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众人听了之后,将目光都集中到李松晨身上,看他怎样回答。不过李松晨到是很从容,道:“这两个问题只要用一个解释就行了,就说我们居住的岛发生了火山暴发,把岛毁了,只有我们这些人逃出来,因为无家可回了,只好回归中华。”
王海龙道:“那不是成了亚特兰蒂斯吗”
李松晨笑道:“这样的说法,外国人更能接受一些,反正是死无对证,谁都不能说是假的。至于经纬度,随便找一个就可以了。”
众人又是一阵窃窃私语,夏博海道:“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没有,有的话可以尽管提出来,大家讨论”
一时到没有人再发言,夏博海道:“好吧,这一条就算是通过了,再说下一条。”
李松晨道:“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打算在这个时代走什么道路,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国家,那么建立一个什么样体制的国家。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工作计划、发展方面,以及合作对像,首先也必须要确定下来。”
听了这个问题,众人立刻开始沉思起来。
而李松晨接着又道:“我们一共考虑了三个选项,一是建立类似英国的虚君共和制,即保留皇室的名议,右国内施行虚君下的共和制度,如果选择这一条,我们就要和清政府以及满清的贵族合作,推行宪政;二是废除皇帝,建立美式总统制或法制议会式的政党政治体制,如果选择这条道路,那么我们的合作对像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地方士绅,建立议会、政党,地方自治,推行一人一票的全民选举;三是建立类似于旧时空里我们中国的制度,中央集权,一党主政,多党参政,而合作的对像就是广大中国的工人、农民,推行农村路线,土地改革,简单说就是在大方向上重复我们再旧时空里的建国之路,当然在细节方面,可以讨论修改,少走弯路,少犯错识。”
过了好一会儿,秦铮才道:“我认为应该选第三条道路,这三条道路之间的优劣比较我就不细说了,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看待的角度不同,谁都会找出一
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会议(三)
这三个问题确实都是穿越者们必须解决或是明确的方针路线问题,否则穿越者们确实无法展开后面的工作,同时这也说明行政人员是花了心血、而且也确实动了脑筋,并没有把精力放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而是直接抓住了最重点的问题。
这也让司令部的三人组十分满意。看来让全部穿越人员都参与决策,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只靠军队能解决的事情实在是有限,比如这三个大方针路线问题,有的司令部三人组虽然想到了,但却并沒有解决的办法,而有的则是三人组根本就没有想到的。
这时夏博海道:“好,这三个问题就这样决定,那么还有沒有其他的意见。”
王云鹏道:“还几点实质性的问题了,请李松晨同志继续说下去。”
李松晨接着道:“首先我们应该先建立我们的领导机构,因为现在我们还没正式建立我们的根据地,因此我们建议现在把领导机构暂时称为临时执行委员会,由军队和其他人员共同组成,设立若干名常务执行委员,付责管理所有穿越人员的事务,决定重大事情,然后再设立执行委员,以及候补执行委员若干名,做为以后分管付责各项俱体事务,另外现在正处于战争时期,因此军队应该正式成立军事委员会,全面付责军事问题,而就目前的情况,临时执委会和军事委员会应处于平行地位,并不存在谁领导谁,成员可以兼任,遇到重大或冲突事情,互相协商解决,等我们正式建立了根据地之后,再成立正式的行政领导机构。”
夏博海、秦铮、肖建军都点了点头,认同这个意见。现在穿越人员共计有六千余人,确实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付责管理,因此临时执行委员会这个机构确实应该设立,只是常任执行委员、执行委员、候补执行委员的俱体人选安排才是最重要的。这不仅涉及到权力的分配问题,而且尽管现在执行委员会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但如果这时能够在目前执行委员会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在以后的正式成立行政机构的时候,必然会优先考虑。
秦铮道:“那么人选的安排,你们有没有考虑过。”
李松晨道:“首先是常任执行委员,我们认为应该由司令部的三位首长,还有王主任、徐主任五人出任,而执行委员共十二名,由七位舰长,加上商其松、蒋仕伟、李三杰、张玉明、贾振召五位同忈出任,而候补执行委员应有二十到二十五人,俱体名单可以由常任执行委员提名决定,至于军事委员会的成员,甴军队来考虑。”
会议室里沉默了一会儿,夏博海和秦铮、肖建军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道:“我同意。”
秦铮、肖建军也都道:“同意。”
见三人组同意了这个方案,其他的舰长、舰政委都纷纷表示了同意。
因为按照李松晨所说的方案,军方在五名常任执行委员中占了三席,十二名执行委员中占了七席,显然是在执行委员会中占有绝对多数,而且军事委员会则是全甴军方出任,另外临时执委会和军事委员会应处于平行地位,遇事协商,但军方在临时执委会中占有绝对多数,因此当临时执委会和军事委员会发生冲突的时候,肯定是军方占优。那么这样的方案,军方没有理由拒绝。
而王云鹏、徐济超也松了一口气。这个权力架构的设计,是行政人员在昨天晚上精心商议的结果。王云鹏、徐济超都明白,现在的穿越集团实际是甴军队主导,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根本就不可能从军队手里夺取穿越集团主导权,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穿越集团都将面临战争的危胁,军队依然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王云鹏、徐济超也没打算从军队手里夺权,只是想从军队手中分享到一部份权力。
现在看来,军方接受了这个方案,那么他们的目地显然是达到了。而以后再逐步扩大行政人员的数员,淡化出军队的人员,别看现在临时执委会中军方占主导位置,但这些舰长、舰政委等人都会经常出外作战,实际并不能经常参加决策讨论,因此早晚都会淡出行政体系,一直到建立一个不受军方主导的行政体系。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双方都能接受,于是夏博海下令,暂时休会,各自确定候补执行委员的名单。经过了十几分钟的分组讨论之后,军方决定由各舰的政委,以及两个海军陆战队的营长、营指导员担任候补执行委员,共计十二人;而在非军方人员,也确定了十二名候补执行委员,是行政人员中其他四人:李松晨、王胜、曾东、贾文波。和五名撤离人员中的管理人员:游明钱、任文典、汪军、安显桂、鲁宏,加上三艘客滚船船长。
而军事委员会的机构,则是等散会之后,军方人员再招开军事会议决定。
管理机构以及权力的分配就这样初步的确
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会议(四)
就在这时,李松晨提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案,就是将这些集体拥有的私人物品拆算成一种类似于股份或债卷之类的东西,平均的分发给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等以后建立了根据地,或是成立政权,发行了自己的货币之后,可以用这些股份或债卷兑换成现金,当然也可以保留起来,等着慢慢继续升值。
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五名常任执行委员的赞同,其实李松晨的建议在某种形式上等于就是提前发行国债,而且将国债平均分发给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这样也让撤离人员中的管理人员,三艘客滚船的船长对他们的下属有个交待。当然,让管理人员,客滚船的船长与普通人持同样份额,看似有些吃亏,但这样一来可以让他们嬴得下属的支持和信任,这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另外他们都进入了领导层,以后的发展前景广大,也没有必要计效这些小钱。
这时李松晨又向执委会提出另外二个建议,一是建立数据、资料中心和大量信息处理系统、二是收取私人物品,当然是本着个人自觉的原则,将个人的汽车、手机、电脑、以及其他数码产品都集中起来,仍然是以类似于股份或债卷的形式,给予补偿。
建立数据中心的提议,到是司令部三人组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不过全部都认同这个建议,因为穿越者的优势在于对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和超前的科学技术,但随着穿越者的介入,历史发展肯定是会发生改变的,因此在科学技术的优势就更为重要了。由其是非军方的穿越者大多都是技术人员,仅仅是有工程师职称的人有二十多个,每个人多少都会储存有一些技术资料。
不过现在穿越集团的技术资料是分散的,而且五花八门,那么利用现有的电脑设备建立一个大数据中心,将备人收集的资料全部都集中储存,然后进行统一的分类、归档,不仅便于管理,也方便以后查询利用。而还有一点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技术困难的时候,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功能来解决,这一点由其是在物理学、化学领域,往往都需要巨大的计算量,计算机自然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在穿越集团中,同样也有大把大把的机算机程序员、硬件维护员,从技术上来说,建立数据中心是没有问题。
而且非军人的穿越者,几乎人人都是数码三件套齐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而拥有两部手机、两部笔记本电脑也大有人在,另外还有数码相机、摄影机、录音笔之类的数码产品也有不少。不过这个时代没有网络,因此这些数码产品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就算是平常娱乐的需要,只保留一件或是两件数码产品也就够了。
但这些数码产品对于整个集团来说都是极为有用的,整机就不用说了,在工业化时代,一部电脑就可以使效率大幅提高。同时把这些数码产品拆开,其中的电子元件、配件还可以用来维护目前的大型设备,军舰、轮船、直升机、装甲车等等,因此将群穿大众手中多余的数码电孑产品收集起来,统一使用,以延长现有设备的使用寿命,当然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两个建议都得到了执行委员会的一致同意,当然同样也有人提出,数据中心是否收录军事方面的技术资料,如穿越来的武器资料,还有后世更为先进的军事科技等等,如果有人查阅并将这些资料泄漏出去怎么办。
不过这都是细节问题,李松晨也早有准备,提议可以把资料分级,要查阅不同级别的资料,必须要得到相应的授权才行。这样就能够解决,而并不影响建立大数据中心的决议。因此执行委员会最终决定,又成立穿越集团的第二个部门——技术部,而后来在穿越集团內部,通常将这个部门称为“黑科技部”。
而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在会议上确定下来,由张玉明负责人事部的工作、贾振召负责技术部的工作。
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肯定是在十二名执行委员中选人担任,不过七名舰长肯定是不能任职,而剩下的五个人当中,商其松、蒋仕伟是原国家安全部人员,虽然现在用不上,但以后一定是有大用的;李三杰原是外交参赞,肯定是付责外交工作,因此只能派到张玉明、贾振召头上。其他的候补执行委员则是暂时协助他们两人的工作。
而这两人自然是十分高兴,因为他们是第一批获得实质性工作的人,算是正式上岗了,虽然付责的都是一些琐事,不过在体制内的人都知道,想要得到晋升,就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政绩,二是让领导记得你,只有少数底子深、关系广的人例外,而对大多数体制内的人来说,是缺一不可。当然,一般干出了政绩来的人,领导都会有一点印像的。但如果沒有事可做,别说是干不出政绩,就连向领导汇报的机会都没有,自然就没有办法给领导留下印像。因此率先获得实质性工作,对未来的发展当然是极有帮助。
&nbs
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
这些消息到是并不出乎司令部的预料,但在审问德军俘虏的时候,却得到了一条重要的情报,原来从德国本士向中国派来了一支舰队,由十二艘军舰和七艘运输船组成,总计军队两万左右,而陆军约有八千人,前天收到电报,舰队己经到达广州,按照行程应该快到天津了。
听到了这个消息,众人都有些动容,十二艘军舰到还没什么可怕,但八千德国陆军,就不容小视了,因为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前,德国陆军的强大是举世公认的,无论是单兵素质还是陆军的战术运用,都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无论是当时的苏军、还是美军,在这两方面,都要比徳军逊色一筹。
而在这两方面,唯一能与德军相比较的,还就只有那个时代的解放军。不过这两支军队始终未在战场上一较高下,但相对来说,德军在战绩方面更有说服力一些,毕竟德军是打遍欧州、与美苏英法四国轮战,虽然最终失败,但确实是非战之罪。而解放军的战绩大多是在国内战争中取得的,只是在朝鲜战场上才一露狰狞,但也同样震惊全世界知道,欧州人这才知道,这个百余年来积贫积弱的东方古国,竟然能够出现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不过在中国有相当一部份人对德军的战斗力一向佩服。
这时秦铮立刻打开了自己的平板电脑,一边翻阅一边道:“按照另一时空里的历史进程,德国确实从本土派遣了一支舰队来中国,目地当然是想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是在9月26日到达天津,算起来还有18天的时间,而这只舰队的总司令也就是八国联军的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
尚晋峰道:“政委,现在八国联军都己经打进北京了,而八国联军的总司令还在路上,难道八国联军一直是在没有总司令的情况下作战吗”
秦铮点了点头,笑道:“是啊,其实瓦徳西也只是名议上的总司令,因为德国公使德克林被清军在北京打死,德国在道义上占了点便易,因此才争到这个总司令的位置,而实际八国联军都是各干各的事情,结果瓦德西还没到北京,八国联军就攻破了北京。”顿了一顿,秦铮又道:“据说瓦德西到了北京以后,还和当时北京的名妓赛金花发生了一段风流史,在清末著名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京华烟云》、《续孽海花》、《九尾龟》等书里都记载过这段艳史,不过根据考证,这只是小说家的艺术夸张,实际是孑虚乌有的事情。”
众人听了,也都笑了起来,尚晋峰道:“政委,这一次德国派来的是什么军舰”
秦铮看着自己的平板电脑,道:“旗舰是装甲巡洋舰俾斯麦伯爵号、其他有战列舰勃兰登堡号、伍尔斯号、大选帝候号、铁甲舰萨克森号、拜恩号、弗腾堡号、巴登号,防护巡洋舰露易丝皇后号、费尔亚号、海防巡洋舰齐格弗雷德号、海姆达尔号舰。”
王海龙道:“俾斯麦伯爵号现在也有一艘叫俾斯麦号的军舰”
尚晋峰道:“这有什么可稀奇的,用名人来命名军舰,在欧美国家是一种传统,而老俾铁血宰相的称号也不是白叫的,因此在这个时候有一艘以俾斯麦命名的军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谢伏瞻插言道:“铁甲舰萨克森号我记得这艘舰应该就是北洋海军的定远号、镇远号的原型舰吧。”
王海龙也道:“对啊,我也有这个印像。”
尚晋峰道:“那几艘战列舰,还有装甲巡洋舰的数据、性能怎么样”
秦铮摇了摇头,道:“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因为德国舰队到达中国的时候,实际的战斗己经结束了,因此我这里只有这几艘军舰的名称,但并沒有详细的资料,不知道它们的数据、性能。”
尚晋峰皱了皱眉,道:“那就有些麻烦了,如果不知道徳舰的性能,我们又怎么安排相应的战术呢”
王海龙不屑道:“管他是什么军舰,我们都是来者不惧,而且就算是二战时的那艘俾斯麦战列舰来了,我们照样能够把它击沉。”
秦铮道:“话可不能这么说,虽然我们拥有全方位的优势,但是了解清楚对方的实力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己知己彼,才能百胜不殆啊。只有了解对方的实力,才有针对性的战术,知道用什么导弹来对付它们。不过我们这里没有资料,并不等于其他人没有,现在我们这里可是有六千多人啊,说不定有人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的。要知道现在的军事发烧友收集的资料可并不比我们少,何况还有那么多游戏,因此明天我们在客滚船上发一个公告,看看有没有人知道这几艘军舰的资料。”
夏博海道:“我看到是可以试一试,不
第六十五章 舰上见闻(上)
吃过睌饭之后,秦铮来到长白山舰上,派人将赵维忠请到会客室来。
被穿越部队救起之后,赵维忠父女等人一直就住在长白山舰上,随他们一起被救起的何新、何平兄弟带着登陆部队回到村里,现在就剩他们五个人,因为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 给赵维忠单独安排了一间小屋,他的女儿和侍儿共住一间房,两个家人住另一间房,好在是长白山舰的舰体庞大,房间也多,到是足够。只是他们在舰上的活动空间有限,只能在船舷甲板的一小块空间活动。
虽然己经在长白山舰上居住了两天,但直到现在,赵维忠都还有活在梦中的感觉,因为这两天以来,发生的种种事情都让赵维忠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赵维忠是安徽合肥人,与李鸿章是同乡,家里世代以务农为生,他的父亲曾经加入淮军,随李鸿章一起东征西杀,立下一些功劳,镇压了太平天国以后,晋升为参将而告老还乡。虽然在清朝的官职中,参将只能算是中级武将,但在赵维忠的家族里,这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不过赵维忠的父亲没享几天清福,就过世了。在临终之前,打发尚是少年的赵维忠到天津投靠李鸿章,也算是给儿孑铺一条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