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美僮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龙吟森森

    他想了想,对一个山地营士兵说:“你带几个人摸到镇子西边大营查看一下”

    “其他人原地休息两个时辰!”

    很快那山地营的士兵便返回了。

    “李大人,我等探查过了,西边大营是空的”

    李振国心想,敌人一定将西边的人马全部抽到镇子上来了,想到这里便对他说:“你们山地营今夜就辛苦一些,我将我营中的锣鼓都给你们,对了,你们带了火箭没有”

    那人笑道:“山地营岂能不带火箭,总管放心,都备着呢”

    “那就好,你等摸下山,射火箭、敲锣打鼓,反正就一条,让敌人不得安生!”

    大院都是砖瓦,火箭没用,不过射进去后也将李国英的人马吓了一跳,加上不住的锣鼓声,整座镇子都惊动了。

    范镇有不少房舍都是茅草顶,九月份天气干燥,火箭射过去后很快便点燃了,一时火借风势,很快整个镇子便沸腾起来。

    而李振国的人马忙了一夜,正是困顿的时候,由于知晓情况,身前又有山地营的士兵遮护,便放心大胆酣睡起来。

    李国英在睡梦中惊醒了,他“操劳”了一夜,刚睡下不久便被打扰了,心里很是恼怒,不过他毕竟是左营的宿将,赶紧让人将吴学礼招来。

    “老吴,按照张应元营头逃回来的士卒的消息,此乃西贼一贯的做法,哼,那什么疲兵之计,不过西贼狡猾,也不得不防,我的营头都是骑兵,上不得山,老吴你就辛苦一下,安排人上去将彼等赶走”

    等吴学礼安排了一个游击将军带了一千五百新兵从后门出来,山上的火箭、锣鼓声也停止了,那军将看着黑黝黝的大山心里发怵,让手下的军卒叫骂了一阵子便收兵了。

    等他们回到镇子不久,火箭、锣鼓声又响起来了,那军将再带人出来……

    一去二来,一个时辰过后,李国英、吴学礼二人实在是不堪其扰,威逼那军将带人上山,那军将只得战战兢兢从后门上了山。

    吴学礼的人马都是新兵,本就不堪夜战(话说白天战斗也不咋地),何况还在杂草、树木丛生的山上,而花小山的山地营却是专门进行山地作战训练的一支精兵,又练习过在夜里作战的科目,面对着这一千多胆战心惊的新兵自然是如鱼得水。

    不到半个时辰,那军将丢下五百多人后带着剩下的人灰溜溜退到镇子上,这时久违的火箭、锣鼓声又响起来了。

    一去二来,折腾到卯时初刻时(凌晨五点左右),李国英大怒之下正要催逼吴学礼安排他的中营老兵再一次上山驱敌,这时左良玉的快马到了。

    李国英巴不得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便不顾困倦,不理吴学礼的哀求,将三千骑集合起来趁夜向东疾驰。

    李国英的骑兵一个个哈欠连天、抱怨不已,自己原本的一千骑还好说,王允成的那两千骑意见更大,李国英只得安抚,“儿郎们,我等加快速度回瑞昌,到时候你等再补一觉,大帅招我等回去无非是加强城防而已”

    范镇离瑞昌城也在五十里左右,途中大部分地方都是一马平川,不过在中间却有一处山地,想要尽快抵达瑞昌,必须经过两山之间约莫三里路长的山道,山道倒很宽阔,也有两丈多。

    李国英的大军奔驰到这处山地时,身边的亲兵对他说:“大人,我等已疾驰了二十多里路,马匹也乏力了,不如稍微歇息一下,那山道一侧有溪水,也好让马匹饮水”

    李国英看着远处黑乎乎的山林,心里不禁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不行,大帅军令如山,限我等接到军令后半个时辰内赶到就必须按时赶到,再说了,听说西贼不仅肆扰范镇,连城子镇也被彼等袭击了,此时情况不明,我等还是加速通过山林,等抵近瑞昌附近再歇息”

    于是李国英这三千骑不顾人困马乏快马加鞭向山林驰去,区区三里




第五十五章 决战前夕(2)
    徐成一见到昏迷不醒的李国英便怒不可遏,拔出马刀就想砍去,李安国赶紧拦住他,“还是交给你叔父处置吧”

    王二喜、花小山等人也凑过来问接下来如何行事。

    李安国看看天色,转头问徐成:“这瑞安城的城墙有多高”

    徐成还以为李安国想要趁机攻打瑞安城,赶紧劝道:“都督,瑞安城高达三丈,以前更是宁王制作兵械之地,城楼、马面、敌楼一个不少,城中更有一万多精兵,都督千万不可冒失”

    李安国笑道:“谁说我要硬攻城池再说了,城子镇的消息估计也传到城里去了,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如今城里应该没有一万多人了”

    “那也不是我等这两千多骑兵能敌的啊”,徐成急道。

    “哈哈哈”,李安国大笑一声,“难道我们这两千多人就找不出一位面目酷似李国英的人”

    徐成也不是傻子,他一下便明白了李安国的想法。

    “都督此计虽妙,不过即使突破了城门,城内尚有三千精锐马队,至少五千步军,也不是我等能够对付的啊”

    李安国的神色却异常坚定,“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如果我等放弃,便只有齐聚兵马硬攻一途,届时只会更难,二喜,你立即派快马去城子镇,让马武守住城子镇,徐勇尽起手中兵马尽快前来瑞昌城”

    王二喜皱了皱眉头,“二娃,你怎么知晓城子镇已经攻下了再说了,敌军还有援兵呢”

    李安国放声大笑,“以徐勇、马武的能耐,如果连金成勋都对付不了那我一定是有眼无珠,至于援军,由马武一路对付就行了,再说了,不是还有小石嘛”

    说到贺小石,他也很郁闷,他带着一千五百步军在花小山探子的带领下埋伏在一个武蛟村的地方,此处离城子镇只有十多里路,两侧都是湖泊,只有中间一处约莫三十丈宽的通道,通道的尽头有一处丛林,他将自己的部下藏在丛林里轮流休息。

    城子镇的火铳声都隐隐约约传到此地了,半晌一骑快马通过后,过了一个时辰也没有等到敌军援军的到来。

    “难道敌军胆寒了,不派援军了”

    正想把队伍拉到城子镇去,瑞昌城方向传来了一大片火把,他精神为之一振,“娘的,大鱼终于上钩了!”

    等援军通过了两处湖泊中间的道路,火把远去之后,他立即将队伍拉到那处道路的尽头,将部下排成六行,每行五十火铳兵人,三十长枪兵,剩下的人把守道路的另一头,防止敌军绕过湖泊袭击他的背后。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大片的火把便又过来了,黑夜里传来了阵阵的脚步声,贺小石仔细一听,似乎还听到了喊杀声。

    “娘的,马武、徐勇还真有一套,这么快就将援军击退了”

    话说侯坦带着五千步军步行了接近两个时辰才抵近城子镇附近,刚接近时只见营里的大旗还是金成勋的旗号,还以为金成勋这厮保住了大营,于是便命令部队加快前进,没想到刚刚抵近大营便遭到两侧早已埋伏在此的火铳兵、弓箭手的轮番打击,侯坦军大乱,这时徐勇的长枪兵出动了,几轮迅猛的突击后,侯坦军再也支撑不住了,纷纷往后就跑,侯坦连杀了几人也止不住。

    最后侯坦无奈之下只得跟着溃兵往回跑,刚抵近那处道路时贺小石的火铳兵又发动了!

    听到那熟悉的噼啪声,侯坦一颗心凉到了谷地,不过他平素也是骁勇之辈,便带着自己的亲卫死命往前突,不过在贺小石前营长枪兵的顽强防守下突了几次也没闯过去,这时徐勇的长枪兵又杀到了!

    最终侯坦这五千步军除了少数绕过湖泊逃走外,大部分被歼,投降的也有两千多人,侯坦本人也死于贺小石的火铳之下。

    一行人刚把俘虏押到城子镇大营,这时天已经亮了,徐勇、马武的部下正监督俘虏搬运金成勋大营的钱粮物资,贺小石见了便笑道:“两位,捞了多少”

    马武笑道:“不多,也就二十万两,五万石粮食,布匹、食盐、军服、甲胄、军械不计其数”

    贺小石一听,娘的,这比我在范镇捞的还多啊,赶紧淬了一口,“你个马武,得了便宜还卖乖”

    二人正在打闹,远处又飞来一匹快马。

    来的自然是王二喜的快马了,贺小石、徐勇、马武三人一听,个个都面露喜色,都争着要去瑞昌城,最后还是徐勇老成持重,“二位,要不这样吧,都督那边势单力薄,干脆我留下一千长枪兵,马总管那边留下一千刀盾兵,我和马总管两人带着剩余人马去瑞昌,贺总管你就辛苦一下镇守城子镇吧”

    贺小石这时没有再争了,自己的队伍跑来跑去,忙乎了一夜,早已疲惫不堪,去了也是白搭,自己这三千多人镇守城子镇也够了。

    “贺总管,我的建议是将俘虏随船押回去,副都督的大船接近两百,除了装运物资,每船装个三十个俘虏也不在话下,否则你这里一边要盯着俘虏,一边还要盯着黄人龙,就怕忙不过来”

    贺小石哈哈一笑,“这个你等不用操心,本将自有办法”

    马武忙问他有什么办法,贺小石笑道:“



第五十六章 背锅的李国英王允成
    李安国有些过于自信了,在他的两千多骑里面,还真没有找出一个酷似李国英的人,最后还是在俘虏中找了一个,此人原是王允成的手下,三十多岁了,年岁比李国英略小一些。

    将李国英的铠甲、披风扒下来给他穿上后,李安国仔细一看,至少有七八分相似,徐成也认为声音也相似,李安国许诺成功之后将他提拔为西营骑兵的哨官,另加白银五百两后那人便答应了。

    李安国让花小山押着俘虏、马匹去范镇与李振国汇合——刚才李振国已派人来禀报了,他们已经拿下了范镇!

    在去瑞安城的路上,李安国突然想到一事,“这瑞安城城中的兵力是如何布置的”

    装扮成李国英的那人叫吴安,一身明光铠上身后,他也有些抖了起来,“禀都督,这瑞安城分为四大块,西北角是步军的驻地,东南角是所有骑兵的驻地,西南角是匠人以及部分将士家属的住所,整个东北角是以前瑞昌王朱拱栟的郡王府,自然是左良玉、李国英、黄澍、侯坦等高级官员的住所”

    “他的三千家丁呢”

    “也在东南角,只有那里可驻扎骑兵,并有大的校场,城中所有骑兵都驻扎在那里,左梦庚的三千家丁住在靠近王府一侧,另一侧便是其它骑兵的住所”

    “骑兵和家丁何时起身,何时开始操练”

    “按规制,辰时初刻起身,末刻开始操练,不过如今操练也松懈下来了,隔三差五的操练,不过起身的时刻倒一直没变”

    李安国一想,不就是早上七点钟起床,九点钟开始训练嘛,训练还没个准。

    “都操练些什么”

    “不一定,多半是习武,打熬力气,有的也在校场里遛马”

    李安国看看天色,现在差不多已经是辰时五刻时分(上午8点左右),问了专门掌管沙漏的亲兵,得知已经差不多是八点半了,如今离瑞昌城还有十里路,骑兵快的话一刻的时间也能赶到。

    辰时,古人的“食时”,也就是吃饭的时间,不趁机利用那传说中战力高得吓人的三千家丁吃饭的时候一举破之,更待何时

    两千多骑打着李国英的大旗,全部是明军骑兵的打扮,很快便抵达瑞昌城的南城门。

    看着是李国英回来了,城上的士兵立即吩咐打开城门。

    “慢!”

    一声不和谐的声音还是如期而至,紧挨着吴安的是李安国和另一名俘虏——李国英真正的亲兵。

    李安国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他抬头向城上望去,只见城门楼上站着一名文官,年约四十左右,乌纱帽、大红袍在初升的阳光中十分惹眼。

    只见那文官仔细向下面瞅了一会儿,“李总镇,怎么只回来两千多人马”

    吴安将身上的披风往外一扒拉,挺起胸脯,摸了摸颌下的胡子(按照李国英亲兵的交待,这些都是李国英在马上说话的习惯)。

    “黄大人,范镇的吴学礼非得要我留下五百骑他才安心,我拗不过他,只好在范镇留了五百骑,此事尚未禀明大帅,进城后我自当向大帅分说”

    李国英是辽东人,这吴安却是河南人,不过由于左良玉是山东人,左营上下都以一口山东临清腔为荣,辽东话与河南话相去甚远,不过河南话与山东话却差不了太多。

    刚才吴安自然是一口河南腔,黄澍也没听出来什么。

    “李总镇,在下职责所在,头先对不住了,开门!”

    李安国却在想另外的事,按说这黄澍一个文官,怎么亲自上了城头

    看来城里一定出了援军,并且援军有去无回!

    想到这里心头大定。

    骑兵营就在南城门的右边,“李国英”的两千多骑不紧不慢地进了城门,那黄澍早在城下迎候了。

    黄澍见了“李国英”略一躬身,讪笑道:“总镇大人回来了就好了”

    “李国英”冷哼一声,不理他直接带着大队往前走,留下黄澍一人站在城下分外尴尬,“这厮如此跋扈,等公子将周边的精锐收到城中,另择上将统领,我等就不用看你的脸色了!”

    骑兵营又分为南北两处,靠近北边、紧邻郡王府的自然是左梦庚的家丁部队住的地方,南边则是李国英所部骑兵的住所,而两侧全是马厩以及马夫住的地方,中间是一个大校场,李安国进到门里后发现已经有不少骑兵已经在里面溜圈了。

    看到李国英带着大队骑兵回来了,那些正在溜圈的骑兵纷纷停了下来,一个个扬起马鞭、指指点点的,李安国发现“李国英”身边那位亲兵脸上颇有不忿之色,心里有些好笑,看来这家丁众平素嚣张惯了,连李大人的营头也没看在眼里。

    大队骑兵进到营地后,那亲兵对守门的士兵喊了一声:“关门!”,守门的士兵自然是李国英的手下,不可能用家丁来干这事,士兵听了有些莫名其妙,不过见“李国英”并没有说什么,便依言将营门关上了。

    大队人马在接近自己的营房时突然又分成几股,东西两侧各五百人直奔马厩,校场里正在溜圈的家丁见了家丁见了纷纷大笑:“呦呵,李大人的兵马刚回来就操练上啦,难道这一路还没有骑够”

    大营有两座营门,一座就是李安国刚才进来的西门,另一座自然是靠近郡王府的北门,那里也驰过去两百骑,带队正是李国英的那名被俘的家丁,不过他的“手下”则全部是徐成的人。

    等那两百骑将北门关上,东西两侧的马厩面前也站满了骑兵,营里的家丁以及还有一千原王允成手下的骑兵立时感到不对劲了,不过为时已



第五十七章 有你在,我才安心啊
    王府还有五百亲卫,左良玉等人在亲卫的护卫下仓皇逃到步军大营,此时李安国已经完全控制了骑兵大营。

    话说这些家丁也着实凶悍,虽然没了马匹,在地上的战斗也丝毫不差,最后还是李安国想出了一个法子,用三匹马夹着一根从营房拆下来的重达两百斤的大木梁,两匹马在前面夹着,一匹马在后面顶着,死命撞开营舍的木门。
1...1920212223...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