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飞扬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贫道九段
闻言打岔道:“老头子,别犯你那读书人的倔。说过,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你别总是小瞧定国的工作,可关键着呢。”
被老太婆这么一反驳,顾学礼也没了话,挥挥手表示不争这事,继续和吴涛探讨。
“外公,那这四个课题组的带头人,你得帮我寻摸寻摸。该出多少研究经费,我管了。”
顾学礼思忖着道:“找人倒是不难,现在国家项目基金不好拿,下面眼巴巴等米下锅的课题组多着呢。关键是看你能出多少钱,然后我再给你找相应的人!”
吴涛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了。
不同高校的课题组,就跟不同知名度的明星似的。
那出场费标准肯定不同啊。
就像是清北两大高校的课题组,肯定比二流三流的高校强多了。
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吴涛当然是想又快又好地推进手机孵化计划。既然这样,那肯定得用最好的课题团
第163章 越幸运越努力
一顿饭,瞧着老教授教育副市长,那也是挺新鲜有趣的。
吴涛在私底下冲着安蓉偷笑,冷不防碗里被顾瑾和殷文芳齐齐夹了冒尖满的菜。
“多吃点!”
这边吴涛埋头大吃特吃,那边安定国低眉顺耳地听着数落。
片刻后,顾瑾终于看不下去了,夹了筷子菜递到父亲碗里道:“爸,你和小涛那手机项目的事,不是还没谈完吗”
吴涛也是见机得飞快道:“对对对,外公,关于手机孵化项目产生的所有设计方案和专利权,都得归我所有。”
钱给的爽快,知识产权必须明确。
先小人后君子,有备无患哪。
顾学礼哼了哼道:“按规矩,也该这么办。”
“还有工业设计方面的书,您给我挑两本,我想自己学学。”
一提到主动学习,那自然受到长辈的不迭称赞和全力支持。
其实吴涛也琢磨了,这手机流行趋势他是必须掌握在手里的。
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落在这工业设计上。
他自己要是不学点在肚子里,怎么主导工业设计课题组的方向
否则,砸进去再多的钱,出来的设计方案不是他想要的,那也白搭。
回头给他设计出大块头的巨丑手机,一投放市场就被国外手机比下去,那还够丢人的。
吴涛早就想好了,这手机要做,就要在产品化、市场化上,先超越国外品牌。
然后再逐渐往核心技术方向渗透,只要吃住了劲,使对了方向,迟早能打出一片天地。
午饭之后,安定国夹着个包便走了。
临走前,确定施家兄弟俩准备在除夕那天祭祖的日程。
顾学礼拉着吴涛接着探讨了手机孵化项目的落实细节,然后立刻着手联系起来。
看着老教授神采奕奕地忙碌起来,吴涛便识趣地离开了。
回到富贵家园的房子里,表姊妹她们还没回来,花婶却来了,正默默收拾客厅里乱糟糟的环境。
“花婶,让我来吧。”安蓉见状,上前帮忙道。
“没事,一会就收拾完了。”花婶头也不回道:“你俩回书房待着,对了,门口桌面上的文件袋里装着美容业的调查报告和企划书,小涛你拿去看看,不行我再改改。”
吴涛眉头一扬,颇为意外。
以花婶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能这么快搞出来这两份文件,着实出乎他的预料。
看来这段日子没少用功,真够拼的。
回到书房里,吴涛拆开文件袋,掏出厚厚的两沓文件,足足有五六十页之多。
安蓉当时就惊呆了,哇,这么多而且全是手写的。
粗略翻了一下,手绘图表、文字说明一应俱全。
既有详实的数据,又有明确的结论,相互印证,相互烘托。
至少从形式上来说,这已经是一份合格的报告企划书了,而且做得不比正规大学生差。
品着安蓉亲手泡就的花茶,看着花婶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企划书,绝对是一种享受。
一个多小时后,吴涛放下企划书,走出书房。
客厅里已经恢复了整洁明亮,甚至一些换下的衣服,也被花婶就手洗掉晾晒了。
见到他出门,坐在沙发上一脸惴惴的花婶,忐忑站起来,白净的脸上期待混杂着紧张。
“怎么样”
吴涛由衷地鼓掌道:“花婶,恭喜你,进步神速。这份报告做的很专业,极大超乎我的预期。我敢说,就算是李虹来做,也只能是这样的水准。”
花婶大气一松,露出轻松的微笑。
“不过还存在些问题,但不是你的原因。”
吴涛翻着报告,如数家珍地道:“第一,这市场调查的数据,
第164章 祭祖前的日子
在儿时的记忆里,从小年到除夕这段日子是最快乐充实的。
充实到,每天都有新鲜的吃食,塞满嘴巴,美味而乐陶陶。
如今施子恒便是这种状态,吃着米花筒傻乐了半天不说,捧着一碗香浓的豆汁,也忍不住喝到尿崩。
这就让黑蛋和小江,有些看不起了。
俩孩子不止一次地跟吴涛告状,这宝岛来的亲戚,咋这么没见过世面呢
其实不仅是他,就连施千雪这个台妹大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打进入小年,市里的小吃店,关门的关门,放假的放假,吃饭顿时没了着落。
施光耀拉她回招待所去吃,她执意不肯;反倒要跟着吴涛和方媛,每天回家去吃。
回家吃的那天,正赶上张惠兰做豆腐。
当点了卤水之后,豆腐脑析出、半析出之时,施千雪那口水已经多到含不住了。
咕咚咕咚地直往下吞。
片刻后,巴掌大的海碗,盛了满满一碗,倒上酱油醋,撒上点芝麻粉、碎花生,放点香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吴涛领着俩表姊妹,捧着大海碗,坐到院里葡萄架下的石桌上去吃。
从厨房里出来的时候,仨碗还都是满满的,可到了葡萄架底下时,施千雪那碗已经下去一半了!
这么烫,怎么做到的
吴涛看着方媛,表兄妹一脸不解。
这还不算,吴涛吃完第一碗的时候,施千雪已经从厨房里端出第三碗了……
这特么就是个潜力无穷的吃货啊!谁娶谁倒霉。
然而这不过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做完豆腐剩下的豆渣,用水过着,揉揉压压,能余下不少汁水,加入粳米,烧出来的米粥,格外香甜。
往年,这样的米粥,吴涛可以喝到过年春节里。
然而今年,才喝到了腊月二十六,就没了。
这是为什么呢吴涛追问老娘,张惠兰很无辜地看了看施千雪,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走了。
施千雪捧着海碗,眼巴巴地追着张惠兰问:“什么时候,家里会再做豆腐呢”
方媛看着她的背影,幽幽道:“她一天喝三碗,顿顿都不落,你说为什么呢”
于是乎,吴涛决定买台体重秤放在家里……
当然这段日子里,也是农村里迎来送往的日子。
家里收到了不少的年货和土特产。
有吴炳华的徒弟和施工队成员送来的人情礼,感谢这一年自己能有活干、有钱拿。
也有徐会计诈骗案的受害者送来的报恩礼,感谢吴家在关键时刻的稳住人心。
当然自家也不会刻意地统计谁家送了,谁家没送。
但在吴炳华俩口子的心里,自然就有杆秤,哪些人重情重义,值得相交,全都记在心里。
就连高锦达和老丁村长,都先后提着两瓶老酒过来说了会话。
没办法,形势没人强,该巴结就得巴结,该笼络就得笼络。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转天就是除夕,也就是祭祖大典的正日子了。
吃完晚饭,吴炳华叫住吴涛,走在葡萄园里溜达了一会。
葡萄架下的田垄里,薄膜下的草莓秧子,透着令人喜悦的翠绿。
“这些天,过来家里的乡亲不少。看咱家这情况,个个都羡慕得紧。话里话外,都巴望着咱们给出个主意,指条挣钱的道,我都推给你了。明天祭祖的时候,要是有人问起你,你想好再说。”
“这事啊!”吴涛稍一琢磨,便语出轻松道:“这事倒也不难。”
“……以后再有人问你,你就分情况告诉他们。家里有劳力的,你就推荐他们去参加市里的技能培训,出去打工;家里有钱的,你就让他们去买明年的小商品市场铺位。”
“这事它靠谱吗”吴炳华也是有些犹豫。
吴涛笃定道,“我说的这俩个头绪,都是安叔主导的,靠谱是肯定靠谱。但是你也不要什么人都告诉,看人再说。免得有人出去嚼舌根,弄得咱们出了主意,还不落好。”
“那是自然。”吴炳华脸色一凛。
翌日一早,窗外一片漆黑,
第165章 年味都去哪儿了
前世长大以后,吴涛常常琢磨不透,曾经最憧憬的年味,都去哪儿了。
重新经历一回,他才发现,从小年到年关这段传统习俗的缺失,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没有这段日子循序渐进的放松和酝酿,很难提起心里那股莫以名状的情绪。
没有情绪,就像是没被拨动的琴弦,自然难以产生共鸣。
除此之外,另一重要的原因,便是这祭祖仪式的简略和淡化。
不告慰祖先,人就很难唤起内心的归属和感恩,于是面对这新一年的心情,也就缺乏期待和珍惜之意了。
好在,如今他还有幸重温这一切。
而今天的祭祖,由于施家兄弟俩的初次回归,分成两个环节。
一是表大伯一大家子的认祖归宗,游子多年归来后,祈求祖宗的认可。
二是除夕时节的例行接引和祭拜,和其他寻常人家一样。只是今年的仪式愈发隆重一些。
旧时的习俗,内容繁缛,礼仪复杂。尤其是对待老祖宗,更是马虎不得。
这认祖归宗仪式的主持任务,自然落到了德高望重的老爷子身上。
老爷子吴瑞春换上了隆重的中山装,神情严肃,不怒而威。
相比于吴家族谱的源远流长,施家的祖上只能勉强追溯到祖上三代了。
而在施家兄弟去了宝岛之后,祖陵一度被荒废,甚至遭遇过打击和破坏。
后在大姑奶奶的辛苦努力下,费了不小的功夫,方才找寻回来。
车队开到施家祖陵的时候,已经天光大亮了。
天气阴沉沉的,透着清冷的味道。而施家祖陵位于这一片地广人稀的麦田里,愈发显得凋零冷落。
若不是那唯一的墓碑犹自矗立在风中,恐怕别人会以为这一处小坟包是无名孤冢。
这块墓碑,是老爷子花钱立的,所以表大伯一家对老爷子才会愈发敬重。
老爷子一马当先,踏着软濡的土地,深一脚浅一脚地,语出悲怆而洪亮地喊道:“施老哥,孩子们来看你了!”
话音刚落,施家兄弟俩便情难自禁地哭了起来,那伤心的样子,像个离家归来的孩子。
五十年的游子归来,生者犹能感到欣慰,亡者却永远不可追了。
蓦然间,阴冷的天地间,飘起了零星的雪花。
老爷子拿出早已撰写好的祝文,饱含深情地大声朗读起来,那声音仿佛想要天地都能听见。
施家兄弟俩带着儿孙后代,长跪陵前,认真地履行着这繁缛的仪式。
以虔诚之心,告慰祖先,祈求祖宗的认同。
原本吴涛对这些繁文缛节不太感冒,此刻静立在这天地之间,却也不免凝重而动容。
等到仪式结束,雪花愈发大了,也逐渐浓密了许多。
茫茫的麦田里,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衣,仿佛天地都为之动容。
回去的车上,一向欢快的施千雪,也异常沉重,靠在吴涛的肩上,叹着气,喃喃道:“爷和太爷爷他们好可怜哦,孤零零地躺在那里这么多年,而我都这么大了,才来看他们头一回。”
“以后你常回来看他们就是了。”吴涛宽慰着道。
车队回到吴家祖陵的时候,雪花忽然停了。
这些年,吴家祖陵一直都在十亩葡萄园里,香火不断,时常祭扫。
如果说施家的认祖归宗仪式透着股凄凉和感伤,那么吴家的祭祖仪式,便透着无上的荣光和瞩目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