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岳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断雪落
舒安将两个鸡蛋投入了烧水之中缓缓出声道,想要马上煮酒并没有那么快,还需要等待解冻。
“世民一夜难眠,有着不少问题想要请教亚父。”
李世民眼眸有一些血丝说道,显然昨晚想必没有睡好。
“我知晓你想要问什么,不过在此想问问你对世家和庶族的看法”
舒安的声音缓缓响起,心中暗暗感慨,这就是千古名君李世民,哪怕之前两人有一些不对付,但为了寻求心中的答案,依然来了。
要知晓这个时代皇帝除了一些固定节日,还有便是有大臣丧亡,最后便是临时有事或者天气原因不用上朝。
李世民作为刚刚登基帝位的存在,几乎没有请假一说,但这一次为了寻求答案竟然罢了早朝。
现在两人一位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另外一位也不是闻名天下的安玄公,就仿若两个普通朋友一般。
面对舒安的问题,李世民陷入了思索之中,而一旁的舒安同样不着急。
“自魏文帝实行九品中正制开始,便埋下了隐患。”
“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
“相对应庶族几乎失去了入仕的机会,日经月累下来,甚至形成了门阀共治的局面。”
.......
李世民侃侃而谈,则是从起源开始谈起,舒安在一旁点了点头。
连隋文帝都能看出来,从而开辟了科举制度,没有道理这一位千古明君看不出来。
“世家的权利太盛了,哪怕有了科举制度,但世家依然可以通过举荐担任要员。”
“不过世民倒是觉得亚父的那一句话有一些偏颇,难道我大唐功勋还比不上一些世家大族。”
最后的
第四十三章 王玄策,因果交集
正当两人煮酒讨论起其他的事情时候,一位护卫则是匆匆来到。
“老爷,昨日那一位通过十问的书生来了。”
随着一道恭敬的声音响起,舒安面色之上露出了一丝兴趣来。
另外一旁的李世民面色一愣,不过随后同样流露出一丝兴趣,对于舒门十问他很早就知晓了。
甚至让李君羡收集一些题目,只不过面对一些题目哪怕是他都要斟酌许久,没有想到竟然有人通过这十问。
“去请进来,另外来福去多拿张凳子还有一张碗来。”
舒安缓缓开口说道,哪怕是李世民在这里,但是并没有在意。
倒是稍微远一点的李君羡看向了这一位陛下是否要检测一番,不过李世民则是摇了摇头。
不说此人是一书生,单单是李世民自身戎马半生,一身功夫普通人也不是对手,更不用说这是舒安府中。
时间没有过多久,一位穿着单薄的少年似乎有一些在寒风之中有一些瑟瑟发抖,不过在看到舒安之后面色之上流露出了一丝激动。
“学生王玄策见过安玄公!”
还没有等护卫引路,少年已经率先几步上前了,目光之中带着一丝崇敬的目光。
话音落下之后,舒安眼眸深处闪过了一丝光芒,表面之上没有变化,心中则是暗暗道,又是一位历史名人。
若说一开始的话他见过这一些历史名人还有一些激动的话,那么见多之后也就平淡了。
王玄策,这一位哪怕是后世之中同样小火了一把,因为此人有着一人灭国的美誉,曾经整个古印度为之震动,俯首陈臣。
但说起来这一位同样是终结大唐盛世的元凶之一,因为在天竺大胜之后向李世民进献了一位有着长生之术的印度方士。
古代的炼丹之术更是不用说了,其丹方材料大多是水银,硫磺,砒霜等等,这可不是长生药,而是毒药。
李世民仅仅五十一岁就陨落了,可以说算是英年早逝,要知晓古代帝王活得久也有不在少数。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这一位未来的大唐使节仅仅是站在他面前的单薄少年。
“护卫,去拿件大衣来,还有先坐下烤火。”
舒安的声音缓缓响起,想到了王玄策,他自然便想起了天竺,也就是未来的印度半岛,这地方可是不错。
王玄策则是受宠若惊,面色之上带着一丝犹豫,要知晓一路之上他拜访了多少名士,但何其高傲,连门都不让进,更不用说这样的礼遇了。
“老爷让你坐就坐,哪怕老爷讲学时候那么多百姓都没你这么拖沓。”
好在来福在一旁拉了一些王玄策出声道,随后王玄策才坐在了一张凳子之上烤火。
“这一位姓李,是老夫的一位后辈。”
舒安介绍李世民说道,他并没有去拆穿李世民的身份,毕竟这一次罢了早朝,来到舒府,若是传出去可是不好。
“见过李兄!”
王玄策拱手说道,话语之中同样带着一丝尊敬还有一丝羡慕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同样打量着这一位似乎有一些呆滞慢半拍的少年,就是眼前此人通过舒门十问,看起来有一些不像。
“为何感觉你似乎有一些羡慕我”
李世民不由有一些兴趣说道,要知晓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眼神。
“李兄作为安玄公的后背,能够随时可以聆听安玄公的教诲,小子怎么能不羡慕。”
王玄策没有任何犹豫说道,要知晓因为家道中落原因,他求学之路可是艰辛,虽然早年家里有着不少的藏书,但无人为他解惑。
李世民不由微微一笑,他倒是没有想到自己还有借这岳父光的时候。
&nbs
第四十四章 信心,何以为家
简单拜师之后,舒安便让王玄策回去收拾东西了,搬来舒府之中。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岳父对于这一位学生的期望不是一般大。”
在王玄策离去之后,李世民眼眸带着异样的光芒轻声道。
“在看人一方面上,我不会输给任何人。”
舒安没有解释为什么不过声音响起,话音之中带着一丝自信。
“世民就拭目以待了。”
李世民表面虽然不懂声色说道,但内心不由道了一声,这一位岳父似乎有着一种信心来源,只不过他不知晓。
“酒已经温好了。”
舒安并没有在这一个问题之上多纠结,反而目光落在了酒之上了。
要知晓这可是他收藏了五十年的老酒了,前世他对于酒这一种东西并不算感兴趣。
不过不知晓是不是因为穿越缘故,导致了他对于古代酒倒是不错的喜好,或许是因为度数较低的缘故,所以他喜欢那一种微醉的感觉。
李世民同样没有和这一位便宜岳父客气,直接为自己盛了一碗,伴随着微微的寒意一口饮尽。
“好酒!”
李世民感受到了喉咙传来的辛辣不由道了一声,另外一边的舒安同样不甘示弱。
.......
等王玄策再度回到舒府的时候,李世民已经离开了,舒安思绪纷飞,因为在李世民离开之前,他终究还是多说了一句。
哪怕是借着一丝醉意,终究他还是护短的存在,不过舒安久久回过神来,看着站着自己面前不知晓多久的学生,面色不由露出一丝满意声音响起。
“先让来福安排你住下,每天卯时早练,上下午分两个时辰出来读书。”
“府中有不少的藏书,都是老夫多年的珍藏,这一段时间你先看着,不懂再问。”
对于这一位学生他倒是不好安排,因为历史之上王玄策是一位节度使,按理来说算是文官行列。
但以一人敌国的战绩,似乎在武官行列又有着不小的前途,所以直接让这一位学生自由发挥了。
要知晓薛仁贵很小便有封狼居胥的梦想,至于王玄策的话目前倒是看不出来有什么梦想,光宗耀祖勉强一个人。
不同于那一些不识字的学生,王玄策已经苦读十年了,现在缺少的不是基础知识学习,而是多充实自己。
“是,老师。”
王玄策没有任何的疑问说道,甚至话语有一些激动,要知晓自己老师可是名震天下的安玄公。
他的藏书可不是自己家能够比拟的,对于老师这样安排也十分满意。
于此同时随着新一天的开始,王玄策的名字同样传开了,原因则是在之前返回王玄策客栈的时候,关于拜师的消息自然是守不住了。
更何况就算是没有人传出去,舒安同样会暗中派人宣传,毕竟若是没有一点让人羡慕的地方那么他舒门十问还有什么吸引力。
安玄公又多了一位学生,而这一位学生正是昨日通过舒门十问的那一位书生。
这一消息极短时间之中传遍了整个长安,要知晓昨天因为日暮要落下的原因,还有诸多人不知晓有人通过了舒门十问。
“真是幸运的家伙。”
“真正的一步登天,名动长安”
“若是有安玄公举荐的话,日后走上仕途之路同样大有所为。”
......
长安各处客栈之中一道道议论纷纷声音响起,话语之中无不带着一丝酸味,要知晓身为名士自然有举荐的名额。
更不用说了这可是安玄公,更是当今陛下的亚父,随随便便说上一句那还不简单。
此人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不仅是世家子弟感叹好运,毕竟也不看看喊安玄公老师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现在可以算是师出同
第四十五章 出门,茶楼
“陛下怎么会下这样的旨意”
宫殿之中,长孙皇后面色露出了一丝疑惑神色轻声呢喃道。
虽然这一道旨意直接帮她平定了宫闱,但是她还是想要知晓其中的原因。
毕竟之前陛下可是保持默认的态度,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而是任由后宫自己发展。
当然长孙皇后内心同样心情不错,显然这一道旨意之后,整个后宫的风波都会停息。
事实之上确实如此,整个后宫据说砸碎了不少花瓶,但是最后都沉默了下来。
......
几天之后,当舒安知晓李世民旨意之后不由微微一笑,说起来皇子之争的起源便是宫里了。
历来强势的皇后又怎么会让那一些庶出的皇子有踩在嫡子身上的机会,历史之上长孙皇后不强势。
加上身体不好是一方面早早逝去了,所以到后来就无法阻止兄弟相残发生。
而这一世,从小长孙皇后就在舒安调理之下,身体比起历史之上好上太多了。
当然在舒安看来,最重要是性格之上的不同,这一位长孙皇后可不好欺。
“来福,去叫狂虎来一趟,陪我出去走走。”
舒安眼眸淡然出声道,说起来回到长安之后他没有逛过这长安。
“老爷,我陪你吧。”
来福不由出声道,毕竟长安自己比较熟悉。
“不必,你现在身份太显眼了。”
舒安则是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天下皆听闻过安玄公,但真正见过他的人并不多。
来福就不一样了,身为舒府的管家,进进出出的次数太多了,早已经被那一些士子熟悉了。
若是出现在自己的身边那么肯定被认出来了,相反狂虎并不被认识,刚好一起。
......
长安街道车水马龙,各种叫卖吆喝声音,一副热闹景象,而舒安走在这街道之上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闹市之中别有一番祥和。”
舒安眼眸闪烁轻声道,经历过开皇之治,再经历乱世,然后到如今对于他而言倒是有一种不同的感悟。
周围看到舒安身上的服饰加上身旁的护卫不由远远避开,毕竟这一看就是什么大官老爷。
若是撞上了怕是要倒霉,舒安对此则是摇了摇头,不过并没有在意,也没有去讲究人人平等之类的。
因为已经不是他梦中那一个钢筋水泥的世界了,但是舒安站在街道之上则是有一些迷茫了。
似乎自己不知晓要去哪里好,去酒楼饭菜还没有自己橱子做的好吃,去青楼的话还是算了。
他还不想一世清明被毁,若是年少最多被评一个风流,好在想了许久之后舒安终于知晓去哪里了。
“去茶楼。”
原本唐代只有茶馆,而茶楼是等宋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不过舒安因为布置产业缘故,倒是提了一句。
所以当初简陋的茶铺现在已经搬到了茶楼之中,倒是吸引了不少文人士子来品茶。
毕竟茶也有分三六九等,加上泡茶手艺的不同,造成的效果同样不同。
当舒安来到茶楼的时候,面色不由微微一愣,因为这街道之上都是茶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