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纵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坐看南风吹
80年代时,华夏内地首次引进香江团队,合拍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时,作为大女主电影的绝对一号。
当时的刘晓清在那个电视机没普及、大众主要娱乐方式是看电影的时代,主演多部影片年年创造票房记录,论家喻户晓和受欢迎程度,是整个内地影坛的头号明星(不分男女性别);而男主角梁佳辉,那时还是个刚演电影主角的新人。
然而,刘晓清在剧组的待遇,是和众多群演一起打地铺,吃的是馒头咸菜,而香江演员们却各个安排了专用餐车,餐餐有鱼有肉。
所以刘晓清饿得不行时,便去偷撕梁佳辉的饭票,换大米饭吃,后来她实在想吃红烧肉,便在拍重头戏时哭闹着罢演,剧组为息事宁人,同意给她安排和港方一样的饭菜。
【终于有一天,我哭了起来。由于我是明星又是主演,一时间全组乱了阵脚。导演、副导演、制片主任一窝蜂全来哄我:不哭不哭,怎么了怎么了我哭着说我要吃米饭吃肉。制片主任连连说好好好,然后小声地吩咐他们快去拿饭拿肉!我说我一个人吃不行。要大家都吃饭吃肉。】——《刘晓清自传》
同样,也是80年代,李链杰一部《少林寺》,在一毛钱一张电影票时代创造了上亿票房(代换成现在,相当于200亿-300亿票房),而且出口海外,红透日本东南亚。
他首次和香江团队拍《南北少林》时,作为主演一天3块钱片酬,一个月90块;而香江籍工作人员是一天5000块片酬,一个月15万;
甚至扮演扮死尸的香江籍群演,一天50块片酬,李连杰不服气也闹了,质问片方,终于争取到了演完自己戏份之余,也可以另外扮演死尸,再拿50块片酬的待遇……
【为什么两地的工作人员的待遇差这么多就因为他们是香江人!】
【我在摄影机前必须从早到晚的拳打脚踢,他们却只要站在我的背后玩一玩,摇摇手上的剑和大声喊叫,而他们赚的比我多的多,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幕后故事:李链杰谈南北少林》
1991年,苌江发生了特大水灾,陆港两地众多明星大腕都出席了赈灾义演,主办方却对两地演员明显差别待遇,对香江艺人各种关照,唯恐照顾不周,激起了内地众多老艺术家的普遍不满。
到活动结束后的会餐时,香江艺人谭庸麟在给女服务员签名时,放言「我从来只签英文不签中文!」不论他是否是以此婉拒,但在当事旁观者看来,对内地人的不屑却是溢于言表。
陈道铭拍案而起,质问谭庸麟「你还是不是中国人!」然后大伙们不顾主办方挽留,拂袖而去。
只有和香江方一直有合作的巩黎,尴尬说,「这样不好吧」陈道铭怒斥「你有求于他们你就留下,我们走!」只留下巩黎可怜巴巴地在饭店门口站着。
正因为待遇明显不同,所以在许多剧组,港台演员在内地演员面前也隔外盛气凌人,自以为高人一等。
2004年9月,《小鱼儿和花无缺》剧组的两大香江主演,谢挺疯和张萎键,以拍摄需要为由,将内地演员王伯照打伤住院,即所谓“小白龙”事件,激起了当时内地影视界的集体公愤。
又是包括陈道铭在内,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和内地一线演员联名呼吁,声讨肇事者,进而要求在合拍片中,内地演员应获得各方面皆受尊重的平等待遇。
从那以后,两地娱乐势力对内地演员的打压,便开始从明到暗,从明晃晃动刀子变成了暗搓搓使绊子。
一直秉性耿直,不愿和光同尘的周结,便不幸成为他们杀鸡儆猴的牺牲品之一。
在那以后,又多次在政协会议提案,要求限制“罡毒”“苔毒”的无量艺人来内地圈钱的陈道铭,理所当然被香江湾湾两地的娱乐资本视为眼中钉。
于是,“周结和陈道铭在《少包》剧组不合,被陈道铭下令封杀”,这一个“一箭双雕”的谣言应运而生,三人成虎,广为流传。
周结因此变成了不尊敬前辈、不识时务,自作自受;陈道铭更成了心胸狭隘,打压后辈的“戏霸”。
即便陈道铭曾公开表示:没有不合,相反他很欣赏周结,可是有用吗没有人听的。
如果香江,湾湾的电影人是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而添砖加瓦的话,我想上面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那么,他们来内地的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饿,他们饿坏了。
香江的电影市场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展露颓势,而97年的金融海啸加剧了这一情况,香江本土市场毕竟有限,它的繁荣跟过去的东南亚这些外埠市场有很大的关系,而一场海啸加好莱坞的兴起,使得它丧失了东南亚的票仓。
而湾湾市场本就是香江的票仓之一,与香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本土市场不够,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使得湾湾的导演只能拍摄低成本的文艺片,几年下来湾湾已经没有能拍商业片的导演了。
留守本土饿死与出走大陆一搏就成为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
两地电影人到内地的目的不纯粹,那么号称公平的三地电影节就真的公平了吗
以香江金像奖为例,参与金像奖的条件很简单,只要
第四百零五章 就事论事话金鸡
最后就是一直以来被诟病的金鸡,确实,金鸡奖的区域保护也很重,因为无欲无求,所以它可以任性。
2005年起,金鸡奖将申报范围扩大到港澳台地区。2011年,金鸡奖全新开放政策,凡是在大陆取得龙标(上映许可证)的华语电影都可以参加金鸡奖评选,不再具有地域保护。
金鸡奖被认为不如金马,金像权威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它的制度,它是两年一选的,这样的周期,必然导致了时效的严重滞后性。
因为等轮到它评选时,很多影片已经先被金马奖、金像奖评选过一轮,甚至两轮了,也就完全起不到鼓励新影人的效果。
其次,金鸡奖有个不成文的默认惯例,影帝从不二封,影后除了早年的潘红、巩黎、宋春黎三位演技出类拔萃的前辈,分别获得了3次、2次、2次奖外,之后也从不二封。
这个规矩,大概是源自计划经济时代,大家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一个人演技再好也不让吃独食的风气。
所以之前已经得过奖的演员,无论新作品展现出来的演技何等出色,也几乎肯定不会再得奖。
典型的例子,13年金鸡奖,张紫怡的《一代宗师》宫二,作为十年一出级别的杰作,横扫了华语圈的金马、金像、百花、华表四大奖,此外类似亚太影后、导协影后等次一级奖项,加起来一共拿了12个。
唯独在金鸡奖失利了,输给了小宋佳的《萧红》。
这样绝不合理的惯例,无疑极大削弱了奖项本身的公信力,评选揭晓后每每让公众哗然。
此外,既然惯例是帝后不二封,但是之前的影帝影后,当届有好片子时照样要被提名陪跑,来保障提名的含金量,但也只能是陪跑,
这些优秀影人自己都知道,肯定不会再得奖,所以也就不会再重视奖项本身,如果懒得给举办方面子的话,都找各种借口不出席,又削弱了颁奖典礼的星光程度和受关注度。
在金马奖和金像奖近年来都时常颁奖给内地最优秀影人,借此抬高其自身含金量和影响力的同时。
金鸡奖却长期坚持给那些票房惨淡的严肃题材、小众艺术电影颁奖,完全不重视商业明星的恶果,便是商业流量为王的演艺圈也不再重视。
而论本身规格又比不上华表奖这样的政府奖,所以经常出现获得提名者都大半不到场的难堪境遇。
至于百花那就不用说了,作为一个观众选择出来的奖项,它的可操作性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有说的意义。
港台影圈可以常年用金马奖金像奖提名,来捧他们自己的新生代艺人,(如伊能景、陈颜希、林怡晨、许维甯、宋云桦、吴珂熙、颜卓灵、何韵师、张榕榕、杨雅惠……,还有最新的尹歆,这些知名或不知名两地艺人,居然都有金马影后提名)
而目前内地的新生代演员,想要得金鸡奖基本不用指望,像周冬钰这样优秀的演员也只能混个提名,还是在金马已经封后、演技得到业内充分认可之后。
再加上2年1届的评奖周期,金鸡奖在推广和鼓励自己新人力度上,就完全没办法和金像奖金马奖相比了。
所以,才会造成了现在内地的一些新导演,新演员,并没有被金鸡奖鼓励的可能,反而是先争取到了金马奖金像奖的提名和奖项,从此走红。
他们既然是在极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下取得的成就,论含金量自然远远高过同样拿金马金像提名的港台艺人,本身实力肯定名至实归。
这当然更就给许多人一种「金马奖、金像奖积极鼓励内地有实力新人」的印象。
从前金鸡奖约定俗成的“帝后不二封”的初衷,本应是内地影人中演技好的实力派演员实在太多,尽可能让大家都有奖得,这也是金鸡奖出现双黄蛋最多的原因,不仅仅是所谓的排排坐,分果果,而是规则限制的。
虽然如此,金鸡奖还是有自己独特优点的,虽然是故作高冷、特立独行,却也独树一帜,非其他任何奖项所能取代,依旧是华语影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评出的演技奖,除却个别年份例外,大都是极专业的顶级水准,华语奖项无出其右者。每次拿奖的片子和演员可能都很冷门,很多人之前听都没听过,但演技从来不用怀疑。
比如2015年,赵燕子凭《亲爱的》李红琴,已经拿了金像影后,却在金鸡奖大热倒灶,输给《诺日吉玛》的巴德玛;让多少影迷在莫名其妙之余,吐槽金鸡奖不知所谓,整天去鼓励少数民族大妈的“素人本色演出”。
殊不知巴德玛女士虽然没什么知名度,但根本不是他们想当然的业余演员。
她从前是个內蒙的歌手,36岁时被一个俄国导演选中,主演影片《套马杆》,拿了威尼斯影展最高奖金狮奖,并获得奥斯卡外语片的五强提名;
她也是我国内地女演员和欧洲三大影展、和奥斯卡结缘的第一人,时间是1991年,比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巩黎还要更早。
而巴德玛女士在《诺日吉玛》的表演,已经拿了俄洛斯和伊郎等3个国外电影节的影后,演技是绝对被认可的;
而巴德玛在演艺圈名不见经传,是因为她常年在演话剧,极少参演影视剧。而我国各大话剧团这样的老戏骨实在太多了,谁给个机会出来,演技都足以轻松吊打一线当红明星。
为什么金鸡奖经常所谓“爆冷”,就是专家评委们更尊重老戏骨的专业水准,而非光鲜的大明星,可惜能给他们的奖项,实在太少,太少。
其次,正因为金鸡极注重专业水准,而非演员本身的星光或者说知名度,因此对实力派演员的发掘性和预见性是非常强大的。
很多得奖时还是“小透明爆冷”的影帝影后,等他们走红以后,观众们才心服口服,确实是演技精湛,名至实归。
小陶虹《黑眼睛》金鸡封后,时年26岁,之后再主演《春光灿烂猪八戒》而成名;
余楠《惊蛰》金鸡封后,时年28岁,之后
第四百零六章 金鸡奖闭幕
有人说,李彧是在给金鸡洗地。
如果你们的见识是如此浅陋的话,那李彧也只能说一句,你们说的对。
李彧就是在给金鸡洗地,而原因很简单,金鸡给予提名了,零五年拍摄的《天狗》获得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6项提名。
而李彧执导的《神魂交融》获得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美术5项提名。
金鸡奖的全称应该是华夏金鸡百花电影节,在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代表专家意见的金鸡奖与代表观众意见的百花奖合二为一,以“金鸡啼晓”象征“百花齐放”,年年举办。
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但因为百花的评选规则,大家都明白:在皿煮社会被代表最多的就是普通观众了。
所以这一届的金鸡奖是第26届华夏电影金鸡奖,也是第16届华夏金鸡百花电影节。
今天将有36部影片角逐18个奖项,今夜注定是收获之夜,也注定了是失落之夜,有人会初来便有斩获,也有人注定了会陪跑多年。
前文说过金鸡奖经常出现双黄蛋,它的初心是好的,是为了尽可能多的鼓励电影从业人员,但初衷落到实处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纰漏,金鸡奖终究是人评定的,既然牵扯到人就会增加许多的变数,例如谁与评审团关系好,谁的关系硬,谁背靠大势。
金鸡奖就是一个试图平衡的艺术,虽然这个尺度很难把控。
这是坏事,也是好事,李彧也参与其中了。
这一届金鸡奖的开幕式在10月24日,整整两个半小时的晚会,邀请了两岸三地诸多的明星前来参加,例如黄大明,陆毅,黄博,刘佳玲等等。
而27日举行的则是闭幕式,也就是俗称的颁奖礼,下午四点半,在金鸡湖畔旁长长的红毯上,在众多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中。
李连解,大哥成,李莲花,陈困,舒其,张振,梁超伟,刘佳玲等诸多影视红星缓缓走过,共同出席第二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奖晚会。
当然少不了今天获奖最大热门的《天狗》与《神魂交融》两个剧组。
《天狗》剧组以戚见为首,身穿一身土豪金晚礼服的朱元元挽着戚见的手,他们身后便是获得提名的编剧郑宏志与饰演村长的刘子峰老爷子。
紧随其后的便是《神魂交融》剧组,首当其冲便是李彧,挽着他手的自然是今夜提名金鸡奖影后的万万小姐姐。
他们身后跟随的是获得提名的摄影宋小飞,当然少不了吴秀博,徐正,余楠等一众主创,今天的他们没有提名,但也有可能登上颁奖舞台。
因为今天最佳剧情片的最大热门就是《神魂交融》,而佐证这一点的是逸阳在十天前接到了电影菊的正式公函,《神魂交融》将代表华夏大陆地区竞争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这是官宣体。
红毯两侧便是死命拍照的媒体,以及嗓子都快喊哑的粉丝,《神魂交融》的1.5亿票房很难进入今年华语票房的前三甲,但针对一部偏文艺的影片来说,这个成绩已经足够的优秀了,不仅仅是票房取得成功,而且捧红了好几位演员。
被誉为“纯粹女生”的万万,万老板,还有年纪不小但魅力十足的大叔吴秀博,他们已经开始有粉丝了,而且就在现场。
“李彧,李彧,老公,老公。”
这是李彧的野生粉丝,先提前说明白了,这不是买的,凭实力吸引来的。
 
第四百零七章 非常金鸡任务
夜晚降临,毫无头绪的两位主角在路边遇到了一位叫老擎的线人给了他们一个准确的地点。
有人会问有姓擎的人吗?呵呵,年轻,擎天柱不是吗这位老擎就是一言不合就咔咔咔变身卡车的变形金刚擎天柱。
张子怡用出毕生的功力开始了撒娇,目的就是希望擎天柱能够帮助他们,也是,要真有了老擎这般类似bug的帮助,什么匪徒也不好使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