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飞扬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贫道九段
吴涛心底涌起这股念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冲动了。
感谢李丽珍!
心中一声默念,端着嘴亲了过去。
突然,一阵凉风吹过来,伴随着咣的一声关门声。
画面定格在此刻。
录像里,大胡子男配在沙滩上做着不可描述之事,伴随着阿珍天真烂漫地看着海景。
现实中,吴涛将亲而未亲上欲拒还羞的娇艳安蓉,冷不防花婶意外闯入,目瞪口呆。
下一刻,花婶明智地退出门外。
留下二人面面相觑了两秒钟,安蓉那小粉拳咚咚地捶起来。
“被你害死了!”安蓉捶完起身,理理衣服,“我得回家了。”
安蓉可以拍拍小俏臀一走了之,自己这一会还要面对花婶,吴涛顿觉自己的脸没地搁。
都是吴敌那死胖子害得!
满面愁容地将安蓉送到隔壁小区,吴涛双手插袋地站定:“你到了,快回吧。”
安蓉转过身来,嗯了一声,美目眨呀眨。下一刻,突然踮起脚尖,重重地在他脸颊上亲了一口,然后咯咯地笑着跑开去。
得了这一亲,吴涛顿时啥烦恼都没有了。
自己本就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处男,花婶也不是大惊小怪的黄花闺女。
这事大家心知肚明的,可以理解,心照不宣嘛。
回到家里,花婶也没说啥,只是问他要不要吃点东西,毕竟正长身体呢。
吴涛摇了摇头,把录像带退出来晃晃道:“这是我同学给我的,明天我找他算账去。”
说着回了书房,继续用功读书的样子。
只是刚才的旖念消不掉、褪不去,习题总也看不进,不该错的题目也错了好几道。
干脆睡吧!
花婶虽然也住下了,但始终没提刚才他和安蓉的事。二人如常道了声晚安,第二天如常吃了早饭上学去。
路上安蓉巧笑盼兮地问他,吴涛回答得理直气壮,花婶没笑咱,也没说咱。
直到晚上回去的时候,吴涛发现自己床上床单被褥全部换了一遭,看来昨夜的梦打湿床单这事,还是被细心的花婶发现了。
同时床头多了个黑色塑料袋,好奇之下打开一看,是一盒套……套子!
花婶这心细的也是没的说了,她连这个都准备了,说明她并不反对自己和安蓉做些不可描述之事,只是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这真是让人羞射又暖心。
将黑色袋子收起来,吴涛重整思绪,摒去杂念,毕竟要考试了,必须专心才行。
日子转眼到了11月初。
天气已经不能用凉意来形容了,而是明显地冷起来,透着寒意了。
北江中学95年度上学期期中考也正式拉开帷幕了。
所有人都把书本锁到抽屉肚里去,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桌椅,作为考试之用。
作为95届新生的洗牌大战,大部分人面对这场考试,都是格外紧张。
由于没有分文理科,所以八门课程将全部作为主科考试,得分计入总分,进行综合排名。
总分是1050分,其中语数外物化各150分,政史地各100分,这分配多少有点偏向于理科。毕竟这年头,理科生比例总会高过文科生。
吴涛琢磨着怎么也要考950分以上,才能说得过去。
至少看着第一考场里的那些踌躇满志的面孔,个个都是久经考场的老将,没有一个简单的。
胖墩墩的任杰,其貌不扬,气场很强,走哪都能引起别人注意。
韩欣,文文弱弱的女生,穿着素淡,一看家境就不宽裕,全靠上进的坚强武装自己。
周传文,手里转着根100多块钱的钢笔,纯金的笔尖。拿眼神四处睥睨别人,一副吊儿郎当、不可一世的样子。
相比之下,在这第一考场,安蓉和杨自立都属于心虚的弱势群体。不过安蓉尚可以用自己的美貌和颜值强撑着不泄劲,至于杨自立就完全是夹着尾巴做人,低眉顺眼,一声不吭了。
&n
第102章 王者的荣耀
三天的考试下来,很多人感觉身体被掏空。从身体到心理,全部遭到了极大的摧残。
更有甚者,足足瘦了一大圈。
这是一次典型的菜鸟压力测试。
很多学生开始发现,高中阶段全然没有初中阶段那样的写意温和。
因为初中阶段的竞争对手是全市范围的同龄人,而高中阶段的竞争对手至少是全省范围的同龄人。
人多了,竞争压力自然就加大了。所以高中生活注定是黑暗的炼狱。
考完回来,吴涛发现,教室里充斥着怨声载道。
虽然是周六放假,大多数人都还没走,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各自惨痛的考场惊魂。
吴涛刚坐下,杨自立便转过身来诉苦。
“这回我这老二的位置恐怕要不保了,能保住前五,我都烧高香了。”
赵丽和孙晓雨齐齐地看了他一眼,丝毫没有同情他的意思。
孙晓雨更是毫不客气地揭穿道:“像你这样天天玩游戏的,要是还能考好,那就没天理了。”
杨自立蔫不拉叽地冲吴涛努努嘴道:“那他呢,搞摄影,做小吃,也没少花精力。结果还不是把物理卷答完了,语数外三门全都提前交卷”
赵丽和孙晓雨早就见怪不怪地道:“吴涛是什么人,你也敢跟他比”
杨自立自惭地点点头:“也是!不过听说这次任杰考得也不错,物理是他最擅长的,虽然超纲了,对他来说不是问题。恐怕单靠这门成绩,他就能超别人不少分。”
“……你还是有些托大了,语数外不该提前交卷。多检查检查,没准能多考几分。”
回去的路上,安蓉坐在二八大杠的后座上,摇晃着白筒袜包裹的小腿。
这次考试虽然被虐的很惨,但她基本功很扎实,所以发挥的比较稳定。
“咱班的周传文可得意坏了,他当着全班人的面,号称自己这次英语能考满分。你考英语时,应该多检查检查的。”
吴涛轻声一笑:“现在多想无益,所以别担心了。”
转眼到了十一月的第二周。
经历了惨绝人寰的期中考,学校里放出了组织运动会的消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劳逸结合、松弛有度的调节了。
各班体委开始组织各项报名工作,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事上,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周二的成绩揭晓。
事实上,到周一下午,已经有些单科成绩陆续揭晓了。
比如英语。
高一四班,下午第一节课——英语。
徐英老师抱着厚厚的试卷走进教室,全班人的心肝顿时提溜到嗓子眼了。
虽然总分榜成绩还未揭晓,可是能提前知晓一两门的成绩,多少有些安慰。
徐英也是和王玥金同批进入北江中学的新老师,年轻有朝气,也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只是在教学上,经验欠缺,乏善可陈。
但好在这班里,有一批活跃的英语爱好者,倒也使得课堂气氛不至于太过冷场。
比如班长周传文,比如学委安蓉。
不过更多的时候,徐英更喜欢支使周传文做些事情,话里话外都透着对这学生的偏爱。
“截至今天中午,你们的英语试卷已经批阅整理完毕。英语单科的年级排名也统计出来了。”
堂下一个个学生直起上身,竖着耳朵,聚精会神。
“本次英语期中考的年级最高分是148分!”
周传文不由脸色一红,‘这两天一直吹牛皮说自己能考满分,现在直接炸了。’
一时间,他觉得全班同学的目光都在若有若无地看着他,带着嘲讽的味道。
周传文夷然不惧,依旧梗着脖子,‘虽然距离满分差两分,可至少老子还是英语第一!’
然而徐英的话锋一转,“很遗憾,最高分不是我们班的。”
周传文刚刚打起的心气,顿时像个漏气的皮球般泄了。
最高分不是自己,那还能有谁
 
第103章 秋意渐浓时
一时失志不免怨叹。
对于杨自立来说,被陆伟劈头盖脸的一顿训,顿时变成霜打的茄子,丢了平时的活泛劲。
整天趴在吴涛的桌子上,嚷嚷着要取经。
他要取的不是怎么把成绩搞上去的经,而是怎么一边玩、一边保持成绩不下降的‘神’经。
之所以说这是神经,它不是神经病的神经,而是神奇的经、神仙的经。
可吴涛毕竟只是**凡胎,说实话,他也没把握每次考试都能稳居钓鱼台,守住第一的位置。
毕竟这学校里强敌环伺,韩欣、周传文、任杰之流,个个都是吼巴巴的学精,都有自己的一套制胜法宝。
这以后风水轮流转的,难保不转到别人家,吴涛真没把握能次次力拔头筹。
因为他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而这些学精们,全都比他更专注、更集中精力、一门心思。
至于这次期中考,它毕竟承载着新一届学生洗牌、以及学校借以立威的双重意义。
吴涛不得不重视,进而付出不少于旁人的努力。
别人觉得他这第一拿得容易轻松,那是没见过他私下里完成的那些堆积如山的习题集罢了。
周末带着成绩回到家里,吴涛的腰板挺且直。
张惠兰少不得要张罗一桌子菜犒劳犒劳儿子,虽然儿子在城里吃得不比家里差。
老娘负责关心,老爹却只顾着抽烟眯眼地自豪得意,顺带着拿老大的成绩敲打敲打老二。
小江看起来又圆了几分,个头一段日子没见涨,都被小他一岁的黑蛋赶上了。
吴涛走进厨房里,边看着老娘做饭边道:“妈,小江那伙食得注意了,长得太胖,影响个头发育。只顾横向发展了,纵向它不发展了……”
这理论虽说不见得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跟老娘随便唠着呗,吴涛没指望一直独宠小江的老娘能听自己的。
不料他还没说完,张惠兰便赞同道:“听你的,是该注意了。将来万一长成了大胖子,丢老吴家的脸不说,连媳妇都难找。”
眼见儿子没了话,张惠兰端起手头的一筐头苹果道:“你二姨送来的,又大又甜,没事拿去外边啃去,这屋里烟熏火燎的,不舒坦。”
于是吴涛啃吧着又大又圆的苹果,溜达到葡萄园里。
时值深秋,葡萄园里已经光秃秃的,没什么可看的了。
只剩下光秃秃虬结的葡萄藤蔓,爬满架子,顾影婆娑。至于细碎的枝枝丫丫,都被剪掉了,等待着来年抽新枝。
不过葡萄架下的田垄里,早先移植的草莓秧子,已经活过来了。虽然叶子不那么青翠,可也是这萧杀秋意之中的唯一点缀了。
再过些日子,就要用塑料薄膜把这些草莓秧子遮起来了,为来年春天早熟的草莓做准备。
苹果啃了大半,吴涛才发现是真甜。
这固然是二姨张雪梅千挑万选的好货,也能说明邻省的苹果比它出产的葡萄更优质。
农家乐的客源进入萧条期,除了周末偶尔三三两两的闲云野鹤之外,几乎绝了。
招待这群大爷似的客人,直接把他们带到戴大伯家的鱼塘边,一坐就是大半天,让他们在蓑衣垂钓中自得其乐。
转到园子西边、花婶家旁,正赶上吴炳华从宅子后面溜达回来。
父子俩走到凉亭里,一个坐着,一个蹲着。
天黑的早了,还没到饭点,夜幕已经降临了。
吴炳华的烟头在漆黑的夜里,一亮一灭,煞是惹眼。
“串串香的分店开了7家了,不少了,今后还打算继续开”
吴涛摇摇头,7家里面,5家是直营店,另外2家加盟店。从地
第104章 来势汹汹的跟风者
自打串串香麻辣烫北江中学分店开业,小吃一条街便不复往日的荣光,一日不如一日。
流量下降带来的萧条,关门的关门,歇业的歇业,最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门店在勉强支撑。
巷口头一家,张家饭店便是撑下来的门店之一。
一来它占据地利之便,二来身为老板兼大厨,老张及时地调整策略,改变了以往烧菜不放油的坏毛病,清理了店内环境,然后又适当降了点价,这才勉强存活下来。
如今老张没事就喜欢坐在门槛上,叼着支烟,抬头看看巷口的天空,感受着这条街的岁月变迁。
最近小巷中段有两家斜对门的门店盘出去了,一直在装修,直到今儿才露出门脸上的真面目。
老张正打算抬起屁股,溜达过去看看。这时,一道靓丽身影骑着小踏板打小巷那头穿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