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德帆

    “根据后勤总监的推算,皇家海军要掩护一支2000人的部队的登陆差不多已经算是极限了,再说,联邦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调动更多的运输船来进行运输,我想他这个推测是没有错的。”<

    底下一名军官发言道:“将军!我们的航空队不能起飞侦查吗推测的话我觉得还是要进一步确认才可以……”
    柯林斯放下了拿着的笔:“好了,这个消息我们还有另外的途径进行证实,已经是确认无误的了,诸位也就不用怀疑了。”<

    “目前我们的压力变得更大了,尤克拉距离迪金只有100多英里,在这里的联邦部队的后勤补给根本不需要占用奥帕铁路的份额,单靠港口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起伏并不算大的大澳大利亚湾海面上,一支乌黑的铁管从水下升了起来,暴露在了海面之上。<

    虽然是暴露了出来,不过在波光粼粼此起彼伏的海面上,在1000多米外能发现一根细长的管子这种事,应该只有练过“猫眼神功”的人吧。<

    “艇长,我们是不是靠得有点近啊,都快接近1公里了。”水下的潜艇内部,一名水兵心神不安地问着自己的长官,他说的是德语。<

    “冷静点……”靠在潜望镜旁的艇长满不在乎地斥了一句自己的部下。<

    “运输船很多啊,要不是现在还没到暴露潜艇的时候,我早就想让你们发射鱼雷了。”艇长离开了潜望镜,轻笑道。<

    “收回潜望镜,下沉到安全高度吧,我们换个地方。”<

    另一名水兵念叨道:“在这里呆了好几年了,终于碰上个实弹出击的任务,却不想最后还是只能看看而已。”<

    驾驶着潜艇的水兵反驳道:“你们也不想想现在是什么形态,就知道把你那生锈的鱼雷打出去这摆明了就是和他们的海军有一腿啊,没听艇长说那里都没看到人么”<

    原本历史上在荷兰和瑞典偷偷摸摸进行研究潜艇工作的德国工程师们大多数都留在了西澳境内的几处潜艇基地继续进行研发工作,留在荷兰和瑞典的几乎只剩下了空壳,但也有工程师留在那里进行工作。<

    这些年来,各个潜艇基地的潜艇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的进展,在运输方面,排水量近2000吨的大型运输潜艇已经进入设计阶段,未来几年就可以开工建造。<

    战斗方面,600吨和800吨的战斗潜艇已经下水了好几艘,分别被命名为u-bi型和u-




第一百四十五章 战起(二)
    迪金最外围的防御阵地上,第三师的士兵们蜷缩在战壕内,忍受着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爆炸的冲击波产生剧烈的震动。<

    投入这次炮火攻击的是联邦陆军的两百多门野战炮和重炮和好几十门堑壕炮,对着西澳第三师的最外围阵地以及前方两公里内进行了密集的炮火覆盖,意图压制第三师以及清除外围的障碍,比如铁丝网、陷阱、地雷等等。<

    正常来说,英国极其联邦附属地一个步兵师的火力不可能有么多的,澳大利亚之所以能集中那么多的火力,还是因为她的英国爸爸缺钱,不,欠钱。<

    不是都这样说么:英国赢了一战,把自己弄得地位和美国平起平坐。英国赢得二战,直接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美国。<

    英国最大的倚仗是她那广阔的殖民地给她源源不断的营养,一战时,各殖民地也很是给力地运输各种东西给他们的爸爸,但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民要养活,总不能白拿吧<

    自然是要付账的,至于付账有什么优惠,比如打个一折什么的,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英国的英镑正在贬值,各殖民地都有点意见。<

    于是乎,伦敦最终通过决议,用前些年的货币价值来书写合同,购进各殖民地的商品,并主要以债券的形式放出,至于到时候人家拿着债券上门拿钱,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参与了战争,还是那句话,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英国买东西的时候给的是债券,没给什么现金或者硬通货,在自己的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只能学英国那样,向民众发放债券。
    政府会收倒是可能会收,不过这钱还是要回到底下的工厂公司老板手中的,他们那些人可不买账。<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要买装备什么的,这钱只能从第二个地方找来,有那么几条路:一,减少自己卖给英国商品的数量,出售更多商品给能付得起帐的国家,像美国之流的。<

    二,增加税收,各种各样的税,从任何地方来增加政府的收入。<

    三,借钱,向各家银行,土豪们,民众们借钱。<

    联邦政府三种都选择了,不过都点到即止,并没有太过,都处于各方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就像那艘澳大利亚号战列巡洋舰一样,是伦敦用来抵债给联邦政府的。这些火炮,同样也是伦敦用来抵债送给联邦政府的。<

    虽然都是老家伙了,平时训练可能都会出现一些小毛病,但是他们数量多啊,出问题了就换一门,仓库多的是,全都是第一,第二师的火炮。<

    而炮弹,虽然也多,但联邦士兵们的训练却打得很是节省,断断续续几年下来,好像也没打掉几万发,要知道当年伦敦大笔一挥给澳大利亚的配属炮弹就有50万发!<

    这还不算后面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买的新炮弹或者其他的火炮部件。话说回来,50万发炮弹在一战的战场上根本算不得什么,凡尔登战役第一天德军发起攻势就打出了超过100万发的炮弹。<

    不过对于澳大利亚这种几乎没有军工产业的“国家”来说,50万发的炮弹在那个年代就是镇国神器啊,有了这些炮弹,谁敢来造次只是,过了有些年头了,有些炮弹可能已经打不响了,有一定的损耗。<

    总的来说,联邦政府除去损耗和训练使用掉的,基本上还有近40万发炮弹,一天打掉一万发他们还是不心疼的,毕竟是有些年头的老炮弹,心里会平衡一点。<

    “干!隐蔽!隐蔽好!隐……”一名西澳的军士大声地呐喊着,提示那些新兵们找好位置,别直接趴在战壕内。<

    新兵们也是吓坏了,他们第一次感到了大炮的可怕。平日训练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起(三)
    初次德澳合作之时,福克斯就拿到了近2000门克虏伯秘密藏起来的火炮和几十万发对应炮弹,挺多的是吧<

    是啊,联邦也不过几十万发炮弹和几百门野战炮。注意,野战炮这一单一名词和“火炮”这个有过于广泛意义的词还是有些区别的。<

    野战炮最早是射程比榴弹炮近,威力、设计仰角比榴弹炮小的火炮,一开始是有很明确的区分的。<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野战炮和榴弹炮区别已经很是模糊,因为士兵们把这些都是“火炮”的东西用来干所有的事情,包括压制敌人,攻击堡垒,他们并不在乎这到底是什么炮……<

    一战的时候,他们都称呼较小口径的火炮为野战炮,较大口径的一般称为重炮,作为一些连排支援火力的迫击炮还是叫迫击炮,至于堑壕炮……这东西其实也算是迫击炮,不过这东西很快就进博物馆了。<

    这2000门克虏伯秘密藏下来的火炮中,大多数都是作为连排支援火力的迫击炮,或者是类似于英**队装备里那种“两磅炮”的小家伙,摆不上太大的台面。<

    其中的野战炮或者重炮并不多,毕竟是秘密藏下来的,那种轻则好几吨的大家伙想要隐藏下来可非常地不容易。<

    但是克虏伯做到了,福克斯也做到了,他们这2000门大杀器都在西澳平稳地呆了下来,这一呆就是八年。
    西澳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刚开始这批火炮到达西澳的时候,福克斯就已经和克拉克照面过了,表示这批火炮都会归第三师日常训练所使用。<

    由于是德国炮不是他们平日所接触的英国炮,第三师的炮兵们无论是毫无经验的菜鸟还是经验丰富的老鸟,刚开始接触之时都花费了不少时间在初步摸索之上。<

    再加上配套的炮弹有几十万发之多,第三师以及来西澳进行秘密训练的德国陆军在炮兵日常训练这种科目上成绩都是杠杠的。<

    能不杠杠的吗,算下来西澳每年训练都会消耗掉近十万发炮弹,可比联邦方面好几年才打几万发高太多了。<

    西澳毫无顾忌地消耗这些“存货”,自然是有充足的底气的。西澳经过好几年的努力奋斗,在不懈的努力下基本继承了德国的整套“工业输出”,成就了属于自己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不说别的,就单说能制造质量过关弹药的大型兵工厂,就有三家,小型兵工厂和“私人小作坊”更是多得一批,分散在西澳的各个城市之中。<

    作为原料供应的心脏——西北工业带,冶金炼钢技术的逐步上升,让兵工厂有了充足的过关原料来提升自己的产量,几年下来,兵工厂出厂的子弹、炮弹、炸药等关键产品已经翻了好几番。<

    在西澳越来越发达的公路、铁路网前,配合合理安排的交通,时刻表,在各种条件都不太差的情况下,所有的东西几乎都可以按时送达西澳的任何一个城市。<

    中国被网民们冠上“基建狂魔”的称号不是没有原因的,从古到今,长城,大运河,各种水利,高速公路,铁路……什么时候停过了既然没停过,那你们反对吗喜欢吗<

    “英格兰需要每个人尽忠职守”,原话好像是这么讲的,大致上就是说,大不列颠这个爸爸,需要子民们尽忠尽责为日不落帝国奉献出……<

    咳咳,福克斯直接把这句话他弄了过来,“西澳大利亚需要每一个人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百四十七章 战起(四)
    强装药,是近代一种弹药的规格,具体诞生时代并不清楚。顾名思义,强装药是在标准装药量上加上更多的装药,意图获得更大的动能和威力来杀伤敌人。

    一般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火炮下生产线的时候进行的测试,逻辑是现成的嘛。

    强装药的炮弹都没有炸膛什么的,标准装药自然是基本过关的了。如今的西澳炮兵为了一举破坏联邦方面的炮兵阵地,可谓是豁出老本了。

    强装药本来就是一种对火炮极度损耗的行为,再加上个急促s,使用最大s击速度打完指定数目的炮弹,这也是对火炮一种十分损耗的行为。

    就是说,西澳炮兵们就没想过要战后把他们往日的战友留下来了,他们在透支火炮的寿命。

    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炮兵们都不会干这种事情,而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就更不需要了,随便打打,说不定晚上就可以收工回家了。

    &



第一百四十八章 战起(五)
    骡马,是一战各国非常重要的一种装备,在机械化还不成熟的一战,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有着骡马参与的痕迹。

    救护车,当时没有多余的汽车可供救护车使用,用的是骡马拖走的小板车,上面满是救护用品,军医只能在医护用品消耗了一些的时候才可以坐在板车上歇一会,而车夫,只能用双脚走路。

    很多人都以为,凡尔登战役是法国人用数不尽的汽车运载物资把德国人拖死的。

    说是也没错,那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汽车的战事,但也不能忽略骡马在这场战斗中的作用。

    德国一开始通过他那完备的铁路网运输了上千门大炮和数百万发炮弹,在战役初期可谓是风光无限,可德国人也是在骡马的帮助下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英国也是一样,他们不单止将骡马作为重要装备,更是把耕地内的马匹征召进军队,分为轻挽马和重挽马,轻挽马用作运输物资和人员,比如



上架相关
今天多少号来着好像是8号我半夜在看其他小伙伴的上架感言怎么写,参考参考。<

    这本作品好像挺长时间了吧我都难以开口说些什么……<

    是啊,很多人跟我说,要稳定更新啊,不要断更,碰到打赏票票要加更,上推荐位也要加更呀。<

    很抱歉,我。一样都没有做到。<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战起(六)
    “开始撤退!”联邦第二师的师属炮兵团阵地前沿,师属炮兵团的指挥官一跃上马,指挥着自己的部下们进行撤退。

    他并不蠢,既然自己可以做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西澳那帮叛军不可能都是蠢货。为了防止这个地方受到如同第4,第6师炮兵团那样的攻击,在他觉得差不多之后,便马上着手准备撤退了。

    他的猜想是对的,西澳方面同样留有后手,不过这个后手稍微有点不及时。

    在第三师师属重炮团跟随那两个阻击第一师登陆部队的营南下之后,第三师还在迪金的较大口径火炮已经不超过100门了,所以在了解到联邦的绝对优势后,西澳的炮火一开始就沉默了下来。

    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海面上,总会异常平静。联邦师属炮兵团的指挥官多做了一些考虑,并没有出现在吉恩为他们准备的阵地上,现在看来,他的这个举动是非常正确的。

    他也没有西澳方面那么的乐观,认



第一百五十章 战起(七)
    “咻——”众多炮弹划破长空的巨大破空声,哪怕在声音庞杂的战场之上,也尤为刺耳,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刺耳的声音后面就是似乎永不停止的炮击。

    西澳第三师的师属重炮团能成为西澳唯一一个重炮团,在炮击这一门科目上,不说是里面个个都是满分,起码也都是精英。

    神炮手不不,这里的每一个炮手都可以称为神炮手,不存在这么一个词,应该是神炮团才对。

    完美的装比是绝对的底气的,不然哪怕是一丁点的失误,让人笑话是轻的,让人无法觉得以后可以当此重任才是屈辱。

    走上神坛或许没什么压力,上去也就上去了。但从神坛之上摔下来,想要重返巅峰,你可要问问世人愿不愿意了,这个时代,世人的意见已经是有着很大的分量的了。

    在澳大利亚联邦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很重视民众的意见,哪怕是军队层面的,西澳大利亚自然也不例外。

    菲尔-克拉克作为西澳军事层面的头号大佬,他也不能忽视底下的公民,在意识到联邦打算把手再次伸入自己的地头之时,他就有想过是否更改联邦下发的兵役法。

    然后他命人做了民意调查,但大家都觉得目前并没有值得需要修改兵役法的事情发生。?你不看看,邪恶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都倒下了,英国爸爸还是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身为英




第一百五十一章 战起(八)
    “so,少校你是担心你长官的安危才挟持他走的。”第二师的老长官罗森塔尔分析道。

    “不,将军!他是奸细!叛军的奸细!”炮兵团指挥官越说越激动:“叛军至少拥有数十门的重炮!如果不及早进行清除,我们的人在进攻之时将会蒙受极大的损失!”
1...4041424344...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