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很野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牧尘客
“我的是四成,那就是四堆……”赵颀用手一扒拉将四沓扫到旁边,“小竹,这些就是我们的零花钱了,你先收起来!”
“是,少爷!”小竹高兴的小脸通红,赶紧把四沓会子拿起来紧紧抱在怀里。
“还有一份是刘太爷的,一会儿我拿去给他,剩下的是大元叔和大虎叔的,你们两人自己分吧!”赵颀将其中一沓拿起来,只剩下三摞留在箱盖上。
“还分啥,二一添作五就完了!”杨大虎将其中一摞一分为二,另外两摞也一人一堆,不到半分钟,本来看起来很麻烦的六千贯纸钞就分配完毕,方便快捷皆大欢喜。
“下面是一千贯铜钱,这个就更好分了,都是串好的,大家把钱分完了背回去,箱子留给我装东西!”
于是一群人便提着一串一串的铜钱开始清点摆放,很快就堆了六大堆,金黄色的铜钱在阳光下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哈哈哈哈,发财了发财了,爷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二麻哥别说了,我也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呜呜……”
二麻子和二毛各自趴在自己的一堆钱上笑着哭着。
钱和钱是不一样的,会子虽然也是钱,但总感觉不实在,只有这带着金钱气息的黄澄澄的铜钱,才能让人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钱,而且还是这么大一堆好几百斤,简直实在的能够压死人。
该分的分完,杨大元等人兴冲冲的各自回家找扁担箩筐或者驮篮牲口过来搬运,而赵颀也把三口木箱搬进堆放杂物的房间里,把自己分到的四百贯钱用背篓背进去放好。
四百贯看似不多,但一贯千文足足有七八斤,一百贯就是七八百斤,四百贯就是两千多斤,宋朝一斤大约650克上下,折算下来也有两吨左右,于是赵颀只能痛并快乐的当一个铜钱搬砖工。
有了这足足八百贯的零花钱,以后真的就是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彻底摆脱了这种要靠出卖劳动力和救济过日子贫苦状态。
赵颀忙来忙去,陈纪和姚燃两个虽然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自然也不能光看着,挽起袖子每人一次提个两三贯帮忙,小竹也高兴的如同小鸟一样提着一串跑进跑出。
而面对如此大一堆的金钱,苏老太似乎并没有什么太过激动和兴奋,杵着拐杖进房间看了几眼后就退了出来,然后坐在凉棚下,满脸慈祥的看着赵颀等人来来回回大声谈笑着忙碌。
而赵颀搬钱的时候,杨大元等人也赶着骡子和老牛,挑着箩筐过来搬钱。
阳光下破破烂烂长满杂草和燕子窝的破窑洞之中,许多人进进出出,说话谈笑的声音此起彼伏,场景鲜活而热闹。
足足一个时辰之后,时间已经正午,窑洞中间摆放的几堆钱终于慢慢消失,最后只剩下了一箱银子和厚厚一叠银会。
赵颀和陈纪姚燃小竹四人全都累的浑身汗透,洗漱之后稍微歇息,挽起袖子烧水煮面赶紧填饱饥肠辘辘的肚皮。
这一上午收获巨大,但也累的够呛。
但从今天开始,赵颀也终于要打开自己穿越到大宋之后的另一扇门。
半个小时之后,几个人就坐在凉棚下面,就着酱黄瓜和酸藠头,每人一碗热腾腾的香油素菜铺盖面,简单的打发了肚皮。
下午,全部把钱弄回家藏好之后的杨大元杨大虎二毛二麻子四人再次过来。
就在几个人商量接下来该怎么投资做买卖的时候,刘老头儿也背着一个背篓吭哧吭哧的进来,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发现背篓里除开一大壶酒之外,还有猪肉、肥肠、一只宰杀好的肥鸭和两条大黄鱼,加起来足有三十多斤。
“刘太爷,您买这么多吃喝的干啥,这天气热,鱼肉鸡鸭不能放,过夜就坏了!”赵颀哭笑不得。
“吃……使劲儿吃……咳咳咳咳……这些都是你们挣来的,还给我老头子送了几百贯,不吃喝怎么花的完,老头子可不想带进棺材里面去,从今天开始,买酒买菜的事我就包了,不过做菜你们得负责!”刘老头儿咳咳着满面红光的嚷嚷。
“刘太爷,您直接说来颀哥儿家蹭饭不就完了!”二麻子提着一大块猪屁股肉笑的合不拢嘴。
“蹭饭就蹭饭,你们几个也不是天天来蹭饭,不过颀哥儿做的饭菜的确好吃,特别是回锅肉和肥肠,也别说话了,赶紧去炖上!”刘老头儿笑眯眯的摆手。
“刘太爷说的对极,赵兄炖的猪大肠简直是人间绝味,我馋的昨夜做梦都在吃,结果醒来发现啃了一嘴被子!”姚燃抹着口水连连点头。
“哈哈哈哈……”一群人都跟着笑起来,感觉相处了两天,两个高高在上的举人老爷也感觉亲近了许多,没有开始时候那么拘束和紧张了。
“行,肥肠得小火慢慢炖,我先去弄,你们继续商量着,码头上的事你们比我清楚,先不管挣多少钱,而是先要打开一个局面,我觉得投资货仓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买卖,一是大家比较熟,二是码头上认识的人比较多,还有就是我们都是当地人,团结在一起也不容易受欺负……”
“怎么会受欺负,在码头上向来都是我们欺负别人,颀哥儿你赶紧去炖肥肠,我们合计合计哪儿弄一块地皮比较合适……”二麻子把一大串肥肠塞进赵颀的手里推着他出窑洞。
“小竹,帮我把菜刀菜盆拿出来……”赵颀哭笑不得,眼下自己彻底已经变成一个厨子了,而且还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厨子。
第79章 德邦物流
接下来的两天,一群人几乎整天都聚在赵颀的破窑洞里面商量投资做买卖的事。
而眼下有了钱,陈纪和姚燃两人也不急着离开了,作为两个见过世面的高级知识分子来说,自然也能帮赵颀等人出出主意,尤其两人还是广州人,那里聚集着大宋和东南亚甚至中亚西亚欧洲的诸多商人,比之庆元府的杨公镇海港码头更加热闹。
若是赵颀等人打算从货仓开始,他们可以帮忙在广州联系货商,将来往于杭州和庆元府之间的货运交给赵颀去做。
有了陈纪和姚燃帮忙牵线搭桥,一群人反复商讨了两天,这个合伙买卖也大致有了眉目和头绪。
当然,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还是赵颀和陈纪姚燃三人。
杨大元因为在茅湾村号召力和威信还不错,负责召集人手进行一些分工安排,杨大虎可以负责货仓的修建,至于二毛和二麻子两人,则负责跑腿打听消息。
而最重要的联系商船和客户存储货物,这个需要慢慢去经营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搞定的,至于赚钱,赵颀眼下也没去想。
他最终的目的是借助这个货仓,慢慢发展成一家遍布整个大宋的物流公司。
而借助这家物流公司,就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贸易帝国,将全国各地大量的商人紧密联系在自己手中。
开公司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客户。
有了客户,自然一切都有了。
在一切都商量出了大致头绪之后,还是由陈纪操刀,赵颀和姚燃反复商讨斟酌,最后杨大元等人具都认可后写下了一份合伙经营的契书。
仓库名称暂定为德帮,取仁德帮扶之意。
投资人六个,总投资一万九千八百贯,股份赵颀占四成,杨大元和杨大虎各一成半,刘太爷、二麻子和二毛各一成,货仓根据效益每年进行分红,分红比例不超过当年总利润的三成,货仓掌柜暂由杨大元担任,内部重大事务由股东大会商讨决定,若是股东想要转让和出售股份,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对外转让需要得到剩下全部股东同意方可进行……
这个基本上类似于后世合伙人的契约书,大部分条款都是赵颀提出来的,条款明晰几乎面面俱到,杨大元等人虽然各自都听的云里雾里,感觉赵颀说的太麻烦了,但在姚燃和陈纪看来,这其中许多的内容看似繁琐和细碎,但的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书写这份契书的时候,两人一直都在不停的感慨和赞叹。
契书一式八份,所有人都签字画押盖手印,陈纪姚燃签名作保,赵颀杨大元等六个股东一人一份,刘老头儿虽然百般推辞,还是拿到了一份价值两千贯的股份合同书,剩下由陈纪和姚燃作为中人各自保留一份,至于送去官府存档的事赵颀等人也主动忽略了。
眼下大宋不光是朝廷腐朽,地方官府也相当**,两万贯的投资若是被衙门的官员知道,不割掉几斤肉是不会罢休的。
不过既然是正规货仓,还是需要到市舶务进行备案和打点才能开起来,因为开店就要交税,这个是跑不掉的。
大宋商业发达不假,但商税也高的吓人,不交税想开店,门都没有。
不过开货仓所有人都不懂,因此赵颀也只能先拜托陈纪和姚燃两个捡来的举人帮忙。
赵颀相信,无论市舶务的官员多么牛逼和霸道,但在两个举人的面前,一定还是会小心翼翼,因为这些举子虽然手中无权甚至无钱,但认识的人可不少,至少和各州府提学都认识,而提学官是路一级的朝廷直属官员,身份都是京官,而且绝对都是当世名流,身份前缀不挂上一个翰林院或者馆阁、资政等大学士名头,简直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
而无论是翰林学士,还是龙图阁、天章阁、集贤院、资政殿、端明殿等学士大学士,无一不是名噪一时受天子器重的重要人物,这些人哪怕是闲职,随便挑一个出来就能任三省六部主官甚至东西两府和计省宰执,学问最低都是进士出身。
虽然各路提学在权利上不如各路提举(运判)、提刑和制置使(经略使),但在重文轻武、教育发达的大宋,所有学员都不能轻视,因为这些人说不定就是皇帝喜欢的某个大学士,得罪举子不要紧,一旦这些举子受了委屈跑去自己的提学官那里哭鼻子,只怕一个小报告打到皇帝耳中,不光哭来不及,脱裤子都来不及,下场可能就非常凄惨。
因此在大宋无论朝廷州府还是县城乡下,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都不会特意去得罪读书人,哪怕是个秀才都要恭恭敬敬,谁都不敢保证这些人将来不高升,谁也不敢保证这些黑儿的读书人不去告黑状。
得罪武夫好说,最多被胖揍一顿,过了也就算了,基本上仇不过夜,但得罪读书人,从早到晚都得小心翼翼,很多时候会被阴一辈子,非常之恐怖。
而除开官府外,要想在码头上好好做生意,还有一个地方要去拜访,那就是货运行会。
古代有说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个行,就是指社会的行业分工,而最开始,政府会把城市内相同行业的人聚集在一条街上经营,这样方便管理,于是就行成了许多的专业行市,唐朝特别明显,但到了宋朝之后,因为坊市制度的解体,各行各业开始分散并得到极大的解放,各种新型行业层出不穷,唐朝记录的三十六行到了宋朝,猛增到四百余行,由此也可以看出宋朝的商业和工业的繁荣程度。
而在大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行会存在,而行会中会推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物作为行首,行会的作用不光是调解内部商户工匠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协同朝廷对各行业的监管,若是行会中有商户制假贩假或者偷税逃税等行为,一旦被查实,行首都要受到连带惩罚。
当然,大宋的行会也好,明朝后期诞生的商会也好,其实这种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容易滋生各种**,行会和官员勾结,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行霸市,打压不听话的商户等等。
第80章 找地皮
眼下的庆元府海港码头,几乎所有和贸易相关的行会都有
这些行会的商户少则三五家,多则二三十家,行会其中协调,各自在自己的行业内竞争发展,两三百年下来,南方诸州府一直安稳的状态让大部分行业都非常稳定,商户与行会与当地官府密切勾结在一起,即便是朝廷争斗旧的倒下新的起来,各行业也都被那么几个大家族牢牢把持,而且各自都有贸易对象,要么大食,要么高丽,要么日本,平日井水不犯河水,见面笑脸相迎一起喝茶吃饭。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一个毫无根基毫无权势支撑的新人想进来插一脚,动大家的奶酪必然会引起不满。
而要让自己的生意合法而且顺利的开始,拜码头是必然的。
只有货运行会的行首和几个大佬发话,赵颀这个德帮物流的第一个货仓才能顺利开始营业。
眼下德邦货仓的主要人员的架子已经搭建起来了,赵颀负责幕后出谋划策,算是董事长,杨大元负责明面上的一切来往,是总经理,杨大虎负责招募人手和修建货仓购买车船等,属于后勤经理,二麻子和二毛负责跑腿管理脚夫民工等上船入仓等,属于业务经理。
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公司架构,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那就是财务部不可或缺,不过眼下还没找到一个合格的账房,因此这个财务经理的位置暂时空缺,由赵颀先临时担任。
本来这个位置赵颀很中意陈纪,不过他和姚燃毕竟是两个举人,说不定三年后就考取进士了,用进士来担任账房,怕是只有大宋朝廷敢这样干。
因此赵颀这个念头冒出回来没多久就被他又压了下去。
不过现在不行,不保证以后不行。
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接触,赵颀对陈纪和姚燃两人的心性和品行都还是很认同,绝对算是两个正人君子,最重要的是两人并不迂腐,想通过托关系走后门来为杨之水跑县学名额就看得出来,属于比较社会化的高级知识分子。
为了让德邦物流的第一个货仓能够在庆元府码头顺利开起来,赵颀拿出三百两纹银,让杨大元带上,和陈纪姚燃两人一起去货仓行会拜码头。
也许是两位举子的面子大,也许是三百两白花花的纹银起了作用,反正一个时辰之后回来,陈纪和姚燃两人一脸的轻松,表示喝茶聊天很开心,行首和几位大佬都很高兴,一致认为德帮货仓很上道,开业的时候都会前来恭贺云云,只有杨大元心疼的半天没说话,三百两银子就只得到几个半拉子老头不等不痒几乎话,回来的路上心头血流了一路,从码头一直流到赵颀的破窑洞。
得到货运行会的认可,官府也已经备案,那么货仓的建设也已经可以正式开始了。
不过二毛和二麻子还有杨大元三人动员了无数力量在杨公镇附近的海港连日打听,但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建造仓库。
隔码头近的好地段,早已被人占据,而不好的地段有空地,但都隔码头比较远,入仓出仓不方便不说,还会多耗费时间和人力。
物流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基本上全靠人力搬运,开货仓最大的开支就是搬运费,从船上搬到码头,从码头搬到货仓,又从货仓搬到码头,来来回回都是人工费,而且码头上来往的商船和货物特别多,因此对于脚夫帮工的需求量也很大,工资开的太低没人愿意来,工资开的高了,自然与同行的竞争力就会被削弱。
这些都是最简单的理论,即便是赵颀不说,二麻子和二毛这些混混都清楚。
以前的混混现在也要混成货仓的股东了,二毛和二麻子两人自然也非常的激动和兴奋,同时也对交给自己的事非常尽心尽力,而几天下来打听的情形,让两人都感觉有些脸上挂不住。
“颀哥儿,眼下情形就是如此,好地方不仅地皮贵而且买不到,差的地方买下来也是个麻烦,甚至还需要自己修一条路……”
几个人坐在窑洞的凉棚下面,面前放的是一张杨公镇和附近海港码头的简略地图。
此时地图上,已经用毛笔圈出来最近几天打听到的闲置空地,但通过地图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圈圈要不是远离杨公镇就是隔码头好几里,即便是建成了,来回搬运也是个巨大的麻烦。
“陈兄,要不然先租船跑广州福州,眼下这些地段的确都不好,而且修建货仓还需要花费一大笔银子,若是把这笔钱拿来租船,足可以租三五条大货船……”姚燃提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