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很野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牧尘客
历史上的贾似道就是在鄂州大战中脱颖而出的,这货眼下虽然还不如丁大全,但崛起的速度比较快,一是凭借他姐姐贾贵妃的名头,二是这货的确还有些才干,比起丁大全来说要强很多,但这货从小就是个混混,当了丞相之后混混的秉性暴露无遗,营私舞弊搜刮民脂民膏喜欢斗蛐蛐不说,而且在内忧外患根本无法平息的情况下,强行推行公田法和打算法,公田法得罪了大量公卿贵族,而打算法直接拿前线的将领开刀,以鲸吞军饷为名抓捕了许多功勋卓著的大将。
公田法就算了,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其实将私有收归国有,算得上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大宋的百姓虽然失田者众,但这些田终归还是被佃户承租,并没有抛荒,而且大宋的财政当中农业税占比不高,然后还有强大的工商业支撑,平民失业率并不高,只不过大量公卿贵族占有大量的私田,大肆囤积粮食导致军需不够,加上朝廷开支巨大,贾似道就想通过公田法来增加朝廷粮食收入,减少纸币的发行数量,可惜这一步便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地主阶层。
而打算法更是推行的稀里糊涂,贾似道一面自己大肆收受贿赂,一面打击报复不和他心意的将领,许多正直的武将因为看不起他,都被他借机打击报复,因此打算法从一开始便走上了邪路。
抗蒙名将向士璧和曹世雄就是被贾似道以打算法之名抓捕入狱,最后害死在监狱之中,而南宋水军将领刘整也是被打算法吓到了,看到曹世雄和向士璧被害死,统帅吕文德又处处刁难打算清查他私吞军饷的事,刘整在感觉走投无路之下直接就投降蒙古,一下让蒙古人凭空得了数千艘战船和数万水军。
可以说南宋的惨败,就开始于打算法的推行。
正值国难当头,却先拿驻守各地的武将开刀,这种挑起内乱自自残三刀局面,直接就葬送了南宋朝廷最有一点儿残存的信任和实力。
“崇国公对贾似道熟不熟悉”
赵颀在脑海里整理关于这场宋蒙第二次战争的枝叶梗概的时候,自然把重点放在了马上要借助这次战争爬上大宋最高权力中枢位置的贾似道身上。
如果历史走向不出错,丁大全已经不太需要值得关注了。
“贤侄突然问这个干什么,贾似道老夫还是比较熟悉,以前曾经有过数次交道,此人是嘉熙二年的进士,淳祐年以宝章阁直学士授沿江制置副使和江州知州,再后来调任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宝佑二年加同知枢密院事,并且授爵临海郡公,宝佑四年进参知政事,去年加知枢密院事,眼下任两淮宣抚使,在淮河前线主持护边和屯垦,听闻率获嘉奖,官家十分看重”吴潜虽然不明白赵颀突然为何要问贾似道,但还是大致将自己对贾似道履历介绍了一遍。
“崇国公若是将来入中枢,切记小心此人!”赵颀没有解释,反而是严肃认真的看着吴潜。
“贤侄此话到底是何意”吴潜更加不解。
“我只是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断罢了,听闻贾似道是贾贵妃的弟弟,以前在京师有些嚣张跋扈,时常和一群浪荡子弟斗鸡走狗玩蛐蛐,此人或许是有些才能,但终归不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爬上去的,此次蒙古入侵,贾似道作为主持两淮前线军务最高官员,又兼知枢密院事,必然会被皇帝重用,或许会让他主持这次抗蒙之战,而根据我先前的推测,若是蒙哥出兵四川不利,蒙古极有可能快速退兵,那么携这次抗蒙大战之胜,贾似道必然还会加官进爵入主枢府执掌军政大事,若是如此,崇国公将来必然会与其起冲突!”赵颀解释。
吴潜听完揪着胡须许久都没说话,明显也是在心中衡量赵颀这番话到底由几分可信,但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突然发现赵颀推测的应该非常靠谱。
无论从身份地位还是对军务的熟悉情况来看,贾似道似乎都是眼下朝廷最好的选择。
吴潜满脸怪异的抬头看着赵颀,似乎想把赵颀的脑袋劈砍看看里面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会就越过目前纷繁复杂的局面去关注一个几乎都没有人去关注的人。
贾似道眼下的地位和吴潜自己差不多,都是从一品的开国公,吴潜自己知庆元府,同时还授沿海制置使,而贾似道授两淮安抚使,军事地位比吴潜高,但并不执掌民政,两人在朝廷的地位来说在伯仲之间,但贾似道有两个优势,一是年轻,才四十多岁二是他一直都执掌军务,算得上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的军事统帅,而且一直都在前线和蒙古人打仗,对于和蒙军作战的经验要比吴潜熟悉的多。
“唉,虽然贤侄说的有理,但贾似道也并非你说的这么不堪,当初孟珙也对他赞赏有加向皇帝推荐,贾似道才得以快速升迁,两淮军务这些年做的不错,屡次击退了蒙古人在两淮路的骚扰,对蒙军的战术也比较熟悉,的确是这次主持抗蒙的最好人选,将来蒙古人退走,他加官进爵也在情理之中,老夫既阻挡不得也不会去阻挡,这毕竟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时刻,老夫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去破坏朝廷的安排和调度!”吴潜摇头叹息。
第198章 没有更差的结局
“崇国公,我提醒您并非让您去阻挠贾似道,而是可以提前做好谋划!”赵颀提醒说。
“谋划什么如何谋划”吴潜满脸疑惑的看着赵颀。
“既然崇国公上书皇帝想要去抗蒙前线,皇帝也已经答应调您入京师候职,而且您提请调往四川或者荆山这两处交战之地,如今您年岁已高,固然身体健康,但朝廷肯定还是会有所顾虑,万一路上出现差错,不仅会让随行的将士惊慌失措,也会让朝廷手忙脚乱重新委派官员接替您的职务,如此一来一去恐怕会是数月时间,此间产生的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吴潜呆半晌轻轻点头:“不错,这次皇帝没有直接委任老夫职务而是宣京师听调,应该也是有所顾虑,但老夫虽然一把老骨头了,抗蒙报国之心丝毫不减,即便是死在半路上也值了!”
赵颀哭笑不得,“吴老,小子方才说的虽然有些不敬,但确实是事实,您若是路上或者前线出现不测,不光会影响士气,还会因此造成混乱贻误军机,若是造成无法挽回的军事失败,我想您也不想看到,因此我建议您这次去了朝堂之后,请求调往鄂州驻守!”
吴潜没有半分不悦的摆手说:“生死有命,生老病死本是常态,你有何不敬之处,再说老夫今年已经六十有五,早已半截入土,生死早已看淡,有什么不能说的,何况你说的也十分有理,老夫自己也曾想过,但在国家如此危难时刻,老夫若是袖手旁观,心里实在难受,去不去前线无所谓,只要能为抵抗蒙军做一些事情,老夫也自感欣慰,但你为何要让老夫去鄂州”
“吴老稍待,我去拿一张地图来”赵颀告罪起身,很快进自己的房间拿出来一张图纸在竹桌上铺开。
地图上画着一副大致相像的中国地图,包括新疆西藏东北朝鲜蒙古甚至越南泰国等都都包括在内,而且还标注了当前这些国家的名称和大致位置。
而在这副地图上,赵颀用三条红色的箭头表明了蒙古人这次攻宋的大致线路。
“吴老请看,这是我上次从鄞县回来之后经过一番推演之后画下的蒙军进军示意图”
“西路,蒙哥率领十万精锐分三路攻打四川,眼下我还不清楚三路的具体进攻路线,但蒙古人本来试图攻占四川之后顺长江南下夺取荆襄,那么他们入川之后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攻占重庆,成都府一马平川肯定挡不住蒙古人的铁蹄,三路大军最后必然在重庆汇合,因此这次四川战局的重点就是在重庆府,甚至我们还可以将目光准确一点儿,那就是合州。因为这是从汉中入川之后一路过巴州南充直驱重庆的最近道路,几乎是一条直线,另外一路大致应该是从安康入川,路线应该是走达州广安一条直线直驱重庆,同样几乎是一条直线,至于还有一路,我推测应该是同样由汉中入川,然后走利州绵州攻成都,然后经遂宁进逼重庆”
赵颀指着地图上四川的位置分别用箭头标注的三条进军路线讲解。
“蒙军三路大军的进攻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重庆府,而重庆府的地形地貌可比成都平原恶劣多了,几乎都是高山大河,唯一能够通过的地方,也早就修建了无数城寨把守,只要当地守军合理利用地利优势进行阻拦,蒙军的行军速度将受到极大的阻力,两年前蒙古人就是妄图会师合州失败才退走的,这次他们卷土重来,目标仍旧不会有丝毫变化,因为只要攻下合州,顺嘉陵江乘船而下可以直入长江,大宋的西门门户便彻底被打开”
“塔察尔率领的东路军进攻荆山,其实这也是蒙古人最习惯的进攻路线,中原的地理环境比四川好得多,适合大规模的骑战,他们只要突破怀远军的阻拦,便能够直驱信阳和随州进逼荆州与四川的大军会师”
赵颀指着地图,很快就将蒙古人的东路进攻路线做了大致的推测。
看着赵颀画的这副清晰的蒙军进攻军事地图,吴潜除开惊讶激动之外,也对赵颀的推测和判断相信了七八分,其实这和他在家与吴文英讨论的结果差不多,只是赵颀这样用箭头标注之后,整个蒙古进攻态势一览无余清晰呈现。
“吴老,眼下这些蒙古人的进攻路线是我比较保守的推测,但其实我认为蒙古人这次大兵压境,蒙哥御驾亲征,目标绝对不会这么小,因为他图谋的是我整个大宋,因此我以为,蒙哥的打算是西路军拿下四川之后会从水陆两路东出巴蜀,陆路出恩州直扑荆州,而水路则出峡州直扑江陵,塔察尔一路大军则会进攻襄阳夺取汉水控制权,最后双方合围鄂州”
“鄂州”吴潜正听的入迷,却看赵颀手指一转,从荆州直接指在了武汉位置。注一下:古时候的鄂州不是现在的鄂州市,而是现在的武昌。
“不错,这次蒙哥的胃口很大,想一鼓作气吞掉我大宋,因此绝对不会像二十年前一样在荆襄一带劫掠一番之后就退走,因此他的进攻路线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吴老,若是蒙军攻占了鄂州,您以为局势会发生何种变化”赵颀抬头看着目瞪口呆的吴潜。
吴潜站起来围着桌子走了一圈,又趴在地图上用手指着四周的地名沉思,足足一两分钟之后才脸色极度难看的开口:“荆襄可以说是南方门户,而鄂州就是我大宋咽喉,鄂州若失,我大宋真的就危在旦夕了!”
“所以我说这次蒙古人胃口很大,吴老还需注意一点,那就是大理”
赵颀伸手指着云南的位置。
“蒙哥几年前就拿下大理,本来是为夹击四川做的准备,但四川蒙哥以为十拿九稳,那么在东西两路大军同时发动的时候,我相信驻守大理的蒙军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会从广西入境,由南向北夹击荆湖一带”
赵颀说着用一根炭条从昆明至贵州到桂林再至长沙画了一条长长的弧线,然后一个箭头直指鄂州。
“吴老,这才是我最终最完整的推测,蒙古这次其实应该从东西南三路同时进攻我大宋,若是三路大军会师,则大宋几乎会丧失近半国土,若是我们此次不能在鄂州打赢这场战争,则大宋再也没有任何希望!”
赵颀丢下炭条在身上胡乱擦了几下手,坐下来开始喝茶。
而吴潜看着桌上的这副三条箭头直指鄂州的军事地图,胡须眉毛都在不停的颤抖,明显内心已经混乱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看来看来我们所有人都小看了蒙古人这次的决心”
许久之后吴潜一屁股坐下来,脸色灰败的端起茶杯,但手抖的茶水都荡出来了。
“吴老,您若相信我的推测,那此次去了京师之后就自请调往鄂州,为了保证鄂州不失,必须要下大力气整顿荆湖北路的兵备和防务,一定要赶在忽必烈加入战斗之前做好一切准备!”赵颀提醒说。
“忽必烈,贤侄为何有突然提到他,他这次不是没有统兵参战么”吴潜愣了一下不解的问。
“这还是我的推测,首先塔察尔率领的并非蒙军精锐和主力,而两淮一线本来一直都是我大宋的防务重点,若想要突破两淮守军的纺线估计不会这么容易成功,一旦战事陷入胶着甚至失败,则蒙哥必然会走马换帅,忽必烈就是最好的人选,而忽必烈这个人吴老应该很熟悉,一直都是蒙古人统治北方汉地事务的最高首领,对汉人和我大宋最熟悉,他若参战,则境况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一定会启用大量金国将领和投降的南方将卒,如此以来就不是我们跟蒙古人斗智斗勇,而是在和自己血脉相连的汉族同胞自相残杀,蒙古人只需要坐山观虎斗最后收拾残局就好,上次我与吴老打赌就曾经提到过,忽必烈这一次一定会参加这场蒙宋大战,我上次还曾经问过吴老,若是蒙哥死了,谁能继承蒙古国的汗位,吴老推测是忽必烈,而这和我的推测也不谋而合”
“吴老,忽必烈这个人要比蒙哥更加可怕,因为这个人对我们汉人太熟悉了,一旦他当上大汗,下一次蒙古人再来,就是大宋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将再也没有任何侥幸,所以这一次吴老一定要借助这次机会在鄂州完成对蒙古人的漂亮回击,以此稳固自己在朝堂的地位!”
“你还是一直认为蒙哥这次会死在四川”面对赵颀这个说法,吴潜仍旧感觉到难以置信。
“呵呵,天意难测,虽然这样说看似玄而又玄,但其实也并非胡说八道,不然吴老也就不会自请调任前线去抵抗蒙军,因此我们都在赌,只不过这个赌注是以蒙宋两国的国运为赌注,我们赌赢了,则大宋还有一丝机会和蒙古人一争高下,重整河山待后生,若是赌败了那也就是败了,难道还有比亡国更差的结局吗”赵颀神色轻松的笑着反问。
吴潜默然。
“那你认为老夫该如何做”许久之后吴潜长吐一口气问。
到此时,他再也不能把赵颀当做一个普通少年来对待。
就凭借今天这番对这场战争的事态分析,吴潜就知道整个大宋,再也找不出一个比赵颀更靠谱的军事策划者。
“若是吴老想要获得皇帝的信任,进而获得这场大战的胜利,我觉得吴老可以向皇帝和满朝文武立下军令状!”
“何样的军令状”吴潜愕然问。
“此战不胜,割头以谢天下!”
“哐当”吴潜身体一歪差点儿滚到地上去了。
第201章 惊恐的皇帝
“踏踏踏踏……”
电闪雷鸣的暴雨之中,隐隐传来一阵马蹄声,通往宫外的宫门处,两匹马拉着一辆四轮马车在暴雨之中穿过宫门驶来,很快就停在了垂拱殿大门口。
哗啦一声紧闭的车门推开,一个须发花白身穿深紫公服,头戴纱帽腰佩金鱼袋的六旬老者下来。
“快给崇国公打伞!”赵昀看见老者,赶紧吩咐一声,几个太监立刻一拥而上,打伞的打伞,牵马的牵马,前呼后拥的就扶着老者踏上了垂拱殿的走廊。
“老臣参见陛下!”吴潜来不及擦脸上的雨水,恭恭敬敬对着赵昀行礼。
“爱卿平身,如此暴雨,加之惊雷闪电,朕还担心你路上受阻,来了便好,其实爱卿大可不必急着进宫来见朕!”赵昀上前一把挽住吴潜的胳膊满脸激动的说。
“老臣知庆元府三年,也十分想念陛下,得知陛下愿意让老臣上前线,激动的几天都没睡好,安排好庆元府的公务之后就急着赶来了,着实也没想到今日会下暴雨!”
“爱卿忧国忧民之心令朕感动,看过爱卿的奏书之后,朕也觉得此次蒙古入侵事态紧急……”
赵昀挽着吴潜的手走进垂拱殿,有宫女和太监拿来干净帕子帮助两人擦干脸上身上的雨水之后入座,宫女奉上热茶之后赵颀吩咐所有人退下。
外面暴雨倾盆,低矮的垂拱殿内有些阴暗。
但在不断炸响的惊雷和撕裂雨幕的闪电之中,垂拱殿跟着似乎在微微的震动闪烁,看起来有些摇摇欲坠。
端着茶杯,看着身形有些佝偻端坐上位的皇帝,看着这死气沉沉的宫殿,吴潜瞬间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眼下的大宋就和这暴雨之中的宫殿一般,似乎随时都会崩塌。
“爱卿的两份奏书朕都看了,很好,特别是对蒙古人此次突然进攻我大宋的原因分析的非常透彻,让朕也多了一些应对的方略,爱卿自请上前线抵抗蒙军,朕心甚慰,同时也还有些话想当面听爱卿说一说,所以便让爱卿来京师一趟,却不想如此大雨,连累爱卿受苦,朕颇感内疚!”喝了几口茶之后,赵昀放下茶杯开口。
“老臣惭愧,让陛下担心了,老臣其实昨晚就已经到了绍兴,今日凌晨赶路过来,也不过一个时辰而已,暴雨开始,老臣就已经过钱塘江了,进城到皇宫,也不过两刻时间,着实没有淋到雨,此次军情紧急,老臣也是担心前线吃紧,路上也不敢怠慢,同时也希望老臣的分析和建议对陛下有用,对前线御敌有用!”吴潜赶紧拱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