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素布可奈
试想,她心中所忧虑的李姓军中势力,主动请求调往边戊,不仅对武氏皇权不再具有直接威胁,还能令大唐久保国土安宁。
这就意味着她能完全腾出手来治理天下,来实施心目中向往已久的霸权宏图。
即使心内依旧不放心,也足以在国内形势稳定过后,再着手一一铲除。
关键点将就在于她的皇权
在握前后当口,最是容不得风吹草动,平稳过渡是最佳选择。
如此一来,建成王提出调往请求,不仅有功,而且是体谅君意的忠诚表现。
于李姓皇族而言,首先保下来军队实力,才是首要前提,一味地正面抵抗,不见得成事不说,更会造成国情纷乱,战事频发,百姓遭难,外敌侵扰。
两件事一结合,建成王才算是真正了然了李之的用心良苦。
况且建成王帮武则天解了燃眉之急,自身朝中地位就越加彰显,在此前提下,他才能提供出真正的救助。
看似退了一大步,却获得了无限转势机会,这等行举方为真正地用智铺谋,从
第九百八十章 酒坊的变化
反观之,武则天更知道酷吏是威胁不了皇帝地位的,因为这些酷吏说白了就是一帮子无赖,得不了人心,没什么政治权谋,也就篡不了皇位。
所以李之的当务之急,除了长安城诸般事务,就是针对这些人要提早采取措施。
因为他们早一日灭亡,李姓就少很多人员伤亡。
“接下来几天里,我会赶往洛阳城,之前的酷吏名单我也给您老看过了,听颛孙家主言及,那里的酷吏风潮愈演愈烈,我们李姓中人很多遭受到罹难,此行针对于此我会有所干涉,您老这里可有吩咐”
此言则是望向了明王。
明王点点头:
“此类事件正源源不断地传递过来,也正是我心头之忧!记得你之前讲过,那个来俊臣你有办法应对”
李之笑道:
“不仅是来俊臣,其名单上的二十三人,都只是些地痞无赖而已,或许此时的权势拿他们没多大作用,这些人却是极惧怕修行势力中的江湖人士!可能在明面上,暂时无法真正取缔,但暗中搜集他们的罪证,却已在一年多前就有布置!这一次我警告他们之外,还要看看哪些证据搜集到何种程度,不然未有武氏身边要人、至亲联合谏黜,怕是武则天完全可以另换一批人,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他们还会对武氏身边人采取措施”俞太尉很是惊异。
李之给予肯定答复:
“这些人胆大妄为之极,也并非仅针对唐室旧臣,借以敲诈勒索,敛集财物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据我所知,目前不止满朝文武大臣对他们噤若寒蝉,便是太平公主以及武氏诸王也在将来的诬告之列!而且我是有根据的,但他们此刻尚未开始付诸于行动而已!”
“这又是为何”
“这些人不傻,知道当前武则天最为关注的目标,一旦她篡权得逞,武氏天下从此稳牢,他们就要狂敛一批财物潜逃了!”
历史上不止那些诸王级别,便是当时的皇嗣李显、李旦,都在他们的名单里,内容就是诬告此二人欲与南北衙禁卫军一同谋反,可见这些酷吏们的胆大滔天了。
李之此行的目的,就是暗查一下他们的诬告名单与伪证是否已有涉及,那时候才是采取措施的时刻。
但在此之前,威慑这些人一番同样势在必行,洛阳城内很多唐室旧臣,就是因他们而遭难。
二十三人中,以来俊臣为首的三人,早在登州就曾被李之狠狠地教训了一次,他深知这些人的心内恐惧之处。
如此慎重对待是有原因的,酷吏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助于巩固皇位。
这不仅是因为酷吏能帮皇帝搞定反对派,还因为大多数老百姓,只知道痛恨酷吏,而不知道酷吏是谁任用的。
于是,当酷吏激起民愤的时候,皇帝“当机立断”地将酷吏处决,再象征性地检讨一下,就说自己用人不察,愧对百姓等等。
这时候,老百姓就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山呼万岁。
而对于皇帝来说,死个把酷吏算什么,酷吏多了,再找一批不就行了吗
上面所说的诬告名单,实则就出自于来俊臣所书录的一部《罗织经》。
其内不仅有详尽的目标人物名单,甚至记录了他的所有酷吏心得。
那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裸的施恶告白,是一部邪恶智慧集大成的诡计全书。
李之上一次在洛阳,就曾潜入来府寻查此部书录,当时尚不足历史记载的半数字迹,却也处处彰显了奸臣为何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
除此之外,还有一册十分奇特的花名册,上面自宰相以下的官员他都登记好在册,以便按姓氏笔划顺序,日后逐步夺取他们的有姿色的妻妾。
此次前往洛阳,他还有另一缘故,就是尽可能早的与狄仁杰建立起关系。
此人在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心系民生,政绩卓著,更紧要的是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影响巨大。
而且李显的太子之位被重新设立,此人的居功至伟,不然随后的顺利复辟仍存在重大变故。
李之之所以问向明王,就因狄仁杰曾就任大理寺丞一职,明王对他应该相当熟悉。
因而借此话由,来通过明王的举荐,与狄仁杰构建起结交基础。
但他不想过早将其暴露出来,因此才采取这样的婉转策略,哪怕明王本人,他也不想稍有泄露。
此刻明王道
:“我能有什么吩咐,既然退出了,就不想再有牵扯!”
李之笑曰:“这可不行,将来您老早晚还有任上一期,即使年过古稀,未来朝廷也需要你扶上一马!”
因之前有过商议,关于日后跟随李之从此远离此间世界,明王兴致不高,主要是他心里放不下后代的发展。
而且明王府乃三世廷尉之家,他不想因自己而就此中落,否则有负祖上传承。
老明王夫妇也因明王的留下来,才肯随同前往,不然会有同样的顾虑。
明王摆摆手,问道:“你是否还有别的想法比如想在洛阳大理寺内寻找到可信之人,以便于行事”
“那倒不至于,目前的酷吏
第九百八十一章 镇江王的苦恼
如今李之自无涯界返回,手中的资源无数,就对通云洞看得淡了,看到他们,下意识就认可了五祖门的加入。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听一听此次三人带来何种交换条件,过于痛快了,不见得令他们珍惜。
果然在与他们汇合后,韦光临便有些急不可耐的提及。
李之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主动取出些丹药,悄然递与他,使得一旁看着的莘景山,眼神好一阵子的闪动。
作为烽驿盟还是乾天观的大长老,他这两日一直缠着李之,不就是为了多获得些丹药。
亲眼见到旁人不需讨要就有获得,心下自然更是难耐。
好在迎出来的杨高澹看到此情形,悄悄将其拉到一旁:
“乾天观尚在其次,因为正文还未曾与之打交道,但他说过可以满足一部分烽驿盟所需,只要你能拿出来足够的材料!”
莘景山这才转忧为喜:
“杨先生,李先生确实说过此话我今此来当然备足了所有,就怕李先生来不及炼制出来!”
杨高澹指向自己:“我目前也是三品炼丹师了,虽说刚刚进阶不久,高阶二品丹却是不在话下!”
惊喜之余,莘景山转眼就想到了些什么:“莫非李先生又有精进四品炼丹师境界”
杨高澹点着头:“也是在两月前刚刚成就,他为此足足闭关十数日。”
李之瞅机会回头笑道:“景山兄,兄弟我心里惦记着呢,将来烽驿盟实力飙升,我们进入修真界也更有保障不是!”
有杨高澹、孙思邈相助,抽出了三两日,就能炼制出几百枚,交给烽驿盟半数,就足以引起其内部轰动了。
那些丹药至少能让几十人受益,每一年如此提供些,待得离开之日,自己一方实力大增才有望实现。
他主动那丹药来惠及五祖门,则是念在五帮的情分上,五祖门为何苦苦守候数百年,如今仍是一个谜,或许他们并不会随同离开。
因此有了五祖门,正清文绮堂也会有一定的武力值可以借助,他的丹药付出,正是因这个原因。
不多久,李之就暂时离开这几桌,是因为关铭引着四王南江王、九王镇江王来到。
将来人让入老刘头所在那栋楼里的单间,南江王呵呵乐道:
“南有商贸城,西北有烧烤城,中有正清文绮堂数家门面,我看李先生把东、西两市的生意都占遍了!”
此时的酒坊,正是以烧烤为主,谓之以烧烤城,还真是那么回事。
李之闻言,向赶来的老刘头笑道:“刘叔听到了南江王这主意不错,明日里就把烧烤城字样挂上去!”
南江王早就站起了身:“今日才听说老刘头的眼疾无恙了,恭喜恭喜啊!”
如今全身透发着喜兴地老刘头,赶忙拱手回礼:
“还别说,视觉恢复的那一刻,我这老家伙嚎啕痛哭了半晌,可是丢死人了!”
庞啼抱着他胳膊,向南江王笑道:
“刘叔望见我们几位夫人,可是几乎惊掉了大牙,在他印象里,或者说视觉未曾丧失之前,可没见过这般美貌的女子!”
闻者均是哈哈大笑,也暗自为庞啼的聪明而惊叹,眼疾刚刚恢复,最忌讳悲情流泪,显然其随口一言,就将老刘头的心头悲喜交加给浇灭了。
老刘头此配合着笑意,迅速回转心情,引领客人们单间就座。
关铭带来的二人,李之谈不上反感,但之前的亲密感也淡了很多。
南江王到还好些,至少肯跑到广州一见,与李之间也偶有交流,对于九王镇江王那等油滑性子,他却是再无好感。
其实两个人等到长安城事务得到解决,才会出现,还是有分别的。
二人都不失对李姓皇族的忠心,绝做不出向武氏一方暗通隐秘一说。
不过在高宗驾崩后,他们对于未来形势的变化,逐渐更偏于自我保护。
南江王是因两个最出色的儿子日渐当红,不想因为自己的鲜明派系印记,引来洛阳的首先打击,尽管贵为兵部尚书的长子李奇,要比他知道的还要投入很多。
这也是李奇与其父不一样的地方,其对李姓军方的秘密掌握不少,但从未向家里透露多少。
黔州府刺史李赫为其二子,倒是与长兄走得近些。
南江王其人,在淞王看来,或许是有些老糊涂了,加上性格相对怯弱,以及洛阳城李姓的悲惨遭遇不断传来,心境有所变化,也是意料当中。
至于不过四旬的镇江王,虽然年轻,却是种
犹豫不决,过敏多疑的疑虑型性格。
再加上后天养成的优柔寡断,就逐渐变得太重现实,考虑过多,从而导致面对危险的退缩不前。
关于此人,由始至终李姓联盟势力,均没将其正式接纳其中,因而李之也一直与此人从未有深交。
只是他九王的身份摆在那里,长安城商业圈子的打造,还是必须与之有提前知会的,自那之后,他才偶尔会出现在几王间的集会当中。
但核心问题他是接触不到的,就因为他身上存在了太多不确定因素。
就像今日里所发生事,可是源自于武家势力对于长安局势的粗暴干涉。
之前无人出面施加影响,是因明王半退官场,淞王不在长安城,轩王也是刚刚自新罗返回不久。
建成王却因
第九百八十二章 陇右李岩
今日午后,李之与武三思之间,有过一段单独交流的时间。
这样的情况,瞒不过长安城那些有心人。
镇江王如此直白相告,不排除有他担心武三思或许会透露的可能性。
但不管怎么说,李之对此人能够将这等隐秘事主动说出,至少说明了他之前的内心纠结。
现世里也唯有李之一人不畏惧武则天的狠辣凶残,这一点他心里相当明白。
故而面对武家的权力与未来发展的诱惑,镇江王有所意动再是正常不过了。
所以他给予镇江王很善意地笑意:
“这不奇怪,武氏一直没断了此类念想,但她在上位之先,公然令武家重新染指京兆府尹一职,显然并非此刻需要考虑之事!因此这件事极有可能是武家人在操作,无疑抬出来一名与武家相近的李姓,很明显阻碍最小。”
“武三思今日与先生相见,没有提及此事”镇江王特意问起。
李之摇摇头:“他哪有那个心思,今天我将他臭骂了一顿,或许近几个月里,武家不会发出什么声音了!这事我认为,今后再有提起,九王不妨答应了他们!”
二人均是一惊,显然为李之的这种回答给吓到了。
很简单,九王若如此做了,可就意味着从此靠上武家,这是与李姓皇族意志相悖的。
李之笑了笑,并未直接解释,而是把两日来李姓军队的将来打算大概道出来。
这才再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的理解:
“未来局势势不可挡,明知阻拦不得,更不能直接反抗,那样距离我大唐江山被倾覆就不远矣!既然军方都能主动做出规避,李姓朝官适当改变应对方式,也就在所难免!既然他们提出李德担当此任,顺口答应了就是,至少还能保证京兆府尹表面上的李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