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衣布衣出
瑾融点点头,和胡敬对视一眼,说道:“若是不张扬,福王就只有称病了。”
…………
第二日上朝,阁部奉上福王递上的称病折子。称劳累数年,昨日病发,来势汹汹。太医已然看过,说福王需要静养。
除了刘成之、王贤几个福王一系的重要人物,朝堂上众臣都暗暗吃惊。福王昨日上朝还好好的,又正值年轻力壮之时,哪里会劳累病发
再看皇帝,脸上没什么表情,居然并不多问,很平静的应了。
之后,皇帝干巴巴的称赞了福王这几年为国事操劳,准了折子,叮嘱福王安心在王府静养。
原本不明所以的众臣听得皇帝这几句话,哪里还不明白。福王这是做了什么错事吧这错处要大到什么程度竟然需要称病,退出朝堂的地步。
众臣的视线有意无意的在太子和禹王身上扫过。这还没怎么样呢,就倒下了一个皇储之位的竞争者。起码现在,福王是没资格在朝堂上角逐了。
站队在福王一系的朝臣们更是心里没底,他们以后该何去何从皇上可没说王爷这静养是什么期限。
众朝臣的视线关注着太子和禹王,皇上也把冷冰冰的视线转向二人。
如此紧张的气氛,瑾融早就低头装死了。
太子却还左一眼右一眼的瞄着皇帝,心中不住的猜测,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皇帝和福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会让皇帝直接把福王逐出朝堂。
这么好的机会,他是不是应该派人查探根由,把事态闹大,闹到明了,把这个讨人厌的七皇弟彻底踩死
所以皇帝看过来的时候,正对上太子怀着心思的眼神,和他那不加掩饰的幸灾乐祸。
看着这样的太子,皇帝的心就是一冷。他自认,和历代皇帝相比,他是个重视兄弟父子亲情的帝王。可他这儿子,性情却如此凉薄,自家兄弟已经遭难,却还想着踏上一脚,甚至置于死地。
再看一眼低头盯着地面,看不清神色的瑾融,再想想他二人这几日的行径。皇帝由不住的生气。
“太子,朕观你这几日甚是忙碌,朝廷政事都顾不上,不知在忙些什么”皇帝先拿太子开刀。
饶是太子对政事和皇帝老子的态度不上心,也能听出皇帝语气中的不善。
这个……该怎么回答来着
他总不能说,他在自己府里发现了几个极有韵味的姬妾,所以乐不思蜀了吧。
太子出列,答道:“禀父皇,儿臣一心扑在政事上,已经问过户部事务,得知一切正常。儿臣想着,若儿臣时时
第八百九十章 可惜,事与愿违
妇贵正文卷第八百九十章可惜,事与愿违皇帝的语气不算严厉,却隐隐有着深恶痛绝、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对于这种内容的斥责,瑾融很有些蒙圈儿。
他这父皇干脆就是无理取闹,在找茬好吧
正因为他是参政的皇子,才更不能哪儿哪儿都伸手好不好他的差事是协理吏部,没事操心别的事情,到处伸手,身为一个暗地里野心勃勃的皇子,他不嫌死得快吗
“儿臣记得父皇总说,朝廷政事最讲究个各司其职。儿臣谨记父皇教导,不敢违逆。无论赈灾还是地方治理,都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儿臣就算心系原州困境,可也力不能逮,不好胡乱伸手啊。”
瑾融瞄着皇帝脸色更不好看,连忙说道,“其禀父皇,儿臣现在做的事情,对咱们大夏朝也是有好处的。活跃京城商贸经济,那个,同样也是为朝廷出力。”
活跃商贸经济朝堂上众臣,面面相觑。韩延回和刘成之倒是听明白了。
皇帝大略明白他的意思,却更是气愤。他手指点了点瑾融,不知想到了什么,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竟然没再追究瑾融。
转而冲着安国公发火道:“还有安国公,你那孙女,去年铺设轨道捅出来的娄子还没找补好,这里赚银子倒是赚得不亦乐乎。她那返工的工程可有进展把朝廷工事做成那个样子,难道她就没有一点儿愧疚之心”居然就撺掇瑾融,用园子做生意。
最后这句话皇帝没好意思说出来,自己儿子贵为皇子,却被臣下的孙女撺掇,说出来似乎有些好不好听。
安国公脸皮超级厚,听了皇帝斥责,也明白了皇帝的潜台词,却丝毫不以为意,像寻常回事那样出列,躬身回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这些事情和微臣没关系,应该是工部要掌握的,所以就没有过问。既然陛下问起,微臣今日回去就询问孙女详细情况,连夜写个条陈,明日早朝时上奏圣上。”
安国公说完,还淡淡的扫了阁部几个神色莫名的老狐狸一眼。
想看他热闹做什么春秋大梦呢他孙女能被皇帝在朝堂上屡次提及,那是他叶家的荣耀。他们别家豪门,就是孙子,有哪个能被圣上如此重视
瑾融听了安国公似是而非的回答,忍不住嗤笑一声。
随后就看见皇帝扫过来的严厉眼神,连忙说道:“父皇,这个事应该是工部跟踪的,想来工部知道轨道工程的返工进度。”
又提到了工部!
皇帝面色一黑,心中不无郁闷。
他原本想让几个儿子把这座江山当作自家产业,和他一起好好经营,经营出一个千秋盛世来,所以才给他们机会,在朝堂上历练。
可惜,事与愿违。
太子近二十年参政,把个还算清明户部搞的乌七八糟,腐坏不堪。原本已经修养十几年的大好江山,被他胡乱实施的赋税,压榨的一日不如一日,而国库却日渐空虚。
亏得中书省在他手中攥着,还能控制一二。若不然,他都不知道国库从哪里筹银子做日常运作。
可瑾坤是太子,难道把他的差事夺了不成若是那样,瑾坤以后登记,哪里还有帝王的尊严和震慑力
而福王,平日里看着勤勉,却顶着历朝历代的忌讳,做下私开铁矿、冶炼铁材的事情。这是大忌,难道他就不知道吗
还有工部,如此巨额的铁矿铁材进出,他不相信工部没他人知晓。
福王这些举动,无非也是把工部当成他自己的产业,在里面搅风搅雨,为他自己运作牟利。而工部官员各怀心思,大概想着辅助福王,就是辅助日后的君王,有从龙之功吧!
第八百九十一章 福王是被坑的
朝臣们各自揣度着之后的形势变化,只听皇帝继续说道:“亲卫营总领厉勉,协助大理寺办案。”
听到这句话,王贤稍稍松了口气,其他人也能听出厉勉协助办案的意思。
这就是说,皇帝要让这个案子的案情和大理寺的审案方向,按照皇帝自己的意思来。换而言之,就是皇帝要想控制事态的发展走向。
皇帝再扫一眼太子和瑾融,说道:“原州大旱,户部应提早准备,即刻核查朝廷可调用物资和各地存粮,以备灾情发生之时,能够及时赈灾。”
听闻皇帝此言,于世清的脸色不比王贤好到哪里。户部哪里还抽得出多余物资这些年的风调雨顺,着实让他们这些户部官员和太子彻底忘了什么是忧患意识。
突如其来的灾情,和原州地区连续两年的苛政赋税,已被刮尽地皮,根本经不起任何波折。一旦灾情发生,还不知会有什么祸患出现。
皇帝敲打过太子和户部,自然就轮到瑾融了。在皇帝看来,瑾融这小子的聪明伶俐劲儿,全部用在给自己谋财路这种扯淡事情上,简直没有一点皇家的气魄。
皇帝接着说道:“禹王自小聪慧,且心地良善、深明大义……”
被皇帝夸赞,并没让瑾融飘飘然,反而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完了完了,这下是真的完了。
他什么时候深明大义过而且心地良善,这个他倒不是很否认,可皇帝老子哪里会知道,他内里是不是良善,把这么大的高帽子,戴在他的头上,绝没有好事。
果然,皇帝继续说道:“眼见得天下多处地方大旱,国库日渐紧张。禹王这些年韬光养晦,积蓄良多……不要忘了,这天下是皇家的天下。皇家子嗣,对天下和百姓也有着一份责任……”
瑾融怔怔看着皇帝老子离开的背影,悲愤交加。这亏得是他老爹,若是换作另外任何一个人,他就要骂娘了。
眼见得就是瑾翊用朝廷的禁制物资牟利,怎么不找福王府的麻烦
而太子,本来应该充入国库的税银,被太子用来满足他日常的骄奢淫逸,去太子府随便顺顺那些姬妾们的首饰盒,就能让国库充盈不少。
父皇现在缺银子和救灾物资,却不提这二人,而是来他这里打秋风,这是什么道理他的银子那是辛辛苦苦赚的,不是刮大风的时候捞的。
瑾融这里纠结他辛苦赚来的财物银两,可殿上众人看向他的目光,却带了别样的意味。
皇上今日上朝,算是发落了福王和工部,同时也敲打了太子。而对太子和户部的敲打似乎还不算完,还要看户部整理出来能够用于赈灾的物资数量,才能看到最终结果。
而禹王,虽然被皇上斥责了几句,可是,今日唯一被皇帝认可的是广厦营造,金口玉言说了广厦营造施工严谨。
虽然是为了打秋风,可也夸禹王了呢。
皇帝斥责了两位殿下和两个重要部门之后,却夸赞了禹王的品行,肯定了禹王委托的营造行。就算皇上没有别的意思,也由不得众人不多想。
…………
接下来的朝廷风起云涌,不过五天时间,工部的一个郎中、两个主事就陆续被大理寺缉拿,下到大牢。
工部治下的几处矿产管事也锒铛入狱,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更换了新的管事人。
在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这几个管事在大理寺的协助下,对各个地方存放的铁矿石和库存铁材,进行了核查造册。
就连工部几个与冶炼相关的部门,也被大理寺官员入住。
 
第八百九十二章 才想到儿子的处境
婆媳二人过招较量了两三个月,赵氏无奈之下,也就灰心了。
她也曾想过,把秀芹说给汪桥做小。可是,不但汪桥不允,秀芹不吱声,就连街坊也说,儿媳刚进门,是不好给儿子添妾室的。
而且她这个儿媳不但娘家势大,还有宫里的人做主,做这种事是要招祸的。
于是,赵氏只能捏着鼻子,过着这种犹如没有儿媳一样的、自怨自艾的日子。
周碧瑶带着浅月进到赵氏房间,先给婆母行了礼,就侍立一旁,静等赵氏问话。
赵氏没机会搓磨周碧瑶,但婆婆的架子依然摆得很足。
大概因为她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所以依然居高临下的端坐炕上,看着站立当地的周碧瑶,沉着脸问道:“你们小两口不把我这个老婆子当娘了是吧凡事都瞒着我。人家街里街坊的都开始给我脸色看了,我却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把我当什么了”
周碧瑶低着头没作声。把铁业作坊的事情瞒着赵氏,是汪桥的意思,和她无关。汪桥想着晚些时候告诉母亲,母亲的心情也能松闲几日。
既然夫君有这个孝心,赵氏又没问到她的头上,她自然不会多言。
赵氏见周碧瑶站在那里装死,不由得气恼的。
她手掌用力拍打在炕面上,怒道:“你们这是真的嫌我老婆子碍事了,想气死我不成你!给我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阿桥为什么不去上工”
周碧瑶身边跟着浅月。浅月是周家的丫鬟,周碧瑶虽然把人带来了,可浅月的卖身契却实实在在留在了周府。
她有周府的梁夫人做主,并不惧怕赵氏,听赵氏把炕上铺着的锦缎面子,拍的啪啪作响,不由得皱眉,那可是自家小姐的嫁妆缎子,湖州丝绸呢。
她扯了扯周碧瑶的衣襟,说道:“三奶奶,既然大太太询问,您还是实话实说了吧,不要把大太太气出个好歹。”
浅月自然是把声音放低了,可也仅是低了一点,并没想避着赵氏,原本就是让赵氏听到的。自家姑爷心疼娘亲,可她家小姐却和赵氏没多少亲情。而且,这种事情,早晚赵氏都得知道,干嘛要因为这种人人知道的事情,让自家小姐受责难
赵氏坐在炕上,手指点着周碧瑶,气恼说道:“你瞧瞧你瞧瞧,我果然没说错,你们一个两个的都瞒着我。是不是你撺掇的阿桥,让阿桥对我这个娘亲离心的”
浅月不高兴了,赵氏身边的小翠和秀芹脸色也变了变。
三爷这几日没去上工,加上邻里邻居的那异样的眼神,明显的就是作坊出事了。不管三爷还是三奶奶,没把这事告诉大太太,那都是为了太太着想,不想太太担心。
可自家掌家太太想事情,全不按常人的思路走。听她这话里的意思,倒像是三奶奶使了坏心似得。
浅月再次对周碧瑶说道:“三奶奶您看,您的好心反倒让太太误会了。你还是把实情告诉太太吧。”
赵氏冷着脸,斥道:“阿桥媳妇,你的丫鬟都这么说了,你居然还想哄骗与我”
周碧瑶心下冷笑,难道赵氏还真以为有什么好事,瞒着她不成这可不是她有意要说的,听了之后,赵氏再吃不好睡不好的,三哥可怪不到她的头上。
“既然母亲忧心此事,那媳妇就对母亲说实话吧。”周碧瑶说道,“前日,受京城一件大案的牵连,大理寺查封了好几个京城的作坊。铁业作坊就是其中之一,这几个作坊的主事人,已经被大理寺羁押,入了大牢……”
周碧瑶把事情向赵氏说了一遍,说的不算详细,却也把衙门公布出来的所
八百九十三章 官差上门
这时,汪桥掀开纱帘,走了进来。他听说周碧瑶被母亲叫到房里,心知一定是因为作坊的事情,连忙跟了过来。
待进得门来,看见婆媳两人的神色,结合着刚才听到的只言片语,汪桥心知母亲大概已经把实话问出来了。
汪桥走上前,在炕沿边儿坐下,安慰赵氏道:“娘,您别担心,我虽然是个主事的工匠,却只是受雇于人,在作坊听命做事而已,并不牵扯别的事情。如今大理寺不让我随意外出,只是为了审案时方便传唤,并不是真的定罪。”
“什,什么”赵氏又是一阵心惊肉跳,“他们,他们真的不让你随意走动那外面有没有人看着他们是不是真的把咱们一家当犯人看管了”
汪桥怔了怔,看看周碧瑶。原来碧瑶没把这些告诉娘啊
周碧瑶则一脸无奈,她可没说这些,赵氏这个惊吓的表情和她无关,是三哥和赵氏两人没默契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