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其实按照此时明末的生产力来计算,一个成年人,大概每年能给朝廷创造的价值是六十两至一百两银子,而且,从结婚生小孩到抚养成人,国家和个人在一个小孩子身上的投入是巨大的,死的人越多,国家和个人损失越惨重。
自己以后要殖民移民全球,没有巨量的人口,怎么可能而且时间不等人,等自己统一了全中国,大概要到一六四几年去了,到时候人死的差不多了,只有几千万人口,还殖民移民个屁呀,自己国内的坑都填不满。
而且人口要爆发式的增长,恢复到现在的人口规模,至少要**十年的时间,等到那个时候,殖民地已经被各国差不多瓜分完了,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说,人口才是最大的财富,老人家不是说过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我认为这是最精辟的注解。
卫老人看着陈远宏在那里发呆,小心翼翼的咳嗽了几声,见陈远宏回过神了。
&nb
第一百五十二章:触目惊心(四)
隔一刻钟,陈远宏就会放出信号烟花,当放完第二支烟花,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样子,山脚下奔出两个青衣猎装的青年人。
两人飞快的来到陈远宏身边,二人先是抱拳一礼,其中一个精悍的黑脸年轻人率先开口说道:“属下雷霆小组第七组组员范飞、刘洋前来领命,请公子示下。”两人一前一后的说道。
陈远宏还了一礼,指着山坳里的老弱妇孺说道:“把他们安全的送到我们山寨,让刘甲好好照顾他们,先调养一段时间身体,等我回来再行安排,去吧。”
陈远宏叫来卫老人,让他带着大家跟着范飞刘洋走,搞定了这里的事情之后,陈远宏径直向眉县疾驰而去,他已经想好了,把自己乔装打扮成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货郎。
然后靠着这副行头,走遍这片山区,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只有了解了最真实的情况,心里有了底,他才能逐步实施自己的计划,陈远宏大摇大摆的走进了眉县,眉县,是一座历史优久的名城,虽然城名不知改了多少次。
旧石器时代,眉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常兴镇的杨家村多次出土的铜鼎、编钟、陶瓷酒器,说明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悠久;遍及全县的三十二处原始社会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证实远古人类在此活动的足迹。
县的建置,始于春秋,原名郿县,今眉县,在夏商时,渭水南为微国,渭水北属邰国(系炎帝之后,姜姓所封)。
这是座大山中的小城,别看眉县小,但它的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眉县的营头镇,它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建镇于入山通蜀谷口要冲,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来为安营扎寨之地,故称“营头”。?但这座山中小城只有三座城门,因为一面靠山,而它高不及两丈的土城墙,使这座小县城,看起来像一座大型的土寨子。
陈远宏是巳牌正(早晨九点钟左右)进城的,天色尚早,阴天下的眉县,在街市上活动的百姓们,似乎欠缺一份活力,一个个提不起劲。
明显可以感觉出一股不正常的气氛在流动,这种气氛似乎是惶恐,或者是紧张,前者的可能性大些,因为如果是后者,紧张应该显露出活力,而百姓们却明显地可以看出欠缺活力。
陈远宏知道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自己引起的,他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看来强大爷在眉县的影响力不小啊。
他悠闲的走在县城的主街道上,沿大街寻找一些杂货铺,好采买一些东西,以便于走村串寨用,街上行人众多,谁都没留意他。
身后脚步声急促而轻灵,有人在跟踪监视他,而且不只是一个,陈远宏也懒得管他们,强大爷现在肯定躲在哪个秘窟里疗伤,陈远宏不相信他能躲一辈子,只要他一出现,自己就有能力干掉他。
陈远宏选购了一些红砖糖和姜糖,又到盐店买了一百斤盐,让盐店的伙计给他写一张证明,证明这盐是从盐店里买来的,不是私盐,免得到时候惹麻烦,店伙计脸色古怪的给他写了一张证明。
这个时代想要买卖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搞不好就要被人污蔑为贩卖私盐,买卖一百斤食盐,被官府抓到了,这是要杀头的,以前都是通过里长配给。
若
第一百五十三章:触目惊心(五)
陈远宏心中一怔,心想:“怎么这里有收税的公人”他径直而行,不打算理睬这些税史,接近栅口,一名皂衣人用手向村舍一指,说道:“挑到那边去。”
陈远宏心里叹了一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躲不过,他倒要看看,这帮鸟人究竟怎么收税如果太过分了,就想办法把费正文和他的狗腿子干掉,用来杀鸡骇猴,顺便警告他的继任者,别太过分了。
缓缓到了门前,他还没有口询问,门口的三个人已将他围住了,其中一人叫:“放下,里面是什么货”
陈远宏放下担子,据实答:“是食盐、方糖、粗布和一些针头线脑。”
那人又问:“到村里去卖”
他又据实答:“是的。”
另两名皂衣人,已分别动手揭开了蓑衣,一阵乱翻,把那些用棕叶包得好好的货物翻得乱七八糟。
“到里面去交税。”皂衣人冷冷地说。?“交税这是。”
“这是督税所派来营头镇的抽税分场。”
“咦!抽税场都派到这种乡下来了。”
“闭嘴!你这刁民好大的胆子,胆敢抗税,你想造反吗”皂衣人骂道。
陈远宏忍住一口恶气,沉着地说:“小的天胆也不敢抗税造反,这些货物是小可刚采购的,尚未贩卖,贩卖时当按规缴纳门摊税,目下。”
“呸!你还敢顶嘴凡经过税场的货物,不论自用或贩卖,自十一月初一起,一律课额外税,抗缴者法办,货物充公没收,你是不是想抗缴”
陈远宏心中有了计较,笑笑道:“小可不敢,只是不知此地有抽税场而已。”
“现在你知道了,进去办理缴纳事项。”
“是,小可遵命。”陈远宏一脸平静的回应道。
里面设有案桌,两名公人坐在桌后,一计银,一文牍,简简单单,门外的三名皂衣人验货、过秤、估价,经过一阵忙碌,一名皂衣人拉大嗓门叫:“方糖类一百五十斤、食盐一百斤。”
管文牍的公人抓起算盘,稀哩拍啦一阵拨动,提起毛笔在一张盖了大印,以木刻刊印的税凭,埋首疾书,书毕,抬起后娘面孔冷冷地说道:“税银一十五两零五十文。”
陈远宏吃了一惊,尼玛像这样收税的话,小商小贩还有个屁的活路,这样下去,没有根脚的这些商人算是彻底完蛋了,为了了解他们是怎样收税的为了以后山区的发展,坚决不能让他们乱搞下去。
他假装惊讶问道:“公爷,小可这担货全卖了,也赚不一十五两零五十文,这。”
这位公人虽然生了一副后娘面孔,倒还算得上和气,“那是你的事,在下只知按规矩行事。”
“公爷,即使按货色课税,也课不了那么多……”
“你听清了,方糖每斤价银两钱,你的货重一百五十斤,盐每斤价银五钱,货重一百斤,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共三百零六斤。
除去六斤零头不计,其中又以货物里面价银最高的一种货物为标准,食盐每斤价银五钱,以三百斤课税,税额是十取一,另加五十钱文牍费,你自己可以算算对不对。”
银折钱,概以洪武通宝为准,银一分折钱十文,古钱则折三十文。
一两银子,折洪武通宝一千文,也称一贯,一贯有十串,每串一百文,一百文折银一钱,十文为一分。
陈远宏倒吸了一口凉气,假装沮丧地说:“公爷,门摊税也只有三
第一百五十四章:触目惊心(六)
“呵呵!看来你是第一次走这条路,是刚上路的新手吧你不像是做生意的材料,咱们的小竹牌按地支排列,每天更换。”
“你们很有头脑啊。”陈远宏感慨道。
“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路吃路。”
陈远宏明白了,“哦”了一声,大汉接着说:“在下不管你做的是什么,对新手咱们客气些,孝敬咱们三两银子,就让你带上一块竹牌。”
“能不能少收点银子,毕竟小可做的是小本生意,本小利薄,还要养家糊口,望大爷们高抬贵手一下。”
“小子,不要跟我们讨价还价,有了这块竹牌。”
“小可知道,在这片以后不会有人找麻烦了。”陈远宏接口道。
“不错,不但没有人再找麻烦,营头镇其他税所的公人,见了你的竹牌,保证不会再课你的入村税。”?陈远宏微笑的问道:“如果小可不交这个银子。”
“咱们会留下你的一些货物。”
“如果小可不肯呢”
“你会肯的,不肯才是最愚蠢的人,知道我姓什么吗大爷我姓吴,知道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吗吴家村,你想在吴家村做生意,那就必须征得我们吴姓的同意,明白了吗小子否则你将寸步难行。”
陈远宏明白了,这人就是这个时代的宗族恶势力,要不要把眼前这个人干掉呢
陈远宏想了想,没卵用,干掉了他,明天就有另外的吴姓人取代他,况且自己又不是杀人魔王,这人与自己无冤无仇,不过就是收一点保护费,这是这个时代的规则。
因为不管在大城市、小县城、乡村,这些人还要维护治安,纠奸扑盗等等,他们等于是填补了基层执法人员的空缺,就算把这些人杀光,也解决不了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想出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
想到这里,陈远宏就头痛无比,因为这个时代所有的地方大致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此时的皇权下不了乡,不是不想,而是没有这个能力。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根本就负担不起如此庞大的公务员系统,再加上世道乱了,人们只能以血缘为纽带,团结在一起,共度时艰。
依靠外人,开什么玩笑,不相信自己的同宗同族兄弟,相信一个外姓人,或者陌生人更何况刻在中国人深信一个道理,血浓于水。
而且此时的人们,对血缘关系看得无比的重,宁愿相信宗族,也不相信朝廷,宁愿相信宗族里的私刑,也不相信朝廷的法度。
吴姓大汉还在喋喋不休道:“即使你有能力过我这一关,但是没有我的竹牌,营头镇的这些公人税丁说不定会没收你的货物,要你坐班房。”
“小可有税凭。”
“在下可以在你呈交查验时一把撕掉,税所的人又为何不可举手之劳嘛,你斗得过他们吗”
陈远宏呵呵一笑,掏出一两的小银锭抛给他:“只能给你这么多,不要太贪心了。”
陈远宏看大汉面露狰狞之色,有动手的迹象,他笑嘻嘻的摸出一块银锭,轻轻的对着掌心中的银锭吹了一口气,银锭像骄阳下的冰雪,瞬间化成一滩银汁。
“招子放亮一点,见好就收,别把小事办成了丧事,你说呢”陈远宏冷若冰霜的说道。
吴姓大汉脸色一变,抛给陈远宏一块小竹牌,像川剧变脸似的呵呵大笑道:“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小老弟,勿怪,实话实说,您不适合做这种小生意,凭您这手功夫,今后营头镇您可以横着走,预祝您发财,您请!”
大汉退至一旁,肃手恭请陈远宏通过,陈远宏摇了摇头,要说这些人有多坏吧,也不尽然,对同宗他们急公好义,胳膊肘往内拐,
第一百五十五章:触目惊心(七)
乡村的小农户,哪能每天有肉吃更不可能买肉来喂鹰,两头鹰的饲养费,比一个成年人一天的三餐钱更多些。
如果要养两三头鹰,就得养一头鹞子,鹞子捉青蛙、蛇、鸟雀、鼠类,又快又狠,供应三两头鹰绰绰有余,养了鹞子,比鹰更管用,但不能猎稍大的猎物,真正的玩家是不养鹞子的。
“这里有大山,捉小动物确实容易,鹰在山林中不能当猎鹰用,只能在野地里捕捉猎物,这证明你是一个养鹰的高手。”陈远宏喝了一碗药茶,将碗递回:“谢谢,用青篙泡的,很苦很苦。”
“对,青篙。”大虎自己也喝了一碗:“一年四季,我们家就喝这玩意,这药茶清肝明目,润燥清肺,清热解毒,基本上没生过病,很管用。”
“在南方有些地方,也一年四季喝这玩意,百病不生。”陈远宏用行家的口吻说道:“俗语说;如篙如草,表示篙与草一样贱。”
“但这玩意消炎解毒,却是最佳上品,由于太苦,喜欢的人不多,在这里看到有人喝青篙,真是奇迹。”
“篙由于生长力强,遍地可生,物多则贱,人们反而忽略了这种药中至宝,哦,张老伯可知道眉县的强茂强大爷”
最后一句话出口,张老伯、大虎、在一旁逗狗的小孙子,脸色突然全变了。?“知道,知道。”张老伯盯着陈远宏腰上华丽的单刀,脑袋像是被人敲了一记,猛然被打得神智一清,脸上立即出现僵硬的笑容:“那那是一个大好人。”
“强大爷是咱们本地的大善人,大好人。”张老伯像是在背书:“修桥补路,救灾济贫,功德无量,咱们尊称他为万家生佛,他信佛信得极为虔诚。”
“对啊,虔诚的佛门信徒不会做坏事。”陈远宏接触到大虎惶恐的目光,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但是管中窥豹,可想而知,强茂有多大的潜势力了。
况且,自己还是个陌生人,这就是所谓的交浅言深,看样子这家人是不会在自己面前说真话的,他笑呵呵的略过不提,开始扯些别的见闻。
看着张老伯那惶恐的模样,和唯唯诺诺,前言不搭后的回话,陈远宏摇了摇头,继续再谈下去,只能让大家更尴尬,他只能告辞离开,挑着担子,继续走村串巷。
老少三人呆呆地目送陈远宏离去,直至他的身影消失在三人的视线中,他们才齐齐的松了一口气。
下午,走完两个村子之后,陈远宏踩着时间点儿收工了,回到张春来家,正好可以赶着点儿吃晚饭。
张春来一家相当幸苦,全家老少天天都忙着干活,晚饭后还不闲着,还要去喂养蚕宝宝。
陈远宏颇有兴趣地跟着走进养蚕的工作坊,看张春来的老婆儿媳三人怎么养蚕的张老伯一家人都不限制他的行动,可能是因为心中害怕,也不敢过问。
这是今年最后一次喂蚕了,它马上就要结茧了,而养第二批次的蚕,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桑树抽枝发芽,才开始购买蚕卵饲养。
张春来一家人,养了二十余筐蚕,每筐如果顺利,没发生病疫鼠患等等意外,可收斤余蚕丝,大概能抵一亩水稻田的收入,这已经算是稍大的养蚕户了。
加上十余亩水旱田的收入,在营头镇已经可以算相当幸运的自耕农户,眉县比他家生活条件差的人,至少有八成以上,可知这个时代农民的生活,艰幸的程度可想而知。
一旦遇上天灾**,所有的自耕农群体,基本上是家破人亡,很少有例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