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很野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牧尘客

    赵颀幽幽的长吐一口气,仍旧感觉到心中一股恶气无法吐出来,端起茶杯灌了几口站起来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和绿意葱茏的花园,在池塘边上,有一个美丽的少女和几个丫鬟正在戏水玩耍,而少女时而抬头看着书房的位置,与赵颀的眼神刚好迎上,片刻的对视之后有些慌乱的低头隐入了田田荷叶之中。

    除开他,没有人知道大宋的未来。

    吴潜和满朝文武还有皇帝在内,即便是都知道蒙古人来势汹汹,但并不一定就会感觉到亡国近在眼前。

    毕竟大宋还有六千万百姓,还有百余万大军,还有每年亿万贯收入,商业发达市场繁华,粮食充足百姓安居,虽然说不上政通人和,但整个国家连个造反的都没有,安稳的实在不能再安稳了。

    而普通百姓就如同这少女一般,从未想象过自己会很快沦为亡国奴,依旧还沉浸在平淡的安乐和幸福之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一刻,赵颀突然明白了杜牧叹息和无奈。

    但又能如何,百姓只不过是百姓,亡国也好,奴隶也好,这些都不是他们该承受的指责,那隔江唱歌的歌女,也只是为自己能够活下去混一口饭吃,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君王,那些高官厚禄的大臣,那些祸国殃民的贼子,才是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活活被烧死,然而,每一次亡国,死的最多的却是百姓,而那些高官厚禄者,那些华服美玉者,那些朱紫勋贵者,却都摇身一变成为了敌人的座上嘉宾或者朝堂政客,换了一个身份继续享受他们的奢华生活。

    “人在做,天在看,有些事是会有报应的,蜀地千余万大宋子民的冤魂日积月累,早已积怨如山,我在想,若是老天真的开眼,蒙哥这次可能会死在四川!”赵颀从花园的荷塘收回目光,转头看着吴潜认真的说。

    吴潜:……

    “崇国公可能认为我太想当然了,但这的确是我的推测,若是强行解释天意或许也太不可思议,那我就给崇国公说说我的科学推测……”赵颀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下来。

    “何为科学推测”吴潜满脸的胡须眉毛仍旧还在轻轻抖动。

    “嗯,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理论分析!”赵颀含糊解释一句之后接着说,“我们都知道蒙古人习惯生活在草原荒漠之中,西北地势平坦气候干燥,而且他们习惯吃羊肉喝奶乳,而我们中国人则不一样,我们是农耕国度,主要以五谷杂粮为主,饮食清淡,如今蒙哥十万大军攻蜀,兵力强盛来势凶猛,但巴蜀之地山高水深地势崎岖,除开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之外其他地方并不适合大规模的马战,而且当初余玠经营巴蜀十余年,依托地势修建了大量的石城和堡垒,这些都是阻挡蒙军的最大障碍,只要蜀中兵将能够继续执行余玠的策略,蒙古人的进展或许并不会一帆风顺……”

    “巴蜀气候炎热潮湿,而且牛羊供应不足,作为习惯肉食的蒙古大军来说,必然会不适应气候和饮食,再加上二十年前千余万百姓的死亡造成大量尸骨在荒野腐烂,年深日久积为毒瘴,还有蒙古马匹也定然不适应蜀地气候,所有这些累加起来,一旦爆发瘟疫,十万大军聚在一起产生的聚变效应完全可以摧垮蒙古人的斗志,因此只要重庆府的将士能够抵抗蒙军到明年夏季,我推测蒙古大军之中会爆发一场瘟疫……”

    “西北苦寒,蒙古人的寿命大多不是太长,普通人活到五十岁便是高寿,贵族六十也算长命,蒙哥今年差不多也年过半百,俗话说五十知天命,蒙哥肯定是想在自己死之前彻底灭掉我大宋,以此展示他超越铁木真和窝阔台的功劳,但五十多岁的人了,劳师远征地形不熟不说,气候饮食也都完全不适应,而据我所知,这是蒙哥登基以来第一次带兵亲征,一个从未离开过草原的老人,跟着大军行军劳顿加上饮食气候完全不同,怕是这一次攻蜀,就是他殒命之时!”




第192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这……听起来固然有些道理,但也太过牵强了!”吴潜此时已经彻底坐不住了,扶着桌子站起来嘴唇抖抖着说。

    “若要说牵强,肯定是有一些,但这也并非小子信口开河,一场战争更要取得胜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蒙古人此次进攻大宋,或许天时占优,但地利人和皆都不占,特别是蜀地二十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之后,蜀地百姓与蒙古这血海深仇无法化解,一定会拼命反抗到底,再加上地形气候蒙古人皆都不熟,因此兵败蜀中也并非不可能,如果是蒙哥突然死了,蒙古必定因为争夺汗位再次内乱,蒙军也会很快退兵,若是趁着这个机会死命拖住蒙军,蒙军各部必然混乱不堪,若是朝廷有强力之人主持,调集各路大军提前做好部署,说不定可以反败为胜歼灭蒙军主力,这样蒙古内乱加上兵力损失太大,至少二十年时间不会再犯我大宋,可惜……”

    “可惜什么”吴潜深吸几口气,强行让自己的镇定下来问。

    “可惜即便是蒙哥真的死了,只怕我大宋也没有人能够做到,只会眼睁睁看着蒙古大军从容退去,甚至可能还有人会借机和蒙古人媾和,白白错过这个让蒙古内乱分裂的机会!”赵颀叹息摇头。

    “蒙哥的死只是贤侄的推测,老夫以为可能性不大,围剿蒙古大军的事就更不可能了,如今丁大全这种不通军务的混账把持朝纲,能抵挡住蒙古人的进攻稳住荆襄就算不错了!”吴潜坐下来揪着胡须徐徐长吐一口气。

    “如此看来,我大宋复蹈大理覆辙将不可避免,蒙哥若死,蒙军主力安然退却,最多两三年时间蒙古必然会再次推选新的大汗,新汗登基,目标仍然只会是我们大宋这唯一的一块肥肉,数十万强悍的蒙古大军瞬间再来,我大宋将再无任何机会!”赵颀苦笑,瞬间都有点儿感觉到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他方才说的方法,绝对是大宋唯一的挣扎的机会,在蒙哥挂之前在淮河沿线提前布置做好一个口袋,然后等到蒙哥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忽必烈必然会退兵回去争夺汗位,这个时候大宋不惜战损狠狠的给蒙军一次袭击,若是能够有机会干掉忽必烈,则历史的车轮将彻底改变方向,没有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蒙古,内部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还不得而知,但无论谁登基,对宋蒙两国甚至整个世界格局都将产生巨大而未知的影响。

    可惜从吴潜的话语当中,他也知道这件事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说法。

    至少蒙哥这次会死在四川都还只是他一个所谓的推测而已。

    这个推测莫说吴潜不相信,整个大宋甚至蒙古人都不会相信。

    也就是说,赵颀虽然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蒙哥必定会死,但眼下却并没有任何力量来做出任何改变,唯一的就是等这件事应验之后,会让吴潜对他的信任再增添一大截。

    得到吴潜的信任有一个好处,那便是明年丁大全下台,吴潜当左丞相,贾似道挤掉程元凤当右丞相兼枢密使,两人因为不合导致吴潜很快被罢相贬黜京师,后来被贾似道害死,只要获得吴潜的信任,便能够让吴潜提前提防贾似道,最好能够在朝堂站稳脚跟,这样朝廷才不会被贾似道一人专权掌控。

    贾似道这个人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但总体来说不是个好人,有功劳,但也更有奸臣的本质,特别是在当丞相之后,嬉乐无度整天斗蛐蛐,导致天下百姓官绅尽皆效仿,一时间民间蛐蛐价格大涨,老百姓都不种田工作,到处去捉蛐蛐养蛐蛐,一些所谓的斗虫身家数万甚至数十万贯,在这样的风气之下,整个大宋从上到下完全就没有人去关心国家是否危在旦夕,而贾似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一人独霸朝纲,大小事务都完全不告诉皇帝,后来更是发展到忽必烈已经围攻襄阳三年之后,宋度宗才知道这个消息,当然,宋度宗本来也是个傻子,告诉他也没啥用,但蒙蔽皇帝肯定是无法饶恕的罪责,同时在针对襄阳的解围战中,贾似道的指挥可以说一塌糊涂,整整六年都没有成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弱智的军事统帅,没有之一。

    这种人把持朝政十多年,加上还有一个傻子皇帝,这一对奇葩的组合终于将本来摇摇欲坠的大宋帝国彻底整瓦塌了。

    “崇国公,若是蒙哥真的死了,您认为何人能够登上蒙古国的汗位”各种关于贾似道上台之后的信息从赵颀脑海中翻腾一遍之后,赵颀突然开口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这个……”吴潜脸色凝重的在脑海里思忖许久之后摇头,“蒙古眼下国势稳固,蒙哥尚有两个掌控军权的弟弟,一个是忽必烈,一个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驻守都城和林,我们并不熟悉,但忽必烈总领漠南启用了大批的金国儒生为幕僚,而且还重用很多北地和中原的世家豪绅,此人尊崇儒学,据说十分喜欢我中华文化,时常还吟诗作画,若是他登基为汗,想来对我大宋的态度要温和一些……”

    赵颀:……

    好吧,就是这个在吴潜口中对大宋温和一些的忽必烈,最后彻底干掉了大宋。

    喜欢那就抢过来,这是游牧民族最擅长干的事。

    而且吴潜作为一个还算忧国忧民的官员,对蒙古国内的局势也算比较清楚,换作其他一些中低级官员,估计连阿里不哥是谁可能都不知道,因为这个问题赵颀同样问过陈纪和姚燃,两人除开知道铁木真窝阔台蒙哥拖雷等这些大人物之外,对于蒙古国的情形几乎一概不知,对于征讨西方的术赤、察合台、旭烈兀等蒙古大将几乎也一问三不知。

    这个时代消息闭塞的确传播的很慢。

    但对自己的敌人都一无所知,也是大宋人的悲哀,甚至连蒙古人的军事动向也完全不知道,这便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统帅造成的严重后果,事事处于被动状态,等到敌人打上门来之后才开始调兵遣将部署防守,自然每次都手忙脚乱被打的灰头土脸。

    “既然崇国公倾向于忽必烈会登上汗位,那么眼下阿里不哥驻守都城和林,蒙哥突然去世,忽必烈会做何样的反应”赵颀又问。

    吴潜捏着胡须再次想了片刻之后盯着赵颀说:“贤侄三番五次说到蒙哥去世,眼下又反复询问老夫蒙古国下一任大汗的继承者,但眼下却是蒙古大兵压境,我们迫切需要应对的是怎样抵挡蒙古人的进攻,而不是商讨这些毫无意义的话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崇国公,朝廷眼下对蒙古人的了解几乎为零,蒙古人在西方的动向满朝文武几乎都无人去关心和打听,自然也无从知晓,这次蒙古国干掉了大食之后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我大宋,这从战略层面上来看,蒙古人已经处于绝对优势,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西方调集军队回来参战,而我大宋纵深和屏障皆无,处于完全弱势地位。从战术层面上看,蒙古准备充足,蒙哥汗亲率精锐攻蜀,本就是想一举拿下四川,打开通往我荆襄的门户,这个意图非常明显,四川远离中枢,朝堂鞭长莫及,只能看天意如何了。从战役层面来看,蒙古国两路大军同时攻入大宋,就是为分置牵引我大宋兵力的部署,不能有效及时的去援助四川,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们都处于绝对被动的地位,而且蒙古国眼下还有一路大军没动,那就是忽必烈,此人熟悉汉地事务,手下有大量汉族幕僚和世侯相助,若是他参战,三路大军压迫之下,崇国公认为我大宋能坚持多久”

    吴潜脸皮不停的颤抖,许久之后摇头叹息:“贤侄虽然说的都有道理,但我大宋毕竟还是有这么多军队,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小子斗胆一句,崇国公说的这句话恐怕您自己都不太相信!”

    “不信又如何,老夫眼下不在朝堂,不掌军务,即便知道蒙古人的全部动向,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一切都是枉然!”吴潜脸色灰白的摇头。

    “那小子还是刚才那句话,大宋要想逃过一劫,就只能看天意,这次小子也不与崇国公打赌了,毕竟事关国运,小子赌不起,国公您也赌不起,我就把所有的推测都说出来供您参详一二,希望您在上书皇帝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些推测也略微提到一些,将来或许对您会有好处!”

    “嗯,老夫洗耳恭听!”看赵颀说的严肃,吴潜也脸色认真的微微点头。



第193章 没有第二次机会
    “第一,我推测蒙古人这次在四川的进攻不会太顺利,蒙哥或许会死于四川,大致时间应该就是在明年入夏之后。”

    “第二,蒙哥死后蒙古国内会因为争夺汗位发生混乱,时间持续大约三到五年,忽必烈最终会胜出。”

    “第三,我大宋会因为蒙哥的去世获得这次战争的短暂胜利,也会获得三到五年的喘息机会,希望朝堂能够拿出对策,因为下次蒙古人再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最后较量,就像当初的大理一样,天意可一不可再二的出现,这是大宋唯一振作的机会。”

    “你真的这么肯定蒙哥这次会死”赵颀说完之后,吴潜很是不解的看着赵颀,因为赵颀的所谓的推断,几乎都是建立在蒙哥死的基础之上。

    “蒙哥不死,大宋就会死,这二者选一,我自然希望蒙哥先死,三国时期诸葛亮神机妙算,但实则他所有神出鬼没之算计,都是在他熟悉天文地理和人文历史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隆中对三分天下,他分析的就是天下大局,从中抽丝剥茧为刘备找到了称霸天下的道路,特别是赤壁之战,既有算计又有天意,借东风火攻曹军是算计,但曹军爆发瘟疫却是天意,曹军都是北方兵卒,不习水战不习江南气候,因此在孙刘联军的攻击和瘟疫带来的恐慌下,曹军大败,若不是曹操命大从华容道逃脱,此后三国鼎立之局势,又当别论了。”

    “眼下的蒙哥就和当年的曹操一样,虽然准备充足,但却仍旧低估了四川的局势,蜀中百姓现在对蒙古人恨之入骨,只会拼死相搏,再加上水土不服,蒙古大军必然会出现各种疾病,若是一旦形成无法遏制的瘟疫,这十万大军必然会陷入慌乱之中,蒙哥不知兵法,一意孤行要攻打四川,这是他犯下的一个最大错误!”

    “打下四川他们便能控制长江上游,就可以屯兵巴蜀夷陵,然后源源不断顺江而下进攻荆湖,这怎能算是错误”吴潜不解的问。

    “崇国公可知当初诸葛亮为何会建议刘备先据荆州,再占巴蜀,以此成就王业”赵颀反问。

    “自然是巴蜀沃野千里易守难攻……”

    吴潜一句话还没说完自己都呆住了。

    “所以,这就是蒙古人错误的地方,巴蜀只能徐徐图之,决不能妄图一战而下,二十年前蒙古人攻打四川,当时蒙古西方战事正酣,并未有多余的力量和野心吞并我大宋,因此一路烧杀抢掠虽然杀的成都府十室九空,但也被蜀中军民顽强阻击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退走然后图谋大理,这次蒙哥并未吸取上次的教训。”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可不是说说玩儿的,十万大军入蜀,粮草辎重军马兵械几乎都无法补充,而且他们在西方攻城拔寨的巨炮全都用不上,只能人马硬攻,听闻余玠当年知重庆府的时候,依山傍水修建了无数石城石寨,只要巴蜀将领不傻,一定会依托这些石城石寨对蒙古人进行阻击,只要拖得一年半载再加上水土不服造成的疾病,蒙古人士气必然低落,若是蒙哥也死了,这一场准备充足的大战便会无疾而终,蒙古也会因此陷入争夺汗位的内乱之中。”

    “若我是蒙哥,必然不会攻蜀,而是带领十万精锐攻击襄阳,襄阳破,则荆襄平原无险可守只能拱手相让,然后控制汗水截断长江,那样四川就成为了一块飞地,等大宋归服之后,四川自然也就唾手而得!”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襄阳都是大宋防御蒙古人的重中之重,崇国公,小子说这些,就是希望您一定要把这件事提出来,让皇帝万分警觉,一定要加强荆襄一线的防御和物资储备,各地务必要以城中军民八年十年之用度进行储备,军械粮草火药炮石全都备足,以后无论发生什么状况,都要力保襄阳不失,而只要襄阳不失,我大宋终究还有一丝希望!”

    “虽然老夫认为你推测蒙哥会死在四川的话可信度不高,但荆襄一直就是我们防御的重点,眼下本就修筑的城高壕深,想来不会有失,但你既然说出来,老夫在上书的时候自然还是会提醒清楚,毕竟是军国大事,小心为上!”吴潜点头。

    “多谢崇国公!”赵颀恭恭敬敬的行礼。

    “你何必谢我,当是我谢你才对,御敌本是朝廷之事,老夫虽然眼下不在朝堂,但却依旧还是从一品的当朝国公,于国于民都需要承担责任,唯独你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少年,只需要种田经商养家糊口就行了!”吴潜摆手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子虽然身无长物,也无上阵厮杀的肝胆,但大宋乃是我们所有大宋人的祖国,小子能够出力,自然也不想落后,眼下朝廷已经知晓蒙哥进军四川的消息,必然也会做出一番应对,只要我的推测不错,四川之危局明年就能解除,然而我担心却是蒙古下一次的入侵,策略必然会有所改变,荆襄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此事太远,朝廷要先解眼下危局,听你说了这么多,老夫心中也算是有了一些想法,你且去吧,等朝堂有了新的消息,老夫会安排人送书信与你,当然,你若有空闲,也可时常来老夫府上闲聊一二,老夫孙女月婵与你年岁相当,年轻人在一起想来也更多一些话题!”

    “是,崇国公忙着,小子告退!”
1...7879808182...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