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第二六六章 进城(二)
第二天一早,王胜等一行九人就从王家寨出发,来到胶州县城。

    胶州境地的历史十分悠久,最高可以上朔到商周时期。秦统一中国之后,在这里设置黔陬县,这也是胶州最早的名称,隋时以胶水取名胶西县,



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
    班晓威点了点头,把贴孑向前一递,道:“我们要见知县,这是我们的贴子,请帮我们通禀一声。 ”

    虽然衙役在心里诽议了几句,这伙人可真不懂规据,递贴子连个门包都不给,要是换成别人,别说是接贴孑,早就把人给赶走了,但这些只能在衙役的心里想一想,可不敢得罪这伙人,因此只好接过了贴子,道:“几位稍等,我马上就去。”说着拿着贴子,跑进了县衙大门。

    时间不长,只见那衙役从衙门里跑出来,几步来到众人的面前,道:“几位老爷,我们堂尊大人花厅有请。”说着,身体一侧,微微欠身,做出一个“请进” 的姿态。

    王胜点了点头,对那衙役道:“劳你领球。”

    衙役带着众人,走进大门,绕过影壁墙,又穿过了大堂、二堂,来到县衙的花厅。一般来说,大堂、二堂是知县审案、办公的地方,而花厅则是半公半私,知县即可以在这里招待上司,也能接待自己的私客。因此花厅的摆设和大堂、二堂不一样,完全是待客厅的格局,只见在正中的放着两张太师椅,左边的太师椅上端坐着一名全身官服,头戴花翎官帽的官员,看年龄应是四十到五十岁之间,而在左右两侧,各放着四张太师椅,左侧也坐着两名官员,年龄也都差不多。还有一个未穿官服,看来像一个文士的人。

    虽然这四个人一个都不认识,但王胜也猜得出一二,正中端坐的肯定就是胶州县的知县,因此上前两步,躬身一揖,道:“在下海外华人王胜,见过知县大人。”其他的人也都跟着他一起,给县太爷鞠躬。

    正中端座的正是现任胶州县的知县周文淮,而左侧的两名官员是胶州县的县丞李兴方,典吏刘渊,文士是周文淮的师爷孔叶,可以说胶州县的一二三把手全都到齐了。

    周文淮三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呵呵笑道:“几位不必多礼,请座请座。”

    王胜也没有客气,在右则的第一张椅子上坐下,接着是班晓威、马赛、里德尔依次坐下,传教士沒有位置,就站在里徳尔的身边。而带来的四名战士则分别站在四人的背后。

    而周文淮等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心里都有一些凛然,因为座次可不是乱排的,都是十分讲究的,虽然这伙人里有两个洋人,但一个洋人坐在未席,而另一个洋人连座位都没有,而前三位的虽然穿的是洋服,但从面貌上来看,确实都是中华人裔,这也说明在这伙海外华人里,洋人的地位并不高,应该还是以华夏后裔的人为主导。

    众人都坐定以后,仆人又送上茶来,周文淮才道:“本县久闻贵众仍是我中华的后裔,只是一直流落海外,但却一直心糸华夏,如今重归我中华,一战而收天津,再战而收青岛,大败八国联军,扬我中华之威,在下实在是深为佩服啊。”

    听了县太爷的话,王胜也把心放了一大半,既然对方知道自己以前取得的战果,那就好办了,最怕的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愣头青,因此道:“大人过奖了,我们既然是中华后裔,自当回归中华,何况落叶归根、重归中土仍是先祖遗愿,而眼前我中华大地受外国欺凌,又岂能坐视不理,抵御外患,保家卫国,仍是我辈应尽之责,实在不当大人如是赞誉。”

    周文淮呵呵笑道:“贵众心怀忠议,高风亮节,必将名垂千古,不知几位今日到这胶州县来,有何贵干呢”

    王胜道:“回禀大人,是有这样一件事情。”于是将王家寨的事情讲说了一遍。他当然不会实话实说,也添了不少私货,不仅把王家的罪行进行扩大,如何危险乡里,欺压良善,而且还编造说是王家主动与人民军为敌,人民军先是百般忍耐,只到迫不得以才攻破了王家寨,处决了王家等等。一边说着,王胜也一边留意观查周文淮的神色。不过周文淮微合双眼,手拈胡须,神色却没有一点变化,这套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到是颇有火候,因此也判断不出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等王胜说完以后,周文淮先是稍一沉呤,才睁开眼道:“原来如此,想不到在本县的治下,竟然有如此行凶为恶之辈,唉,也是本县一时失查,才使王家为害乡里,实在是本县之过也,而几位能够仗义直行,惩恶扬善,为本县除一大害,实在是应多谢几位。”

    虽然在来之前也估计过,胶州县里和穿越者对抗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刚才周文淮的这一番话,却是完全站在穿越者的立场,而且一下子就把王家定调了,这也让王胜颇为意外,看来这家伙还是很上路的,于是又道:“大人为一县之父母官,日理万事,偶有失察,也是情有可原。而且这些许小事,本来也不当打扰大人,只是在下听闻王家尚有二子,在胶州县里造谣生事,诬陷我等,意图说动官府,出兵进剿王家寨,与我们人民军交锋火拼,不知可有此事。”

    周文淮听了,脑门上也不禁有些冒汗了,忙道:“绝无此事,绝无此事。”顿了一顿,又道:“王家二子在胶州县里造谣生事,本县到也有所耳闻,不过此二子



第二六八章 进城(四)
    周文淮连连点头,道:“铁路之事,朝廷早有定论,本县自当尊守,还请贵众放心好了。,x.”

    王胜点了点头,道:“那就好,还有我们在王家寨的驻扎其间,会为王家寨代缴钱粮,而且绝不会拖欠,到时自会送到县里,因此还请大人不必派人下乡来催缴了。”

    周文淮听了,也不禁大为奇怪,这么看来,这伙海外华人是打算长期占据王家寨,但王家寨就300多户人家,在册的只有2000多亩田地,也不知海外华人是看上了王家寨那一点,要在这里长期驻扎。而且还要替王家寨代缴钱粮。不过只要是海外华人不来侵犯胶州县就行了,因为按照清朝的制度,只要是县城不失,知县的责任就会大大降低,甚致是沒有,因此海外华人在县城外面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自己把城门一关,就当是不知道。别说是海外华人要为王家寨代缴钱粮,就是不交胶州县也不会管,其实王家寨的钱粮并不多,总不过就是几十两银子,随便从那里也能补得过来。

    当然,周文淮也明白,王胜说的代缴钱粮,只包含朝廷的正式税赋,其实这一部份税赋并不多,一般只在农民收成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官吏下到地方收取税赋,朝廷的正式税赋只是小头,还有县里的私用钱,以及官吏们的额外私人收入才是真正的大头,当然这里面也有相当一部份流入到知县、县丞、典吏等县里官员的腰包里。但这些钱,海外华人是显然不会交纳的。

    接着王胜又道:“还有就是王家寨的寨民常会到胶州城来购物进货,另外我们也有可能到胶州城里釆购一些货物,或者是出售一些物品,因此还请贵县能够提供方便,并且保证人员的安全,不过请三位大人放心,凡事买卖交易,我们都会明码实价,公买公卖,而且一并的税赋抽什,也绝不会拖欠。”

    这个要求让三位官员有些为难,因为这样一来,胶州城等于是对海外华人不设防了,海外华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么想攻占胶州城也是易如反掌的。不过周文淮转念一想,如果海外华人现在要以武力攻占胶州城,自己也抵挡不住,这些要求其实答不答应也没什么区别,那么反到不如答应下来,能拖一天是一天,至少在名议上胶州城还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因此也满口答应下来。

    见自已的要求周文淮全部都答应下来,王胜也十分高兴,当然这种协议是不会在任何纸面证据的,因为周文淮没有这样的权力,更不敢立这样的字据,因此只能算是一个口头的君子协定,至于双方尊不尊守,只看各方的良心和外力的干涉,比如清廷突然下令出兵进缴王家寨,或是穿越者的执委会决议武力攻占胶州城,那么这个协定也就会立刻失去作用。当然在这些情况未发生的情况下,这个协定还是应该能够维持一段时间,而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双方又谈了一会儿,王胜才起身告辞。而周文淮、李兴方、刘渊三人一起,将众人一直送到大堂,双方才各自告辞。

    而回到二堂以后,胶州县的一二三把手的神色就全变了,周文淮狠狠的一甩袖孑,道:“这个王克复实在是可恶,竟然敢捏告谎言,欺骗本县,实在是罪不容赦。”

    李兴方也道:“是啊,是啊,这次真的好险,我们这胶州县差一点就陷入万劫不复之境了,全是王克复一念私心所至,因此对王克复绝不能轻恕。”

    刘渊道:“请堂尊下令,我立刻就派人去把王克复抓来,定要严惩不逮。”

    原来就在穿越者攻占了青岛之后,胶州县就收到山东巡抚衙门发来的信息,现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告戒山东各的地方官员,严禁与海外华人的军队发生冲突,如果双方有所摩擦,则尽量忍让,决不可主要挑衅。

    山东省虽然地处北方,但也加入了东南互保。而袁世凯属于洋务派官员,对西洋各国的虚实也有所了解,在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初时,袁世凯就看出义和团成不了大事,因此出任山东巡抚以后,就全力镇压山东义和团,保护山东的外国人,不使外国有借口入侵山东地区。而在清廷向各国宣战以后,袁世凯又立刻加入了东南地方的督抚大员组成的东南互保,成为参加东南互保的唯一一个北方行省。

    而加入东南互保以后,袁世凯也十分关注八国联军的动向,海外华人突然出现,击败八国联军,攻占天津,扭转了中国的局面,袁世凯自然也知道。虽然袁世凯对海外华人的来历也颇有些半信半疑,但心里还是颇为欣慰,不管怎么说,对方自称是海外的华夏后裔,而且又是与



第二六九章 进城(五)
    虽然只是口头传令,但周文淮、李兴方、刘渊三人也十分清楚,这样的命令,袁巡抚当然是不会留下之言片纸的,各方面心里有数就行了,在官场上混就必须要明白那些事能做不能说,那些事能说不能做。

    而王克复报案时,并沒有说进攻王家寨的是海外华人,而是推说是义和团,因此让三人差一点就酿成了大错。连行文都发出去了,幸好是海外华人派人来胶州城里判谈,否则真的惊动了莱州府,甚致是巡抚衙门,发来了官军进剿,现在恐怕是胶州城早己被海外华人攻占了,而三人也肯定是没有活路,这叫三人怎么能不恼火呢

    其实三人多少也有些冤枉了王克复,虽然王克复在报案是也确实存了有些欺骗的心里,但他真不知道袁世凯传下严禁与海外华人起冲突的口令,因为王克复的级别太低,而袁世凯传的又是口令,因此王克复根本就不知道,否则打死王克复也不敢唆使官府出兵,这一点利害关系,王克复还是分得清楚的。

    不过现在三人己将怒火全部都集中在王克复身上,因此周文淮立刻吩咐师爷孔叶,让他立刻拟行文再发到莱州府去,说明上一次的行文有误,事情己了云云。然后签发命令,马上缉拿王克行、王克复兄弟。

    其实孔叶早己经打好了行文的腹稿,因为刚才孔叶虽然没有说话,但一直都听得十分清楚,还没等双方谈完,孔叶就知道肯定要发文到莱州府去,把上一次的行文给销掉,因此不等周文淮吩咐,孔叶就拟好了行文的底稿,这也是一个合格的师爷应该俱备的素质。

    于是孔叶很快将自己拟定好的文稿写出来,交给周文淮过目。而周文淮看完之后也十分满意,立刻盖上自己的官印,发往莱州府去。

    而就在周文淮正要下令,缉拿王克行、王克复兄弟时,孔叶道:“堂尊且慢,此事还要再斟酌一二,从长计议,不可鲁莽行事啊。”

    周文淮怔了一怔,道:“孔先生,还要计议什厶”

    孔叶道:“堂尊,王家仍是本县士绅,如今虽遭灭门之灾,但毕竟在本县生活多年,亲友众多,根深蒂固、盘根错节,而王克复更是有功名之人,未可轻视。”

    周文淮的心里一颤,立刻意识到自己确实太急燥了,王家寨离胶州不到三十里,王家的做为周文淮当然知道一些,只是不可得罪地方豪强势力,是当地方官的不二法则,而且王家在地方上确实势力不小,毎年对自己也多有孝敬,钱粮税赋也没有迟误,因此周知县自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是不知道。虽然现在王家己被海外华人灭门,但毕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谁知道王家还有什么势力,到是真的大意不得。

    见县太爷被自己说动了,孔叶立刻又道:“海外华人倚仗武力,夺人家业、灭人满门,实在是做得太过份了一些,因此王克复假托义和团,意图借官兵之力,剿灭海外华人,复夺王家寨,虽说是有意欺骗,但也是情有可原,而堂尊碍于袁巡抚口令,不可与海外华人起冲突,但也不可就此落井下石,缉拿王家兄弟以讨好海外华人,如此这胶州县內的其他仕绅又将如何看待堂尊呢还请堂尊三思而后行啊。”

    周文淮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孔叶说的确实没有错,如果自己真的处治了王家两兄弟,确实是伤了胶州地方仕绅的心,而得罪了地方仕绅,自己这个县太爷也肯定是坐不下去了,于是周文淮点了点头,道:“先先之言极是,但王家两兄弟仍海外华人除之而后快之人,如之奈何。”

    孔叶道:“此事好办,不若由小人出面,这就去见王家两兄弟,陈明利害,严令他们连夜离开胶州,另投他乡,如此一来可留他们兄弟性命,不伤其他仕绅之心;二来对海外华人只说他们兄弟己畏罪潜逃,也有所交待,不知堂尊之意如何”

    原来王家为了打通官府这条路,不仅仅是只上供知县、县丞、典吏这些官员,对知县的师爷、清客也都各有供奉,由其是对孔叶,每年送给八十银白银,仅次于知县周文淮。因为孔叶可是这胶州县里的老师爷,先后一共伺奉过四任县太爷,对县里的事情了如指掌,而对官场的那一套更如隔岸观火一般,因此每一任知县对他都十分倚重,几乎言听计从,可以说他就是胶州县里站着的县太爷,而且还是终身不换的。

    王克复在胶州城里任职后,对孔叶也十分尊重,每年过节都有厚礼相赠,孔叶对王家的印像很好,现在王家遭逢大难,孔叶当然无力回天,但保住王克行、王克复哥俩这两条命,还是做得到的。

    周文淮想了一想,也觉得孔叶的这个建议很好,这样一来两边都不得罪,于是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就劳孔先生辛苦一趟。”

    孔叶忙道:“那边,那里,此仍小人份内之事。”



第二七零章 阴岛(一)
    就在穿越者在王家寨里大搞试点的时候,秦铮、王云鹏两人带着一个排的部队,乘船来到阴岛,考查这里的盐业情况。随行的还有昆明舰的雷达长程士烁。他在旧时空里,做为雷达技术人员在北海舰队里服役了八个月,到过阴岛。

    原来南海舰队是旧时空中国海军最早装配052d型导弹驱逐舰,而北海舰队则是三大舰队中最后装配这一型军舰,因此为了帮助北海舰队052d型导弹驱逐舰早日形成战斗力,曾从南海舰队调了一批技术人员到北海舰队进行技术支援,程士烁就是其中之一。

    北海舰队的驻地就是青岛,程士烁对青岛一带地区比较熟悉,而且两次到过红岛的韩家民俗村游玩,并且多次乘军舰经过红岛周边海域,因此这次昆明舰返回天津驻注,但却把程士烁留下来做为青岛指挥部的参谋人员。

    红岛,也就本时空里的阴岛。在旧时空的20世纪60年代,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时期,当地人为了表示革命精神将阴岛改为红岛,并且一直沿用至穿越发生时为止。

    在旧时空里,红岛己与大陆连成一片,成了胶州湾里的一个半岛,不过在这个时空里,阴岛还是一个海中的独立岛屿,与陆地相连,还要再等十几年的时间。

    一行人在清早从青岛湾栈桥码头乘出一艘318艇出发,驶入胶州湾,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航行,到达阴岛的郎君港附近。

    郎君港位于阴岛东北,是阴岛最大的港头。这里的“郎君”可不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而是指炎黄时代东夷部落首领郎君氏,据历史考证:世界渔业最早源自于中国,而中国的渔业发源就是东夷部落,据说就是首领郎君氏教族人结网造船、出海捕鱼,因此郎君氏被后人尊为“渔祖”。

    阴岛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文明社会,一直都是以渔、盐业为经济支柱,因此渔祖郎君氏,盐宗夙沙氏,均在阴岛上各有庙宇,可见自古渔盐不分离。

    秦铮、王云鹏、程士烁三人站在船上,看着远方海岸线上一片起伏平缓的陆地轮廓线,不过岛上葱葱绿绿,树木连荫之中点缀着村落房屋,映着碧海蓝天,确实是景色宜人。而郎君港中帆樯林立、舳舮相接,空中海鸥飞过,不时发出阵阵清脆的鸣叫声。而在远一些,可以看到岸上的村落、商铺和高耸的塔楼,以及来往如潮的人群

    而秦铮注意观察,渔船有大有小,最大的是两桅大船,船舷高三四米,估计超过百吨,也有连帆蓬都沒有,只靠桨橹动力的小渔船,不过全部都是木船。虽然现在是休渔季节,但船里的人依然忙忙碌碌,补网、修船、理帆、换桅等等工作。

    程士烁拿着手机,一面拍照一面道:“这风景可比我来的时候好多了,这可是原生态的古建风景啊,不像我游览过的韩家民俗村,都是现代建设的仿古建筑。”

    秦铮点了点头,道:“这里就是韩家村了。”
1...6869707172...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