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的黑科技生活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我煮白菜
这两个来自桂省的选手,简直就是清道夫克星,鱼笼里满满的清道夫,即便是作弊也显得极没有诚意;
实在是太过份了,虽然参赛的人也有钓到清道夫的,很多人习惯性就把它扔岸上了,即便是有些钓手把它计算进战果里面,也是大部份都是其它的鱼,只渗有一两条清道夫;
哪里会有人像这两位桂省的选手这么厚颜无耻,不但是专钓清道夫,还拿来当成战果了....
偏偏比赛规则里没有限制钓上来鱼类的品种,这样做还真能说得过去;
这就让大家都憋着一股气,你说人家违规嘛,又都是照着比赛规则来,说没违规嘛,尽是钓些不能食用的鱼类,这也太恶心人了;
所以大家心里很不服气,很多人已经当场发声,表示下一届比赛一定要增加这么一条规则,清道夫不能计入比赛成绩;
于是有些心里不平衡的人甚至拍了照片或者视频,发到朋友圈或者抖音里;
“大家看看,这一届的钓鱼大赛冠军,钓的全是清道夫....”
“泉城惊现清道夫终结者,专钓清道夫,并勇夺钓鱼大赛冠亚军....”
“论钓鱼,我就服这桂省来的两表兄弟了,专钓清道夫还拿下了冠亚军,什么时候桂省的清道夫清理工作已经如此发达”
也不尽只是眼红或者气愤,有些人发这些照片,视频的时候,也只是抱着一种开玩笑的心态;
只不过,这种信息的传播也很快,因为得益于抖音等应用的普及,哪怕是不爱钓鱼的人大多也知道清道夫是什么货色;
这种偏门的信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于是,纷纷有人点赞,转发;
“求钓清道夫的方法,我也想拿个钓鱼冠军;”
“跪求快速钓上清道夫的高手指点迷津,如何半天钓上近百斤清道夫....”
还有一些钓友,则在研究着王北北他们钓上来的鱼....
甚至有人在征求得王北北同意之后,现场解剥了两条被钓上来的清道夫,掏出它们肚子里的鱼饵,又是看,又是捏,又是闻的,想从中获得一些线索....
王北北也懒得理,直接把鱼笼里的鱼倒到地上,谁爱研究就研究去,反正奖金和奖杯都到手了;
&
第125章:水蛇的广告片
接下来的几天,四人组并没有闲下来。
凌志那里的进展非常快,有了张一帆的资金打底,几乎是一天一个新状态;
该开模的开模,该送样的送样,就连组装厂都找好了,泉城附近的一家代工厂;
单价不高,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过运动腕带的代工经验,也就是能满足高密闭产品的制程,可以进行水下产品的测试;
张一帆也没闲着,努力地弄着宣传,反正大家都还在这边等通知,趁这时间肯定得先搞点自己的活;
他让王北北和高勇各自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名字就是:鲁省钓鱼大赛冠军,亚军;
弄出了公众号,肯定要推送一些内容;
第一天,两个公众号放的都是钓鱼大赛的内容,别说关注的人了,就连点击其实也都没有几个;
第二天放出来的内容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是一段在钓鱼场里拍的视频.....
给了张一帆他们参赛券的钓鱼场老板还是很关注这一次的钓鱼大赛的;
在王北北和高勇获奖之后,他便连夜让广告店老板帮他把和这两个人合影的照片给印了出来;
那可是一面三米高五米宽的大型彩印,直接就挂在他的钓鱼场门口还有侧面临近马路的地方,上面还印着一排大字:恭贺本钓鱼场钓友王先生及高先生荣获本届鲁省钓鱼大赛冠亚军....
钓鱼场门口上方还拉了横幅,那架势,就像是某中学在高考后出了个省状员一般隆重;
只要有人一问到这横幅和照片,钓场老板便乐呵呵地讲起当天的神奇战迹.....并且言语中还隐约地把王北北和高勇这两人说成是他钓场常客;
是以,王北北他们过来拍视频的时候,那老板直接就开了绿灯,几乎是有求必应,甚至早早言明,不收钱,钓上鱼也直接带走,不收钱....
所以,拍摄的过程无比顺利.....
于是,由张一帆编剧加导演,王北北和高勇主演的一部广告片就在这个钓鱼场里诞生了;
广告片的名称是《钓王是怎么样炼成的》;
在张一帆看来,这钓鱼大赛冠亚军的名气,不用白不用,空置个几天,热度也就没了;
还不如拿出来发挥点余热,趁着还有点热度,为公司产品的宣传添砖加瓦,至于面子什么的问题;
张一帆举了个例子:你们知道去年鲁省的钓鱼冠军是谁吗奥运会里拿下世界冠军的,怕是你们也记不住几个吧
别太自以为是,跨了这个行业,还真没几个人会认识你们,咱们这只是想着把利益最大化;
于是,这两表兄弟被说服了,反正就拍个广告,反正这广告也不可能拿到电视上去播,丢人也是丢在外地.....
总之,好一顿自我安慰和相互安慰,表哥想着为了表弟,表弟想着为了公司.....
没有代言费用,也没什么广告费,全义务劳动,广告片就这样开拍了:
一开始,首先就是王北北和高勇抱着奖杯的一通自我介绍,然后是给这个钓鱼场,特别是招牌那里一个特写——这可是老板特别要求的,为此他还赞助了一千块钱;
随后,就是王北北在镜头前讲解钓鱼技巧;
这些技巧都是他们在网上搜的,从各种鱼类在水里生活的分布水位,到它们的生活习性,喜好的食物,进食的特征,应有尽有,稍微整理一下,便是一份高大上的理论知识;
总之讲起来就是理论一堆堆的,让人能有点不明觉厉的感觉,具体实不实用,也许老手还能说得上一二,新手和外行的就只能看个稀奇;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测水深,放饵这些基本操作.....
真正的关键点来了,王北北拿出那条水蛇原型机,仔细地介绍起它的性
第126章:试产(1)
信诚电子,位于泉城高新科技园区的边上;
今天他们迎来了一批客人,原本一个一千台机子的代工订单,不过区区数万块钱的单值,根本就没引起什么高层重视;
只是由市场及销售部门按照正常程序接单,项目经理协调各部门资源,生产计划排程一切按步就班来,要开始排产,起码也要半个月后了;
然而,突然从最高层下达了个命令,要各个部门配合,把这个很小的玩具订单提到优先次序来排产
这下所有的部门都乱套了,按这么一千套的订单,其实哪怕是在pvt阶段,做做停停,所需的生产时间不过就两三天;
但是就这两三天时间,也是影响很大,因为产线上的排程原本就是满满的;
设备稼动率,产线利用率,甚至连转产品的时间都被工业工程部门算到了以分钟计;
也就是这边提前了,那边就要往后拖
至于生产员工之类的,反而不用怎么培训,指定一个位置,给一份作业指导书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电子制造业发展到这一阶段,已经经历了需要个人技能单独作业,到流水线集体作业;
再到现在的人员在产线上,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机器,或者代替部份机器无法完成的岗位的发展,再往后,就是机器取代人员了;
纷纷有人悄悄地议论着,这个玩具订单的老板,是不是和老总有什么关系
于是,张一帆他们进入工厂的时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待;
人事部专门腾出了一间会议室供他们作为临时办公使用,水果,茶水不间断供应;
生产计划部门安排了设备最新,停线率最低的产线
品质部把眼最尖的,最机灵的老手qa给调到了这条产线;
工程部专门派了两个技术员,一个死死盯着产线上的波峰焊设备炉后品质,另一个则要负责测试设备的正常运行;
就连生产线,也都选了些熟手过来,整条产线上就连一个临时工都没有;
来料检验部更是提前加班加点进行加严抽检,发现一些塑胶来料有批锋的情况下,自己便组织了人员,用美工刀一点一点切掉
总之一切的准备,都为了能在最快的时间把产线开起来,不惜一切代价
在最后一次调整组装工位后,原本就要开动产线了,张一帆和凌志商量了一下,然后便叫停了
如果这样生产下去,品质根本就不可控,甚至连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都不知道,因为没办法追遡;
——————,
刘小明,一名产线员工,月月光的那种,进电子厂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想追个女孩子回家结婚——都说电子厂里妹子多;
进了厂后才知道,女的确实很多,但大部分是大妈,但是厂里的福利还算不错,工作也算轻闲,于是就呆了下来;
因为是年轻人,手脚麻利,而且又懂点基本的电脑操作,所以刘小明的岗位一直都是测试站;
昨天下班前,领导就交待,明天会有重要的客户过来,生产一款新产品,让大家下班前搞好5s;
今天一大早上班前由领班主导的早会上,平时难得一见的主管也参与了,甚至还说了几句话,无非就是让大家注意纪律,保证好自己岗位的5s,做好防静电等等
平时半年也见不到一次这样的阵仗,哪怕是有客户来审厂,也不至于这么紧张;
所以,大家都如临大敌,刘小明也不除外;
在产线还没开起来的时候,无所事事的他只能一遍遍用无尘布擦着自己负责的测试台;
以前听调测试程序的工程师说过,这套东西就要好几十万,在这种新产品试产的时候,这个测试站犹为重要;
良率数据要从这里出来,而且,这样的测试之后就是组装,最终组装之后的产品,如果有失效的话,维修,分析都需要报废外壳
如果产线跑得快,就很可能会有漏测的现象发生,如果漏测的产品进到下一站,负责测试的刘小明是要受到处罚的;
很快,刘小明就发现了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工程部的人员在不断地忙碌着,不断地在产线上添加条码枪和电脑,几乎摆得密密麻麻的;
以前刘小明也见过,有些要求高的电源产品,在几个关键工序上要扫条码,比如测试站,老化站,出货检验等等;
只不过,这一次做得好像有点过头了,几乎每个工位都要扫描
也就是说,这些条码在系统里关联之后,只要查出是其中一个零件出了问题,立即可以在系统中调出来,这是什么供应商生产的器件,什么规格,哪一个周期,甚至连操作员的信息都可以直接调出来。
同样,只要有了产品的条码,与之相关的所有测试参数都能在系统里面调出来;
更厉害的是,它根本不可能跳站,只要跳过一道工序,在下一道工序中根本没办法通过,甚至多试两次,这个条码就会被锁死;
略懂电脑的刘小明觉得,这套系统,其实公司在原有的系统里优化一下,再增加一些路径和硬件也可以完成;
但是,那几个客户只是在会议室里鼓捣了不到半个小时,然后整套系统便开始可以运作了
在那个年轻得有点过份的客户把软件装到自己的测试站上时,刘小明由衷地感到佩服;
&nbs
第127章:试产(2)
生产车间是一个低尘车间,进入车间的时候有个吸尘室,但是没有达到很高级别的无尘要求,不用穿戴全封闭的服装,也不用带口罩;
信诚电子代工一帆科技的水蛇这条产线,其实也就只是比别的产线多一些扫描枪,最特殊的就是出货检验前段的防水测试段;
一个临时用防水布加上一些支架搭成的小水池,宽一米,水深一米,长度十米,水中放置了一些小景物的水池;
这就是水蛇这个产品的最终测试段,每一条水蛇都要经过这个涉水测试,才能够出厂;
测式人员所要做的也很简单,用手机扫码,然后绑定控制产品,通过这十米长的水池,看看景物有没有失真,控制是否正常;
然后,下一个工段的人就是把水蛇取出来,把它擦干水分,再进入风干机里面吹上一通,最后终检,包装,入库;
这么一通下来,让张一帆他们几个人都大开了眼界,以前想象中的现代化生产线,和实际的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
至少在这家工厂里不是那个样子,凌志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他还觉得算是不错的话,那肯定就不是业界的最低水平;
凌志倒是科谱了一下,不是不能实现自动化,但是成本和产出会形成一种矛盾的存在,对一款产品,首先就是要考虑投入能不能得到足够的回报,
自动化这个事情,其实是要花很多预算的,动不动就要几十上百万的投入,万一产品的销量或者利润跟不上,那就是笔赔本买卖;
而人工在现阶段反而占了优势,因为这条产线不需要,就可以把他们调到另一条产线上去;
随着产线的停停开开,产品在一个上午内总算是生产出来了一些,不多,就一百来台合格品;
有几台是作业问题和制程问题导致的不良,也有两台产品,张一帆觉得失效有点奇怪,可能是设计余量的问题,要带回去研究。
那么,接下来就要考虑销售了;
销售的渠道,张一帆三人组也有过讨论,在电视上放广告的话,投入太高,而且效果不一定好;
现有的渠道,其实就三条,一条是之前卖验瓜器的淘宝店,另外两条,则是王北北和高勇的公众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