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个有钱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代古拉卡
雨水落在镜片上,打湿了何远的眼镜,视线变得有些模糊。何远不时站起来,将眼镜取了下来,用衣袖擦拭一下,然后又戴了回去。
&nb
第一百三十五章 钱从哪儿来的?(二更)
?
雨渐渐大了。
何远跪在地上,衣服都已经被淋湿。
他唠叨完,端正身子,在墓碑前磕了三个响头。
嗑完头后,何远拿出符纸,在墓碑前点燃。
符纸燃烧后的黑色灰烬,随着热气飞向天空。
何远又打开那瓶白酒,在墓碑前来回撒了一圈。
记忆中,母亲偶尔也会喝点白酒,不多,每次都是一点点。
弄完这些后,何远从地上站起来,开始收拾东西。
“妈,我回去了,下次再来看你。”
说完这句,何远拖着有些疲惫的步伐,离开陵园。
从陵园里出来,何远紧了紧衣服,感到身子有些发冷。
冬天的气温,本来就很低,再加上何远又淋了雨,多半感冒了。
开着车很快回到家,何远冲了个澡,换上睡衣。
即便如此,何远还是打了好几个喷嚏,鼻子有些堵塞。
多半是感冒了。
人一生病,就喜欢躲在家里。
看着空气发着呆,什么都不想做。
唐朵朵是掐着点儿过来的。
她撑着一把小伞,手里拧着塑料袋,推门而入。
一进院子,就看到何远穿着那身臃肿的睡衣,坐在房门前的摇椅上,手里抱着一个保温杯,在椅子上一摇一晃的,活脱脱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大爷。
“你怎么在这里。”
唐朵朵被吓了一跳,这不声不响的做了个人,冷不丁的还以为看到鬼了。
何远正在发呆,听到唐朵朵的声音后回过神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声音有些嘶哑:“你来了。”
唐朵朵到了屋檐下,收起伞。她看了眼何远懒洋洋的模样,伸手在他额头上摸了一下,皱起了眉头:“你怎么又感冒了。”
“感冒了吗没事儿,习惯了。”何远不在意的挥挥手。
他身体本来就不太好,三天两头就要生点小病。
尤其是到换季的时候,一个星期感冒一次,一次持续一个星期。
总归是好不了。
“你别坐在这里了,有风,凉。去屋子里吧,我去给你冲点药。”唐朵朵牵着何远的手,就要把他拉起来。
“没事儿,让我坐一会儿吧,屋子里太闷。”何远摇了摇头。
“那我去给你拿个毯子。”唐朵朵见拖不动何远,只能进屋,抱了一张毯子出来。
将毯子盖在何远身上,小心的露出两只手,抱住温热的保温杯。
从远处看去,何远就像一个年过九十,手脚不能动弹,行将就木的老大爷。
小家伙本来在屋子里睡觉。
这个天,哪怕是一只猫,也知道什么是寒冷。
听到动静后,小家伙从窝里爬起来,抖了抖身子,迈着猫步走到唐朵朵身边。它围着唐朵朵转了一圈,不时发出“喵”的一声,伸出脖子在她腿上磨蹭。
“它挺喜欢你的。”何远看了一眼,说道。
小家伙虽然还小,但已经有了猫主子的特点。
除了何远之外,它很少亲近别人。鹏鹏那几个同事过来的时候,想要抱它,都被它嫌弃的躲开。
唐朵朵看了小家伙一眼,眼神有点复杂。
她犹豫了一下,伸手在它脑袋上抚摸了一下。
小家伙顺势倒在地上,翻了个身子,露出软乎乎的肚皮,一脸谄媚。
看着它一脸狗腿的样子,何远好气又好笑道:“滑头。”
唐朵朵起身,将手里的塑料袋拧了拧,道:“我去做饭了。”
“对了,你今天没去上学”何远叫住了她。
“没。”唐朵朵进了厨房,一边将菜取出来,一边随口回应道。
“明天去上学吧,把课补一下,有什么问题给我打电话。”
“哦。”唐朵朵应了一句。
说完这句之后,两人之间一下子沉默下来。
有时候人与人相处就处在这样一种境地。
说话吧,不知道说什么,很尴尬。不说话吧,气氛有些沉默,也很尴尬。
像鹏鹏和田蕊那种,哪怕不说话,各玩各的,也不会觉得冷场的人,身边真没几个。
所以何远很讨厌去认识陌生人。
“对了,你觉得做艺体生怎么样。”何远开口道。
唐朵朵的情况,何远多少也了解一点。
说她成绩差,已经是夸奖她了——她根本就没有成绩这回事儿。
哪怕给她换一所好一点的高中,以她的底子,也很难跟上学校的进度。
高中和初中不一样,高中接触的东西更多,也更深奥。
再加上好学校的竞争力非常大,何远以前在二中的时候,天天都是各种测验,考试,还有期中考,期末考,每次考试都有排名,要贴在学校的报栏里,向所有学生展示。
考的好的就不说了,那等于是荣耀。
考的不好的,那就蛋疼了,简直是跟酷刑一般。
何远以前班上就有几个学习成绩垫底的同学,每次公布成绩的时候,他们路过报栏都得绕着走,生怕见到末尾上有自己的名字。
“艺体生啊,没什么想法。”唐朵朵开始洗菜。
大冬天的,水都是冰冰的,冰凉刺骨。
唐朵朵试了下水温,感觉受不了,于是戴上了塑料手套。
不过哪怕隔着手套,水温还是非常低,何远看到她手指头都冻红了。
“开热水吧,有天然气。”何远在旁边提了一嘴。
他坐在椅子上,身子软绵绵的,一动不想动。
“算了,热水要把菜叶给烫软了。”唐朵朵摇了摇头。
何远耸耸肩,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你不
第一百三十六章 谨慎观看(三更,盟主加更3)
?
何远不是学金融的。
那些弯弯道道的金融规则,他不了解,也不懂。
但何远一直信奉一个道理,那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在建设经济,力求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斗。那段时间,整个国家都在稳步推进,但要说改变最快,感受最深的,还是在零八年以后。
零八年那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几乎所有国家都沦陷了,唯独中国屹立不倒,甚至还帮助世界经济进行复苏。
一切都从那四万亿开始。
何远看过一个分析,里面提到,为什么中国能在这十年里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是上一次金融危机之后,各大发达国家都陷入了金融动荡,每一天都在面临巨额亏损。太多的资金面临贬值的风险,而那个时候,拥有巨大人口基数的中国,成了少数具备投资潜力的国度。再加上开放的投资条件,国家给予的政策福利,吸引了不少外资的入驻。
这个政策福利夸张到什么地步呢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如果一家具有国际背景的公司,要去地方政府投资,建一个厂,或者直接收购一个公司。那我出一百万美元,地方官员进行协调后,把那个厂卖给我,其中机械设备就值几千万,各种原料啊,矿产啊,值个五六亿,还不包含在他们眼中“最不值钱”的各种地皮。
那个年代的中国没有现在这么强盛,在所有人眼里,人民币不是钱,它就是一团废纸,只有美元才是硬通货。
在那种疯狂追逐外汇的氛围下,很少有人会觉得这样做是不正常的,许多巨额贪腐事件,也是发生在那个年代。
所以改革开放后,就有许多外资源源不断的进来,零八年那场危机,更是加速了外资的进入,让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惊人的四万亿美元。
第二个,也就是跟大家息息相关的“四万亿”救市计划了。
这个东西,在网上随便找找就能找到很多报道,也有很多分析解读。但对普通人来说,他们不关心过程,只感受的到结果。
最简单的结果就是,现在这么夸张的房价,跟当初那四万亿的救市计划脱不了关系。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四万亿”还是有很大的促进效果的。
不说其他,就拿农村的这些天然气管道来说,没有这四万亿救市计划,何远老家可能到现在还通不了天然气。没有这四万亿的话,成都到现在估计都通不了地铁——要知道杭州到现在也才开通了四条线,而成都都开通了十多条线了。
客观来说,成都的经济发展是比不上杭州的。但现在,成都的交通基建,甩了杭州十条街。
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科技公司,比如腾讯,阿里,还有什么网银的出现,支付宝扫码,各种视频软件,综艺节目,也离不开这四万亿的支持。更不要说什么o2o,p2p,直播,外卖等行业的兴起。
没有钱,这些行业连诞生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这四万亿砸下去,我们的生活可能就跟几年前一样,还处在公交和为主,看的也都是什么新闻联播康熙王朝等主流剧。
可以说,这四万亿的出现,实实在在的改善了我们的出行生活。
但,这四万亿本质上是饮鸩止渴。
那个时候的中国,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国际性的金融危机,正好是个抑制泡沫,去芜存菁的机会。
但这四万亿砸下去,直接激化了这些泡沫,在加上后续央行还在源源不断的放水,加上各种杠杆原理,直接导致物价飞涨,最后不得不拉升房价,将房地产作为蓄水池,消化这些无处安放的纸钞。
你买不起房,至少还能租,但你要吃不起什么“蒜泥狠”,“姜你军”,那真的是要玩完了。
所以面对炒房,上面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房价要是不涨,我去哪儿消化这么多钱但是你要是炒房租,那对不起了,我直接下死手,因为你这是跟我们对着干啊。
有人觉得,嗨,这有什么的,国家撒钱,物价涨了,我们工资也涨了,这算下来不也还是没区别吗。
区别大了去了。
就比如何远家,小时候父母两个人工作,也就是三十来岁的年纪,不仅在老家能买房,甚至在成都市中心,就是现在春熙路那个地儿,也买了一套一百平的房。可以说,那个时候你只要努力工作,靠工资就能够养活全家人。
但现在,你哪怕在县城里买套房,靠自己的工资基本上不可能实现了。别说你在老家县城工作,你就算是在北上广,一个月拿个一两万的工资,你在三十岁前也未必能在老家买房。
而且就算你勉强买了房,也要背上几十上百万的债务,不得不留在大城市里拼搏,一边在老家还房贷。
所以本质上,这是一场资本掠夺的盛宴,他们让你挣一点点钱,是为了从你身上挣更多的钱。
从你身上拿了块西瓜,再给你扔几颗芝麻,让你觉得现在这日子还过的下去,甚至过的还挺好。
但如果只是这样,那其实也不算什么。
毕竟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远的不说,就说日本,日本通货膨胀最夸张的时候,号称能够买下整个美国,日本企业员工一个月车费的报销,都高达百万日元。
非常夸张的数字。
真正让人胆寒的,是这四万亿人民币,直接杀死了民族之魂。
以前的中国人,相信勤劳致富。
第一百三十七章 当断不断
?
不过这些都是国家大事。
跟何远这种小韭菜,没什么关系。
只是有些东西明白前因后果之后,方便自己做选择。
就好像房子一样,何远读书那会儿,就一直在劝父亲在成都买房。因为他觉得,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家的收入日益增多,按这个情况下去,成都的房价一定会涨,顶多是涨多张少的问题。
不过他父亲觉得,四川的房价这么低,这么稳,再涨也涨不到哪儿去,还不如把钱留出来,开个火锅店,做点小生意。那时候他一个发小找到他,说现在的人特别注重养身,要开个以“药膳”为噱头的火锅店,一定能赚钱。
结果那个火锅店开了小两年,到散伙的时候,白忙了两年,人力就不说了,反正何远阿姨去帮忙,一分钱没拿。倒是卖了家当之后,何远算了算,他们家还亏了小几万块钱。
那个时候成都的房价已经涨了一倍了。
何远再劝父亲,在成都买个房,以后他过去上学用得着。不过他父亲还是觉得,成都房价低,何远又有母亲留下来的小房子,在成都不愁住的。而且经过这次亏损之后,他父亲对钱更谨慎了,宁愿留在银行里,也不愿意拿出去投资。
更何况,当时他们单位上一直在说要在成都修房,分配。何远父亲有号,能够以比市场价低很多的价格,拿到房子,所以他心里一点也不慌。甚至在一次分到号的时候,何远父亲觉得现在买来没什么用,又没人住,租出去也没几个钱,不划算,所以把号弃了,等下一次摇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