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征兵处暂时设在永康侯的府邸,某太子原本打算将这里作为奖赏赐给功劳颇丰的周遇吉,不过考虑到这可能有封爵的意味,容易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便暂时搁置下来。
作为东宫卫队的主官,周遇吉还是可以随意使用这里,将家眷都搬到此处常住也行,毕竟采用前店后宅的方式办公起居都比较节省时间,省去了路途往复之苦。
“人还不少嘛!免礼!平身!继续!”
前来应征的青壮不下近千人,队伍都排到街上去了,见到太子大驾光临,所有人都得放下手头的事务,跪下施礼。
看起来做广告还是有的效果的,不少文士也前来报名应征随军文书等职务,他们这是想趁机混进东宫,以后弄个中书舍人的差事干干。
中书舍人算是朝廷里的文秘,主要工作是撰写书籍册子,苏轼流年不利的时候便做过这个差事,明朝与宋朝的舍人的工作相差不大。
这个职务可以考也可以买,考便是先得得到进士头衔,然后才能被提拔选用。买就容易多了,只要家里有钱,捐个官就行了。
来这个地方应聘的,明显是家里没钱,自己又考不中进士,幺鸡一打眼便秒穿了这帮文士的小算盘。
等自己登基大宝之后,他们便摇身一变,成了从龙之人,身价自然会水涨船高,这愿景倒是很美妙。
不过这样也好,文盲士兵也需要他们来协助,而且应聘的人多便可以优中选优了,省得滥竽充数。
“……文书须体力测试”
一名年轻的文士听到招募官的解释不禁惊呼起来,在他看来,只要识文断字,家世清白,就可以胜任这个职务了。
“那是自然,若是外出作战,在部曲之中,品级不够便不可骑马,乘车亦要酌情处理。连行军走路都困难,还做甚么文书”
这名招募官虽然没念过多少书,认的字也不算多,不过在从勇卫营调到东宫卫队的这群人里也算是个文化人了。
对方如此惊诧,他也没有立即发飙,至少没说出爱干就干,不爱干就滚这种话,还算是有理说理的人。
入伍当兵就是要吃苦受累,不过好处也很显然,那就是能给家里省钱省粮,又能享受免税的待遇。
在某太子手下效力,哪怕就是一名小兵,也是值得骄傲的,饷银都不拖欠,更不会被当官的贪墨。
据说每天都能吃到肉,甭管多少,哪怕是肉丁肉末都行,很多许久都闻不到荤腥的牲口都是冲着这个前来报效的。
“……好!好吧!”
年轻文士脸色微微胀红,犹豫了片刻,还是下定决心,签字按手印了,因为只要通过两项测试,马上就能领取二两银子,这是太子的规定。
文书可领二两,士兵可领一两,训练后经考核合格,便可加入现役,薪资立马翻倍,这也是文士纷纷前来应征的关键所在。
当然,还要过一关才行,按事先公告的流程,是要在左臂外侧刺字的,以免有人多次前来冒领银子。
文书要刺“预文”,意思是预备文书,士兵则要刺“预兵”,等到成为正式官兵之后,还要加上些许后缀,今后便于识别身份。
对于刺字,文盲们倒是不在乎,只要能够糊口,你就是刺个霸天虎,他们都无所谓,文士则不同,多半比较抗拒。
古往今来,刺字都是犯人以及江湖流寇的特征,作为知书达理遵守王法的文人,怎能与粗鄙之人苟同
很多文士对此都的反应都极为强烈,不过任他们如何辩驳,某太子事先定好的规矩是不会做出任何更改的。
要是真有才华,也不至于来这应聘随军文书了,真想不吃苦就能赚银子,可以考虑写点合订本向报馆投稿,可以跟吴伟业一样活得无比潇洒。
“放心,测试很是简单,只要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大多可通过!”
招募官见到面前的年轻文士眼神飘忽不定,似乎对体力测试有所忌惮,更对自己的身体没什么信心,便随口安抚了一番。
“……哦!多谢!”
文士听到叮嘱便稳住了心神,向拱手致敬,心中对其的不佳印象立马也该善了许多。
在这里报名之后,先需要到后面的一个屋子里进行文字测试。
题目都很简单,比如万历皇帝的姓名、十七加二十一等于几之类的。
一来可以鉴别书法水准,二来也能避免某个只会写字的二货混进来请饷。
旁边的院子便是体力测试场地,有多位军官同时担任考官,避免出现弄虚作假之事。
测试的内容也很简单,单手将五斤重的石头哑铃举过横杆三次,也就头顶的位置。
其次便是双脚立定跳远,至少要跳过一步,大概一米五以上才算合格。
最后进行二十步往返跑十次总计三百米,有沙漏来进行计时。
基本上只要不是身体有残疾的家伙,哪怕是发烧过来报名都能通过。
是否合格,当场就能知道,如果体能不过关,还可以回去多家练习,等觉得自己差不过到了,便能过来进行再考。
体力不好是可以后天提升的,像应征普通士兵的牲口就无须当场测试,幺鸡为他们准备了一个月的新兵魔鬼训练计划。
不同于文书,新兵通过考核才能入伍,半路逃跑者一律会被视为自动放弃,也不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以后不再录用便成了。
“尔等继续,不得因为本宫至此而分心测试!”
幺鸡在院旁的走廊里驻足停留,很有兴趣看看这个时代的文人都是什么体力。
卢象升与孙传庭都是文人带兵,二人指挥作战都可圈可点,也是诸多士子敬仰的楷模。
“哼哧!”
不过那俩是顶级货色,他们的后辈在玩往返跑的时候都累的大口喘着粗气,一个个伸着舌头,就跟狼狗一样搞笑。
即使汗如雨下,在场的年轻文士也不敢停下歇脚,一来是害怕被太子看见,二来也是真怕通不过测试。
为了能够成功混进太子的卫队里吃上皇粮,甚至于光宗耀祖,大家也是拼了老命了,比见到楼姐们还要努力些许。
同一组里,有人健步如飞,也有慢的龟似的家伙,所以用测试来鉴别是很有必要的,免得真的招进来一批连跑路都费劲的蠢货。
周遇吉算是黄得功的老部下,更是一员得力干将,这次自立门户,黄闯子也很是豪爽,送了周遇吉五百人马。
在勇卫营自身都需要补充大量兵员的时候,黄得功还能这么做,已经算是给立足了周遇吉面子。
这些经过战阵拼杀的校尉与士卒也将是东宫卫队赖以起家的本钱所在,幺鸡对他们也是格外看重。
凡是勇卫营过来的,哪怕之前只是普通士兵,到了东宫这边,也会被晋升为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月俸四两,副班长为三两。
薪水根据军衔往上逐步提升,副排长七两,排长十两,副连长十五两,连长二十两,副营长三十两,营长四十两。
到了周遇吉这个级别,每月可领取一百二十两的月俸,与朝廷正四品大员的薪水一样多,如果加上补贴的话,能达到一百五十两,超过从三品文官。
如果在战时,薪金很轻松就翻倍了,不过周遇吉也不需要依靠这个来赚钱,真能建功立业的话,很容易便能赚到数千两银子。
由于扫荡外城京营余孽有功,加之赴任新职,某太子直接奖励给周遇吉五千两银子,加封其能文能武的悍妇老婆刘氏为二品诰命夫人。
要是其他渣渣总兵,发银子就能要买人心了,周遇吉作为明末名将,能与数倍于己部之敌硬钢了多天,今后还将掌管某太子手中的王牌部队,自然需要进一步打点一下才行。
但凡参加剿灭京营战斗的将领,某太子都用银子打赏过了。
至于他们怎么花,只要不是用银子来砸别人的脑袋,幺鸡一概不会过问。
尤其是孙传庭所指挥的秦军,从将领到士卒得到了赏银,一个个都眉开眼笑,兴高采烈。
然后,凡是能进城的将领,他们手里的很多银子都落进了楼姐们的口袋里……
第213章 胜负未知
之后某太子跟随周遇吉来到城外京营原来的营盘,这里已经变成了东宫卫队的基地,未来所有新兵都会在此接受训练。
这里可以驻扎数万人马,眼下只有不到两千人,而且都被教官们集中起来,大部分地方都显得很是冷清。
根据某太子的指示,新兵要接受队列练习,以免在上阵杀敌,尤其是排队枪毙的时候发生混乱,因为很多炮灰别说识数,连左右都不分。
这绝非夸大其实,后世很多大学生都分不清楚左右,反应更是差的离谱,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玩意,他们中的某些奇葩就是某太子的同学。
军训队列练习对于火枪兵是非常重要的,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如果连己方队列都混乱不堪,乃至无法指挥,那就别提打流寇甚至辫子了。
像列阵这种更加高深的战术就更不适合眼下这群炮灰了,列阵的前提是变换队形,若是连队伍都站不齐整,突然变换队形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向左……转!”
负责喊口号的是一名太监,之前隶属于内厂,不过被某太子培训之后,一批掌握了基本要领的内侍便成为了东宫卫队的教官。
“……”
结果三十人的队伍里,转错的不下十个人,这还算比较理想的结果。
有的家伙原本转对了,结果看到旁边伙伴的反向,自己就改了主意。
真是令周遇吉及诸将尴尬不已,将他们训练成京营的水准都很费劲。
都说新兵难带,老兵耍滑,倒是一点都不假。
这样的新兵到了战场上,连流寇都打不过,就是一触即溃。
考虑到这群家伙都是文盲,幺鸡也没打算当场责备,还是要先解决问题的,招来负责发号施令的太监,询问了一番,发现队列转向还真是让教官们头疼的问题。
新兵们倒是不在乎发号令的是不是完人,因为他们很多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边是左,那边是右。
知晓太子即将前来视察,太监们还特意给新兵们做了标记,每个人的左手都用摸了一下,让他们在转向之前有所察觉,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转错方向的。
幺鸡只好当众做了说明,要是还不行,就把总是犯错的人先剔除出去:“转向的要领就是分辨左右,主要的办法有这么几个,其一,可以根据心脏所在的位置来确定,心在哪边,哪边即为左!其二,根据双手的灵活程度来判断,大多数人都是右手更为灵活,灵活的手极为右手。其三,若还是记不住,那就将其中一只手戴上手套,事先记好,长期如此便可记住了。”
随后,新兵们按照某太子广而告之的办法来记忆辨别,果然有了不错的效果,犯错的几率降低了不少,基本上每十个人里只有那么一两个转错的。
主要是大家害怕总是犯错继而惹恼太子,盛怒之下将他们都给砍了脑袋,太子命令勇卫营射杀三千京营俘虏的事情可是传的很快,新兵都很怕这样就挂了。
即使某太子知道了牲口们的想法,也会一笑了之,真要是这样的话,只怕等到训练结束,自己三万规模的卫队剩不下三千人了。
“起步……走!左!右!左!”
等转向训练的差不多了,便开始为太子殿下展示行进队列。
一个太监在旁边喊口号,另一个则在队伍前面带队,免得身后的蠢货见到太子驾临,心里一紧张,连先迈哪条腿都忘了。
“呵呵……”
这队列表演看得幺鸡都想笑出猪声,有的人仍然不分左右,跟指示口号正好相反。
有的家伙则是更进了一步,迈的腿倒是对,直接成了顺拐,伸左手迈左腿。
今天好在来看一眼,不然这样训练一个月下来,真不知道会不会变成“螃蟹之师”!
看这衰样,自己还得培训一批鼓手,在战场上根据将校的命令来敲鼓作为口号。
如果炮声隆隆会掩盖军官的喊话,那么鼓手就是最佳的替代者。
跟西方各国的军队同时期的配置一样,火枪兵方阵必须配备鼓手。
等到第二个月再说吧,就这种进度,第一个月是指望不上他们了。
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幺鸡都非常佩服那些走路顺拐的家伙。
走的就跟大猩猩一样,你们就没感觉到有一丝一毫的别扭么
或许持枪行进会稍微好一些,毕竟手臂就不用跟着大腿一起使劲了。
“让其他的队伍呢”
幺鸡觉得需要抽查一番,免得手下用比较“优质”的新兵来敷衍自己。
“……启禀殿下,其他队伍恐不及此列!”
管事的太监知道无法蒙混过关,就只得硬着头皮禀明实情。
这个排是到目前为止,出错率很低的排,其他的排还不如这个。
太监听说太子驾临,绞尽脑浆才选出这么一个“模范排”,结果令某太子大跌眼镜。
这话让幺鸡半晌无语,看起来训练新兵这计划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在战斗力无法快速提升的时候,想要让部队不会变成乌合之众就只能用纪律和命令来约束
队列训练就是要让新兵进入状态,服从命令,最好把脑子洗得干干净净才好。
“此队里面是不是还有从勇卫营调过来的士卒”
幺鸡陡然想到了一件事,如果将老兵排除出去,这犯错的几率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了。
“启禀殿下,每十人有两人,此三十人之中有六人!”
这是某太子的规定,把老兵安插到每个班,起到监督和带头的作用。
不过太监的回答让幺鸡很是无语,刨去这些人,剩下的全特么是来混饭吃的啊
京营算“战五渣”的话,眼前这帮人连只怕“战一渣”都算不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