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赫墨

    杨靖摇了摇头说道:“老爷子,这把壶还就真让我有点吃不准了。从造型和纹饰上来看,这应该是一把鱼化龙壶,可是壶身上的云纹还有玉龙喷水却是和一般的鱼化龙壶不太一样啊。”

    “呦,你还能知道鱼化龙壶啊还能看出我这把壶和一般的鱼化龙壶不一样的地方,不错,不错!”

    顿了顿,老爷子走了过来说道:“这把壶是我在五十年代初做的,还有几把壶是和这个壶是一样的。”说着,老爷子指了指架子上的几把壶,杨靖看过去,果然这些壶与手里的这把壶几乎都是一样的。

    “这些壶确实不是鱼化龙壶,是我在鱼化龙壶的基础上坐了一些改动而做出来的。在解放前尤其是抗日战争那会儿,我做过很多的鱼化龙壶,可是同样,在解放前,我们这些做壶的艺人生活可是远远不如现在啊。多亏了党带领解放军解放了全华夏,也正是因为解放了,我们这些依靠着做壶才能维持生计的老艺人才能更好的活下去。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些做壶的老艺人在解放后就算是‘鲤鱼跃过了龙门’,因此我就在以前的鱼化龙壶基础上坐了一些改动,最终做出了这些造型的壶,我给这些壶起的名字叫做‘云龙壶’。”

    “这些壶依然是根据鱼化龙壶的造型改动而来的,只不过由嵌盖化为压盖,龙尾把改为飞把,原有旋转云水纹变为云彩纹,也算是有点小突破吧。”

    老爷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很是得意,看得出来他对于这种改动还是非常满意的。

    不过当“云龙壶”这个名字落在杨靖的耳朵里之后,杨靖才真的是被震了一下!

    “云龙壶”的大名他可不是听说过一次两次了,只是他从来没有见过云龙壶,所以这次乍一看到这把壶的时候,竟然一时之间没有想起这把壶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云龙壶。

    所以,杨靖立刻用手按着壶盖,把壶翻转了过来,果然,在壶底有一方篆书底印:朱可心制。把壶正过来,揭开壶盖,在壶盖的内侧则有一方盖印:朱可心。

    果然,这把壶就是一代紫砂大师朱可心的作品。而眼前这位看起来和普通农村老人没啥区别的老头儿,竟然就是传说中的朱可心朱大师!怪不得刚才第一眼看到这老头时有点眼熟的感觉。

    这下子杨靖可真是激动了,轻轻地放下了手里的这把壶,他才激动的问道:“老爷爷,您莫非就是一代紫砂大师朱可心朱大师”

    “呵呵,小伙子,大师之名老头子我可不敢当,不过可心却正是老头子我的艺名。”

    “哎呦喂......”杨靖怪叫了一声,他真的是没有想到竟然能够在这里看到早就已经故去的一代大师朱可心朱大师,这种惊喜来的太快太突然,以至于让他都有些情不自禁。

    “呵呵,小伙子,我老头子有那么大的名气吗”朱大师也被杨靖的这番表现给逗乐了。

    “废话!哥们见到您当然会激动了啊!”杨靖在心里默默嘀咕道。

    在华夏的紫砂艺界中,除了古代的那些大师和宗师之外,在解放后,苏省政府曾经在1956年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位著名紫砂艺人为“技术辅导”,被称为紫砂艺界“七大老艺人”,也就是后世紫砂爱好者尊称的“紫砂七老”。

    而眼前这位朱大师正是紫砂七老中的一位,其在紫砂艺界中的地位或许比不上时大彬、陈鸣远、顾景舟这样的一代宗师,但也绝对是大师中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之一,绝对的紫砂艺界中的泰山北斗!

    只可惜朱大师在1986年就与世长辞了,杨靖是没有那个缘分和这位大师见个面。但他真没想到,自己随便穿梭过来的这个1982年的夏天清晨,竟然就遇到了这位传说中的紫砂大师。

    “大师,您就是大师!”杨靖不可置疑的说道,“大师,您是不知道您在国外的名气啊,别的国家我不是很清楚,但在英国,您的大名可是无数喜欢紫砂文化的华侨所崇敬的啊,就连很多喜欢咱们华夏紫砂文化的




第六三零章 好人病
    太便宜了,真的是太便宜了。

    杨靖虽然知道八十年代初期,几乎各种各样的大开门老物件都很便宜,但对于一百五一把的紫砂壶,他还是有些没有预料到。

    这可是朱可心大师的作品啊,他老人家的作品在后世虽然不如顾景舟大师的作品那么值钱,但随便拿出一件来也是价值大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的顶级紫砂壶。

    朱可心大师的岁数比顾景舟大师大十一岁,他七岁入学,虚岁十四岁拜紫砂壶大师汪义生先生为师,学徒七年,二十周岁出徒开始独立工作,立刻就展现了其在紫砂壶制作工艺上的独到天赋。

    二十一岁那年,朱可心大师与本地洑东乡周墓村庄姓之女顺娣结婚,也就是刚才在外面见到的那位和蔼的老太太,不过杨靖知道,别看这老太太现在身体健康的很,可事实上,明年,也就是1983年,这位和蔼的老太太就会过世。

    在1932年朱大师28岁那年,他所设计的作品《云龙鼎》,高2.5尺,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出,荣获“特级优奖”,升任技师。同年设计的作品《竹节鼎》在沪海蓬莱市场(今豫园商场)展出时为宋庆龄订购,现存沪海宋庆龄故居。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紫砂壶行业一落千丈,朱大师所在的学校也被迫停课,朱大师只能回家制坯度日,在那一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大师主要以制作鱼化龙壶为主。刚才他老人家也给杨靖提起过那段日子的苦难生活。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大师还为为紫砂业主吉三大设计新样,根据前辈传说的陈鸣远《束柴三友壶》壶形简化,设计成现在所见的松竹梅《三友壶》,使用美观,雅俗共赏,成为紫砂壶中的精品设计。

    1945年八年抗战胜利,学校复校,改名为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朱大师被聘为工艺教员,至1950年学校停办。期间设计《云龙壶》获极高声誉,刚才杨靖看到的那把云龙壶,就是朱大师在那个年代设计制作的。

    解放后,朱大师设计制作了“圆松竹梅壶”,也就是后世被紫砂爱好者津津乐道的“圆三友壶”,他制作的“圆松竹梅壶”更是被金陵博物院收藏;1958年,朱大师的作品《松鼠葡萄壶》参加在燕京故宫午门城楼上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展览结束后,该壶为央美高庄教授收藏。

    在解放后到现代这段时期里,朱大师不仅开始精心教授徒弟,更是创作出了很多精美的设计,像他曾经指导徒弟许成权先生设计《笑婴壶》、《云玉壶》成为广受欢迎的长年生产品种;1963年设计了《万寿壶》、《高峰咖啡具》、《迎宾酒具》、《金钟壶》、《奖杯壶》等经典紫砂壶造型;1964年朱大师设计的《玉带壶》投入生产,仿制陈鸣远制的《包袱壶》可乱真。

    后来朱大师又设计了《碗梅壶》、《碗莲壶》、《碗竹壶》、《半瓢壶》、《可心梨式壶》、《异色柿子壶》、《红叶扁竹古壶》、《彩蝶壶》,同时设计了高档产品《报春壶》、《常青壶》、《春色壶》、《劲松壶》、《翠竹壶》、《高婴壶》,首创一种壶形多种装饰的新样式,受到中外人士欢迎,被紫砂爱好者奉为经典。

    1982年,也就是今年,七十八岁高龄的朱大师才因为年老体衰而在家里休养,他从出徒到回家休养,中间整整六十二年的时间全都奉献给了紫砂壶,不愧被后人称为“紫砂七老”之一。

    他老人家的作品,绝对都是紫砂壶中的极品,后世一些精品作品曾经也拿出来拍卖过,价格都超过了七位数。

    比如说在2012年12月份举办的华夏当代高端工艺品——紫砂壶拍卖专场上,朱大师亲手制作的一把“竹鼓壶”,就拍出了628.75万的高价;他制作的一把三友壶,在2010年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出了425万的高价......

    朱大师亲手制作的紫砂壶在后世的拍卖价格确实是不如顾景舟大师、陈鸣远大师的作品,可他老人家的作品也绝对都是不可多得的极品紫砂壶。

    而这些后世动辄就能价值几百万的紫砂壶,现在竟然才一百五一把......

    看到杨靖发呆,老爷子还以为嫌价格高呢,于是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小杨啊,你要是嫌贵的话,可以给你降低一下价格......”

    这话把杨靖从发呆中惊醒了过来,他连忙摆手说道:“朱大师,您误会了,我这可不是嫌价格高,相反,我觉得这价格太便宜了啊。您可能不知道,像您这种大师亲手制作的紫砂壶,要是放在英国卖,一把壶最起码也能卖出一千英镑的价格来,所以您给的这价格太低了......”

    朱大师亲手制作的紫砂壶自然不可能出现在英国商店的柜台上,杨靖这么说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从三十多年之后穿梭过来的杨靖自然知道这些真正的大师其实这一辈子并没有享过什么福,不管是眼前的朱可心大师还是从未见面的顾景舟大师、任淦庭大师、吴云根大师等出生在清末民初的大师,他们学艺的时候正是军阀割据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而当他们盛年的时候,又赶上一系列的战争发生。虽然他们也赶上了新华夏,可刚建国那会儿国内是个什么样子的,谁都清楚。

    &n



第六三一章 绝世风姿
    不出意外的,朱大师果然被杨靖开出的这个价格给吓了一跳,当然,老爷子也很干脆的拒绝了杨靖出的这个价格,尽管老爷子知道这是杨靖的好意,可老爷子依旧很干脆的拒绝了。

    “不行,你给的价格太高,我不能用这样的价格卖给你,我的壶不值这么多钱......小杨,你也甭跟我啰嗦了,你要是坚持用这个价格购买的话,可别怪老头子我食言不卖给你。这好日子刚过了没几年,我老头子可不想因为这个犯错误啊......”

    老爷子这话一出口,杨靖才意识到自己想的好像还不够周全,自己好像忘记了那混乱的十年给这些上岁数的大师们带来的冲击是何等的巨大,而在1982年,人们,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的思想其实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内心深处依旧对那个“嗡嗡嗡”的年代有着巨大的恐惧,生怕风声有什么转变而再次被打倒。

    杨靖开出的三千块钱一把壶的价格,别说放在三十年后了,就算是放在十年后都属于很低的了,但在这个年代,这三千块钱一把壶的价格,无疑就是毒药,谁吃谁死。

    看到杨靖一脸纠结的样子,老爷子很开心的说道:“小杨啊,老头子我谢谢你能这么看得起我的手艺,可是你给的这价格实在是太高了,我老头子真心不敢接受啊。这样吧,既然你想买我的壶,我也不矫情了,我这里不是还有十把壶吗你要是要,三千块钱你全都拿走!”

    随后,老爷子似乎觉得自己开的这个价格似乎也有点高了,犹豫了一下又解释道:“小杨啊,其实就是这三千块钱让我拿,我都觉得不心安啊。这样吧,我做主另外给你换两套壶,一个是五头套,另外一个是十头套,你看怎么样”

    杨靖微微的摇了摇头,知道自己今天就是想做好人也做不了了,不过他也不是磨叽的人,既然老爷子都这么说了,他就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看到杨靖答应了,老爷子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来来来,小杨,我给你把能够卖的壶找出来。唉,这些壶大都是我这些年一点一点攒下来的,一下子都卖给你还就真有点不舍得呢。不过我老头子也没几年活头了,这些东西要是跟着我,最后也都会一块跟我埋在土里,你这么喜欢这些壶,这些壶跟着你也能有个好主人啊......”

    “嗯,这套五头的圆三友壶我记得还是我在1953年做的呢,快三十年喽......”

    “这把云龙壶是我在67年做的一把壶,我记得那时候有一个老友想要一把云龙壶,结果我给他做好了,他却被一群红小鬼给打倒了......唉,人都没了,这壶也没有送出去,就这么留下来了......”

    “这把金钟壶是我在66年做的......”

    “嗯,这个碗梅壶是我70年那年夏天做的,我记得很清楚,那年夏天这里下暴雨,隔壁蠡河的水差点就冲上了大堤......”

    ......

    老爷子一边念叨着,一边慢腾腾的从那四个木架子上拿下来了八把紫砂壶和两个茶杯以及两个杯托,神色中全是回忆和不舍。

    看得出来,老爷子对这些壶真的是很有感情,这些壶就好像是他的孩子一样,都是他一点一点做出来的,如今要归属别人,老爷子自然有些不好受。

    看的杨靖都想不要了。对于一个老人来讲,他年轻或者盛年时候制作的这些壶,价值什么的先放到一边,里面寄托的全都是老人这一生的回忆啊......

    “嗯,这两把壶我当年做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太满意,算了,就不给你了,我用这两把壶给你换两套壶。嗯,这个不错,这是我在55年做的五头云龙壶,这个是我在63年做的一套十头松鼠葡萄壶,小杨,这些都给你了,你觉得怎么样”

    杨靖嗫喏了一下,脸上的犹豫神色一闪而没,说道:“朱大师,要不这壶我就不要了我觉得我要是把这些壶买走了,就好像是在剜您的心头肉啊,我怎么都有一种深深地罪恶感呢”

    “哈哈哈哈......”老爷子大笑了起来,一边用布擦自己的手,一边说道:“你这小家伙啊还怪有意思的。小杨啊,我知道你怎么想的,不过你不用担心这是在剜我的心头肉。这些壶都是我早年做的,虽然寄托了我很多的回忆,但老头子我还不至于到那种地步。这人老了就是爱想想以前,就是爱嘟囔几句,你可别见怪啊。小杨,就这些壶,全都卖给你了。咱们说好的三千块钱,你可不能少我的啊......”

    老爷子说着还顽皮的挤了挤眼睛,和老顽童一样,把杨靖也逗乐了。

    杨靖凑了上去仔细打量着这些做工精湛的紫砂壶。

    不得不说,大师就是大师,哪怕样式和后世见过的那些紫砂壶样式差不多,可其中的那股子韵味却是后世那些紫砂壶远远无法比拟的。

    如果把这些紫砂壶比作美女的话,那么后世那些壶最多也就算是个网红,而老爷子亲手制作的这些壶就是西施、貂蝉这种级别的绝世美女。

    &nb



第六三二章 鸣远第二
    从朱老爷子的家里走出来之后,杨靖的心情美得不得了,因为他不仅从朱老爷子这里买了十套紫砂壶,老爷子还热情的要领着杨靖转悠转悠,帮助杨靖买下更多的紫砂壶。

    虽说从老爷子这里收购了十套紫砂壶,已经让这一趟穿越之旅不虚此行了,可杨靖真的是没有想到朱老爷子这么热心,竟然要领着自己到处转转......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这肯定是老爷子觉得他用三千块钱卖掉这十套紫砂壶是占了大便宜,而且自己流露出还想买一些精品紫砂壶的意向时,这老爷子手里的那些紫砂壶不能往外卖,可他认识的人手里还有很多精品紫砂壶啊,所以老爷子为了弥补自己,这才决定领着自己到处转转吧......

    不过老爷子腿脚不太好了,到处转一转,哪怕就在这古南街上转悠,估计一圈下来老爷子也会累的。

    不过不要紧,老爷子自备了这个年代老年人的出行神器——一辆三轮车!

    “这三轮车还是六十年代那会儿合作社送给我的呢,那时候我可没少用这辆三轮车拉东西,现在老了,东西拉不了了,只能自己骑着出门,倒也稳当。”

    杨靖也乐了,知道朱大师一生经历的杨靖自然明白老爷子说的合作社是什么地方了,这个合作社应该就是当时的“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后来的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是眼前这位老爷子以及顾景舟大师、任淦庭大师等几人在1954年响应国家的号召,组织家乡的紫砂艺人建立起来的。

    要说起来,这辆三轮车也有快三十年的历史了,不过这辆车保养的却是很好,除了一些掉漆的地方,其他的部位尤其是关键部位都是油光瓦亮的。

    杨靖会蹬三轮车,上去试了试,倍儿好骑,于是笑着说道:“老爷子,上车呗,小杨子伺候您呐!”

    “哈哈,你这孩子。”老爷子也被逗乐了,“先不急走,你的那些壶不打算要了”

    杨靖摆了摆手说道:“先放您这儿吧,如果一会儿能够买到其他的壶,那就一块拉到您这儿来,我找车一块运走。”
1...193194195196197...3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