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德帆
后来他们发现这一切好像有点奇怪,因为自从从船上下来以后就马不停蹄地坐上火车,而且火车的窗户都放下了窗帘遮盖得很是严实。
后面转乘汽车也是如此,自己的长官禁止所有人拉开窗帘查看外面的情况,最重要的是,他们闭口不言,只说了一句服从命令。
他们这些大头兵只是知道,他们被除去了军籍之后正在为未来发愁,他们的长官无一例外都亲自为他们送行,并询问是否有意接受一份新的工作。
而工作地点则是要前往大英帝国的其中一个自治领——澳大利亚,他们被告知,在那里他们可以拥有重新拿起枪的权力。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在路上无聊之时都曾议论过,他们大多人认为是去当保镖或者雇佣军。
因为那里是澳大利亚,英国佬的地盘,他们实在想不出他们这些德国佬能在那里干什么,送去澳大利亚当奴隶吗得了吧,路费都不够赔的,而且一路上的伙食不错——他们并没有敌意。
可是他们得到可以开始观察车外情况的命令后往车窗外一看就傻眼了,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让人不由得心生恐惧,这些澳洲佬不会是想在这里处决他们吧
好吃好喝地供着,这代价貌似不小啊!不过看到自己的长官们都一脸淡定的样子,他们也只好同样淡定起来,怕什么吗,战场上什么没见过
很快汽车停稳后,一大群人闹哄哄地下车后,一段时间内场面是一度寂静的,这里一片荒芜,除了湖水旁的一片“棚户区”。
这些棚户区都是木头制cd是荷属东印度的木材厂的产品,便宜!反正是福克斯自家工厂的东西,随便用。
由于这里距离纽曼也不算很远,路是难走了一些,但是卡车啊,建筑材料啊什么都是管够的。
纽曼工业基地已经进入第六期工程了,旁边的村子城镇居民都对来往的卡车什么的免疫了,见得太多了,这也是车队没有引起什么注意的原因之一。
卡内基刚开始的时候有足够容纳三千人的大棚户区和储存着各种物资的仓库,当然也是木质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天干物燥的容易火烛,别说,这里还真是发生了
第80章 问题(上)
“真是,智障啊……调查、调查,这些人就不知道调查的经费可比实际的行动经费要多吗”福克斯有些懊恼。
富兰克林问道:“老板,什么是‘智障’”福克斯是直接用汉语说出这个词的,插在一整句英语里面有些太突出了。
福克斯只好解释:“和白痴差不多一个意思。”
“我想起之前佐治亚州的那些农场为了一条新路就争吵了好几年的事情,真是太浪费时间了。”富兰克林耸耸肩,“不过你这里应该更严重些吧”
“是啊。”福克斯点头道,“他们查过了,是水和土地管理局的人……堪培拉说不定已经知道了。”
“州督先生那边没消息吗”
“估计还在堪培拉,这次会议的时间有点太长了。”
富兰克林看了眼身后不远处几个第三师的士兵,“那,他们应该也知道了吧”
“知道也没关系,最好他们帮我把这些联邦的人打发走。”克拉克家族的人早就让一队第三师的士兵跟着福克斯了,这么做一是为了保证福克斯的人身安全,二是盯着福克斯有没有搞什么小动作。
富兰克林有些担忧:“就目前看来,如果这件事上谈不拢,澳洲估计会像美利坚一样爆发南北战争……”
福克斯拿着电文当折扇扇着风:“就算会打起来也没那么快,联邦政府没准备好,再说了,西澳也是有投票权的,还不低。”
富兰克林摇头道:“在美国发生这种事情一个大律师团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到了这里可就敏感了点……”
福克斯是知道澳大利亚的公民持枪历史的,二战参战之后直到20世纪末算是最鼎盛的年代了,得益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全民皆兵”的政策。
这项政策颁布之后,由一战后为了安定社会问题而推出比较松散的枪支管理条例算是gg了。
一战前后澳大利亚民间只有一些老式步枪、手枪和猎枪,如果有什么人穷凶极恶的话军队警察还是搞得定的,所以只是稍稍登记下而已(考牌的时候给点小钱就给你过了)。
那个时候公民持枪率还不是很高,但是到了二战参战之时,美援的入境,大量优质先进的枪支涌入澳大利亚,再加上之前英国系列的步枪,澳大利亚的各处一夜之间就多了很多兜售各种武器的商店。
再加上“全民皆兵”的政策,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枪,政府还会出钱训练他们的射击技能,可以说那时候是最能装x的时候了。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澳洲的小伙伴们再也不能心情不爽的时候到靶场什么的地方用重机枪疯狂地射击几百发子弹了。
1996年,塔斯马尼亚的一名精神病人拿出ar15自动步枪向游客扫射,造成50多人伤亡,震惊了大半个世界。
当地警察竟然还比不上歹徒的装备……50多年后,联邦政府才醒悟,世界早就不是之前的那个世界了,不再是之前那个只有老式步枪手枪的世界,警察的装备已经对付不了一些疯狂的持枪人士了。
福克斯到的这个世界虽然不像他很熟悉那个祖国一样对枪支有着严格的管理,但是这年头的枪性能都一般,有十几个护卫保镖什么的,除了仍多几个炸弹,他是自信自己是挺安全的,不就比人多枪多吗
正常来讲,一大票人都有着枪出现在澳大利亚在这个年代看来,是不会引来异样的目光的,况且还是在很有意向脱离联邦政府自立门户的西澳大利亚州。
可西澳大利亚州有个卡尔古利,黄金城。
&n
第84章 灾难(二)
很多时候,人们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都难免有些焦虑不安,生怕下一秒会发生个特别可怕的事情降临到自己身上。
有些人哪怕没有遇上问题也会担心这个,担忧那个。杞人忧天的典故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相信大家都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
福克斯不担心什么,他是都会有一个b计划的。在用餐完毕后他收到了在澳华人的一封情报,上面注明了明天调查团将会从卡尔古利出发。
福克斯用餐巾纸擦了擦嘴,继续看着电报,看到末尾的日期12-16-1920,福克斯好像有什么地方被触动了一样,但是一时间想不起来为什么。
福克斯琢磨着今天是个什么日子的时候,顺手放下了手上的餐巾纸,打算去找下富兰克林。
刚打开房门福克斯就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福克斯扶了一把来人,定眼一看,正是他想找的富兰克林。
福克斯笑着说:“今晚的晚餐感觉怎么样还可以吧你跑这么快不会是想来喝口饭后酒吧”
富兰克林有些神色复杂地递过来两张纸:“老板,我觉得你需要看一看这个。”
“哦”福克斯接过富兰克林递过来的两张纸,是两张电报,福克斯看到了开头的地址,香港和上海。
很快福克斯的手就开始颤抖了起来,他想起今天是什么日子了,这是劫难日!
富兰克林有些疑惑福克斯问什么有这种反应,说道:“老板,虽然香港和上海两地都有报告,但是都没什么大问题,他们都没有说出现人员伤亡的话。”
“我和几个人推测了一下,地震发生的地方应该离上海和香港有段距离,或许是他们两个地方中间的位置。”
福克斯看着电文上的那些单词,心中五味杂陈,既然香港和上海都有感觉,那么震中的情况可想而知了。
他看过一些资料,这次地震是中国20世纪最为惨烈的地震,死亡人数超过了20万,还是不完全统计的数字。
这次地震来的很不是时候,不久之前就是华北五省的大旱,也死了几十万人,政府赈灾的钱也没有到位,地震跟着就来了。
当地的政府也受到严重摧残,本就不便交通通讯就更加糟糕了,救援更是无从谈起。
当地道路状况极差,汽车根本走不通,平日里只能靠骡马牲畜联系,地震发生后摧毁了一切,让人们的出入更加艰难。
最可悲的是,当时作为重要传媒手段的报纸连灾难的确切发生地都不知道,耽搁了好多天才知道确切地址。
福克斯知道当时国内没有地震台,北洋政府也穷,再加上军阀割据,国内混乱不堪,救灾不力不能怪一个人,一个政府,要怪只能怪当时那个只有血与泪的中华大地吧。
福克斯看着眼前的两份电文,就知道他没有改变这次灾难,也不见得会减轻多少,黄金七十二小时嘛,他就算从现在开始出发,即便到了震中也救不了那些埋在废墟下的同胞们了——澳洲离中国在这个时代还是略远了一些。
福克斯紧紧地捏着电报纸,问到:“知道确切的地方吗”
富兰克林摇了摇头:“不清楚,这些只是我们当地的招募点发的消息,据我所知,中国好像也没有地震局,如果想知道到底发生在哪,只能询问临近国家的地震局或者观象台了。”
然而富兰克林低估了这次地震的规模,他几天后才知道,不单止中国附近的法属安南、日本帝国等地的地震台,就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地震台的地震仪都记录下了清晰的地震波。
福克斯当然知道震中是什么地方,但是他不能说。废话!说出来不就成了怪物了人家地震台都测得不怎么准确的,你一个刚
第88章 新城(上)
“我的上帝,我完全不敢相信这是在澳大利亚!”一名来自欧洲的商人感叹到。
《帕斯新城建造计划》,英文简称ntcp,是福克斯回到西澳后强烈推行的一套城建方案。
这在欧洲完全是不敢想像的,欧洲很多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都对高层建筑亮起红灯,缘由是影响阳光。
也是,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英联邦国家,大量的高层建筑的出现对于英国来说实在是有些打脸了,嗯,不对,应该用打得啪啪响来形容。
英国国内现在最高的建筑不过是林肯大教堂,约160米高,德国那个建了600多年的科隆大教堂也差不多,欧洲最高的建筑是埃菲尔铁塔,不过这不关英国的事。
欧洲在那段时间内可以说是强制不能在市区建筑那种高层建筑——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
不是说没有那个实力建筑高层建筑,是民众不给建,政府里面的官员十个八个反对,最主要的缘由是高层建筑会抢夺阳光。
你想想吧,你大佬那边都不能建,你一个小的凭什么能建
上个世纪,芝加哥的一场大火给了大规模高层建筑一个几乎,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芝加哥风格。
1928年前后,在大萧条的背景影响下,纽约开始了激烈的摩天大楼竞赛。
可笑吗人们生活每况愈下,华尔街的富翁们则热衷于修建摩天大楼,虽然可以提供很多工作岗位……
虽然福克斯无意向和纽约的大土豪们来次提前的摩天大楼竞赛,但是有些大土豪们则找上门来。
由于福克斯拥有都市天际线系统这个小金手指,所提供的图纸都是有后来反复证明过的结构思路的,对于建筑业来说无疑是场革命。
在福克斯公布了西澳各城市的20层住宅区计划后,紧随其后的ntcp直接在世界范围内激起轩然大波。
西澳用开放的移民政策吸引大批劳动力后所产生的经历增速已经引起了世界资本家们的注意,再加上西澳仍然在不断接受移民,市场的潜力越发吸引着这些手里捏着大量钞票的人。
在ntcp公布后不久,就有不少大土豪们派人或者亲自前来咨询,福克斯对这些投资者自然是热烈欢迎了,这可是赚钱的大买卖啊!
为什么说赚钱呢房地产行业你们觉得赚钱吗比较公认的赚钱行业排行,位于前列的必有房地产这么一个!
福克斯记得比较经典的案例之一就是联合国大楼了。
二战后,联合国把办公地址选在了纽约,但是纽约的地皮寸土寸金,实在是买不起比较繁华的地段,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一栋破房子内办公了两年。
直到一个大土豪好心把位于河边荒废的一块地送给了联合国,并帮其建起建筑,联合国对他感激不已。
但是大土豪的眼光可是长远得很,原本荒废的一块地给了联合国之后就辉煌起来了,不止联合国大楼,就连旁边街区的地皮都很快值钱起来。
各种大楼设施纷纷建立起来,形成了纽约又一片繁华的地段——这附近的地皮几乎都是这个大土豪的。
这位大土豪因此赚了个盆钵满盈,联合国得知得知此事后也不由得苦笑,这真是一箭多雕啊。
从华尔街拼杀出来的大土豪每一个都是人精啊,福克斯感叹到。
不过感叹归感叹,福克斯也玩了一把这样的套路,把ntcp里面选址旁边的地皮都尽量收购了下来,其中免不了使用市政厅的名义进行征地,反正计划都公布出去了,市民们也不会觉得奇怪。
帕斯的市民们没什么反对的,他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比之前好很多了,而且也不觉得移民来的华人会抢了他们的饭碗。
截止到1926年的南半球春天来临之际,在西澳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了440万人了。其中华人移民约330万,以白人为主的本土居民则是超过了100万人。
西澳当初给北洋政府的每年一百万人的限额都是用不完的,因为中国的情况是非常不稳定的,长年战乱已经深深影响了通商条约的执行。
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除了帕斯之外,其他西澳城市很少有白人的踪迹出现,如果你好运地在除帕斯之外的城市遇到白人,那么他不是探险者,军人就是工商业上的管理人员。
原本没有大规模的移民之前,在西澳的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帕斯,人口在5、60万左右,卡尔古利也有几万淘金者,加加加一起差不多也是60万人。
福克斯这几年一直在大力支持医院学校的发展,也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保障体系。
在1921中国海原大地震中,福克斯在带领救援队前往救灾之时就再次深刻认识到医疗教育的重要性。
而在ntcp的计划内,帕斯市内新建超过40层(西澳1922年定义的标准,500英尺以上为摩天大楼,相当于152.4米)的摩天大楼共有15座,总投资近9000万澳镑(差不多3亿美元)。
起初西澳的各处地头蛇们都不太同意或者支持这个计划,知道福克斯拿出一大批资料和行动计划出来才说服这些人入股。
不让他们入股不行么人家可是地头蛇,你赚钱不带别人一起玩怎么行这几年来福克斯可没有再次受到暗杀,他自己觉得是自己给到了足够的好处在暗处的那些人,不然的话怎么会如此太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