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生意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素布可奈

    “常雨伯那里只要能装满一车,就会套马赶来,以目前抢购事态,怕是不到下午就会倒空我们所有积存。”说这话的是刑大头,自从替代封行之前职位,他还是首次前来店内。

    “我们的目的就是营造如此声势,借以催动接下来有事发生。目前仅仅柳涧村一家厂子,远远达不到市场供给,若想尽快省时省力迅速发展起来,只能择取这样偏激手段。各个股东处也因此事而达成共识,既然是今后难以避免之事,不妨暗中推动,催发其集中爆发,再施以严酷打击,我们受益不说,借以警告某些后来者更为必要!”

    刑大头是等同于夏婆婆她们一样可充分信赖之人,故而早把其中布局讲给他听,今天李之把所有具有身手人都聚集过来,就包括这位在奉邬县别院里同样忙得抽不开身之人。

    这些人作用,就是混迹于人群,探听些可能存在可疑人物,一旦类似消息打探有了眉目,就是通知官府中人秘密前往探查之时。

    适当时候,这些人会出面采购那些造纸厂家相关产品,由此营造出销售火爆假象,才能招引那些人更大投入,更巨量生产,而不是潜心研制纸品质量。

    等到这些厂家产品大量囤积上市之时,就是李之这里极其低廉草纸冲击市场之际,那些分散在各地探查人员,就会瞬间变身为各地草纸经销商,铺天盖地低廉草纸就会是那些厂家催命符。

    产品大量积压之后,他们再次化身为产品与厂子收购者,这些人由当地政府做后盾,各方压力之下,就会是李之一方生产规模急速扩张之时。

    “是不是这些厂家,还会有一个相当长纸巾研制时间”刑大头提出他心中疑问。

    “怎么会!我要你们这些有身手、经验之人前来,就是监视并确定下那部分嫌疑人,这些人会在最近两天频繁出现在柳涧村,那里就会是他们获得相关工艺来源!”李之表情似笑非笑。

    “邢叔,”清绮此时插言,“正文已经在那边安排好了,缺少核心工艺配方早已伪造出来,当地村民或工人还能因此大赚一笔。柳涧村几乎人人知道造纸厂对他们生存重要性,发动起那些人几乎不用鼓动,人人奋勇争先!”

    “那些外地人也不傻,同样需要验证买来工艺,才能足额支付报酬吧”刑大头依旧不放心。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想付出就能收买而且那些来人中也有竞争,本地人又同样担心他们配方买了去,而不履行后来应承部分!”清绮笑道。

    李之进一步解释,“那种改造之后工艺,仅能达到正清文绮堂纸巾八成成色,而且放置数日后就不能令产品沾水,一沾水即会形成硬质浆固,变得粗糙之极!而我们收了回来再行稀释 有所添加,就会再次变为完全合格产品,只不过浪费些人力水源罢了!”

    刑大头摇摇头,极尽颂扬:“李先生,你这一手可真绝,那时候再行收购怕是连草纸的价格也达不到吧”

    “若想坑陷他们,就是建立在那些人为了利益,而无所不用其极卑劣在先。我们纸厂可是朝廷占据大头名义,实际股东又是真正各大世家,这些人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咽!即使某些人在各地有所官场依仗,也不敢冒着整个家族被治罪风险施加报复,这一切均是贪心所导致,挖我纸厂墙角是那么好挖的”

    “这样一来,有这些人帮我们在各地建厂,甚至工人都帮我们召集好了,极短时间内就会令今后产量几十、上百倍提升,那时才是真正发展时刻!”清绮面色冷清,“怪就怪他们想投机取巧心理,我们用真金白银收购他们厂子和产品,还不至于令其倾家荡产,已经给他们留有余地了!”

    刑大头点点头,“更以此来告诫更多的人,有本事自己来研发,而不是借用投机手段!”

    李之笑道,“对,这才是真正目的!请你们来,就是为了最终确定下那些来人,接下来会有专人紧盯着,以防柳涧村以防人多嘴杂,导致消息流露!”

    “刚刚我在人群里仅挤了两条街,就发现其中两人形迹可疑,依照李先生的意思,已通知小少爷那里了!”

    但凡临淮郡王府出来的人,都一直称呼李怿小少爷,他们都是看着姐弟成长起来,依然延续小时候的叫法,刑大头也是如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李之点头,“《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同时,也强调人之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原则。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说教并不排斥。文中强调了读书之重要、孝义之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之人,均可以中看到自己认可格言,使之具有广泛代表性。”

    那人颔首给予肯定,“我也听闻《增广贤文》以有韵谚语,与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优良传统。我认为将之视为宝贵精神财富没有任何问题!”

    俞太尉未置可否,而是望向李之:“李先生,可否念诵其中几句,也好令我等提前了解一下”

    尽管他极想帮助李之,但也要注重所著之物之严谨性与传播性,更不能夹杂政事涉及。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皆是些关于社会、人生方面内容,经过人世沧桑、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之格言。再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这就成了,由谚语、俗语所集汇,又涉三道之精粹,正向引导、反向警示兼而有之,其意义已经极为要甚,必会引来众相关注。我们有这个著作拿出来,足以称得上鸿图开业巨作了!”那名老者欣喜道。

    李之补充,“这可并非我个人著作,而是借用了无数名家言辞与民间谚俚之语,而且个人认知有限,需要各位予以补齐修缮,就已经为圣贤讲堂集体智慧之结晶,可万万不可单署名号!”

    “那样岂不是过于委屈与你了”俞太尉笑了。

    “哪里有甚委屈可言,我本来就是种积攒他人词汇举动,目的也仅出于民间学堂普及,可没有半点功利性心理作祟!再说了,盗用他人之言辞可不是个良好名声,可不敢拾人牙慧而助于己名,教育后代乃我文人墨士理当之责,万万不能籍此留名!”

    众人纷纷点头,他所讲无疑是在奉行文人予以世人教化之当责,通俗点说,就是在编著一部教学讲义而已,署不署名谓还真是无有必要。

    但这等著作签署上圣贤讲堂大名就是例外一回事了,往大里讲,是在帮着朝廷成就教养后代责任,往小里讲,是在为圣贤讲堂树立声威。

    于是,到场所有人,对李之好感飙升,而且是因发乎由心的敬佩所渲染,也使得他转眼间,就被翰林书院一系正式接纳了。

    接下来,随着李之一字一句缓缓道来,众人面上笑意也越发转至凝重,因为通篇文字从表面上听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极强逻辑。

    全文对人性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就如“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其中也同时告诫,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或点明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之时世弊端,“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进而揭露法律与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也有人性被利益扭曲只描绘,“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经典点睛词汇,“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以及人言善恶难辩警训教言,“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等等。

    其中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之普及本,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同样能领会到经文思想观念,与人生智慧。

    几乎每一字一句都富含古人智慧,与民间识人辨物认知,其存在意义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

    因而各人再望向李之眼神里,由衷敬仰再有深刻,从而伴生对他个人品质的认可与信服好感。

    有人在叹道,“我们这些平日里自诩教人向善之文人,之前又有几人曾想起,采用此类方式来行之以道理教与授具有如此远瞻性惠及于后世子孙行为,说明其内心之宏图广远,实在足可堪称震动古人,显耀当世,继而彪炳日月之举了!李先生所著之心念,旨在将道义弘扬千秋,其心赤诚,其意深远,天地可鉴!”

    那名老者名为方喻方怀坦,是与俞太尉同一时代资深老翰林,虽官阶、地位不算高,但是一生执着于文字传统意义文人,或许为人处世上有朽腐老派作风,却仍不失,意欲将传统文人理念付诸于薪尽火传的坚持。

    俞太尉哈哈大笑,“能够令方老夫子这般颂扬,显见李先生行举的确是深人人心了!怎么样诸位,我为你们所介绍之人,可没有一丝一毫商人奸诡心性!”

     



第一百七十六章 泽王府倾覆
    来至无人处,关鲁公才再次开口:“我们一番深谈直至天色将明,从各个角度逐一分析了其中利害,并制定出一些特殊应对措施。不得不说,圣上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已在深思熟虑,因为早朝原因,他吩咐我们从另一通道转到承天门,装作刚刚接旨来到!”

    “圣上早朝是否在掩饰视觉已恢复”

    “正是!他皇冠上另有珠帘垂下,两边左右有专人扶持,旁人是看不出什么来!而且过程中他几次假装之前的急声咳嗽,很快就引起一众大臣里数人的神色不以为然!显然这些人都被圣上看在眼里,看似随意质询了那几人所涉及职权,找了个由头,就把几人顶戴撤下,当堂贬为庶人,收回一切官爵配给,并处以其后人三世不得涉政为仕!那几人之间可没有相互商议,不可能知晓是何原因!”

    “就这样罢贬了,那也太简单了!”

    “圣上从政几十年,也是一路从基层经历过,其中找些由头太简单不过了!”

    “难怪说官梯难攀,宦海风波反复无常,一朝人上,转眼倾家弭业,原来果真如此残酷!”

    “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做官最终目的都是贡献给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全天下他一人说算。而仕途上所有贡献,最终服务于他及他王权体系,一句话决定生死可不是开玩笑。”

    “圣上如此强烈反应,就是在重复他个人皇权威望”

    “不仅如此,听由被惊吓各大禀报本职作为后,他当堂留下几十人,但不包括任何一位皇亲国戚。那些大臣们没有几人敢就此返回府里,而是零零散散聚集在承天门外探听消息,显然忽然间再行强势起来的圣上,令他们诚惶诚恐!我等四人也混迹其中,不然自行离去就过于彰显了!你猜,第一道奉旨查办事为哪桩”

    “我哪里知道,两天里就被困在店铺里,本指望临淮郡王大人传递些消息,结果昨日一整天也没等了来!”

    “第一件事就是为你复了仇!十王泽王府二代德元三公子及其儿子李赟李成化,第一个成为大内缉拿目标,转瞬御史台下属三院,大理寺,尚书省吏部、兵部、刑部就接到圣上谕令,严查两月前长安城郊外半途袭击你与清绮郡主一事。随后另有几桩暗中聚集密商、官门内势力间倾轧而导致人命案,一同被下旨严查。经过昨一晚证据搜集,相关罪名均已落实,像是德元三公子及其儿子今日凌晨就被押入死牢,十王泽王位遭黜削,驱离出京,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他各宗事或就地诛杀,或官位爵位革除,贬为庶人!今早另有一批被冠之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等欺瞒君意罪名一一查办,满朝文武上下均噤若寒蝉,惶惶不可终日!”

    “那就奇怪了,为何今日俞太尉来到,未曾有半字政情吐露”

    “哈哈,那当然是他们奉了某种旨意,或者有人提前给他们下了禁口令!翰林书院不同于寻常百官,他们在此方面有更严格戒律,因为这些人平日里接触到大内机密事太多,可不敢稍有违逾!”

    “圣上处理泽王府是不是有些过于明显了,目标可是直指我与临淮郡王府!”

    “那你就错了,就是这样第一个拿来开刀,才显得与你等无关,再做何遮遮掩掩反倒欲盖而弥彰,更易引起猜忌!实际上,处理他们仅是借用了你等一事由头,十王府可是靠上了太平公主,那可是旗帜鲜明的武后一系!接下来就会是二王韶王府,一等他们遭了殃,就更不会有人关注到你与临淮郡王府身上!”

    “但这样一来,可是将武后与圣上之间彻底撕破了脸面圣上不怕因此而导致正面对恃”

    &nb

    sp;“哪里有那么简单即使如今的皇室李姓已弱到不能经以风雨,至少目前还是李姓天下,她武后以何名目施加反制况且十王、二王仅是有靠拢武后一系迹象,便是已然投诚,也属于初来乍到,远远不足以伤及根基,令武后惊怒!但这两家一为真正皇亲国戚,二为圣上一手扶持起来他姓王,这样公然倒戈行为,才是犯了圣上最大禁忌!拿他们开刀再是正常不过了!而且,关于那位薛怀义,也会在大理寺严密追剿之下,只要



第一百七十七章 浮生若茶,活在当下
    搀扶着关鲁公越过街道,清绮三女正式见了礼,就向李之围上来,清绮神情相当神秘,“我们来到后,你猜二层包房里见到了谁”

    “这我往哪里猜去总不会是宫里人!”李之笑道。

    “明王府李家老祖李贤辇老爷子!本来也是要赶到我们店里去,半路上遇到翰林书院的人,也就随着一同过来。”

    “哈哈哈!我可知道老明王是为何而来!李先生,十成九他是奔着俞太尉那两幅字而来,太尉乃三公高尊固然不假,但其书法技艺可是当世一绝,贤辇明王又是刚刚在书法境界上有了新得,这是来向你借那两幅字来了!”

    说着,关鲁公加重了语气,“换做旁人,还真是要提防他有借无还,终归此人爱极了大家书作。但你与明王府之间有恩情,或许他舍不下那个脸面,而且借他几日,准保将那两幅字装裱得完美无瑕,不妨就借了给他。”

    看李之望向自己,清绮回应:“老爷子的跟从那里,有为你带来的两斤极品北苑贡茶,据说得自上书房赏赐,俞太尉想要讨上一壶也没答应呢!”

    唐朝茶叶主要是以蒸青茶为主,以武夷山建瓯生产的茶叶最为有名,又因其极致精品均要大内专供,因而也被称之为北苑贡茶。

    实际上入唐以后的此时,饮茶之风尚未曾风靡大江南北,就像此类北苑贡茶,还处在对茶叶进行“研膏”和“蜡面”那种原始饮茶方式。

    “研膏”就是茶叶捣碎了冲水喝,“蜡面”就是碾制而成的未茶,现在的日本茶道就还保存这种做法,那个时候是真正的煮茶,里面还要加盐,而不是后来的泡茶。

    饮茶之风真正盛起,甚至远播塞外还是在几十年后的开元天宝年间,也就是玄宗李隆基的开元713年之后,那个时候唐代茶叶生产才显雏形,与茶叶的商品性也刚刚出现茶叶市场扩展几乎无从谈起。

    至德756年之后,茶叶品类渐多,之后遂达到兴盛局面,而且还是因佛寺学禅务,寺僧饮茶,各地竞相仿效,方会形成饮茶风俗。

    但真正对对唐人茶叶消费起积极推动作用的,还是茶神陆羽写成那时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才让人意识到饮茶已不再是王公贵族、官僚士人特权,品茶啜茗之风方渐入寻常百姓家,茶叶开始进入人们日常生活。

    李之就打算再行剽窃此篇著作,因为《茶经》乃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与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

    此作品一经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后世评判: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1...5758596061...3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