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东北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金懒懒




第三百九十二章一将无能,国破人亡
    安国斯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当时,南岸以陈策,童仲癸,张名世的部队和浙江兵已经在离浑河五里处布列战车铳炮,扎营驻军,等待即将来临的战斗,那个时候的明军也算是多悍勇之士啊,可惜,后金军急速进军将他们包围。”

    秦良玉满脸泪痕,开口道:“我哥带着全族勇士拼死作战,可其他的明军呢,同样接到增援阳城命令的虎皮驿,武靖营总兵朱万良跟姜弼,奉集堡总兵李秉诚统帅三,四万精兵才出现在白塔铺,他们距离阳城更近,但是直到此时才姗姗出现在白塔铺,面对我哥他们被围困,他们却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秦良玉擦了擦眼泪,咬牙切齿的言道:“结果他们三四万精锐人马,被闻讯而来的黄太吉率军驱赶,丢盔卸甲,仓皇逃离。”

    “面对四面围攻的后金鞑子,我明军将士给予了坚决的还击,火药用尽后,进行白刃格击,最终除极少数人逃出生天外,全部壮烈殉国,就连总兵陈策,副总兵童仲揆与参将张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全部战死。”金睿也是无奈而悲痛的言道。

    秦良玉手紧紧的攥着刀柄,冷冷的言道:“给了我哥秦邦屏一个都督佥事,袭升三级,给了我一个加二品服色,给了个诰命,可这又有何用,我的哥哥和族人永远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大堂内,皆是动容不已,闻着皆是泪流。

    不过,此战固然激烈,几乎可以认为打出了明军对金的最高水平,无论是辽东兵还是浙兵,亦或者客军的白杆兵,他们都是值得可歌可泣,虽然这实际上还是一场败仗。

    可作为主将的的陈策却是‘无能之将’,如果不能前进,就只有后退一途,可是陈策部却选择了停。

    其时,后金在战略上处于攻势,明朝处于守势,在战术上,陈策部处于劣势,以防守为佳。

    可防守的话,不选择城墙高大,军备充足的城堡,却选择阳城城根底下的浑河,确实让人有些不解。

    ?

    更让人不解的是,你说停就停罢,还做出了分兵的决策,本来就处于劣势,还要分一部分在河南,留一部分在河北,造成力量的分散,让敌人更加容易的各个击破。

    还有就是,渡过河北的明军部队,也就是白杆兵之类的客军,既然是打算进,所谓“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本来就处于劣势,可是这只部队渡过河北之后,又选择了筑营,被动防守,将自己陷入了死地。

    如果要筑营,留在河南不是更好吗

    尤其是背河而阵,历来是兵家大忌,因为作战一旦失败,失去战场的控制权,败兵缺乏有效的途径撤出战场,容易导致全军覆没,失去重整旗鼓的机会。

    历史上的韩信,虽然背水一战,可人家是有后招的。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

    生”,是为了激发士兵战斗的勇气,给偷袭的部队争取时间,如果没有偷袭的部队,背水一战的部队虽有一时之激勇,可以抵挡一时。

    但是从力量对比上来讲,终究是敌强我弱,时间一久,疲饿交加、勇气尽失,必遭惨败。【# 免费阅读】

    即使在惨斗之时,能够在杀伤上能较之敌军多出一些,但是由于失去战场控制权而失去的兵力,将绝对大大超过激斗杀伤的兵力。

    &



第三百九十三章宁远诸将会晤
    安国斯面色沉重,语气愈发悲痛的言道:“大帅以前跟我说过,明军之败,绝非鞑子强悍,而是败于内耗,陈策部行进到阳城城下,明知阳城已失,直接做出了撤退的决定,可麾下部属却加以反对,不得已,只能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决定,那就是停在浑河,列阵迎击鞑子,可惜,不但葬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还葬送了大明帝国最为精锐的部队。”

    安国斯继续说道:“双方在战前就有不合的表现,甚至发生过暴力冲突。从之后的战事来看,双方仅隔一河,却互不搭理,互不协同,各打各的,甚至似乎有意拉开双方的距离,可见双方之间有相当的隔阂,这样的军队如此不败。”

    真是可悲,大明之悲啊!

    国难当头,强敌环伺之际,两支大明王朝最精锐部队却各呈意气,不能精诚团结,共同对敌,怎能不令人叹息扼腕。

    真可谓是:“凡祸事起于萧墙之内,而非江湖之远。”

    金睿与秦良玉皆是低头无言,沉默哀叹。

    安国斯沉声言道:“此战,若是大明王朝敢来袭击我东北军,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别无他法!虽然大明王朝调动天下精锐人马,妄图一战而定,这样一来,战斗力确实是大大提高了,可别忘了,军队的战斗力与配合成正比,戚继光戚大元帅在《登坛口授》中,曾经描述过,诸将平日尚怕督抚,若总镇操守清严,也略怕他。到了报警时,便不怕总兵了,盖知兵马由不得总兵调度,政出多门故也,及至敌入之时,督抚也不怕,即有小过,料督抚拘泥旧套,恐有临敌易将利害,必然姑容。且总兵不惟不能做主将,更为诸将所执拗,甲曰左,乙曰右,嗷嗷众口,以致主将无所适从,其故为何盖逆知敌未出边,锦衣官校至矣。督,抚,总兵,或亡于阵,或逮入京,其时谁与他算帐,欲便追论诸将之失,谁复听之既而代任上司,又不惟不行查究,乃预为己地,且益加优言,冀其感我,必然尽力于我,殊不知奸猾之徒,骗过了多少上司。此诸将所以不用命者,有所恃也。由此可见,全国调兵的弊端,虽明有十万师,可我东北军又有何惧。”

    秦良玉猛地站起身来,施礼言道:“我白杆兵将士已俞数千人马,战力之盛,不亚于当年,卑职请战!”

    安国斯也施礼言道:“我蒙古精骑人马已数万,盔明甲利,士气高昂,卑职也请战,与明军一决胜负!”

    金睿低头不语,沉默了好一会,才缓缓言道:“明国乃我父母之国,我等皆是大明子民,岂能挥兵伐母国,岂不是与禽兽无异。”

    “若是明国攻我堡垒,杀我子民,屠我兄弟,又该如何!”安国斯心头火气直窜,怒气冲冲。

    “这不可能的。”金睿尴尬的笑了笑,摆手言道:“我等

    子民皆是帝国之民,又岂能忍心杀之,传我军令,全军分兵驻扎防御,鹧鸪关,苇子谷一带严防死守,切不可大意。”

    “是,将军!”安国斯低头应道,接着抬头望着金睿,咬了咬牙,才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将军,明朝军队来袭,该如何自处。”

    金睿叹了一口气,转身向外面走去,走到门口处,停住了脚步,沉声言道:“传我军令,明军若来,不许抵抗,尽可能的保持战力,我朝廷里也有一点人脉,我会想办法解决的。”【…!最快更新】

    安国斯被惊得哑口无言,这是什么军令,不许抵抗,这不是将自己的脖子露出了,白白的让人砍杀嘛。

    秦良玉花容失色,颤抖的言道:“安将军,我等该如何自处啊,不许抵抗,这是什么意思啊!明国灭我之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万历皇帝无论如何都不会容忍我东北军继续发展下去的,更何况,我军一战而定后金鞑子,收复辽东数千里地,夺取城池不计其数,解救汉民百姓数以十万计,明朝一点奖赏都没有,显然是真的动了杀机了。”

    安国斯点头同意,无奈言道:“



第三百九十四章要对东北军动手
    如今孙承宗孙督师已然退居二线,从辽东返回老家高阳县,向万历皇帝举荐袁崇焕,将辽东所有的军务都交给了袁崇焕,袁崇焕已然成了辽东的‘扛把子’!

    袁崇焕望着满地的碎片,突然开口笑道:“巍峨高千尺啊!殊不知高处不胜寒,你们说对不对”

    说完,袁崇焕目光炯炯,望着堂内辽东诸将。

    众将闻言,哪里敢说别的,只能点头示意。

    这些辽东将领个个都是‘人精’,在辽东呆了大半辈子了,自然一眼就看的出来,袁崇焕与巡抚丘禾嘉已经是水火不容,要不是丘禾嘉是辽东的‘军需官’,握着辽东军门的命脉,袁崇焕早就派人将其拿下了。

    眼下,可不敢这么做,丘禾嘉不单单是辽东军门的‘军需官’,更是毛文龙的至交好友,两人私交颇深,毛文龙占据皮岛,与丘禾嘉一文一武,相互配合,让袁崇焕极为不爽。

    袁崇焕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言道:“诸位皆是我的亲信嫡系,莫要惊慌,诸位坐吧!”

    诸将闻言,纷纷谢恩入座,屁股刚落地,吴襄就再次起身。

    “经略大人,丘禾嘉实在是太过分了,不但质疑大人的决策,还屡次顶撞大人,这岂不是不把我辽东军门放在眼里,是可忍,孰不可忍,我等请求联名上书弹劾丘禾嘉。”

    吴襄这一番马屁真是拍到了地方,直接拍在了袁崇焕的心慨上,把袁崇焕高兴的面露喜色,像袁崇焕这样的人,一向都是喜怒不形于色,能让他高兴,绝非易事。

    众将也看到袁崇焕高兴了,纷纷起身,痛骂丘禾嘉,堂内一片声讨。

    袁崇焕忍不住喜悦,摆手言道:“好了,丘大人作为辽东巡抚,自然是有自己的职责在身,我等虽然是辽东将军,可人家是巡抚,是管政,我等即使是有怨言也只能埋在心底,切记不可表露出来。”

    吴襄一脸愤慨,开口言道:“经略大人,卑职听说丘大人回京师,是为我军平叛之事,奏明陛下,怕是会对大人不利啊。”

    袁崇焕眉头一皱,冷言道:“真是可恶,攘外之事可拖,而內之疾,犹如横梗在喉,岂能拖。”

    “对啊大人,书生眼光短浅,岂能知道大人只宏图伟业,一个拿笔杆子的书生,眼界也就是笔杆子长短,真可谓是,书生误国啊!”

    袁崇焕气的浑身发抖,冷哼一声,继续言道:“哼!其实也无妨,平叛之事,乃是陛下亲定,岂能因为一个书生而改变。”

    此言一出,吴襄一愣,张口结舌,目瞪口呆,辽东诸将同样如此。

    袁崇焕咽了口唾液,深深呼出一口气来,沉声言道:“各位皆是我的亲随,我也不瞒你们了,辽东叛军东北军经营辽东不下数年,其军士多悍勇,如今又灭掉了后金鞑子,连黄太吉也被东北军逼死了,此等战果真可谓是惊世

    骇俗啊!陛下深感其痛,担心养虎为患,故而决定早下手为强,趁着东北军全军出动,后方空虚,叛军头目陈金失踪之际,彻底灭掉东北军,一劳永逸。”

    袁崇焕边说一边看着堂内诸将,诸将一听是东北军,几乎人人都被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个面露难色,惊慌不已。

    “怎么,你们怕了!”袁崇焕开口道。

    辽东



第三百九十五章陷入疯狂的袁大人
    “疯了,一个疯子,彻头彻尾的发疯了!”

    吴襄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在心头不停的骂着,脸上阴沉的跟猪肝色差不多。

    祖大寿急匆匆的走了过来,祖大寿娶了吴三桂的姑姑,吴三桂的爹爹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祖大寿那么是吴三桂的舅舅兼职姑父,吴襄是祖大寿的大舅子,同样,祖大寿是吴襄的大舅子,再加上吴襄以前可是大商人,有钱,有地的,故而祖大寿一向都以姐夫称之。

    “姐夫,这可如何是好啊!”祖大寿一脸的无奈,两双眼睛通红如血,说话语气都有些颤抖。

    吴襄叹了一口气,淡淡的说道:“哎!我也不知道啊,谁知道经略大人怎么想的。”

    “真是个疯……”还没等祖大寿说出那个字,吴襄一把捂住了祖大寿的嘴,满脸的畏惧之色。

    “你昏了头了,看清楚,这里是哪里,胡说八道的整天,你是活腻歪了是咋的。”

    吴襄这一提醒,让祖大寿一下子想明白了,急忙闭紧了嘴巴。

    吴襄整理了一下衣甲,故意高声喊道:“走!我们回军营,组织军队,响应经略大人的号召,随时准备出击,彻底歼灭东北军。”

    吴襄的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大堂的辽东诸将纷纷望了过来,眼神里多是畏惧。

    吴襄在前,祖大寿紧跟其后,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出了大堂,只留下来堂内目瞪口呆的诸将。

    “这不是疯了吧!”

    “就是啊,东北军是那么好打的,那可是连后金鞑子都打不过的对手!”

    “估计傻了吧!”

    “拍马屁有两下子,打仗,呵呵。”

    …………

    谁都没有注意到,大堂西侧的屏风后面,袁崇焕铁青着脸,望着大堂,眼神里写满了愤怒,双拳紧紧的攥在一起。

    再说,吴襄跟祖大寿俩人出了经略府邸,一路马不停蹄的往家里赶去。

    刚走到门口,吴襄就听到身后的祖大寿,开口道:“姐夫,咱们不是去军营整军备战嘛,回家干嘛”

    吴襄瞥了一眼祖大寿,气的恨铁不成钢,这个小舅子兼大舅子的家伙,什么时候能长大啊,真是费心啊。【 ! &#免费阅读】

    现在的祖大寿还不是那个敞开大门向后金鞑子投降的投机者,现在的祖大寿敢打敢拼,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可平时这个人是比较直来直去的,他对待事情的处理都是比较决断的,但有时却缺乏一些谋略,但作为一军将领,他骁勇善战,十分忠勇。

    吴襄面色不悦,没好气的开口道:“走!回家再说。”

    祖大寿也看出吴襄的不高兴了,可想想自己也没哪里做错了,只好低着头,跟了进去。

    吴襄可不一样,吴襄在没有在军中任职的时候,是个商人,积累了万贯家财,后来,阴差阳错的成了一名军人,还是辽东军门里举足轻重的将领。

    虽然当了将军,可吴襄还

    是改不了商人的本性,凡事讲究个利益二字,商人便是如此,逐利而往。

    “啪!”吴襄走了屋里,一脚就把面前的一张椅子踢飞了,满脸的怒气,转过身来,就瞅了祖大寿一眼,接着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走了起来。

    “姐夫,你别走了,走的我脑袋都晕了。”祖大寿一肚子的牢骚。

    “哼!”吴襄冷哼一声,进而言道:“脑袋昏了,总好过脑袋掉了的强!”

    祖大寿有些不解,询问道:“姐夫,咋了这是。”

    吴襄气的简直是火冒三丈,一拍桌子,怒言道:“咋了,你还好意思问,我告诉你,你差点害死我们,你知道吗”

    &nbs



第三百九十六章犒赏三军,老袁提气
    宁远军营内,一片肃穆之色,演武场内,杀气腾腾,数万将士严阵以待,红色的鸳鸯甲连成一片,锋利的长枪直插云霄。

    袁崇焕目光如炬,右手按在刀柄处,静静的坐在演武场的架子上,身旁皆是辽东诸将。

    袁崇焕缓缓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跨步的向前走去,一直走到士兵的方阵面前,才停下来。

    袁崇焕顿了顿,这才开口言道:“将士们,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我也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我等的职责,身为辽东勇士,这是我等该做的,我们是大明王朝最精锐的军队,当今陛下对我辽东抱以厚望,可如今辽东却有人窥探我辽东故土,我就问你们答不答应!”
1...105106107108109...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