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全能首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明巧

    老钟道:“48朵,9串,卖了试试,应该差不多能卖个两三百元。”

    然后,老钟就带着满脸的笑意走了,继续上街卖他的三把菇。

    前世《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曾经播出过一段关于三把菇的介绍。

    三把菇,学名叫鸡枞菌,又有伞把菇、三八菇、三坝菇、鸡丝肉菌等名称,湄潭这里大家都是叫的三把菇。

    这种野生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香醇厚,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核黄酸等物质。

    三把菇能预防肠癌、降低血压、增强食欲、健脾益气、增加人体抵抗力,是一种特别稀少珍贵的野生食用菌。

    无论炒、炸、煎、焖、烤,三把菇的味道都特别鲜香、脆嫩、滑爽。

    如果用三把菇来熬鸡汤,更是鲜香扑鼻、沁人心肺,因此被视为山野奇珍、菌中之王。

    但是,三把菇的生长环境极为苛刻,目前只有中国西南和东南的少部分山区,在每年的7—9月份出产。

    而且必须是有白蚁窝存在的地方,才有可能生长出三把菇。

    并且,三把菇的存在时间也很短。

    菇头冒出地面后,几个小时就会开盘长散,一天不到就会熟透坏掉。

    如果没有极大的运气,是无法遇到三把菇的。

    有很多人虽然遇到了,却是已经成熟过头,坏掉、不能吃的三把菇!

    这种野生菌神奇的地方还在于,只要遇到一簇,一般都有二三十朵。

    然后,仔细再找找,在附近方圆几十米之内或许还能找到另外两簇,三簇的总数一般在50—100朵之间。

    或许白蚁也有“狡兔三窟”的意识

    这也是湄潭民间三把菇的名称由来,意指这种蘑菇只要出现,基本上就是三把。

    三把菇的美味和稀有,注定了它昂贵的价格。

    2018年的时候,几乎都在二三十元一朵,100多元一串的价位上。

    因为稀少和价格高,湄潭这里是不论斤卖的,都是用竹篾条,四五朵、五六朵穿成一串,论串卖。

    夏末初秋在山上干活的农民,只要运气好捡到一次三把菇,就是几百上千块的收入,跟地上捡钱没什么差别。

    如果运气逆天,多捡几次,而且数量大的话,这两三个月捡三把菇收入上万都是有可能的。

    即使现在是2005年,物价没那么高,只能卖四五元一朵、二三十元一串,但像老钟这样捡到一次,也有两三百元的收入,相当于采茶好几天的工资。

    关键是不耽搁时间。

    这东西因为稀少,出手很快。

    只需要花时间找根竹子划篾条出来,穿成几串提到街上,再贵也很快就出手,回来还能继续干农活,或者采茶。

    这笔收入相




第8章 亲人反目更心寒
    得益于重生后加强的记忆力,刚才遇到老钟、看到他手里提的三把菇时,魏明让想起了前世的一个事。

    前世同样是在今天,也是早上出门遇到了老钟,然后魏明让一家继续上山采茶。

    结果中午回来的时候,就在公路上又遇到同村的霍大孃提着比老钟更多的三把菇上街了。

    霍大孃捡的那些三把菇,足足有十多串,七八十朵。

    当时霍大孃自然是没透露采菇地点,因为白蚁窝没有被破坏的话,同一个地点第二年还是有很大几率继续捡到三把菇的。

    但可能是霍大孃采三把菇时挖得太深,把白蚁窝破坏了,白蚁搬家,第二年就没有了。

    到了第三年,霍大孃都还没有在原地找到三把菇,她才在摆龙门阵时以遗憾的口吻透露了出来,说肯定是前年她自己不小心,把蚂蚁窝破坏了,所以现在找不到三把菇了。

    霍大孃摆龙门阵的时候,是一户村民过酒,魏明让也在现场,恰好听到了。

    霍大孃当时说,她前年捡的三把菇就是在郭家湾她家包谷地和上面的灌木丛里捡的,总共三簇。

    包谷地里两簇,灌木丛里一簇,距离都不远。

    而霍大孃家在郭家湾的土地,只有一块,一亩多一点。她家包谷地上面的灌木丛,范围也不大,也就两三亩,长了些小灌木。

    不说霍大孃说过三簇三把菇距离不远,就算远,只要知道还有一簇在上面的灌木丛里,他把灌木丛翻遍也会找出来的。

    如果没有加强过的记忆力,或许魏明让还想不起这事。但现在魏明让有着非凡的记忆力,看到老钟后就全想起来了。

    带着备好的篾条,魏明让往郭家湾走去。

    路上遇到三伯母宋成碧挑着菜上街,准备去卖菜。

    父亲一辈兄弟姊妹七个人,家族大,事儿多。

    老一辈有些陈年旧事儿,加上三伯家有块土在魏明让家山林下面,三伯和三伯母老是喜欢砍树、挖林边,扩大他家土地边界,两家人关系很不和睦。

    不仅是魏明让家山林,三伯家与魏明温的土地相连的边界更多。

    大堂哥魏明温是二伯魏达平的唯一后代,魏达平因触电过世得早,二伯母改嫁,留下魏明温成为孤儿。

    大伯赡养奶奶,三伯赡养爷爷,魏明让父亲魏达贵就负责抚养魏明温至成年,三个任务当年是这么分的。

    现在魏明温早已成年,出去打工了,土地租给村里人种,本来魏达贵的任务是已经完成了的。

    但魏达贵一直觉得魏明温是孤儿,从小没父母,可怜,所以做什么事都要顾着魏明温一些。

    三伯和三伯母两口子却不管这些,老是喜欢挖边界,占些边边角角的便宜,特别是魏明温的土地边界被挖得最多,魏达贵很看不惯。

    占自家林地就算了,占孤儿魏明温的便宜,魏达贵就很冒火。

    说过很多次,屡说不改,直到2018年最终矛盾大爆发,发展至动手。

    堂兄魏明良和他媳妇儿孔大云,以及三伯母宋成碧三个人跟魏达贵乱骂、动手,结果被父亲魏达贵一个人收拾,他们家大门都被魏达贵踹坏了。

    当老师的魏明良出面,状告幺爸魏达贵打人,魏达富、宋成碧、孔大云添油加醋,正撞上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村匪恶霸黑社会,家事闹到派出所,魏达贵被治安拘留15天。

    关键的问题是,魏达贵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二哥魏达平的遗孤、侄子魏明温。

    按理说,魏明温同样是魏达富的亲侄子,他也应该多加照顾的啊!

    但三伯一家没有想这些,他们就只觉得魏达贵是多管闲事,阻碍他们多占些边边角角的土地。

    不仅是自己一家人,和村里其他村民有土地相连的,他们也是这德性。

    村民组组长曾经一个月帮他们调解了三



第9章 采蘑菇
    魏明让没料到,宋成碧八卦、嘴碎到这种程度。

    她也不管合适不合适,挑着菜一路上街,遇到熟人就将魏明让不采茶、而是去找三把菇的事儿说出去了,还用她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加工。

    “明让不知道怎么想的,不趁着早上太阳不大专心采茶挣工资,跑去找三把菇。”

    “三把菇是一般人能找到的吗那都是有大运气、偏财运的人,才捡得到。”

    “而且还没找到三把菇,就准备了一把篾条,好像能找到好多似的。”

    “浪费时间!”

    “胡梦娴也不管管,这娃儿太不懂事了。”

    然后就有上山采茶的人传到了魏明让母亲和两个妹妹耳朵里,让她们颇感尴尬。

    不知理,外加嘴碎,前世两家人的矛盾就是这样日积月累下去最终爆发的。

    魏明让自然没想到捡个三把菇都能成为三伯母八卦的素材,还到处传了个遍。

    他只管拿着篾条,循着记忆中的位置来到霍大孃家的包谷地里。

    还好,没看见人,霍大孃还没来。

    魏明让赶紧沿着一行一行的包谷行仔细搜索,包谷叶划过皮肤的瘙痒也不在乎。

    没走几行,就在靠灌木丛的土背坎边看见了一簇三把菇,目测有30朵左右。

    魏明让心里一喜,也松了口气,证明霍大孃没有说谎,记忆也没有出错。

    而且,因为时间还早,这些三把菇才冒出土来没多久,比前世魏明让中午看见霍大孃提上街的品相还要好一些。

    赶紧扳了根灌木棍子,然后就一朵一朵的轻轻拔、撬。

    但在拔、撬的时候,魏明让有意的放慢了速度,棍子戳下去的深度不深,避免破坏到白蚁窝。

    即使将蘑菇根从中间戳断,影响蘑菇根部品相,也不戳到底,破坏蚂蚁窝。

    明年的这个时候魏明让应该早有其他事业发展起来了,用不着再来捡这里的三把菇。

    但魏明让想着今年截了别人的胡,就不破坏白蚁窝,看霍大孃明年有没有这个运气捡到。

    捡完一数,总共31朵,算是数量非常多的一簇。

    魏明让平均5朵穿一串,穿了5串,剩下大小不一,或者卖相不好的6朵单独穿起来,待会儿备用。

    将挖三把菇的地方稍微抹平掩盖了一下,再在包谷地里找第二簇。

    在包谷地最右边靠近松林的地方,魏明让找到了第二簇,只有26朵,和第一簇剩下的6朵平均分配了一下后,也大小均匀的穿了5串,剩了7朵不大好的。

    带着这么多娇嫩的三把菇,魏明让就不敢钻灌木丛,怕树枝、刺藤把蘑菇刮伤、刮坏。

    在丛林里找了个隐秘松软的地方,将10串穿好的三把菇和剩下的7朵轻轻放下、藏起来,然后钻进灌木丛找第三簇三把菇。

    因为有霍大孃口述的信息,说是距离不远,魏明让就先从灌木丛里靠近她家包谷地的一边搜索查找。

    第一遍没有找到,还被藤刺在手背上划了一个小口子。

    但换了稍远点的距离,清找第二遍的时候,就在一颗灌木丛背后找到了第三簇三把菇。

    魏明让大喜过望,赶紧把第三簇三把菇全部采摘了起来,结果只有23朵,而且有好几朵因为相互挤压,显得有些小。

    品相好且均匀的穿三串有多,穿五串不够。

    想了一下,魏明让挑了品相比较均匀的15朵的穿了3串,剩下的8朵加上前面剩下的7朵,准备放家里自己一家人吃。

    这东西即使对住在农村的人家来说,都是多年难得吃一回的东西。

    既然捡到了,不能全拿去卖,留一点自己一家人尝尝鲜也是



第10章 小发一笔横财
    魏明让提着十多串三把菇,还没走到城里,路上就不断有人询价,甚至有开着小车的司机停下车来问。

    不过,魏明让喊价很高,40一串,并坚持不降价,问价的人都被吓退了,路上一串都没卖出去。

    读小学的时候魏明让也捡到过三把菇,那次只有一簇,只穿了4串,也没有意识到要试着去找另外两簇。

    那时候年纪小,比较笨,不会做生意。

    刚拿到马路上,有路人问价,魏明让喊10元一串。

    人家还价5元一串,说你全部卖给我就得20元钱,还是小学生、没见过那么多钱的魏明让就卖了。

    虽然读小学时物价更低,但那个时候其实10元一串是肯定卖得起的。

    就是因为意志不坚定,见钱眼开,白白少得了一半的钱。

    但现在魏明让不是小孩子了。

    他在霍大孃家地里捡的三把菇品相非常好,除了根部被魏明让故意折断、保护白蚁窝外,上面的蘑菇头很完美,不像有些中午、下午捡到的那样长散开了。

    魏明让这批三把菇,都是清晨才冒出土、鲜嫩的蘑菇头。

    加上还特意进行了挑选,都是品相最好、大小差不多的65朵平均穿成13串的。

    40元一串是有点贵,但魏明让相信城里肯定有人吃得起的。

    如果遇到不缺钱、一直想吃这东西,但又很难买到,甚至从来没买到过的有钱人,哪怕贵一些,也是很容易卖出去的。

    真的一串都卖不出去,过一两个小时再降价不迟,反正这东西不愁卖。

    果然,刚到城里的老车站,就有一个认识的郭姓药店老板拦住魏明让问道:“咦,魏明让,你捡这么多三把菇品相还不错,怎么卖”

    魏明让喊了一声郭老板,然后笑道:“40元一串。”

    郭老板吓了一跳,惊讶道:“你抢钱啊一串五朵,要卖40元,8块钱一朵”

    魏明让点头道:“是的。”

    郭老板连连摇头,道:“你这也太贵了!刚才有个老人家在这里卖的,旁边有家人买了,才30元一串。大家都是熟人,你卖30元一串我就买5串。”

    魏明让知道他说的是老钟,具体是不是卖的30元一串魏明让不知道,但他不会降价。

    魏明让不知道,老钟的三把菇是没有留家里自己吃的,而是全部拿来卖了。

    虽然跟魏明让一样,是5朵穿一串,但为了搭配着把一些小的和卖相不好的也卖了,基本上是4朵比较大的搭配一朵比较小的,每一串的总分量上没有魏明让挑选过的多,卖相上也没有魏明让的均匀好看。

    而且,老钟跟魏明让一样,同样喊价是40元一串,不过有人还价到35老钟也卖了。

12345...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