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纵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坐看南风吹
传播华夏文化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是一个几乎空洞的概念。
什么叫做宣传,达到什么效果就算成功,第一步从那里入手,如何入手,是否能够达到期望,什么是期望。
这就是他们两人需要商议的细节问题。
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
这不是段子,这不是负能量,这才是现实。
李彧绘画的蓝图够大,但黎锐岗却找不到第一个落脚点,你要宣扬华夏文化,首先你要证明你的能力。
现在的问题回到了黎锐岗找李彧的目的,从哪里切入进去
现在的黎锐岗心中依旧没有好的打算,但他不用忧虑了,他知道既然李彧能够绘画出未来的蓝图,那他一定有第一个动笔的地方。
所想即所问,“那么我们第一步应该怎么踏出去还得踏的稳。”
“前段时间我去戛纳参加电影节,无意中看到一个叫做《英果达人》的节目,我觉得是最符合国情的节目,毕竟我们泱泱华夏能人辈出。”
“达人这个词用的好,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就把这群状元们带到观众眼下。”
“不设门槛,只要有绝技都可以来参加,包路费食宿,而且入围就有奖金,调动积极性。”
“难道你不怕我翻脸不认人吗要知道目前只有电视台有制作内容的资格。”
黎锐岗说的没错,李彧说出的举办《华夏达人秀》的创意,对于他来说很有可能得不到任何利益。
因为李彧没有制作娱乐内容的权利,即便他可以自己制作,也没有电视台会采购。
至少在今天之前,这是史无前例的。
后世我们的记忆里,内容公司制作优良的娱乐节目,然后卖给电视台,然后引爆收视率,达到制作方、播出方、参与方三方共赢。
后世的绝大部门大火的综艺都是这种流程。
这种方法就是‘制播分离’,制播分离本身是社会分工的一种方式,是媒体市场化的体现,有利于分工的精细化,各司其职。
制播分离还有两大意义:第一推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可以聚集社会力量为观众生产丰富精彩的节目。
在我国市场化的背景下,制和播是否在形式上分开并不重要,关键是引入竞争机制,把领导说了算变成市场说了算。
这才是“制播分离”改革的精髓。
这是未来影视发展路途中一个绝对不可或缺的里程碑。
但是,就今天之前,国内还没有过这种先例,从来都没有。
&nb
第三百三十八章 同行者
黑夜褪去,清晨已至
等到温暖的阳光将片片金黄洒在他们身上的时候,才让依旧沉浸在你一言我一语交流中的两人蓦然间发现天亮了。
从李彧进入黎锐岗办公室那一刻算起,他们已经交流接近二十个小时,想要去商讨的事情太多,也没察觉枯燥的夜晚有多无聊。
他们还没来得及说的还有很多,但也不需要再说了,说的再多也不过是空话。
目前的计划就足够他们去运作了,两人对视一眼,默契的他们没有说话,却几乎同时站起身来。
站在窗前,透过明亮的玻璃,可以看到刺穿云层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将浅灰、蓝灰的云朵缝缀成一副美丽无比的蓝图。
或许不够明亮,或许前途坎坷,但太阳终会将它的光芒洒向人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挡。
李彧脚下的这座上视大厦高168米,黎锐岗的办公室位于最高层。
透过窗户往外看去,几乎能够看到大半个魔都,这里高楼林立、不胜枚举,浩瀚的天际轮廓都展现在你的眼前。
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也许有些繁杂,有些斑驳,但却掩盖不住那一股压抑不住、急不可耐往上冲的活力。
目不斜视看着前方的黎锐岗,道:“我要去见市委韩书记,如果我们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工作要好开展的多。”
“现在市委大老板是大大吧。”
“目前是,听说要进常了。”
“天命所归啊。”
“要不你跟我一起去说不定能见到你口中的天命。”
“你就别逗我了,我一个小商人哪有那个资格,我还是做我的颁奖嘉宾吧,今天晚上大影节闭幕。”
对与李彧的拒绝,黎锐岗毫不在意,就像李彧说的一样,他真的只是在说说而已,顺到试探下李彧有没有被冲昏脑子。
索性,他虽然年轻,但足够的沉稳,有个这样的合作伙伴或许也算不错。
伸开双手的黎锐岗对着窗外的世界喊道:“今天的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请你为我骄傲鼓掌。”
一旁的李彧道:“今天的我将要走向挑战的远方,我会让世界为我激荡。”
“再见。”
“珍重。”
.......
道一声珍重,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他们都在往前方的光明前行,路途不同,但目的殊途同归。
黎锐岗去寻找推动‘制播分离’的契机,还有探索伟人头成立基金的可能性。
李彧则是去筹钱,他要在三个月内筹集一点五个亿,这是李彧给予黎锐岗的承诺,也是李彧向黎锐岗展示他是否有与他成为合作伙伴的资格。
五千万是《华夏达人秀》的制作资金,黎锐岗也被李彧的这个计划打动了,但身为g(小文广)总裁的他深知很难说服eg(大文广)拿出这么多钱来试验一个节目是否有潜力。
eg就是魔都文广集团,是g的上级单位,黎锐岗是g的总裁,但他依旧没有资金支配权。
黎锐岗又不希望弄出一个粗制乱造的《达人秀》,而且如果第一炮打不响,后续的计划等于胎死腹中。
于是由李彧独立出资五千万与g合力打造这一个节目,这是一次危险的尝试,也是他们共同打造的一个样品。
如果成功,那么黎锐岗就有足够的底气向领导要政策。
这对于李彧来说是风险极大的一个决定,他无法得到任何可以落实到书面的保证。
黎锐岗只能以个人名义给予李彧保证,他是g的老大,但g不是他的。
甚至黎锐岗的保证也要大打折扣,在目前的国内‘制播分离’还是一件还未发芽的新生事物,还是如井中月水中花一样。
而李彧却偏偏行
第三百三十九章 IPTV与百视通
iptv这个行业确实很有钱景,但无奈小灵通市场衰减的太过迅猛,快到斯达康一众高层目瞪口呆。
几天前,斯达康内部解除了吴英的总裁职务,昭示着斯达康对于小灵通与吴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继而受到影响的是吴英全力主张的iptv的开发与发展工作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而此时的iptv正处于起步状态,这是个新兴行业,它的孵化期特别长,还在烧钱的它无法给予斯达康以资金支持。
于是,斯达康决定减少对于iptv的资金投入,出售部分股权,引入新的资金以达到共担风险的目的。
吴英寻找的民营企业也对这个迟迟见不到利润与前景的行业心生不耐,更希望有人接盘,以求全身而退。
这段时间对于黎锐岗来说几乎是“悬崖上行走”,即要为襁褓中的iptv项目争取政策的支持,又要打消上级对于新兴行业前途不明朗的疑惑。
这项技术属于电信,但黎锐岗属于光电系统,当时的地方光电也发展了一个不成熟的iptv技术。
黎锐岗为电信背书的事情,被光电内部视为“叛徒”,这也是他被称之为“光电的罪人”的来源。
黎锐岗为iptv做了很多,争取到了国内第一块iptv牌照,他曾告诉李彧:从来没有哪一家电视台的台长像他一样每周都在飞机上度过。
可是现在他的努力很有可能随着合作方的退出而付诸流水,这也是他找李彧的目的之一。
iptv技术就是后世进入千家万户的电视盒,是未来媒体传播的趋势,如此有前景的行业,李彧当然愿意进入。
而且这个行业还可以完善逸阳的生态链,是逸阳后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
李彧准备的一个亿就是准备接受斯达康与吴英朋友想要转让的部分股份。
李彧不知道他能获得多少的股份,但他知道这家公司就就是后世的百视通。
百视通是被借壳上市的,2011年上市时市值三百亿。
戛纳半个月赚的近一个亿,一天之内就被李彧给花了,还得倒搭六千万。
好吧,钱是王八蛋,花了咱再赚。
.......
魔都大剧院
第十届魔都国际电影节将在这里落下帷幕,或许上次的明星齐聚的手段让上影节出了不少的风头。
今天的上影节还是一招鲜、吃遍天,今天的颁奖晚会出现的明星也不少,陈恺鸽、大哥成、巩黎、侯孝显还有金锁等人都有参与。
当然了现在还要加上李彧,即便他的年纪尚浅,但他的资历与资格已经不逊色与上述所有人。
不过也有人很不给面子的爽约了,本来答应出席电影节的国内顶级明星国际章,却没能如约出现。
国际章对外宣称的原因是:她最初是有去上影节的计划的,而且她也希望与陈恺鸽就《梅兰芳》的角色进行交流。
不过陈导给她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那就是开机之前必须学好京剧,如果达不到陈导的要求,他就拒绝于章进行深入探讨。
于是,善解人意的国际章就取消了自己的魔都之行。
对于如此荒谬以及扯淡的借口,年轻的李彧选择相信她。
今年的评审团主席是陈恺鸽,近年的他没有作品问世,上一步作品还是世纪烂片《乌鸡》,但他在这个圈里依旧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之相对比的是同为大导之列的冯晓,他从《甲方乙方》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一部票房大卖的电影上映。
单论投资回报这一方面,冯晓无疑甩陈恺鸽三条街。
一位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导演与一位扑街后蛰伏多年的导演,但前者只能担任评审团副主席,后者却可以担任评审团主席。
至少在上影节组委会的眼里,冯晓是不如陈恺鸽的,就因为陈恺鸽拍了一部《霸王别姬》。
今天的李彧就是完全的充当吉祥物一样的存在,他打算颁完奖
第三百四十章 撸川
李彧没有吃到三块钱的拉面,他吃的是土生土长的魔都生煎包。
夜间十点,一个人,一提包子,一碟咸菜丝,还有一碗点缀着青红辣椒丝与香菜的豆腐脑。
没有所谓的孤独与寂寥,有的只是静谧与心安。
看着外面灯红酒绿的高楼,路边三三两两的行人,李彧庆幸没有参与到隔壁属于上影节的那一场对于向所谓的‘国际化’迈进一步的狂欢中。
或许有些不合群,不过李彧不在乎,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
按照原先的安排,李彧在魔都只会待两天,明天上午就要赶回蓉城进行拍摄。
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刚才的李彧接到了一通电话,邀请他去庆功晚宴的,李彧拒绝了。
拒绝了今晚,但拒绝不了明天,明天在大剧院内将举行一场小范围的导演交流会。
参与的人不多,但都算是有身份的了,陈恺鸽、田状状、侯孝显,尹力当然少不了李彧最讨厌的导演撸川。
能够凑齐这些人的会议,一定有一个策划者,即便是陈恺鸽也不够这个资。
主事人是韩三坪,李彧接的电话也是他打的。
这种聚会在电影节期间不好举行,毕竟还得讲究个避嫌。
所以时间定在电影节结束的第二天。
.......
笠日,
太阳的第一缕光芒还没有洒向大地,李彧便已经醒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无法再次入眠,索性直接起床。
魔都不愧为世界最繁华国际大都市之一,街面上已经好多年轻靓丽的小姑娘,装扮千奇百怪。
不过还是有共同点的,例如她们都很热,有露腿的,有露到大腿跟的,有炫腹的,也有炫精致的锁骨的,甚至还有炫圣涡的。
与热情的魔都小姐姐相对应的是魔都的天气一点都不友好,今天的温度高达三十四度。
造成的后果就是李彧进了路边的商场,进去时的西装革履、气宇轩昂,出来时标准的热带沙滩风格。
手里拖着行李箱的他向不远处的大剧院走去,参加完交流会后他就要直接回蓉城。
电影节已经闭幕,基本不再受到媒体的关注,因为他们绝对正忙着花样吐槽上影节。
作为一年一度的上影节,如果不被吐槽一顿,就跟这个节没办好一样。
李彧来的早,但算不得最早,再他之前已经有人到了,湾湾导演侯孝显。
算不得陌生,毕竟见过一面了,他的第一部法语电影《红气球的旅行》是今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开幕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