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野火时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启煜

    我这人很少在公开场合谈什么忆苦思甜的废话,但今天我想跟大家讲一讲我的故事。

    说到忆苦,事实上咱们在座的各位哪一位没吃过苦只不过是适应了苦痛,身在其中不知其味,或者下意识地不愿意去回忆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情而已。

    我记得我当年考上县里的高中那会儿,整个乡敲锣打鼓欢送我去上学,但事实上我只有一双凉鞋,平常时候压根就舍不得穿,大多数场合都是打着赤脚。

    在上初中的时候,为了省俩儿车费钱买几个本子,一直都是徒步二十几里路上下学

    那个时候家里的孩子多,天黑随便数都是五六个,大人养猪都比养孩子上心。毕竟猪卖了能换钱,儿女养大了得背全身债!

    万幸我不是家里的老大,当年念书多少还得哥哥姐姐帮衬点。

    我曾经有过一段很迷茫的时期。

    念高中那会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加上用脑过多,半夜总是会被饿醒,然后偷偷抹眼泪。

    当然了,不是被饿哭的,而是找不着人生的方向。

    我感觉自己那会儿是在孤军奋战,脑子一乱,就反反复复地背书,背完一遍睡不着,那就背两遍三遍四遍,直到把自己背昏睡过去。

    也许是命运足够眷顾我吧,也许是老天爷怜悯我的刻苦,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我竟然被分配会乡里上班,成为公社里的笔杆子

    几十年的人生光阴,就这么不可思议得一步步地走过来,挺过来。

    生活的环境在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条件都在快速变好,但初心,也在时光里消磨仅剩一丝了。”

    大家都在装鸵鸟,不吭声,一直等到书记说完,才后知后觉地鼓掌。

    当书记问康师傅有什么困难的时候,陆坤立马给黄明博使了个眼色,让他别提让领导太过于为难的事情。

    黄明博回了陆坤一个眼神,示意收到,紧跟在书记边上道,“我们康师傅面临重重困难,但我们的信心空前充足,因为在我们的背后,有安桂人民的支持!”

    “在这里,我想向您提个请求。

    我们前段时间给荷兰的设备厂商下了订单,定制了11台湿帘鼓风机设备。它们拥有强大的换气能力,能迅速将工厂内的燥热、污浊空气及时地排出车间,提高工厂的空气质量,有效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但截止今日,已经到了海关三个多月了,海关的手续还没办完”

    “行,这个事儿我知道了,回头我让人通知你们去把设备拉回来。”书记脚步一顿,而后恢复正常,瞥了一眼站某个位置的领导,呵呵笑道。

    这个时代的海关,饱受诟病的程度可比后世还要深。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上海1993】
    时光如梭,一转眼便进入九月下旬。5∞八5∞八5∞读5∞书,←o≈

    “老板,去哪儿”一中年男人骑着人力三轮车经过,见陆坤几人站在路边,招呼了一句。

    陆坤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再看看手上位置早已换成普通腕表的手表。

    现在是早上九点多,时间倒还早。

    陆坤从烟盒掏出一根烟递给他,“师傅,浦东新区走不走”

    “走!”司机师傅车把一抓,把车刹停,扭头看着陆坤和程元程浩三人憨憨一笑,“也不知道你们外地老板怎么都上赶着要去浦东瞧,反正我们本地人不怎么稀罕去那地儿。”

    1992年上海设立浦东新区,一直到下半年才开始开启动工的程序,在目前看来,浦东也就是有了个架子而已,远远比不上富裕的浦西,典型地拖了上海人民的后腿。在上海当地人的话头里,浦东新区在这个时候,实在没有什么能让他们看得上眼的。

    “哎,哥,你看那儿!”程浩很兴奋地指着以为穿着打扮显得有些前卫的姑娘,伸手拍了一下自己哥哥的手臂。

    “嘿嘿,现在上海的姑娘可比以前爱打扮多了。”人力三轮车司机师傅没敢多看,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便把注意力转回到骑车这事儿上。

    “诶,司机师傅,你是上海人”程浩刚被自己哥哥训了几句,这会儿也不敢咋咋呼呼了,安安分分地坐着,跟司机打听事儿。

    “是啊。”司机师傅笑笑,“怎么,看着不像”

    程浩挠挠头,一向严肃的脸上挤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实话实说道,“是有点儿。八八读书,o≥”

    司机师傅摇摇头,叹气道,“没法子,学历低,没文化,只能挣辛苦钱。”

    “那你一天大概能赚多少”程元也起了打听事儿的心思,加入进来。

    “哎呦,这个可说不准,时好时坏。比方说,遇到下雨天,我这车就出不了,就只能困在家里吃老本了。所以啊,我们这行,天天都盼着这天不下雨最好。哈哈。”人力三轮车司机哈哈笑道。

    程浩不满意,他觉得这位司机师傅不乐意告诉他们实话,“那也大概有个数才对。”

    人力三轮车司机思忖了一下,说了个保守的数字,“正常出车的话,平均一天能赚个二三十块钱。”

    程浩的脸色僵住了。

    特么的,还可怜人家呢,谁知道人家一拉车的,都是“大款”。

    单就是这么粗略一算,这位大哥每个月就有五六百块钱一个月的收入。

    然而想想安桂省内的职工平均工资,也才一百出头。

    这差距也太大了。

    司机师傅一看他们俩的模样就知道他们想岔了,嘴上不服气道,“不能那么比的,你想想你们那儿房价才多少,这又多少”

    “上海如今房价多少了”陆坤抖了抖手中燃烧了一截的香烟,随口问了一句。

    后世上海房价涨上天,号称穷人奋斗一辈子也买不了一个厕所的面积,如今房价是多少,陆坤还真不清楚。

    “一两千,得看位置。地段好的,贵得出奇!现在也就是一些二手房、位置偏僻的房子,才会一千出头一平卖!”

    太贵了!

    程元程浩对视一眼。

    贵安县城开发的新房,也就两百出头就能买到一平,地段好的也不会超过两百五一平,而且买的人还寥寥无几。

    南明市区的房子好卖一些,但基本上正常地段也就三百块左右一平,贵不到哪里去。

    “那师傅你买房了没有”陆坤笑呵呵道。

    “买了。”人力三轮车司机喜滋滋道,“我是年初的时候买的,还好听了我闺女的话,要不然现在该后悔了。”

    “您闺女是”陆坤眉毛一挑,再度打量了这司机师傅一眼。

    “嘿嘿”,司机师傅嘴角掀起了一抹弧度,“你们别看老汉我不咋样,但我女儿可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今年已经毕业出来,进了政府机关工作了。”

    “厉害!”陆坤由衷赞叹道。

    这个时候的复旦大学,可比后世时候的复旦大学牛逼多了!

    司机师傅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这么一只金凤凰,实在是让人诧异,其中的艰辛,可以想象。

    “可不年初的时候我闺女说了,家里的钱存着只能贬值,那点利息还不够给银行的手续费的!还不如拿来买房,往后有个保障。还是念过书的人懂得多,这才多久,房价又上涨了一截。”人力三轮车司机感慨道。

    “涨了多少”程浩耐不住性子,又问了一句。

    程元程浩兄弟俩也有好几套房在南明市城区,既然这上海涨了,作为安桂首府的南明,多少也有点上涨空间才对。

    “涨了足足六十多块钱一平!”

    司机师傅洋洋自得道,“你自己算算,一百平的房子,就买了大半年,就赚了多少了反正我赚了6000多!”

    “那您不卖,也换不来钱啊”程浩脸憋得慌,想起在南明买的房子,也就年初的时候涨了点,但没过多长时间又往回跌了一大截,跌得那叫一个狠,不赚钱还在其次,关键是亏钱!吓得他们哥俩都不敢继续买房子了。

    “诶,对了,今年上海开通地铁了,我推荐你们去坐一回儿,那玩意可比挤公车方便多了。”人力三轮车司机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显然意识到自己的显摆,无意中露了富,“今年5月下旬的时候,上海一号线南段{徐家汇站至锦江乐园站}开始观光试航,我闺女还专门带我去坐过一回呢。”

    上海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先后开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地下铁道工程试验,受限于技术、资金、舆论压力等各方面因素,一直到1990年,上海地铁一号线才正式开工建设。

    可以说,1990年,是上海人实现“地铁梦”的起步之年。

    当然了,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史上第一列直流电动地铁列车,是从当时的联邦德国直接运过来的,所以车厢的外貌,实在是不敢恭维。11



第四百七十三章 【急也没有】
    “老板,您在哪儿下”人力三轮车师傅和陆坤三人聊了一会儿,显然知道谁才是其中的话事人,哪怕陆坤穿戴普通,言语极少,身上那份自信却很自然地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

    “路边就可以。”

    陆坤的话语刚落下,程元就从钱包里取出一张10元钱,轻轻拍拍人力三轮车师傅的肩膀递过去,“车费,多的就留着买瓶饮料吧。”

    人力三轮车师傅也没拒绝,嘿嘿地笑了两声,把陆坤一行人在路边放下,打了声招呼,就骑着人力三轮车远去。

    “哎,这车坐得腰酸背痛!”程浩揉了下屁股,松松身子骨,有些无聊道。

    陆坤没注意他俩,只是打量着这个时代的上海浦东新区。

    九十年代初,开发开放浦东是改革开放的巨大画卷中光彩夺目的画页。

    沉睡多年的浦东,被一声声惊雷唤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是一片创造无穷财富的热舞,此刻已经逐渐沸腾起来。

    如今的浦东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谁又能想象得到,这巴掌大的地方创造的gd,竟然能达到后世堪比一个省的地步

    这里很忙、很忙,所有人都是脚步匆匆。

    时间就是财富,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

    放眼望去,无数的建筑工地在这里破土而起,数不清的蒸汽锤齐鸣改革开放的乐章,南浦、杨浦两座大桥飞架浦江之上,东方明珠电视台高高矗立与浦江东岸,条条坦途大道带着美丽的直线和曲线,在浦东大地上蜿蜒

    这即将成为东方的一颗闪亮明珠!

    世界各地的政界要员、商界巨贾都将纷至沓来、云集浦东这片充满奇迹的地方。

    陆坤招手让一位举着牌子的个人导游过来。

    “你这带我们仨人转一天要多少钱”陆坤开口问道。

    “三十块钱,您得包吃、包交通花费以及一些景区等的门票费用。”说话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学生模样女生,没有羞怯,反而自信飞扬。

    “那行,你带着我们转转吧。”陆坤懒得花时间跟她讲价,毕竟人家开这价钱,也不算太离谱。[快穿]男主不停在黑化

    “那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初,单字一个雪,很容易能向你们介绍上海。”名为初雪的女生声如夜莺,很是婉转动听,整个人活泼得像只百灵鸟一样。

    “我姓陆,叫我陆大哥就行。”

    “我叫程元。”

    “我叫程浩”

    接下来,初雪带着陆坤三人走街串巷,参观工地、港区、街道、商场、登临大桥、明珠塔

    陆坤三人眼看、耳听、心想、手写,越是感受浦东大地的蓬勃气息,越是能由衷地激动、震撼!

    改革开放的春风几乎吹绿了浦东的每一寸土地,不仅仅是桥、路、楼这些有形的事物在飞速变化,人们新与旧的观念的冲撞、精神面貌的变化,这种“变”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小小的细节。

    “浦东”三人感受着浦东的蓬勃气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此时中国的另一个造富之地“深圳”。

    “呵呵。别说你们外地人了,就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觉得难以置信,这里每天都在变,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初雪笑吟吟道,骨子里由衷地为上海的发展骄傲。

    晚上的时候,陆坤三人下榻上海花园酒店。

    上海花园酒店位于闹中取静的市中心茂名南路,毗邻繁华的淮海陆,距离外滩也不过几公里之遥。

    次日。

    陆坤刚刚吃过早餐,问了服务员要今天和前几天的报纸,尤其是经济类报纸。

    这个咨询不发达的社会里,之前身在南明的陆坤很难确切地了解到上海股市的具体情况。

    如今可得正视,毕竟捞钱才是正事。

    1993年9月政策刚刚宣布法人股东可以进入二级市场,9月14日起,延中实业的股票就一直孤立上涨,成为上海股市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但很奇葩的,尽管这个股票涨个不停,但在市场上却并不怎么受热捧。

    市场和公司、各种炒股能手分析得出的最后结果都是认为有庄家在操控股价。我不想折断你的旗

    在这种重重顾虑下,延中实业在股票市场上虽然算不上冷冷清清,但也表现平平。

    毕竟没人不担心自己会在什么时候被人割了韭菜。

    目前除了一些傻大胆和抱着搏一搏心思的股票投资人外了,压根就没几个散户愿意去跳延中实业这个“坑”,绝大多是都是在看热闹,甚至还有开盘赌庄家什么时候割韭菜的。

    “坤哥,我们回来。”程元程浩回来了。

    “嗯。”

    陆坤把报纸折叠好,递还给服务员放好,而后让他们兄弟俩坐下,给他们各点了一份早餐。

    “怎么样,钱都花出去了,吗“陆坤笑着问道。

    早在九月初,陆坤就已经陆陆续续地让人先来上海,购买延中实业这支股票,如今这是让他们兄弟俩投入最后一笔资金。
1...177178179180181...3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