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田园发家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只小胖
等余老头五人进门的时候,对着他们道谢。
“小舅、小舅母,真是感谢你们出手帮忙。”刘海伟整个人精神状态还不错,就是脸上的淤青还没褪去,脚上也包着纱布,其他地方倒也没伤。
“海伟,谢啥。”余老头笑着说道,“人怎样,没事吧”
“小舅,没事,再躺个几天可以下床了。”刘海伟说道。
“嗯,没事就好。”
中午余莲花一家准备了极其丰盛的饭菜,全部人都吃得很满足。
然后全家人把余老头一家子送到门口,目送他们远去。
此番,余青梅倒是赚了,因为拿了刘余氏和刘厚土夫妇的红包。
在驴车上打开一看,两包里都是一个小银角子,差不多得有一百文一块。
“收好了。”余老头和余何氏见了让小闺女收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村里串串门,在家吃好喝好,转眼就正月十四了。
这天吃过早饭,去跟余刘氏、余东来他们告了别,余老头一家子去河山镇了,青香斋正月十六开张,得提前去做准备。
正月十四余老头一家子忙活了半天,把青香斋打扫了个干净,下晌就忙活着包汤圆,明儿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余何氏准备了两种口味的馅,芝麻和豆沙。
“娘,去年我们好像没包”余青梅看着正在和糯米面的余何氏说道。
“前几年哪有那闲钱买糯米、芝麻、白糖就为了包汤圆,能吃上几只饺子已经很幸福了;今年家里条件好了,所以做些大伙儿尝尝。”余何氏笑着说道。
“娘,这馅里拌上猪油味儿肯定更好。”余青梅说道,芝麻汤圆或是芝麻包子,芝麻馅只要调上猪油,整个馅就香浓油滋,就是不能多吃,会腻。
不过汤圆还真不能吃太多,糯米不好克化。
“娘,那镇上有花灯可以看吗”余青梅好奇问道。
“当然有了,元宵这天晚上,镇上的街道亮如白昼,因为阿,整条街都会挂上花灯,各种样式的花灯可好看了。”余何氏回忆着说道,自己也就看过一次,还是没出嫁,自家娘和哥哥还在的时候,“这天晚上,街上还有各种摊子,卖吃食,整一条街都是呢。”
余青梅眼睛亮亮的听着。
“现在我们都住在镇上了,明儿晚上可以去看看,逛逛。”余何氏摸着小闺女的脑袋说道。
“太好了。”余青梅高兴拍手,然后把这个好消息跟家里人分享了,一时间一家子人都知道了。
余何氏一家包了很多汤圆,想着应该给陈举人他们送些去。
“小伟,你拿些汤圆去清平私塾,给媛媛他们,省得他们包。”余何氏喊了余小伟说道。
“好的娘,我现在就去。”余小伟把装了汤圆的篮子拿上,兴匆匆的往清平私塾去。
“瞧那急样儿,呵呵。”余何氏看着自家小儿子的背影笑道。
腊月十九见过,已经快一个月时间没见了,余小伟一路都笑颜逐开的,想着明日是元宵,可以邀老师他们一起去看花灯。
“老师、师母。”余小伟进门喊人。
“小伟来了。”方媛媛听到声音忙笑着迎出来。
“师母,我娘包了些芝麻和豆沙馅的汤圆,让我送过来。”余小伟笑着说道。
“余嫂
第三百零三章 元宵
陈淑敏闻言脸儿更红了,一半是羞的,一半是被冻得。
“这腊梅开得可真好看。”余小伟看着满树白中带粉的腊梅,伸手摩挲着其中一朵,低声说道。
“对呀,对呀,冬天也就这棵梅花欣然怒放,飘着暗香。”陈淑敏笑着说道。
余小伟折了一枝,把花朵儿插到陈淑敏鬓间,笑得温柔,“更好看了。”
陈淑敏脸儿粉红,有些不好意思,小伟哥哥说的是什么,是梅花还是自己。
余小伟看着陈淑敏的样子,知道她能听懂。
果然能畅聊开怀,知闻懂意的,谈起话来毫不费劲,相当和谐。
“小伟哥哥,我爹娘说了,如果找到好老师能接手清平私塾,我们明年也搬去临川县。”陈淑敏笑着说道。
余小伟眼睛亮了,“真的。”
陈淑敏点头。
余小伟知道,只要老师打算搬去县城,那就基本没什么问题,新老师肯定找得。
“我们两家住得近,更好些,毕竟老师、师母只有你,离得近以后我们成亲了也可以时常走动。”余小伟说道,“如果我去府城或者更远的地方进学,就算你跟着一起去了,我们两家人也能互相照应。”
陈淑敏点头,但其它都不问,学业上,余小伟自己有数;内宅里,自己会好好孝顺长辈,关爱晚辈,陈淑敏现在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后院走了一盏茶时间,两人就进屋了,这么冷的天再久些要受寒了。
“来来,你们把姜茶给喝了。”方媛媛指着茶几上的茶碗说道。
“咕噜”两人听话的都给喝了,瞬间浑身暖和起来。
“老师、师母、淑敏妹妹,我先回去了,明日酉时我来接你们。”余小伟作揖说道。
“好。”陈正平笑着答应,然后一家子把余小伟送到门口。
正月十五。
一大早,余何氏就做了早点,然后一人得两颗汤圆尝尝鲜,其余留着晚上吃。
“吃着比之前吃过的更香浓啊。”余老头说道。
“听你小闺女的话加了猪油。”余何氏说道,“没想到加了猪油,口感好了这么多。”
接下来的一天,全家都在青香斋忙活,要把明日开门的全部食材准备齐全,毕竟晚上说好全家出动去看花灯的。
米糕切好;饺子包好冻上;白面发好,这大冷的天,余何氏直接把和好的面放到炕上发,厨房太冷了,反正炕这些日子一直烧着的……
晚上吃了汤圆后,余小伟就去清平私塾接陈正平一家。
余老头等人在家里等着。
今年的花灯都在徐记街上,就青香斋所在街市。
余青梅从窗外看去,陆续有人家搬着灯笼、推着小吃摊子来了,没一会儿,星星点点,点上火的灯笼都挂起来了,出门早的人家已经开始逛起来了。
没一会儿余小伟领着陈正平一家三口到青香斋了。
“余大哥、余嫂子,新年好啊。”陈正平、方媛媛说道。
“余伯伯、余伯母,新年好。”陈淑敏笑着问候。
“哈哈,新年好,新年好。”余老头、余何氏笑呵呵让三人坐下。
“这花灯还得一段时间才能都点上,要不我们先坐一会儿,喝会儿茶再出去”余何氏问道。
“好啊。”方媛媛笑着点头,“刚刚一路走来,好几段路都还没摆上呢。”
余何氏让刘花、余萍去端茶和点心,以及冻梨。
大冬天的蔬菜基本没有,更别说水果了,没想到昨儿下晌乔府送来了一小筐冻梨。
今年余老头也往乔府送了年礼,全都是自家做得鱼丸、肉松、糕点等吃食,一对老母鸡,一筐豆芽,并一匹烟灰色丝质绸缎。
绸缎是之前万府送来
第三百零四章 豆坊开张
见陈淑敏和小不点们也都看得惊呼,余小伟给陈淑敏、余青梅和兔兔他们一人买了一个花灯。
一手拿着吃食,一手拎着花灯,眼睛应接不暇。
街上还有几摊是卖头花、绢花、胭脂水粉的,也是会动脑筋,不过样式和材质远不如余小伟从县城带回来的,余青梅等人也就看看过,没买。
足足逛了一个时辰,每个摊位都驻足看过,除了烤肉,又吃了甜饼、葱花肉片羹、蒸糕、蜜饯,一家老小都很满足。
灯会逛完后,余小伟亲自送陈正平一家回清平私塾,下回见面得很久喽。
明日余小伟就要去县城了,所以余小伟回来后就被余老头他们叫道屋子里探讨。
“小伟,明年卖了果酒后,我们打算下半年,差不多月份这样,就去县城开铺子。”余老头说道。
余小伟点头,这事知道。
“明儿你就要去县学了,这段日子空的时候先在县城看看好一些的铺子,自家卖了锅子、鱼丸这些方子,家里还有二百多两,到时加上卖果酒的钱,肯定超五百两了,这个价位,你在县城打听看看能买怎么样的铺子了。”余老头说道。
余小伟点头,“我会打听的,县学好些同学就是县城的,肯定更了解一些,这事就交给我吧。”
余老头点头。
正月十六,青香斋开门。
这天也是余小伟要回临川县的日子。
一大早乔府的马车就来接人了,余何氏把准备好的,路上的吃食给放上马车,这次让余小伟带了不少自家做的鱼丸、肉松等吃食,既可送给老师,也可跟同学一起分享。
送完余小伟,全家投入青香斋,余福满、王小玉、余虎虎今儿一大早一起来的镇上,赶了两个时辰,在青香斋开门之前到了河山镇。
“福满、虎虎,当时就说不用这么心急来,快快,来喝姜茶,好在我一早煮了。”余何氏招呼三人去厨房,喝下姜茶,然后换衣服,在灶边烤烤火。
年后开门第一天,来青香斋的客人比年前少了一些,但相对街上其它店铺而言,那生意算相当不错了。
刚过完年,家里正是大鱼大肉的时候,伙食比平时好了不少,这家庭条件一般的,不会再多费几个钱来吃早点。
之后,来吃早点的人每天逐渐增加,过了正月,青香斋恢复之前的客流量。
二月初八这天,刘成和刘石氏兴匆匆上门。
“亲家,亲家。”刘成笑呵呵的叫人。
“诶。”余老头从后院过来,一看是刘成,笑脸相迎,“亲家来了,快请坐啊。”
“亲家,我们今儿来是有件事要说。”刘成满脸笑意的说道。
“亲家尽管说。”余老头问道。
“亲家,我们在徐记街买了个小铺子,专门用来做豆腐生意的,后天正式开张,还请亲家一定要光顾啊。”刘成笑着说道。
“买铺子了好好,一定来,一定来捧场。”余老头笑得开怀。
余何氏热情留亲家吃午饭。
“你们还有客人……”
“诶,已经这个时辰,基本没什么客人上门了。”余老头打断刘成的话,“亲家一定吃了午饭再回去,到时我让大伟送你们。”
刘成、刘石氏闻言笑着答应。
午饭,余何氏特意准备了锅子,让亲家尝尝味,大冷天的吃了也能暖身子。
“亲家,铺子都收拾好了没,我们给你们帮忙去。”余何氏涮着肉,抬头笑着说道。
“都收拾好了,店铺里面的东西上个东家都留给我们了,就打扫打扫卫生,没什么活。”刘石氏笑呵呵的说道。
“好,轻省些,以后啊,我们都在一条街上,要帮忙只管来喊一声。”余何
第三百零五章 要生了
随着刘花、余萍的肚子越来越大,余老头一家也脱去袄子,换上春衫,日子每日过得平淡、充实,进入三月。
三月初五这天,趁着余大伟、余中伟去村子运柴火,余青梅也跟着要去,得上山看看今年杨梅长得如何,不知多不多,还要找找新的杨梅树,今年的杨梅酒怎么也得比去年多酿一半。
到了上余村,余青梅三人拿好背篓、砍刀等工具,直奔大青山。
余大伟、余中伟一边砍树、枝丫,一边四处看找新的杨梅树,余青梅则把去年采摘过的杨梅树都仔细看了一遍,青色的果实已经挂满了枝头。
看着这些杨梅,余青梅感觉白花花的银子已经朝自己飞奔而来了。
余青梅背着小背篓,找蘑菇,今儿摘些回去做汤吃,不过第一目标当然还是找杨梅。
余大伟离得远些,去更远的地方找,有些还是不常去的地方;余中伟则寸步不离的跟着余青梅,得护着自家小妹。
“二弟、小妹,这边……”余大伟气喘吁吁的走过来,指着自己身后。
现在正是野菜鲜嫩,蘑菇疯长的时候,上余村很多村民都来大青山摘这些回去,一听余大伟那么大声的喊叫,以为发现什么宝贝了,都好奇的看过来。
“大哥,你是找到我最爱吃的草菇了吗”余青梅兴奋上前看着余大伟,然后冲着他使劲眨眼睛,虽然说上余村的村民不吃这虫梅,但难保有人识货,新发现的杨梅树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余大伟有些楞,不是找虫梅树,怎么小妹说草菇,“那边我是有看到不少草菇……”
“大哥、二哥,那我们快去摘呗。”余青梅笑着带头前去。
“这么喜欢草菇啊,我就看青梅在这边也都是挑草菇摘,不过我吃着香菇更好吃。”一村民说道。
“我是少摘些,摘那么多没几天就坏了,要吃了上来摘一下也很方便。”
“不过我当家的在镇上做工时,听说食味轩大冬天的都有蘑菇吃,也不知道怎么来的。”
“大酒楼,有的是钱,听说食味轩的东家还是府城的,有钱总能买到。”
“瞎说啥,蘑菇都是野生长的,难道谁家还种啊,可能人家有如何保存蘑菇的法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