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学霸在西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土遁
刘骜见他言辞恳切,倒不像是客套,而是真心邀请。不过现在也没必要这么折腾,所以刘骜还是回绝了他。
刘骜等一行人,到达行宫,其他人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入住这行宫。
刘骜、刘康、王凤、萧由进入行宫堂中,刘骜笑着对萧由说道:”匆忙之间,你便将此布置妥当,难为你了。”
王凤也夸道;”此事你办的不错,你年纪轻轻,以后大有可为。”
萧由心下大喜,能够得到皇帝与大将军的夸奖,赶紧施礼道:“陛下之命,臣自然不敢怠慢。”
&
第093章 西汉末年(一)
这三章简介一下西汉末年的几个造反,有兴趣的可以看,不喜欢的可跳过。
...........
青、徐二州离长安较远,中央的控制力度较弱。青州属于齐鲁之地,孔孟之乡,文化水平较高。而徐州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项羽、刘邦就出自于徐州,徐州也被称为汉文化的发源地。后世还被被称为“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每逢乱世,这里就会出现一些英才,西汉末年也不例外。
王莽篡汉之后,不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出现了绿林军、赤眉军、铜马军等。这青、徐二州就是赤眉军发家地。
樊崇,琅琊人,出身贫寒家庭,是个朴实、勇敢的农民。
可这个时候,天灾不断,土地又被豪强兼并,这些朴实的农民,没饭吃,活不下去了,没办法,只能造反了。
樊崇身高力大,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穷苦农民都很喜欢他,愿和他一起共事。他们这些人一开始跟一般强盗一样,反抗豪强,四处抢粮,抢完就跑。
他们在青徐二州来回打游击,虽然常常抱头鼠窜,但勉强能活。其他没饭吃的农民,也都纷纷加入,渐渐就发展了数万人。
他们都是农民出身,正所谓农民何苦为难农民,所以他们就互相约定: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偿创伤。
当时农民是没东西吃,但是那些地主豪强家是有余粮的。樊崇看到面黄肌瘦的老百姓和沿途饿死的民众,伤心流泪,他下令起义军:所到之处,打击贪官污吏,抢粮救灾。
他们的这种行为,当然是受到了农民的支持,人数也越来越多。那些官员,见他们人多势众,抵挡不了,就纷纷逃命,赤眉军的影响力在青、徐二州也就越来越大。为了方便区分,樊崇令部下都把眉毛涂红以便区分,从此号称赤眉。
王莽听到这些情况之后,就急忙派大将景尚率领一队官兵来剿樊崇领导的起义大军。赤眉军和官军大战一年多,打了大胜仗,把景尚杀死。王莽大怒,又派遣太师、更始将军率十万大军赶来镇压赤眉军。赤眉军作战勇敢,又深得百姓拥护,在成昌大战一场,将官军击溃。经过这场大战,赤眉军更加壮大了,发展成十多万人的武装。
赤眉军成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吃饱饭,有饭吃就不闹事。他们把这些豪强赶跑之后,他们也没有想到要做点什么其他事,他们的军队更没有文书、旌旗、编制、号令这些。(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而荆州一带的饥荒也很严重,新市人王匡替大家排忧解难,调节纠纷,被推举为首领。他们人数越聚越多,形成一支武装力量,不时攻击附近的乡聚。他们隐蔽在绿林山中,因此被称作绿林军。
王莽派荆州牧组织人对他们进行围剿,结果被绿林军打败。这个时候绿林军,战斗意志高涨起来,人数也发展成五万人。可突然瘟疫来了,五万人死了一半,绿林山也待不了,他们分成两支部队分别进攻。一支由王常等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率众响应,于是绿林军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这三只部队个各占一个地盘,在荆州的声势也渐渐壮大。
无论是赤眉军,还是了绿林军,都是农民起义,也就是为了活下去,不得已起义。他们这个时候是没有信念,没有目标,一旦打了败仗,就会有人说,大家散伙算了,跟官府作对没有好下场之类的。
在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南阳西汉宗室,刘縯、刘秀兄弟俩策动族人、宾客七、八千人起兵于舂陵,号称“舂陵兵”。他们这一群人,与其他人是不一样,他们是没落贵族,属于豪强地主阶级。刘秀更是上过太学,
第094章 西汉末年(二)
刘縯是没有想到,这个煮熟的鸭子都能飞了,最后刘縯只被封为大司马,刘秀更只是一个太常偏将军(杂号将军)。
刘玄登基仪式举行完毕,刘縯就在南阳豪杰的一片不服声中率部奔赴前线,准备拿下宛城,绿林军的主力就在围攻宛城。
当王莽知道这个绿林军竟然直接称帝了,当下大惊,之前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赤眉军这一边。现在看来这个绿林军威胁更大,所以放下这个赤眉军,准备全力对付绿林汉军。
王莽编了对绿林军作战的强大部队,特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征调当时所谓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当军中的类似参谋的官吏,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圈至军内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震撼敌人。各州郡均自选精兵,由郡和牧守亲自率领,限期到洛阳附近集中,各地到洛阳的兵力达42万多人,号称百万大军。
王邑、王寻统帅的大军与严尤会合后,由颍川向昆阳前进。这个时候刘秀带着三千人在颍川就发现了敌军,知道他们人多势众,便退入昆阳,商议对策。这个时候昆阳守军也就一万人,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只能死守然后去搬救兵。他们还没有形成包围之势,刘秀带着人就去搬救兵了。
两三天后有十余万军队到达昆阳。统帅王邑立即下令围攻昆阳。纳言将军严尤根据以往作战的失利教训,认为不可把兵力用于昆阳这个既坚固又无碍大局的小城,大军应当直趋宛城,击破围攻宛城的汉军,则昆阳将不攻自破。这个决定明显是非常正确的,绿林军的主力都在围攻宛城,你不去宛城,死盯这这个小小的昆阳,就算打下这里,宛城还不是丢了。
这个严尤一直在与绿林作战,互有胜负,但也是王莽军中有点能力的人。这个王邑听不进严尤的建议,傲气十足地说:“我以前围攻翟义时,就因为没有能生俘他而受过指责,现在统帅百万大军,碰到敌人城池,竟绕道而过,不能攻下,这怎么能显示我们的威风!”
随着各地大军进的到来,王莽四十二万大军把昆阳包围十层以上,设置了一百多座军营,军旗遍野,锣鼓之声于数十里之外都可以听到。而且还挖地道,使用冲车和棚车攻城,集中了所有的机弩向城内狂射,箭矢像雨水倾泄。城中的军民不能外出行动,连出门打水也要头顶门板,以防中箭。
看到这种情况,这么多人围攻过来,昆阳守将也是知道守不住,准备直接向王邑投降。
但王邑、王寻认为,自己摔领百万大军,当然是堂堂正正的打一场,直接投降,都不能显示这百万大军是在他英明勇武的领导下,攻克昆阳的。所以他态度非常坚决,向昆阳守军回复:想投降没门!我百万大军,一定要踏平昆阳,你们一个都别想跑。我就是要让全天下的反贼知道,造反的下场。
昆阳守军收到这封回信,已经明白,只能誓死抵抗,等待援军。反正横竖都是死,他们也就只能拼命了与王莽军搏杀。他们动员全城的百姓,殊死抵抗。
这时严尤看到昆阳难以在短期内攻下,便又建议王邑说:“围师必阙,我们应当放一个口子,让里面的人逃跑。而且他们逃到宛城,可以传播这里的情况给宛城,以震撼宛城的敌军。”
这是严尤提的第二个好建议,但王邑依仗自己兵多粮足,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又一次拒绝了严尤的建议。而且加紧硬攻昆阳,使自己几十万大军,屯兵坚城之下。
可里面的人,就是死守,还是硬生生顶住他们的攻击。
刘秀等人出来求援,东平西凑,终于是求来了一万左右的军队。刘秀带着这些人,也不可能直接就打败这四十二万大军。打仗的时候,士气很重要,刘秀决定先挫败王莽军的士气,提升昆阳城守军的士气。刘秀知道自己大哥刘縯在围攻宛城,故而准备散布假消息,说宛城已经破了,已经有十万大军来支援昆阳。
刘秀一边带着人在王莽就边缘骚扰,一边散布这
第095章 西汉末年(三)
刘縯攻克宛城,被王莽知道到后,自然是咬牙切齿,还对刘縯开出史上最高悬赏:食邑五万户与黄金十万斤。
王莽的这一波操作,直接给刘縯做了一次免费宣传。其他的起义军与豪强,也知道了刘縯的名字。
这时平林军一支部队也在围攻新野,迟迟不能攻克。新野守将站在城头高呼:“得刘公一信,愿先下。”意思就是,只要刘縯来了,我二话不说主动投降。
刘縯听闻后,便率军赶到城下,果然心悦诚服的开城投降了。
其他的绿林军当然就看傻了,还有这种操作
这个时候刘縯的声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更始帝已经感觉到他的位置在发烫,不把刘縯除掉,他这位置马上也要坐不住了。
这个时候的刘秀,自然是在昆阳打扫战场。四十二万大军的物资,刘秀可是打扫了一个月。当他打扫完战场之后,准备继续加入战场的时候,却传来了刘縯被杀的消息。
刘縯被杀的原因自然是欲图造反!
这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刘秀只能强忍悲伤,更加谦逊,而且悲愤不形于色,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虽然昆阳之功首推刘秀,但他也只字未提,并且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
更始帝见刘秀如此谦恭,封刘秀为武信侯,然后给刘秀放假了(夺权了)。此时的刘秀(29岁),也趁机完成了人生大事,娶了阴丽华。之后就被派往冀州,去召抚当地的起义军——铜马军。
昆阳之战之后,全国震动,其他各地方的豪强也纷纷反抗官府,割据一方。更始军也是一路杀到了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入住长安。更始政权这些人也是穷苦出身,没想到一下子就拥有了荣华富贵,开始沉溺于酒色。刘玄上朝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今天抢了多少”
长安的人民以为更始政权就是救星,结果发现还不如王莽。
更始军毕竟是打着刘氏的旗号,各路军也纷纷臣服,自然也包括赤眉军。
可赤眉军发现自己是热脸贴了冷屁股,这个时候的更始政权有点飘了,对赤眉军不怎么感冒,随便封了几个虚爵,无权无禄。此时赤眉军的首领当然就不干了,他们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三十万人的规模,也不虚绿林军。
他们与更始军决裂,分两路向西进攻长安,要取代更始政权。他们此时也有样学样,拥立一个刘氏后裔——放牛娃刘盆子,建立“建世政权”。
赤眉军带着三十大军浩浩荡荡杀入长安,将已经飘了的更始政权给推翻了。
绿林军好歹还有豪强混在里面,所以还是稍微有点顾忌。这个赤眉军到了长安之后,没有吃的,还是老规矩,抢!
这个时候的刘秀,在冀州二次创业,出卖了色相,得到了冀州地主豪强的支持。然后也与更始政权决裂,手下人强烈建议他称帝,这样就出师有名。
接着他召抚了铜马军,又有了十万大军。更始政权被灭了之后,刘秀知道自己的主要敌人就是赤眉军了。这个时候他也派了邓禹去长安,探探情况。
赤眉军在长安大肆抢劫,引起关中的豪强的不满,他们隐藏粮食,聚众反抗,与赤眉军为敌,致使长安城中粮食奇缺。
他们在长安这一段时间是各种抢劫,长安三宫里面的财物被他抢劫一空。抢不走的,就直接放火烧了。
邓禹看到被大火烧过的长安,也是很无奈,只能把军队驻扎在昆明池附近。长安附近的人发现邓禹没干什么坏事,与赤眉军等人不同,也就纷纷归附了。
赤眉军带着抢来的财务,往西北方向去找吃的。这个时候西北边有一位大佬,叫隗嚣,没费多少功夫
第093章 戴圣辞官
刘骜一行人没有在定陶久留,接着又是一顿颠簸的旅程。从定陶出发,然后历经青州、徐州,豫州、到现在的扬州。
刘骜是半走半游玩,一路上也有很多见闻,不少的感触。每个地方都有地主豪强侵占土地的事情,这已经变成普遍的现象。
其中有人通过官商勾结,强取豪夺,也有因为特殊情况(生病、欠收、灾祸),而被迫出卖土地。像这种双方自愿交易的情况,刘骜当然是没有办法干涉,所以不管怎么样,最终的结果,就是土地渐渐集中到地主豪强手里。
这似乎就是市场规律,就像后世一样,财富最终都会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
王莽也是欲图改变这种现状,出了新政,禁止土地买卖,将土地收归国有,恢复井田,可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而且还加剧了社会动乱。接着更是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推翻。
这西汉末年的动乱,有很多的因素。既有豪强兼并土地,又有灾荒不断。王莽改制过程中,又加剧了各方矛盾,导致政策根本难以推行。不但问题没解决,还得罪了各个阶层。
刘骜也明白,想要断绝农民起义,也是不可能。自己也必须提前做一些准备,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目前汉军是由京师兵、地方兵与边防兵组成。京师军队较多,发现起义军可以快速响应,趁它还没壮大的时候,将其清除。可面对京畿三辅之外的地方,就要从长安及各地征调,往往容易错过时机。
王莽在面对赤眉与绿林的起义,从各郡地方军征调军队,本就费时。而且他们临时征调过来,战斗力也弱,彼此间不熟悉,也没办法有默契,根本难以发挥应有的实力。虽然一下子就可以征集很多部队,可水分还是太大了。
如今大汉疆域不小,除京师以外,其他地方都有自己的军队。这些地方军训练跟不上,战斗力差不少。京师兵战斗力较强,可根本没办法及时顾及到很远的地方。
借鉴后世经验,也都是设置几个军区,分布各地,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就近做出行动。
刘骜心中暗思,自己也必须在这一南一北,各设立一个军事基地,直接由中央管辖。士卒就从各郡县征集,统一管理,这样既能提升战斗力,又能削弱地方的军制。各郡县有自己军队,容易拥兵自重,出现豪强割据的现象。
初期的规模可以各为两万人,设置一个府尉的职位,来专门管理。南方的就叫南府兵,北方的就叫北府兵。南北两府各设置十个校尉,一校两千人。南府兵,则由在北方诸郡征集,北府兵,则在南方诸郡征集,然后混杂西北六郡的人。毕竟关西出将,这些人里面肯定也会有优秀的将才。
对于这个府尉人选,目前最好的就是陈汤了。以他的能力,任此职位,完全没有问题。
刘骜是希望这南北府兵,平时训练,同时也执行一些特殊任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平时也可以帮着地方打击山贼,以及聚众滋事等人,战时则可以编入军队,上阵杀敌。
如果真的遇到地方叛乱,将这些军队与地方军编在一起,也能爆发不俗的战斗力。至于这南北府兵的治所,刘骜想这黄河流域的冀州以及长江流域的扬州,会是比较好的地方。如果这青、徐二州真的出了叛乱,这南北府兵也可两面夹击。
刘骜也不敢说这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可是这样的安排,明显是利于自己地位的稳固。巡游的地方越多,刘骜就觉得此事也越来越迫
第094章 谁对谁错
戴圣见刘骜没有批准辞官,并没有就此离去,反而是有点急切了,坚持向刘骜辞官。
他越是这样,刘骜更加觉得有问题,其中必定是有其他的原因。如果是年迈想退休,不太可能会这么迫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