良玉将大本营设置在瑞昌,原昌平的将领也多在瑞昌附近,而麾下的各路出身义军的将领则布置在彭泽、湖口。

    瑞昌三面环山,北面是河湖遍布之地,离长江也只有五十里路,他将麾下最精锐的徐勇营安置在瑞昌北面长江南岸的城子镇,将张应元部安置在县城西北侧靠近幕府山的地方,将吴学礼部安置在县城西侧的范镇,郝效忠部安置在九江府东侧靠近长江的南湖嘴。

    而义军出身的金声恒、马进忠、惠登相、马士秀在更远的湖口、彭泽一带。

    得知西贼的主力南下湖南后,左良玉立即让马进忠、惠登相、马士秀坐船北渡进攻黄州府,让南湖嘴的郝效忠部坐船到武昌县,计划从那里上岸侧击武昌的背部。

    让人马最多的金声恒部从彭泽出发坐船直抵武昌府,作为正面进攻武昌的主力。

    而离武昌府最近的徐勇部则直接从城子镇坐船去进攻兴国州的富池口,张应元部则经过幕府山上的小道侧击富池口的背后——左良玉自然已经知道西贼在兴国州、富池口一带驻有重兵。

    左良玉担心张献忠进入湖南后偷偷越过幕府山进入江西,范镇的吴学礼部没动,依旧监视通山、武宁方向。

    也是考虑到近在咫尺的左良玉可能从两条线进攻富池口,还可能越过幕府山直接进攻兴国州,李安国当时安排了三千长枪兵驻守兴国州,一千长枪兵、一千刀盾兵、一千火铳兵驻守富池口南边、网湖东侧的幕府山出口,一个叫吴家坝的地方,由刀盾兵的统领汤志统一指挥。

    而最关键的富池口,则驻扎了两千骑兵、两千火铳兵、两千刀盾兵、两千长枪兵,一共八千人人马,由王二喜统一指挥。

    富池口的渡口不像武昌县,沿江都是简易的码头,停靠大船不行,小船却可随意停靠。

    从网湖流出来的富水将富池口一分为二,富水上有一座简易的木桥,码头便散布在木桥两侧,李安国当时将八千大军分成两部分,骑兵、刀盾兵都在富水以南,以便快速支援十多里远的吴家坝的汤志部,长枪兵、火铳兵布置在富水以北。

    徐勇、张应元都是正规明军出身,两人带的兵马也不多,都是上万规模,不过二人却都是总兵衔,麾下的人马比起郝效忠、吴学礼部更为精锐一些。

    张应元比徐勇早一天出发,徐勇的万人都是坐小船逆流而上,八月份的湖广、江西一带,风势不大,船帆基本没用,大多数情况下靠水手划桨,城子镇到富池口也就六十里路,快的话一天就到了。

    与郝效忠不同,徐勇却很谨慎,即将抵达富池口后他没有立即靠岸展开攻击,而是停在富池口斜对面的武家穴镇(后世武穴市),按照他与张应元的约定,等张应元即将抵达富池口时两家同时展开攻击,打算以雷霆之势一举击破富池口之敌。

    反正敌军完全没有炮火,自己可很方便地登陆。

    从富池口再往下游走,长江南侧都是山体,张应元的部队抵达富池口附近时,可以派人穿越大山抵近长江南岸给对岸的徐勇部发出讯号。

    很快,对岸的讯号发出来了,徐勇依旧按兵不动,整整过了一个时辰,他才下令渡江。他打得自然是让张应元部吸引西贼的主意以方便自己过江的打算。

    徐勇部下这万人全部是步军,他还有五千新兵,一千骑兵,骑兵无法使用小船,他将这一千骑全部给了张应元,五千新兵则继续驻扎在城子镇。

    他这万人步军勇力位居左营之冠,下辖一千火铳兵、一千弓箭手,三千刀盾兵,内中更有使双手苗刀的一千重步兵,这一千重步兵全部是铁甲,另外还有五千长枪兵。

    三千刀盾兵和一千弓箭手是这万人中的精锐,很是花了徐勇不少心血。

    后来徐勇在九江投靠阿济格后,依靠的本钱便是这四千人,后来转战湖南,大战孙可望,就是靠着这四千人给大西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后被白文选的象兵所败,这厮依托城池巷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最后满门被杀,可谓“我大清”忠烈的楷模。

    徐勇估计的不错,当张应元部出现在李家坝附近时,一听说其部还有不少骑兵(徐勇的一千骑加上张应元自己的千骑),守卫富水南岸的王二喜头脑一热,带领两千骑飞快驰援了,只留下两千刀盾兵守卫。

    而北岸的守卫如何进行他也没有做具体的交待,而是丢下一句“稳守阵地”便拍马而去。

    徐勇将这四千人的船队直驶富水南侧码头,而将剩下的六千人开往北侧,抵近南侧码头后,他们先是用弓箭手不断进行抛射,趁着后营的刀盾兵举盾护卫时,那一千重步兵猛扑码头。

    两千新兵哪是这一千重步兵的对手,很快便被杀的节节后退,不到半



第三十八章 敌疲我打!
    接近子夜时分,吴家坝南北两侧的山上突然出现了两支小队伍,每支队伍不过几百人,这些分别抵近张应元、徐勇的大营。

    徐勇的大营设在码头附近的民房里,码头上、民房中间通道的出口都有人值守,富池口的居民早在战前就已经被李安国动员去兴国州暂住了。

    张应元的大营则驻扎在山上一个小村子里,这个村子里的人却没有被后营动员去兴国州,张应元的人马进驻后便充分发挥了左营“兵过如篦”的作风,将村子里的几百人屠戮一空,包括一户家里还有一位秀才的小地主也没逃过此劫。

    这两支小队伍抵近各自的目标附近后纷纷取下背后的弓箭,搭上火箭射向大营,随后又用随身的锣鼓猛敲起来。

    敌人当然有守夜的士卒,见有敌袭,便开动兵马出营迎敌,这两支队伍一见有大队人马杀过来,呼啸一声便窜上了山体。

    追赶的敌人生怕有埋伏,骂了一阵后便回营了,不过此时已经有一小部分火箭已经点着了大营里的民房,大营里的人赶紧起身灭火。

    等敌人忙完一个个疲惫不堪地回到驻地大睡起来,不多时,这两支小部队又来了,又是一阵火箭和锣鼓。

    这次,张应元的人追到山脚下又停住了,徐勇的人却奋起余勇一直追到山上,不过在损失了几十人后看着那黑黝黝的山林最终还是退了回去。

    就这样,这两支小部队一直到黎明之前一直重复着这个动作,两座大营里的人忙于救火、驱赶,一个晚上几乎没有休息。

    这两支人马自然是山地营花小山的人了。

    桥头这边,同样的事也在上演着,不过不是放火箭,而是用后营仅有的四门佛朗机炮不停地轮番向桥头的营地放炮弹——后营的五十门佛朗机炮大多安置在武昌城和兴国州,只在前营放了四门,白天的战斗还没怎么发挥作用。

    南侧的徐勇坐不住了,立即下令桥头的长枪兵反击,不过在佛朗机炮和火铳的打击下又乖乖地退回去了。

    酉时左右(凌晨五点),李安国让一千刀盾兵和五百火铳兵、五百长枪兵镇守北侧大营,亲自带着两百领头子骑兵、一千五百长枪兵、一千五百火铳兵向桥南攻击。

    徐勇长枪兵的营地离桥头有三十丈远,北侧人马的动静他们自然知晓了,不过忙完一宿后个个疲惫不堪,也没有出营迎击,而是一方面派人通知徐勇,一方面紧守营寨。

    张六虎带着百骑呼啸着从营寨面前飞过,一边飞驰一边将手里连着绳索的铁钩甩出。

    绳索的一端绑在马匹身上,在几十匹战马的拉动下,正对着桥头这一侧的木制寨墙应声而倒,这时李振国的火铳兵排成五行杀过来了。

    随着一阵阵剧烈的火铳声,本来就疲惫不堪的徐营长枪兵大乱,李振国亲自拿着一支火铳站在第一排三百人的队伍里,沿着拉倒的木栅栏整整齐齐地冲进来大营。

    敌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早就在那一侧纠集了上千长枪兵严阵以待。

    “砰……”,一声巨响之后,长枪兵至少倒下了一百多人,第一排的人迅速跑到后面,不过这时面前的长枪兵也和他们只有一支长枪的距离了。

    如此近的距离,不要说明军了,就是当今傲视一切的西方殖民者也不敢这样干。

    “砰……”,就在对方的长枪几乎快刺到火铳兵的身上时,又是一阵铳响,接着又倒了一大片,这时第二排的人没有向后跑,而是蹲了下来。

    “砰……”,第三排的火铳响了,此时火铳兵面前已经清扫出了一大片空间,第二排的长枪兵这时才跑回后阵,接着是第三排。

    火铳兵的两侧各有一百五十名长枪兵遮护,不过这一路上几乎没有需要他们出手的时候。

    就这样,这一千八百人的方阵就像死神一样挪动着,所过之处留下一片尸体或者挣扎呼叫倒地的人。

    像李安国这样将火铳兵当做近战武器来用的,全大明除了他这一家别无分号,不过这也是建立在高度严格的军纪要求上的,否则一般明军的火铳队只要有区区数个杀手队的人抵近便会一哄而散。

    李安国带着两百骑兵、一千两百长枪兵在营外警戒。

    徐勇不亏是明军骁将,不到两刻的时间便集合了他那最精锐的两千人出营了,一千重步兵、一千刀盾兵,只留一千弓兵和几百刀盾兵守卫大营。

    随着李振国队伍的迈进,桥头的长枪兵大营很快就被打通了,除了少数人越过栅栏逃到徐勇大营那里,大多数人不是被火铳射杀便是跪地投降。

    李安国此时也深刻体会到当时葡萄牙人攻略马六甲一带时,只用区区几百火枪兵加上少量重甲步军,便将当地土著王室的上万人马赶得到处跑的“惊人”战绩是怎么来的了。

    通往吴家坝那边的长枪兵营寨也是杀声震天,王二喜带着一千五百骑兵用同样的方式扯开了营寨的栅栏,然后大队骑兵一拥而入。

    对这样的战斗方式,王二喜自然十分熟悉,在营寨里,敌军无法有效列阵,只能东一团西一簇的,正好给骑兵的集合杀伤创造了条件,几乎在火铳兵攻破桥头营寨的同时,王二喜在又牺牲了一百多骑后击破了那边的步军大营。

    徐勇亲自带着两千人很快便赶到了桥头,看着那近千全身裹在黑铁甲里,端着明晃晃的



第三十九章 正面开打谁怕谁?
    李安国让北侧的五百火铳兵、五百长枪兵、五百刀盾兵也赶到战场,只留五百刀盾兵镇守大营,此时的战场形势是:

    李安国这边还有一千七百骑,损伤了六百骑;

    长枪兵一千五百人,损伤了五百人;
1...1213141516...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