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幺鸡将册子递还给杨进朝,示意他传阅给朝臣们瞧瞧,看过银两金额的大臣都是一副触目惊心的模样。
还有一张清单,是各家购买的紫金债券数额,算是给太子个人的“投名状”,五万两起步,没有上限,最高的一家居然买了三十万两,这是真有钱呢。
所有茶商买的都是十年期的,不过谅他们到期也不敢取出来,连索要利息的念头都不会有,一换一的话,谁取出来银子,谁就要把自己的脑袋送进去。
幺鸡看完了纸上的内容,又见到奴颜谄媚的茶商们的刻意迎奉,便轻笑一声,随手拿起身边的茶杯说道:“呵呵!本宫想来宅心仁厚,慈悲为怀,轻易不会严厉惩处,但某些人也不要以为本宫软弱无能。从今往后,尔等之中,谁若是阳奉阴违,继续愚弄本宫,本宫就让厂卫帮谁吃下这个茶杯,让此人知道,瓷杯为怀的意义所在!”
某太子打算今后每年光茶税就要收足一百万两,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那就抄茶商们的家,死活都要抄出一百万两,总之不管使用任何办法,都要从茶叶买卖里榨出一百万两出来。
“啪!”
说完就将手里这个茶杯扔了下去,摔在地上,碎成大小不一的数十块残片,将跪在地上的茶商吓得直哆嗦,那惊恐表情就跟上午首辅大人见到爆炸时差不了多少。
诸位大臣都对“慈悲为怀”的新解很是错愕,但一想到茶商偷逃的税款也就释然了,眼前的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被查抄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大头。
“当然了,本宫也不会一味的打压尔等,经商逐利,无可厚非。只要尔等今后本分贩茶,自然有好处可寻。原本京城茶商众多,难以管理。今后本宫就允许你们这十五家茶商在城内贩茶,外地茶商非特批不得加入。若是除了贩卖假茶、偷逃税款、倒卖东虏等事,本宫自然也会找你们这十五家!尔等回去之后,可成立一个行业协会,统一制定每种茶叶的批发与零售价格,明码标价,不得蒙骗顾客。选出一个会长与两个副会长,负责代俵所有茶商觐见本宫,如若有事,本宫也会召见会长进行商讨。”
既然交了保护费,就要给你们点甜头,京城市场就被你们十五家给垄断了,可也不能平白无故的提高茶叶价格。
不但不能提高,还要适当降低售价,来让利给顾客,也是给某太子三分薄面,不能跟以前一样使劲涨价。
如果这个计划可以顺利实施,就可以将管理面积扩大到整个顺天府,从而有效控制茶叶从陆路通道走俬到关外。
目前帝国海军虽然比东虏同行实力更强,可依然还无力约束泛滥成灾的海上走俬活动,还需要约一下郑老屁,商量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对策。
从江南至辽东的航线,最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就是茶、盐、粮这三种大宗消费品,除此之外,丝绸、瓷器、脂粉、药品也很热销。
还有一种商品需求量极大,那就是熟铁,尤其是精铁,运抵辽东立刻可以兑换成现银,因为可以用来制造红夷大炮。
对辫子来说,获得战略物资有两条路,一条是入关劫掠,另外一条就是等着卖家送货上门。
所以在某太子看来,任由形势这么发展下去的话,辫子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越难对付,时间长了就是养虎为患了,更何况老虎已经长大了。
只要给予郑老屁足够的好处,郑家舰队出动上上艘战舰就足以封锁黄海北部海域,同时加强对江南各港口的管理。
但凡有商船胆敢硬闯封锁线,在朝廷战舰鸣炮之后再不降帆减速,仍旧向北航行,一律击沉,落水人员按资敌谋反罪惩处。
“行了,该说的,本宫都说的差不多了。余下的,就看尔等的表现了。表现得好,自然另有嘉奖。表现得不好,就想想自己如何瓷杯为怀吧,都跪安吧!”
银子收了,好处给了,聪明的家伙都知道怎么做,自以为聪明的家伙也会知道怎么做,用不了一年,就能看到收效,要死要活,都在个人的一念之间。
作为奖赏,某太子赏了茶商们每人一碗牛肉拉面,来自大内的味道真是让他们欲罢不能,不少人都是提前吃过午饭才来的觐见的,可还是把面条都吃了,连汤都喝的一点不剩。
用完御膳,交口称赞是必须的,而且也的确很好吃,如果在城内有这么一家面馆的话,大家一定天天都去吃,一碗面卖两三钱银子也照吃不误。
召见茶商只能算是消化食的副业,今天的正事有两件,上午是要测试“半自行火炮”与抽查量产化的迫击炮,下午则是看看殿试的情况,尤其是生员们的答卷。
“启禀殿下,今岁参加殿试的生员有七百七十二人,皆已应答完毕,礼部与翰林院正在全力批复答卷!”
两个衙门动用了近百人参加批复,一人要批七八张试卷,批一张用十几分钟,全批完也要。
第一、二、三题都属于填空题,要么是地理,要么是计算,答案一目了然,写错就扣分,很好批复。
从第四题开始,一直到最后一题,就较为难办了,税收、迁都等问题都是很是棘手,考生一不留神便会如入歧途。
尤其是第六题,关于什么上什么下……
考生们答得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呵呵!”
幺鸡随便抽取了一位考生的试卷,看了看,不由笑了出来。
他的答案是房梁在上,门槛在下,东屋在东,西屋在西,肥肉肥,瘦肉瘦,皮薄,馅厚!
看得某太子真是无言以对,你还不能说人家答得有误,因为光看其答案,还的确是那么个意思,也对得上。
“……”
负责次辅吴甡接过来一看,面色不禁有些羞赧,真到底是谁教他的答题竟然如此市侩,这可是殿试,试卷要被圣上阅览的,真是愚不可及,有辱斯文。
这只怕又是哪个例监生员土豪花钱买下的进修名额的“杰作”,这些生员质量参差不齐,今番试卷又让太子殿下阅览到了,真令国子监蒙羞。
幺鸡又从另一桌批号的卷子里抽出来一个,这位考生字写的很是漂亮,前三题全部答对,到了第四题,也就是征税那道题时,其答案内容却是坚决反对征收三税。
“……我朝自开朝以来,便以农耕为本,太祖高皇帝以低税鼓励商贾经营活动,时至今日,此祖制业已根深蒂固。今昔朝廷更不应与百姓争利,使得民怨沸腾,难寻生计,重蹈万历年间之覆辙。广征税种乃是倒行逆施之举,重税盘剥更非长久之计,内臣官吏借朝廷之权威,定使商贾竞相退却。如若冒然广为施行,必成商业衰退之弊政,致使各地府库无商可征,无银可收……”
幺鸡大致浏览了一遍,也就知道这货的用意了,看了一下他的总分,竟然有七十二分,想必在考生里面算是比较高的得分了,不过这立场就……
拆开封好写有名字和隶属地的部位,答案就水落石出了,来自漂亮亲妈的老家酥州,这就是东林老巢的地盘,支持征收多个税种才怪。
他的观点就是把要农户收税收死,也不能加征三税,否则就是与珉争利,农户是否属于珉,他就不想回答了,户部吃紧那便是朝廷无能,与其毫无瓜葛。
对于迁都,这货是极其不赞同的,泱泱大明岂能迫于东虏压力而将都城南迁
不管形势如何,必须死死顶住,皇帝不行了,太子也要钉死在京城,一步都不能后退!
税不能多征,都城更不能南迁,要以理服敌,又不能与珉争利,这是何等明智之策的啊!
“如此大才,当去陕茜任职!”
幺鸡说完就将这位考生的试卷送给了新任陕茜巡抚左懋第,后者又不傻,好赖话还是听的出来的,接过来第一时间就看出端倪所在了,秒懂了太子用意,执意抨击太子的决策自然是要倒霉的。
太子免去了三饷之后,就指望倚仗三税来度过眼下的难关,朝廷上下都明白,三税关乎江山社稷,危急存亡,这是大势所趋,绝不是某些人说抵制就能抵制得了的。
抽出第三份试卷,幺鸡脸色一沉,就直接扣下了,没有传阅给手下看。
等翰林院掌院刘正宗过来禀报所有试卷都已经批复完毕,参与批卷的人员都在殿前候命,某太子才开口:“哪位爱卿名叫陈之遴”
“臣,陈之遴听候殿下差遣!”
“陈爱卿是哪年的进士呀”
“崇祯十年一甲二名!”
“不错嘛!知道自己做了何事么”
“恕臣愚钝,还望殿下直言!”
这货还在假装不知道,这是打算死扛到底了,幺鸡也不想直接戳破他的好事。
“我大明为何时至今日疲糜不堪,重疾难返皆因可为大用的人才太少,而苟且钻营的人渣太多,且人渣道貌岸然,横行于世!何为人渣就是长得像人的渣滓!此物连粪便都不如,因为粪便至少还可用来灌溉农田!譬如某些敢为殿试考生填写答案的翰林!陈爱卿说是不是这样呀”
第196章 殿试舞弊
陈之遴万万没想到太子会抽查试卷,而且刚好抽到了自己批复过的一张,他心里很清楚,所谓的批复不光是评分,还要加上一些额外的“工作”。
“本宫很好奇,考生的名字与属地都被封上了,不得擅自拆开,想必要完成此举绝非易事,陈爱卿还需要一些同伙从中的帮衬吧不然怎能找到那些事先商量好此题故意留白的考生呢”
第六题值二十分,只要襙作得当,就可以让拥有正确答案的考官为其填写,但这需要上下游的紧密配合,不然在数百考生的试卷里找到某人的那份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困难。
因为本次殿试是由太子亲自出题,所以翰林院这边事先根本就得不到题目,更别说答案了,但上有正策,下有对策,某些想赚银子想到发疯的翰林就做了针对性的部署。
很简单,就是整个利益团伙集体为考生舞弊,在直接为其填写答案,这样就极为妥贴了,只要太子不遣人特意审阅就不会出问题。
至于如何将某考生的试卷送到某考官的面前,这就很简单了,有专门的人来收某考生的试卷,然后就水到渠成了,跟某些菠菜电影里的情节如出一辙,而且提前了几百年……
见到这货还想用沉默了对抗自己,幺鸡便笑呵呵地诱导道:“陈爱卿现在说出一个同伙,便能救一位家人,说出十个,便可挽救全家性命。若是执意不说的话,这样可以保全同伙的性命,但陈爱卿的家人就要全部做替死鬼了!本宫也不会可以诬陷爱卿,让爱卿的同僚们看看试卷上的笔迹,再请都察院的相关人员进行鉴别,便知一二。”
殿试舞弊由来已久,今年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只不过有些人不走运,直接撞到某太子的枪口上了。
直接为考生填写正确答案!
你们还真是服务周到啊!
想赚银子不要命了
行!
你们就作死吧!
京营作完了,翰林作!
真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啊!
等收拾完你们这群翰林,本宫到要看看谁敢接下一棒!
从首辅薛国观开始,七部尚书传阅完了,再由洪承畴、孙传庭等武将阅览,试卷最后落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手里,他也是殿试舞弊案的主要负责人。
钟炌接过来一看,对照陈之遴的签名与第六题的答案,两处笔迹非常相像,与考生的笔迹差别很大,或许是根本就没考虑到太子会抽到自己所批复的试卷,所以连临摹都放弃了。
你这不是找死么
眼下军饷贪墨案还在调查,并没有结案,为了殿试的缘故,太子已经事先指示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刻意绕过翰林院和国子监,所以并没有殃及这两处衙门里的人员。
但总有人会“迎难而上”,生怕太子看不见自己,钟炌也知道太子为何让都察院的笔迹鉴定人员也列席殿试了,原因就在于此,而且真的发生了这种事。
事态发展早就在某太子的掌握之中,因为我大怼朝凡是涉及利益交换的事情,就没有不出事的,写几十个字就能进账数百两乃至上千两银子,这些人怎能不动心
考生给考官上供,等到殿试获得了一个好名次,就会得到一个不缺的机会,等上任之后,再想方设法把上供的银子捞回来,最后为其买单的还不是百姓。
“陈爱卿,杨士聪也是翰林,此人品行如何,所犯何罪,想必爱卿也早有耳闻,不知爱卿想步其后尘,还是悬崖勒马呀主动认罪,本宫可以网开一面,执迷不悟,那就等着满门抄斩吧!”
到目前为止,翰林里面作死作的最剧烈的就要数杨士聪了,撺掇考生在宫外请愿,然后隐瞒家财,又将收受银两的脏水泼给自己的正妻,欺君罔上还死不承认,种种令人贻笑大方的丑事都成为百官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这种事要是让都察院去调查,一群砖家又得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某太子没啥耐心,凡是想要把他当傻子的人,最好立刻就定罪问斩才好,不然看他们还在喘气,某太子就很闹心,必须除之而后快才行。
“臣……”
形势如此危急,早已不容深思熟虑,陈之遴已经是骑虎难下,一边是血脉相连的家人,另一边则是供同牟利的同僚,如何取舍令他感到万分为难。
若是就此出卖同僚,那今后就再也无法在官场立足了,必定会被排挤冷落,甚至被他人百般坑害。可要是放弃家人,届时只怕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了。
“有罪!”
参考太子之前所说的内容,圣上已经认定自己有一干同伙,所以眼下只是自己认罪是决计无法祈求太子的宽宥了,唯一的办法便是将那些一起牟利的同僚和盘托出。
“说吧,都有谁”
文官里面,有些人的确是硬骨头,但更多的都是贪生怕死的软骨头,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会为家人考虑,不然赚那么多银子又有什么用呢
“……李若琳、韩四维、胡世安、林增志、陈其庆、张元锡、薛所蕴,罪臣官位较低,只知上述人等参与其中!”
陈之遴用颤颤巍巍的声音将同伙一并供出,说完便伏地叩首,不敢起身,由于人员不足十个,所以不知道太子可否赦免全家老小的性命,心里极为忐忑焦虑。
“抓!”
没什么可说的,某太子一向是先抓人再找证据,只要不是空来风,就应该可以找到罪证,真找不到的话,那就做一份出来,该死的人,一定要被整死才行。
“臣冤枉啊!”
“殿下明察啊!”
“陈之遴诬陷臣啊!”
被咬出来的家伙自然是死不认帐,纷纷开始大呼小叫,表示自己清白的很,都是陈之遴在颠倒黑白,贻害忠良。
“不得聒噪!!!!!!!!”
这出闹剧让太子很是皱眉,杨进朝瞧出端倪,便尖着嗓子厉声断喝,让对面的一群不知死活的物件都老实一些,惹恼太子,就让你们全家人头落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