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等硝烟稍散以后,余茂林带领着战士进入到武英殿里,这时殿里燃烧着6、7处因爆炸产生的火光,而室内的家俱、摆件、饰物等都己面目全非,地上横七竖八躺着10余俱日兵的尸体,其中几俱的服饰和一般的日兵完全不同,显然是日军的军官。只是现在没办法辩认他们的身份。
这时其他的战士立刻分成以小组为单位,挨个搜查武英殿的各个房间,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枪响。但很快就将武英殿的所有房间都搜查完了,基本没有发现几个残余的日兵。而余茂林也抓紧时间,对全队进行查点,整个战斗过程全队都无一伤亡。
而其他两个中队的任务也都完成得非常顺利,2中队早己攻克了奉先殿,这时己经向御膳茶房的驻军发动进攻;而3中队也基本攻克了养心殿,正在进行短暂的整骗。于是余茂林也没有在武英殿多做耽误,就立刻带领全队,向下一个目标内务府进发。
1中队的第二个目标
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
就在特种部队在皇宫进行空降作战的时候,人民军的一团、二团也在北京城外,向北京的城墙发动了攻击。
一团负责从北京的南城进攻,也就是外城的南墙。这里共有三个城门,由左向右排列,分别为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其中永定门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直通正阳门、和午门。
在战前一团制定的作战计划,就是以永定门为主要的进攻方向,在永定门方向上布置了团部、二营、火炮营和二营属下的火力加强连,可谓是集中了一团的主力。而俱体的战术就是首先集中火炮,猛轰永定门的城楼和城门,因为北京的城墙实在太厚实,除非是用150毫米口径以上的重炮轰击,才有可能轰开北京的城墙,而团属的火炮营只有18门1896式77毫米野战炮,显然是不可能轰开北京的城墙,因此只能对城墙相对薄弱的城门下手,而等轰开城门之后,在用火力加强连压制城楼上的火力,并派遣地面部队发动冲锋,一举突破城门,攻下永定门。
而一营和三营则各带营属的火力加强连,分别进攻左安门、右安门,因为就算是轰开了城门,但通道的宽度也有限,如果三个营全部集中在永定门,兵力反而无法充份展开,因此分别一营、三营去进攻左安门、右安门,一来是充份发挥自己的兵力;二来也是分散守城的兵力,如果八国联军集中兵力守卫永定门,人民军则可以从左安门、右安门取得突破,然后从北京城内部增援永定门;而八国联军分散兵力分守各个城门,则可以集中主力,全力攻克永定门,然后再分兵支援左安门、右安门。
由于北京的城墙太长,以八国联军的兵力,根本不可守住全部的城墙,只能以城楼为依托进行布置,而且守军的军营也就设在城楼边,原因还是北京城太大了,一但海外华人发动进攻,增援的部队恐怕来不及赶到城门布防,因此还是让他们住在城门边好。
凌晨4点50的时候,一团的全部部队均已进取各自的阵地,炮兵营在距离永定门约45公里的地方布置好了炮兵阵地,而其余部队的阵地均离目标在700-800米左右,在这个距离上,是这个时代步枪射击的极限,但同时又在哈乞开斯47毫米机关炮和马克沁机枪的射程以内,足以对城楼进行火力压制。虽然八国联军也有机枪和火炮,但因为缺少炮弹、孑弹,因此基本对人民军不构成什么危胁。
而就在凌晨5点整的时候,炮兵营的18门1896式77毫米野战炮分成两批,轮流开火,向永定门的城楼展开了轰击,也正式拉开了进攻北京的序幕,因为这个时候,直升机才刚刚从通州火车站起飞。
虽然德制1896式77毫米野战炮的射速在这个时代并不算高,但分成两批轮流开火,射速也相当可观,而且目标集中,只用对着城楼开火就行了。尽管是在黑暗中开炮,无法进行瞄准,但给炮兵营配备了夜视设备,而且在空中还有无人机监控,都可以为炮兵营提供修正单元,因此在几轮校射之后,炮兵营也校准了射击的单元参数,于是火力全开,向永定门的城楼展开了猛烈的轰击。
而永定门的城楼,以及附近的城墙上,立刻响起了一连串的爆炸声,由于炮兵营己经校准了射击参数,因此炮击的精准度很高,只有少数炮弹跃过城楼,落到城里或是落到城楼前的空地上,但大部份炮弹都成功的击中了目标,当然,击中目标的炮弹大部份都是击中城楼的城壁,但也有少部份落到城楼上或是击中城门。
如果炮弹击中城壁,基本不会对城楼或是城墙造成什么损失,因为北京的城墙实在是太厚,而城楼更是还要突出城墙,更加厚实,不过落到城楼上,还有箭楼上的炮弹,到是给守军造成不少的杀伤,毕竟箭楼的墙壁,可没有城墙那么厚实,而击中城门的炮弹,则可以给城门造成相当大的损坏,尽管北京城的城门都是用300-400mm左右实的木板为基础,外面再包上一层5-7mm厚的铁板制成,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几乎是不可突破的,那怕是对撞木一类的冲撞性武器,都相当强的防御力。但对中型口径的炮弹,就力所不隶了。
经过了近15分钟的炮击之后,炮兵营向永定门发射了近千余发炮弹,永定门的城墙己被打得凹凸不平,坑坑洼洼,而且在城楼、箭楼上,还有数十名士兵被炸死炸伤,而城门也被炸开了两个大洞口。
守卫永定门的八国联军是英队,现在八国联军的英军只有1600余人,因此在北京对外的13个城门中,英国负责驻守的有1个,就是永定门,另外英国还驻守着城内的正阳门、、神武门,正好全部都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这也可以看出,英
第四二三章 进攻北京〔二〕
就在永定门的战斗进行得正是激烈的时候,一营、三营也向左安门、右安门发动了进攻。
罗岳指挥的一营负责进攻的是左安门,这是由日军驻守的城门之一,守军大约有800人左右,不过就在一营向左安门发动进攻的时候,大部份日军都被调去支援永定门,而留在左安门驻守的日军只有100多人的兵力守卫,就这么一点人,就是守住城楼都十分免强,更不要说守住城楼两侧的城墙。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现在八国联军的人数太少,根本守不了北京的城墙,怎么调配都是没有用的。
罗岳首先下令,命营属的火力加强连的城楼上开火射击,压制城楼上的守军,并且命本营的一连带上8架攻城梯,从左侧迂回到距离左安门约500米的城墙附近进行蹬城。
虽然这时罗岳并不知道守卫左安门的守军大部分都调去增援永定门,但考虑到八国联军的总兵力有限,守卫左安门的兵力不可能超过1000人,因此绕到距离城楼500米的地方,应该是敌军守卫范围的极限了。
果然,一连来到距离左安门城楼约500米的地方时,这里黑灯瞎火,冷冷清淸,而一连靠近城墙,将攻城梯架到城墙上,也没有一点动静。
本来八国联军虽然兵力不足,但还是在城墙上布置了不少的哨点,并定时派遣巡逻队伍在城墙上巡视。但由于从左安门抽调了大量的兵力去増援永安门,因此分布在城墙上的哨点也全部撤消,并且还减少了巡逻队出动的频率,这也都是无奈之举。而且这时一营的火力加强连正在向左安门开火射击,就更是无暇顾忌到其他地方
而一连当然不会管这些事情,有动静都要攻城,没有动静更是要攻城了,因此一连的连长班晓威立刻下令,开始攻城。而负责突击的一连二排的3个班分别通过8架攻城梯,向北京的城墙上爬去。
由于在通州火车站进行过专门的爬梯训练,因此二排的战士登梯的速度很快,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三班长李壮勇就第一个登上北京的城墙。李壮勇的心里也颇为激动,当初自己被八国联军打得逃离北京,而现在自己终于又回到北京城了。
不过李壮勇到也没有忘了自己的任务,在全班士兵都登上了城墙之后,就立刻带领全班的士兵,在城墙上进行警戒,掩护其他的部队登上城墙。
时间并不上,一连的全部战士都登上了北京的城墙,而并没有受到一点阻拦,而且班晓威带着夜视镜在城墙上放眼看去,至少在目力可及的范围内,看不到一名守兵的踪迹,而在城楼那边的枪声,仍然可以听得十分清楚。
班晓威立刻通过对讲机,向罗岳通报了登城的结果,而罗岳也立刻下令,命一连立刻向左安门发动进攻,同时又命令三连出击,也带着8架攻城梯,从左安门的右侧约200米的地方,再进行登墙。
接到了罗岳的命令之后,班晓威立刻下令,带领全连的战士,从城墙上向左安门突进。而负责打头突前的部队依然还是二排。
城墙上的地面宽度约有10米左右,而且十分平坦,500米的距离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接近到距离左安门的城楼不到100米的位置。由于城楼上点着火把,因此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不少守兵都躲在垛口下,不敢抬头。不过这时城楼上的守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外的火力压制,无人注意到敌军己经登上了城楼,并且靠近了自己的侧翼。
通迅对讲机,罗岳在第一时间知道一连的进度,同时也知道三连也己经登上了城墙,因此罗岳也下令,停止射击,并命守在阵地的二连向左安门发动进攻。
而守军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敌军的射击怎么突然就停止了。但就在这亽时候,左侧传来了一阵枪声,有10余名日兵促不急防,顿时中枪倒地,而其他的日兵也立时大乱,赶忙纷纷调转枪口,准备迎战这支突如其来的敌军。
不过在一排射击以后,一连的战士己经装上了刺刀,向城楼发动了冲锋。而守城的日军也都上好刺刀,双方均准备展开一场白刃战。
李壮勇端着步枪,顺着台阶冲在最前面,再还差二三步就可以登上城楼的时候,遭遇到一名日兵的拦截。对方双手持枪,居高临下,向李壮勇猛刺过来。而李壮勇的身形一矮,躲过了刺刀,自己手里的刺刀也急速向这日兵的脚下刺出。
那日兵到也反应迅速,立刻一抬腿,躲过了李壮勇的这一刺,向李壮勇立刻变招,单手持枪,横着一扫,那日兵再也躲不过去,刺刀在大腿膝盖上的位置划开了一遍10余厘米上的伤口,鲜血顿时喷涌而出,而整个人也疼得向后连退,李壮勇乘势抢步上前,登上了左安门的城楼。
而这时
第四二四章 进攻北京〔三〕
进攻正阳门,罗岳釆用的是和进攻左安门同样的战术,仍然是分从城楼两侧的城墙进攻,登上城墙,然后再进攻城楼,只是人民军登城的地点离城楼并不远,只有100多米的距离。
尽管是使用同样的战术,但确实十分有效,因为现在守卫正阳门的英军兵力严重不足,面对着人民军的分头进攻,守军是根本就无法阻然,甚至人民军连火力压制都没有用上,人民军的战士就从两侧的城楼登上了城墙,并向城楼发动了进攻。
英军才没有日本人那么死脑筋,其实在英军中大多数都不是英国人,因为英军实际是以印度锡克族士兵为主,加上一部份其他殖民地的士兵,其中还包括一部份从香港征集的华人士兵,只有少数军官和精锐士兵才是英国人。这些士兵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参战,当然不是为了大英帝国的荣誉和尊严,而只是为了对得起白己当兵的那份薪资。
英国虽然号称日不落帝国,但本土的规模和人口都十分有限,因此在各殖民地中,主要还是依靠由当地的居民组成的军队来維持英国的统治,而为了維护好对殖民地的统治力,对殖民地士兵的待遇颇为优厚,只要是能够加入殖民地军队的本地居民,在殖民地就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拿人钱财,自然是要与人消灾,那么应英国的征调,来到中国参战,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在中国还能顺手抢些东西,趁机捞一笔,尽管抢掠来的财物大部份都被英国或是英官瓜分,但吃不着肉,总也可以分几口汤喝,对于这些殖民地士兵来说,也算是可以获得一伤比较可观的额外收入。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英军,或者是八国联军在中国战场上获胜的基础上,而一但战局不利,或者是败局已成,殖民地士兵可是不会拼命的,向英女王尽忠是英官的事情,而不是这些殖民地士兵应尽的义务,还是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说。因此在人民军的士兵从城楼左右两侧的城墙进攻过来的时候,英军的士兵们马上放下了手里的步枪,举手投降。
不过在这个时候,人民军仍然没有空抓俘虏,而且也不会管对手投不投降,把枪放下了更好,还省了功夫,因此冲上城楼的人民军战士,对着已放下武器,高举双手的士兵就是一刺刀,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有10余名英兵倒在人民军的刺刀下,而等其他英兵反应过来以后,为时己晚,再想把枪拾起来还击己是来不及了,结果时间不长,守卫正阳门的60余名英兵就全部阵亡,而这一战人民军却无一伤亡,就攻占了正阳门。
占领了正阳门之后,罗岳在正阳门也留下一个排驻守,然后带领着剩下的部队以及所有云梯,穿过了正阳门,沿着正阳门大街,向皇城的大门——进发。
这时己经可以听到从皇宫方向传来的枪声己响成了一片,并且不时还夹杂着几声爆炸,显示出皇宫中的战斗,进行得正是激烈的时候。
而这时天空已经开始渐渐的放亮,光明缓慢的驱散了黑暗的笼罩,街道、城墙、建筑等等都逐渐显现出了模糊的轮廓,而那高大雄伟的城楼,也逐渐出现在人民军的眼前。
――――――――分割线―――――――――分割线――――――――
连续端掉了两个联军的指挥部之后,余茂林接到了指挥部的命令,马上赶到交泰殿,现在3中队正在进攻交泰殿,但战局却陷入僵持,因此指挥部命令余茂林汇合其他的两个中队,攻击交泰殿的联军指挥部。
原来交泰殿是俄军的指挥部,俄军是八国联军中人数仅次于日军的军队,现在八国联军中的俄军大约还有3400余人,北京城对外的13个城门中,俄军负责驻守的有4个城门与曰军一样,另外在皇宫中,还有200余守军。由于交泰殿的位置较为深入皇宫,因此被穿越者划为第二批进攻的目标。
特种部队空降到皇宫,战斗开始以后,俄军指挥部就被惊动,司令官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中将虽然还不太明白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还是立刻下令,马上布置指挥部的防御,同时派人去打探,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打探的士兵回报,虽然不知道是从那里冒出来的军队,但皇宫遭到敌军的袭击确是可以肯定的。
阿列克塞耶夫听了以后,也不敢大意,赶忙又下令将一部份驻守皇城的士兵调回来加强指挥部的防守,因此当3中队向交泰殿发动进攻的时候,守卫交泰殿的守军已达到了150余人。
尽管特种部队的武器先进,并且还有夜视设备,有战场单方面透明的优势,但俄军毕竟人多,而且俄军是防守的一方,因此夜战的劣势对俄军的影响并不大,3中队连续向交泰殿发动了2次进攻,但
第四二五章 进攻北京〔四〕
虽然八国联军在人数上占优,但由于是在黑夜中作战,根本全无目地,而且又缺少统一的指挥,甚致可以说是没有指挥,因为七国当中,有六个国家的指挥部都被击毀,自然没有人来组织指挥,就算有一二个国家的司令从指挥部逃脱,但在黑暗当中,他们也无法组织好本国的军队,甚致连本国的军队都找不到,当然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抵抗。因此八国联军只能各自为战,甚致还出现过几起友军互相交火误击的情况。
而特种部队的人数虽少,但武器先进,火力凶猛,又有战场单方面透明的优势,因此双方接战以后,特种部队不仅不落下风,而且还并不是一味的防守,不断利用黑夜和房屋建筑的掩护,果断进行穿插迂回,集中兵力主动攻击八国联军,在局部的战场上屡屡得手。
这时北京的战斗己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天色也在渐渐放亮。不过整个北京城似乎都完全陷入了战乱中,倒处都是枪声,倒处都是火光。
不过在穿越者的指挥部里,通过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则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所有的战争,基本都发生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由南到北大约8公里多的距离内,而且战斗又是以皇宫为核心而进行。而在北京城的东西两侧,实际却是十分平静,因此呈显出十分奇异的局面。
当然,战斗进行到了现在,整个战事的进展十分顺利,在皇宫里,特种部队己端掉了6个指挥部,基本打瘫了八国联军的指挥中枢,而在外围的战斗中,南边战场继一团一营突破了左安门,并立刻深入北京城里以后,三营也攻占了右安门,并且立刻赶到永定门赠援团部的战斗。而在人民军的两路夹击之下,永定门的守军也抵抗不住,纷纷向四散败逃。人民军终于成功的占领了永定门。而一营己经连续的占领了正阳门、,正在向午门方向挺进,因此通向皇宫的道路己经完全打通了。
在另一边,二团在北京城北的战线上也己经取得了突破,北京城的北边城墙有两个城门,安定门和德胜门,这两个城门均是由法队驻守。二团分兵两路,同时向两座城门发动进攻,用火炮轰开城门,然后向城门发动冲锋。和英队一样,法队主要也都是由殖民地的军队组成,这些士兵基本都来自印度交趾也就是旧时空的越南、老挝、柬普寨等地,战斗力十分有限,打顺风战还可以,一但战事陷入不利局面,就会立刻斗志全消,全线溃败。因此双方激战的时间并不长,法军就抵抗不住,纷纷向城内撤退,人民军成功的占领了安定门和德胜门,并向皇城的北门,神武门挺进。
南北两线均被打通,因此也可以说进攻北京的战斗己是稳超胜券了。不过在局部的战场上,还是有一些对人民军不利的局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