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野火时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启煜

    “挺好。”书记点点头,好奇地东瞅瞅、西看看,时不时地提问些问题。

    这个橙汁生产车间大概有近三十万平方,属于生产一线,也是规模相对较大的一个车间,各种机械设备轰隆隆地运转,工人们也没有因为一大帮领导的到来,而有丝毫慌乱,全都谨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里的工作环境常年都是高温高湿的,浓浓的果香味,让好几位同志难以适应,陆坤只好让人给他们拿来特制的三层口罩,把口鼻得捂上。

    “工人们不容易啊。”书记感叹了一句,他看见不少工人都是汗流浃背的,毛巾几乎不离手,各个穿短袖,脸上脖子上汗水不停地往下淌,全身上下没一处干的地方。

    重生野火时代

    一秒记住域名""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野火时代,微信,聊人生,寻知己




第四百七十一章 初心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书记,要不先出去吧,这里实在是太热了”赵副省连忙在书记耳边说了一句。

    大家伙儿才进来还不到半个小时,所有人的身上几乎都湿透,哪怕是一直拿纸巾、毛巾擦个不停。

    书记缓缓摇头,大声地笑着道,“不着急,再看看。

    咱们应该向这些工人学习

    他们常年待在这里,为了能改善家庭环境,让老人有饭吃、小孩有学上、有衣穿,一年四季都得忍受高温湿热。咱们待这么一会儿就怕热,那哪儿成啊

    我记得前几年去沿海地区的厂视察的时候,那里的车衣女工更加辛苦,工作环境恶劣不说,一天十二个小时连轴转地工作,连坐一会儿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咱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可不能光说不练啊。”

    “哎,好的,好的。”赵副省也只能和大家跟着着强撑着。

    书记跟着陆坤往前边走,蓦然回头一看,发现似乎少了好些人,面上不虞之色一闪而逝,清了清嗓子道,“老赵,你通知下去,现在敢走的,明天让部门领导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已经走了的,先把名字记下来,回头让他部门领导给他开个小灶,加强加强思想教育。”

    书记这一剂预防针打下来,再也没有一个领导敢偷偷溜走。

    陆坤领着书记在车间里转了一圈,自个儿全身上下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了。

    “书记,您有什么指示交代,您尽管说,我们一定努力做到。”陆坤看书记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连忙上前道。

    书记抿了抿嘴唇,而后道,“这天这么热,你们有没有什么什么做什么预防中暑的措施”

    陆坤愣了一下,不过好在黄明博立马上前半步,“书记,我们厂里中餐和晚餐有免费的酸梅汤喝,早上有绿豆粥供应,建厂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一例中暑的病号。”

    说完,弯着腰又退回原地。

    “哦”

    书记有些惊讶道,“你们厂里早中晚

    晚餐都供应”

    他记得之前貌似是只供应午餐来着。

    “都供应。”陆坤点点头道,这个厂里职工的福利还是他坚持推开的呢。

    书记寻思了一会儿,问道,“吃得贵不贵”

    陆坤笑笑,“早餐是免费提供的,只要员工不浪费,想吃多少都可以。午餐和晚餐都是收费的,一份员工基本餐是2毛钱,加纯肉菜的话,一份得5毛钱。总体来说,倒不算贵。”

    “会不会亏本最近市面上不少东西都在涨价”书记关心道。

    陆坤笑笑,“亏肯定是要亏一点的。不过我们打一开始就没想过在员工食堂这方面盈利,而是把员工餐作为给予员工的一个福利。”

    走上街面就知道了,一个成年人花五毛钱,压根就吃不饱,干一会儿活就又饿了,哪像员工食堂里,两毛钱管饱,不够可以继续添。

    书记点点头,终于同意随陆坤去会议室休息会儿。

    “今天来这儿,我的收获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找回了我的初心。

    不瞒大家说,我也是农村闯出来的,当年一门心思地想着跳出农门。最终,我也的确做到了。

    这人生吧,说成功也成功,说遗憾也的确是留下了很多遗憾。

    我这人很少在公开场合谈什么忆苦思甜的废话,但今天我想跟大家讲一讲我的故事。

    说到忆苦,事实上咱们在座的各位哪一位没吃过苦只不过是适应了苦痛,身在其中不知其味,或者下意识地不愿意去回忆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情而已。

    我记得我当年考上县里的高中那会儿,整个乡敲锣打鼓欢送我去上学,但事实上我只有一双凉鞋,平常时候压根就舍不得穿,大多数场合都是打着赤脚。

    在上初中的时候,为了省俩儿车费钱买几个本子,一直都是徒步二十几里路上下学

    那个时候家里的孩子多,天黑随便数都是五六个,大人养猪都比养孩子上心。毕竟猪

    卖了能换钱,儿女养大了得背全身债

    万幸我不是家里的老大,当年念书多少还得哥哥姐姐帮衬点。

    我曾经有过一段很迷茫的时期。

    念高中那会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加上用脑过多,半夜总是会被饿醒,然后偷偷抹眼泪。

    当然了,不是被饿哭的,而是找不着人生的方向。

    我感觉自己那会儿是在孤军奋战,脑子一乱,就反反复复地背书,背完一遍睡不着,那就背两遍三遍四遍,直到把自己背昏睡过去。

    也许是命运足够眷顾我吧,也许是老天爷怜悯我的刻苦,在那个“无用”的年代,我竟然被分配会乡里上班,成为公社里的笔杆子

    几十年的人生光阴,就这么不可思议得一步步地走过来,挺过来。

    生活的环境在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条件都在快速变好,但初心,也在时光里消磨仅剩一丝了。”

    大家都在装鸵鸟,不吭声,一直等到书记说完,才后知后觉地鼓掌。

    当书记问康师傅有什么困难的时候,陆坤立马给黄明博使了个眼色,让他别提让领导太过于为难的事情。

    黄明博回了陆坤一个眼神,示意收到,紧跟在书记边上道,“我们康师傅面临重重困难,但我们的信心空前充足,因为在我们的背后,有安桂人民的支持”

    “在这里,我想向您提个请求。

    我们前段时间给荷兰的设备厂商下了订单,定制了11台湿帘鼓风机设备。它们拥有强大的换气能力,能迅速将工厂内的燥热、污浊空气及时地排出车间,提高工厂的空气质量,有效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但截止今日,已经到了海关三个多月了,海关的手续还没办完”

    “行,这个事儿我知道了,回头我让人通知你们去把设备拉回来。”书记脚步一顿,而后恢复正常,瞥了一眼站某个位置的领导,呵呵笑道。

    这个时代的海关,饱受诟病的程度可比后世还要深。

    一秒记住域名""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野火时代,微信,聊人生,寻知己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上海1993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时光如梭,一转眼便进入九月下旬。

    “老板,去哪儿”一中年男人骑着人力三轮车经过,见陆坤几人站在路边,招呼了一句。

    陆坤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再看看手上位置早已换成普通腕表的手表。

    现在是早上九点多,时间倒还早。

    陆坤从烟盒掏出一根烟递给他,“师傅,浦东新区走不走”

    “走”司机师傅车把一抓,把车刹停,扭头看着陆坤和程元程浩三人憨憨一笑,“也不知道你们外地老板怎么都上赶着要去浦东瞧,反正我们本地人不怎么稀罕去那地儿。”

    1992年上海设立浦东新区,一直到下半年才开始开启动工的程序,在目前看来,浦东也就是有了个架子而已,远远比不上富裕的浦西,典型地拖了上海人民的后腿。在上海当地人的话头里,浦东新区在这个时候,实在没有什么能让他们看得上眼的。

    “哎,哥,你看那儿”程浩很兴奋地指着以为穿着打扮显得有些前卫的姑娘,伸手拍了一下自己哥哥的手臂。

    “嘿嘿,现在上海的姑娘可比以前爱打扮多了。”人力三轮车司机师傅没敢多看,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便把注意力转回到骑车这事儿上。

    “诶,司机师傅,你是上海人”程浩刚被自己哥哥训了几句,这会儿也不敢咋咋呼呼了,安安分分地坐着,跟司机打听事儿。

    “是啊。”司机师傅笑笑,“怎么,看着不像”

    程浩挠挠头,一向严肃的脸上挤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实话实说道,“是有点儿。”

    司机师傅摇摇头,叹气道,“没法子,学历低,没文化,只能挣辛苦钱。”

    “那你一天大概能赚多少”程元也起了打听事儿的心思,加入进来。

    “哎呦,这个可说不准,时好时坏。比方说,遇到下雨天,我这车就出不了,就只能困在家里吃老本了。所以啊,我们这行,天天都盼着这天不下雨最好。哈

    哈哈。”人力三轮车司机哈哈笑道。

    程浩不满意,他觉得这位司机师傅不乐意告诉他们实话,“那也大概有个数才对。”

    人力三轮车司机思忖了一下,说了个保守的数字,“正常出车的话,平均一天能赚个二三十块钱。”

    程浩的脸色僵住了。

    te’u’di,还可怜人家呢,谁知道人家一拉车的,都是“大款”。

    单就是这么粗略一算,这位大哥每个月就有五六百块钱一个月的收入。

    然而想想安桂省内的职工平均工资,也才一百出头。

    这差距也太大了。

    司机师傅一看他们俩的模样就知道他们想岔了,嘴上不服气道,“不能那么比的,你想想你们那儿房价才多少,这又多少”

    “上海如今房价多少了”陆坤抖了抖手中燃烧了一截的香烟,随口问了一句。

    后世上海房价涨上天,号称穷人奋斗一辈子也买不了一个厕所的面积,如今房价是多少,陆坤还真不清楚。

    “一两千,得看位置。地段好的,贵得出奇现在也就是一些二手房、位置偏僻的房子,才会一千出头一平卖”

    太贵了

    程元程浩对视一眼。

    贵安县城开发的新房,也就两百出头就能买到一平,地段好的也不会超过两百五一平,而且买的人还寥寥无几。

    南明市区的房子好卖一些,但基本上正常地段也就三百块左右一平,贵不到哪里去。

    “那师傅你买房了没有”陆坤笑呵呵道。

    “买了。”人力三轮车司机喜滋滋道,“我是年初的时候买的,还好听了我闺女的话,要不然现在该后悔了。”

    “您闺女是”陆坤眉毛一挑,再度打量了这司机师傅一眼。

    “嘿嘿”,司机师傅嘴角掀起了一抹弧度,“你们别看老汉我不咋样,但我女儿可是大学的高材生今年已经毕业出来,进了政府机关工作了。”

    “厉害”陆坤由衷赞叹道。

    这个时候的大学,可比后世时候的大学牛逼多了

    司机师傅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这么一只金凤凰,实在是让人诧异,其中的艰辛,可以想象。

    “可不年初的时候我闺女说了,家里的钱存着只能贬值,那点利息还不够给银行的手续费的还不如拿来买房,往后有个保障。还是念过书的人懂得多,这才多久,房价又上涨了一截。”人力三轮车司机感慨道。

    “涨了多少”程浩耐不住性子,又问了一句。

    程元程浩兄弟俩也有好几套房在南明市城区,既然这上海涨了,作为安桂首府的南明,多少也有点上涨空间才对。

    “涨了足足六十多块钱一平”

    司机师傅洋洋自得道,“你自己算算,一百平的房子,就买了大半年,就赚了多少了反正我赚了6000多”

    “那您不卖,也换不来钱啊”程浩脸憋得慌,想起在南明买的房子,也就年初的时候涨了点,但没过多长时间又往回跌了一大截,跌得那叫一个狠,不赚钱还在其次,关键是亏钱吓得他们哥俩都不敢继续买房子了。

    “诶,对了,今年上海开通地铁了,我推荐你们去坐一回儿,那玩意可比挤公车方便多了。”人力三轮车司机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显然意识到自己的显摆,无意中露了富,“今年5月下旬的时候,上海一号线南段徐家汇站至锦江乐园站开始观光试航,我闺女还专门带我去坐过一回呢。”

    上海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先后开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地下铁道工程试验,受限于技术、资金、舆论压力等各方面因素,一直到1990年,上海地铁一号线才正式开工建设。

    可以说,1990年,是上海人实现“地铁梦”的起步之年。

    当然了,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史上第一列直流电动地铁列车,是从当时的联邦德国直接运过来的,所以车厢的外貌,实在是不敢恭维。

    一秒记住域名""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野火时代,微信,聊人生,寻知己



第四百七十三章 急也没有
    “老板,您在哪儿下”人力三轮车师傅和陆坤三人聊了一会儿,显然知道谁才是其中的话事人,哪怕陆坤穿戴普通,言语极少,身上那份自信却很自然地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

    “路边就可以。”

    陆坤的话语刚落下,程元就从钱包里取出一张10元钱,轻轻拍拍人力三轮车师傅的肩膀递过去,“车费,多的就留着买瓶饮料吧。”
1...182183184185186...3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