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金牌主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砣砣
面对满桌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张宇低声夸赞了一句。
饭菜一直在炕沿上熥着,还很热乎,除了大马哈鱼做成的三道菜以外,另外还有一个酸菜汆白肉。一看就是发了横财,白肉都比平时多出去好几层。用来去腻的蒜泥都捣好了,盛在精致的小碟子里。
酸菜是花婶子送的。东北人家每到冬天都少不了要腌个几十上百斤的白菜。尤其是在这个科技种植还未发展的年代。冬天一到,天寒地冻,想要吃到新鲜的蔬菜可不是一般困难。
张宇先给自己盛了一碗酸菜开胃。杀生鱼弹牙又鲜美,很快被他吃了个精光。
呼噜呼噜的喝鱼汤时,张宇侧着耳朵听了听外面的动静,这个时间田莺莺还没睡,正抱着收音机听广播,也不知道是听了什么段子,笑得格外开怀。
吃饱喝足,把炕桌往下面一放,打算明天一早再收拾。一时半会儿又睡不着,张宇想到了系统。
连续两天用了自制的新闻素材,还不知道播出的效果怎么样,观众是否能够增加。
对此,张宇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
首先,安装电视的家庭基数本就不大。再次,时间还短,不可能这么快就取得显著效果。科技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好的节目经过口口相传,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为了避免让自己太过失望,做足心理准备,张宇才闭上眼睛,将系统拉出来。
依旧是闪烁着冰冷光泽的全息画面,醒目处挂着数据没有变化,仍然是52/80。
即便有所预感,可当他看到一成不变的数字时,仍抑制不住地感到一阵沮丧。
“明明那么努力了,还是不行……”
张宇的叹息在寂静中响起,正当他准备退出来的时候,数据在他眼前颤抖着,跳跃着,最后从52开始向上滚动。
发生什么事儿了
错愕间,发生变动的数据终于安静下来,张宇定睛看去,差点没抑制住欢呼。
52/80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80/100。
两天的时间,竟然增加了28个观众之多。
结果摆在眼前,竟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平静了数分钟,张宇仍想不通是怎么做到的。
由于消息闭塞,他所不知道的是,与上一世的时间线不同。在这个平行世界,前几日上面刚刚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广播电视被纳入除工业、农业以外的“第三产业”。
&n
第30章 你姓什么来着
关于《正大综艺》这档节目,应该是很多八零和九零后的童年记忆。
播出多年经久不衰,是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最久的综艺栏目。至少在张宇重生之前,依然还在电视上准时播出着。虽然由于疲于奔命,他已经很少再关注了。
作为播音学院毕业的专科学生,对于这样一档当时来说还很新颖的节目模式,张宇还特意做过一段时间的功课。
《正大综艺》的首播时间是在1990年4月21日晚。
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与创造了许多“第一”;是中国首档用企业冠名的电视栏目;也是首个连版式一起引进的电视节目;还是中国最早的将户外探索与嘉宾益智竞答结合在一起的游戏型娱乐节目。
它的出现,标志着具有现代娱乐精神的综艺节目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登台亮相。
播出至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分别是“世界真奇妙”、“五花八门”、“名歌金曲”三个部分。
尤其是世界真奇妙,到现在张宇还偶尔蹦出一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可见,这一环节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能够来到节目现场,兴奋的同时,张宇的脑子转得飞快:如今是什么年月,节目播出多久了,主持人是谁啊
节目早期,是姜昆跟杨岚共同主持,之后由于各方面原因,男主持人换成赵中祥老师。他与杨岚搭档主持到第200期后,充满不舍地告别了《正大综艺》的舞台。
通过观察舞台背景跟嘉宾观众的衣着来看,时间应该还处于九零年代初期。合理推断的话,或许是在节目刚开播没几年的时候。
“看什么呢,跟你说话没听见啊!”
没等张宇转头,看看身边对他大呼小叫的人究竟是谁,后脑勺就结结实实地挨了一巴掌。
“今天怎么回事儿,这么心不在焉”
“对不起……”
不明白是怎么个情况,张宇只能先道歉。身边对他吹胡子瞪眼的是个表情严肃的中年人,戴着黑色金属框眼镜,眉毛又粗又黑,两眉之间有道竖纹,看起来像是谁拿刀扎上去的一样。
中年人叹口气,训斥之后不忘鼓励,“师父劝你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别瞧不起摄像师这个行业,做好了,一样会得到大家的尊重。你小子就踏踏实实地,跟着师父。”
通过这番对话,张宇总算是明白了两人的关系。
虽然身边的“师父”对他很不客气,可也是秉着一种爱护的心理,活到四十多年来又从头来过,张宇深知这种庇护跟爱惜是多么的珍贵。
同时,在张宇心底得出一个结论——身入其境与名师讲堂有着显著的区别。
进入名师讲堂听课的时候,张宇无法对身边的任何人做出影响。可这一次,他甚至能够跟身边的“师父”交流。刚刚挨那一巴掌可不是虚的,还真挺疼。
具体的作用是什么呢
既然是佛系系统,张宇也不指望会得到提示,只能自己勤思考。
这个区别点的存在肯定不会是随意而为,一定是有什么用意的。
一时想不清楚,张宇的目光集中在面前的摄像机上。
“傻了是不是把师父教你的都忘了”
师父的手伸过来,对着机器就是一番操作,一边演示还一边解说:“理论那些不用去深究,摄像机实际操作起来,无外乎是‘推拉摇移跟’。多看几部好片子,多操作,时间长了,肯定没问题。”
理论……操作!
瞬间,张宇的心脏就好像过了电流一样,一切都想明白,想通透了。
如果名师讲堂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那身入其境就是实际操作的训练!
而且,身边还有高师指点,在可以交流的情况,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进行询问。
&nbs
第31章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台上的两位主持人跟张宇记忆中的不同,是那么的鲜活,真实。
尤其是杨岚,年轻,活力。与后世的利落、知性的风格形象有一定区别。
如今的她不过是个长发披肩的小姑娘,微笑时格外的温柔迷人。只能说,时间跟阅历会将她锤炼的愈发完美。
早期,杨岚任职于央视。1994年1月23日,结束《正大综艺》第200期节目的录制之后便赴美求学。回国加盟了凤凰卫视,其主持的节目《杨岚访谈录》与《正大综艺》风格迥异,兼备广度与深度,是一档高端电视访谈节目。
访谈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得体知性。特别要注重语言交流跟心灵沟通,通过智慧的碰撞充分展现个人风采。杨岚能够胜任,并且,在面对各个领域的精英翘楚,丝毫不落下乘,就足见她的优秀。
另一位主持人更不必多说,国内载誉数十年。在张宇记忆当中,是最早一批通过小小的电视荧屏出名的主持人。
能够这么近距离的感受两位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张宇感到很幸运。
“欢迎朋友们,我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刚才走过的这个镜头,是非常美的,这就是衔远山、吞长江、朝晖夕陰的洞庭湖。这说明我们已经来到了长沙,从陕西来到了湖南。”
赵老师的声音还是那么富有磁性,张宇调动镜头,始终追随着舞台上的两位主持人。
认真操作机器的同时,也在心中揣摩他们的主持风格。
目前拍新闻、做新闻跟播新闻也是形势所迫。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目前的窘境之后,张宇觉得自己还是要专注于这块几十平米见方的舞台,实实在在地做一个主持人。
前生未能加强业务能力,是一大遗憾,以后就要努力弥补,尤其是要多观察。如今,系统给的机会就摆在眼前。
换做别人,根本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契机。
如果张宇愿意的话,说不定在录制结束之后还能跟他们搭几句话。
杨岚很自然地将话接过来:“也就是说,从黄河来到了长江。”
两位主持人你来我往。通过以湖南为主题的节目,讲到历史名迹舜帝的墓葬,延伸出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传说。
之后,赵老师很快又提到了与之相关的楚文化,包括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跟他们的代表作。
最后,两人列举了很多湖南出过的伟人。
短短的几句串场词,确实能够让人长不少知识。
而这些,都是两位主持人亲自准备的,没人代笔。
对于唯一提供给两人发挥的环节,他们下足了功夫。张宇看过赵老师的采访,从中了解到,当年在各地方台录制的过程中,赵老师跟杨岚会请当地的学者、专家上课,帮助他们扩充知识储备。他们再编成串场词,充分发挥《正大综艺》寓教于乐的节目宗旨。
他们这种力求完善的工作态度十分值得肯定。也给张宇提了个醒儿——如果想成为杰出的主持人,单单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足以支撑他出色地完成工作。
工作闲暇的话,还是要多充电。
当年,已经成名的赵老师都尚且如此,主持舞台上的年轻一辈更没有理由不上进了。
节目录制工作进行了数个小时,接近尾声的时候,张宇才发觉由于太过投入,背上汗湿了一片。
这工作真不容易,没有一个行当儿是简单的。
“好了,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个星期再见!”
舞台上的杨岚跟观众朋友们挥手说再见。
见小徒弟没有了抵触情绪,整场节目下来专心致志,确实表现出了一点儿东西,宇文化宽心不少,“孺子可教。”
张宇耳朵尖,知道师父是在夸他,紧绷的心神放松不少,“师父,我还有几个疑问想请教一下。”
&nb
第32章 带头的骡子
对于很多黑石本地人,尤其是农村出生的老一辈,多数人的最终命运都是重新回到这片黑土地,以农耕为生,一年又一年地循环往复。
刘利是很少见的,彻底走出去的那一个。他没有被这片养活了几代人的肥沃土地束缚,凭借优异成绩,走进大学校园。最后,又走进了黑石电视台,成为一名编导。
他的际遇跟机会,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毕竟从一个农民,变成了吃公家饭的。这种身份的转换,在这个年代,无异于鲤鱼跃龙门,近乎于奇迹。
可只有刘利自己知道,这份工作在当下社会,没有远景,看不到未来。行业未起步不说,黑石电视台本身条件限制又多。自己的工作热情也渐渐被沉重的生活压力消磨,一天又一天地,不过是在混日子罢了。
在刘利的预感当中,黑石电视台早晚会因为毫无起色,被迫关门。而他也做好了随时回屯子种地的准备。
然而,长久以来的消极情绪第一次被击倒。
原本,他拿到张宇剪辑好的播放带,并不抱任何希望,可当新闻画面在眼前流畅的播放时,死水般的内心第一次有了流动的迹象。
过去黑石电视台播新闻,多以画面跟口播为主,发展到后来所用的素材,也不过是丁方宏从附近友台借来的。
就好像一个赤条条的人,身上穿的永远是别人的衣服,大小不合身,款式也不适合。
张宇就好比是一个裁缝,为黑石电视台量体裁衣,制作了一件精美的成衣,既得体,又美观。最重要的是,终于不用再借别人的衣服穿了。
这种感觉,从老同学的电话里也得到了证实。
刘利的光腚娃娃儿叫毛俊才。跟他是一个屯子长大的,没上完中学就辍学回家种地去了。一直以来,他都很羡慕刘利,在父母的支持下读大学,又进入电视台成为了编导。
“今天的新闻可真好看,比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强多了,有进步,进步非常大!”
毛俊才大着舌头,显然是刚喝过酒。做为忠实观众,他始终坚持收看节目。为了买家里那台电视机,特意用了秋收后卖粮的钱,为此还跟老婆大吵了一架。
就因为黑石电视台的新闻八点半他一期不落的看了,才最有发言权。
面对表扬,刘利第一次不知道该怎么接茬儿,“嗯,好看就好。”
节目毕竟不是他做的,不是他的东西自然不好接过去,烫手呐。
“老刘,你可别跟我谦虚。往常看你,好好的单位待着,半死不活的样子,还没我个老农民种地时热情高涨。这次终于想通了,准备在工作岗位上挥洒你的热血了虽然咱青春是没办法再挥洒了,可一切都还不晚,我看好你!”
出于某种自尊心,刘利没有说明具体情况。
又听了一会儿光腚娃娃的吹捧,挂掉电话,往热炕上那么一躺,刘利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
房梁看得久了,眼睛发酸,他喃喃一句:“没有带头羊,羊群难过河。没有带头骡,马帮难得驮。”
“说什么呢,还不睡觉。”
“睡,这就睡。明天一早还要去做衣服呐……”
“做什么衣服,刚有点钱就乱花!”
“行,我知道了,睡吧。”
第二天,刘利早早起来,虽然顶着黑眼圈儿,心情却说不出的轻松。
为了尽早将连续报道的第二期剪出来,天还未亮,张宇就踏进了电视台的大门儿。
在工作笔记本儿上稍微构思策划了一下,节目的具体剪辑步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