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衣布衣出
连贵两眼直视前方,一言不发。似乎公堂上的女子和他安国公府没任何关系似的。
季府管家更是紧皱眉头。按说这个时候,这叶氏已经和季府没有关系。可叶氏的问话,却在间接地质疑季家家主所言是否属实。
如此质疑长辈,难道她还企图再回季家不成
尤承惠严肃说道:“既然问案时你不在场,本官就对你分说一二。这个案子是当着相关所有人的面审理的,事实清楚,过程合理。你在此案当中所作所为,的确有失妇德,不贤不孝。季府提出的和离请求,完全在情理之中。”
叶欣仪点点头,看一眼季府管家,才仰着脸,继续说道:“大人说此事在情理之中,那么民妇就说说情理之外的事情。”
她说着,看向一侧坐着,记录堂上口供的书吏,似乎在提醒众人,现在仍然是文案时间,她说的话是口供。
尤承惠心生警兆,堂上官员也觉不妥。衙役们虽然被规矩所限,个个面色不变,保持着整肃,眼睛却精光闪现。想来,正期待万分的等着听这位刚刚被和离的叶氏,有什么不合情理的事情要说。
季府管家心下着急,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既然此案已经审理完结,小的不敢耽误大人和各位官爷的时间,咱们是不是可以退堂了”
尤承惠正有此意,听得这话,就要伸手去拿惊堂木。
一直没有开口的连贵说话了,他站到季府管家身边,拱手说道:“大人容禀,就像我家二姑奶奶说的,大人判与合理时,只听了季府一家之言,并未问过我家二姑奶奶,也未曾问过我家大老爷和国公爷。既然二姑奶奶有话要说,大人何妨听上一听”
叶欣仪听到这声二姑奶奶,一直绷着的神经就是一松,眼里差点儿掉下来。她以为,从她被周氏关禁起来,这世上就只有她一人了,再也没有人会给她分毫支持。
可是安国公府这个管事,这个一直以来,都替叶欣颜做事的管事,却在公堂上替她说话。
尤承惠看着连贵,眉头紧皱。
坐在尤承惠下方师爷也不想横生枝节,接口道:“连管事,此案连管事是从
第九百六十六章 留下个祖宗
妇贵正文卷第九百六十六章留下个祖宗叶欣仪在述说中显露出哀戚的眸子转向季府管家,质问道:“哪里血口喷人了我父亲失去世子之位的前后,季家待我如何,你们心里清楚。况且,我是武夫之家庶女,这是婆母在几天前,当着我的面亲口说的。还有你,若我父亲还是安国公世子,你一个奴才,敢呵斥我为‘叶氏’吗”
而且她也的确没变,她婚后种种针对嫡姐,甚至在祖父的寿宴上,差点儿把嫡姐推入万劫不复之地,也没见谁对她表示过不满意。
连贵刚才听叶欣仪说武夫之家时,心里就不舒服了,暗自埋怨自家这位二姑奶奶,还看不清所谓书香世家的真面目,依然如此轻视自家。
这时听闻这话出自季筱远夫人之口,不由得冷哼一声,不顾这是在公堂之上,冷声说道:“季府清贵,果然地位显赫,好大的排场,国公爷戎马一生、保家卫国,竟然会被人如此轻视、辱没。”
连贵说着,还扫了叶欣仪一眼,二姑奶奶在这种场合说出这种话,季府固然不好看,可也给安国公府招事了。
季府管家暗自叫苦,可又分辨不得。自家府上主子看不起武将,那是由来已久的。只不过没说的这么明白,没被人宣扬开来而已。叶氏之言极有可能是真的,若他反驳,还不知会引出什么言语。
今日的叶氏,和往日很不一样。
叶欣仪的确在向国公府借势,她的视线遇到连贵扫过来的锐利目光,不由得瑟缩一下。
尤承惠继叶大小姐之后,又一次感叹自己命苦。这位二小姐也不是个好惹的,她是不打算和季家善罢甘休,打算彻底撕破脸了。
作为京兆府尹的他,可就惨了。
季筱远是世间读书人的典范,是天下学子仰慕的对象。他容得叶氏在这里攻击季家,事后若是季筱远操作,是否会有那不谙世事的学子被煽动,都来攻击他这个府尹
他万分无奈,却还得故作威严的说道:“叶氏,你到底想说什么”
叶欣仪跪倒,说道:“大人,民妇对衙门所判和离不服。民妇想问问大人,似季府这样趋炎附势、攀附权贵时,就奴颜谄媚。权贵倒台后,立时翻脸无情之人,有什么资格指责民妇”
尤承惠的惊堂木终于拍在桌案上,喝道:“大胆叶氏,季大人是朝廷命官,又曾是你长辈,岂容你如此诋毁!”
“民妇,民妇知罪。”叶欣仪磕了个头,再说道,“只是,民妇真的不能离开季府。民妇担心儿子,早在几日前,季家就把民妇之子弄到了别处,直到现在,民妇都没见过他一面。民妇自己怎样都行,却不忍儿子被季家轻视、欺凌。大人,一旦民妇离开季府,只怕民妇之子会被清贵的季家看不起……”
说道痛心处,叶欣仪哀哀的哭了起来,声音悲戚:“季家诸人实在不能让人放心,民妇恳请大人收回成命,不要判民妇和丈夫和离。”
她今天来,就是为了儿子,为了给儿子铺垫个安稳的将来。她要引得众人的目光盯着季家,看着他儿子不被耽误,不被怠慢,甚至不要被暗害了。
季家把东泽营造行送上公堂时,她就完了。在失去名声、被丢弃、被无视之前,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情。
季承儒和离之后,还会娶妻。现在季承儒看着还好,谁知以后和续弦有了别的儿女,她的盛哥儿会受到怎样的待遇。
尤其周氏,是那么的厌弃她,季家好多孙辈,不差盛哥儿一个。她很怕盛哥儿被后母虐待,又不被祖父祖母关爱。
收回成命尤承惠眉心恼怒的抽搐几下,再次
第九百六十七章 改变了走向的流言
妇贵正文卷第九百六十七章改变了走向的流言叶欣仪已经好长时间没见安国公了,今日见面,她是心虚和不知所措的。
这位向来待她不亲近的祖父,是因为她和姨娘一而再、再而三的谋算尹氏和叶欣颜,才关禁了姨娘,对她也不闻不问。
如今,她落得如此地步,走投无路的回到娘家,不知等待她的是什么。
待到听安国公允许她留在府里,住的还是她原来的院子时,一颗心终于落在肚子里,连忙磕头,带着哭腔应道:“谢祖父收留,孙女不孝,给祖父祖母惹麻烦了。”
安国公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叶欣仪就是再不济,也是他安国公的孙女,是国公府嫁出去的女儿家。此时,除了好好的收留她,又能怎样
可是,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也免了她有别的妄想。
安国公沉声说道:“不过,你得记着,想过安生日子,就不要妄图生事。这里不用你讲那些礼数,所以,离赵姨娘和叶缘远一些。季家人可能会被你言语压着,不敢对盛哥儿怎样,但却拦不住你祖父我。
缘哥儿是我国公府的希望,若缘哥儿有丝毫差池,或者你有丝毫不轨的迹象,不论有无凭据,也不论有无后果,盛哥儿都要成倍的付出代价。你和你的兄弟、姨娘也将万劫不复。你可明白!”
最后这两句话说的阴寒无比,直吓得叶欣仪心下发寒,颤抖着声音,翻来覆去的连称“不敢”“不会”。
“好了,急着安生过自己的日子就好,不要肖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退下吧。”
看着叶欣仪和连贵等人退下,安国公自顾叹息,二孙女有这份心计和果决,若是用在正经地方,何至于此
就是那刘姨娘也一样,安国公府子嗣单薄,若她把那玲珑心思用在正途,难道她的儿子、女儿的境遇还能差到哪里去不成
人心不足,可见一斑。
还有那季家,算计的倒好,世事岂能都如了他的意
武夫武夫怎么了
安国公嘴角勾起笑容。
…………
得到回报的季筱远和周夫人恼怒异常,尤其是周夫人,听到回报,差点儿背过气去。
季筱远心中懊悔,早知这样,先把东泽营造行的事情压下来。再想法子用盛哥儿压着叶欣仪,不怕她不乖乖的自请出府。出府之后,她还得处处提着小心,才能换得盛哥儿的平安顺遂。
现在可好,公堂上不但有涉事的几方人士,还有京府衙门的众多官员和衙役。尤其是衙役们,他们可不单单只守在公堂之上,这些人也是要寻街的,传递消息最是便利快捷。
叶氏那番话,甚至都不用刻意宣扬,用不了多久,就能传遍京城的各个角落。
季家不但惹了一身骚,盛哥儿也成了压在他们众人头上的一座山。人吃五谷杂粮,活在这变幻莫测的世上,谁能保证日日平安
如今季家已经被叶氏说成趋炎附势之辈,再也不能再出差错,让人指点质疑了。
屋子里没有旁的人,周夫人缓过气来,恨恨说道:“这个贱妇,就不应该放她离开,应该想法子把她处置了!”
“唉,哪有你说的这么简单。”季筱远叹息一声,“叶氏和她的姨娘惹恼了安国公,安国公可以对他们置之不理,甚至严加处置。可若是咱们府上把叶氏如何了,就是为了国公府的面子,叶堂老儿也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咱们摊上了人命,只怕更难收场。”
是他们当初打错了算盘,看着那叶欣仪言行举止处处妥当,才娶进家门。如今看
第九百六十八章 这是个机会
好像在突然间,大家伙儿就都明白了,若说有利于普通百姓,那些制作出新器具的手艺人,似乎更能给百姓带来实惠,更能改善百姓的境况。
而且,平民百姓送孩子去学手艺,比送孩子读书要容易得多。
就像近几个月,广为人们称道的广厦营造。他们招收的学徒,不但能学手艺,东家还出纸笔,教学徒认字。
若是手艺人能在广厦营造那样地方做工,不但工匠老师傅的工钱丰厚,学徒识文断字不说,认字和手艺学得好的,还会有赏钱,更有可以期待的将来。
这可比砸银子读书强多了,街上那成堆的落魄秀才,完全就是强撑着面子等死而已,哪里还有颜如玉、黄金屋等着他们来世再说吧。
说白了,不管读书也好,学手艺也好,都不过是为了给自家挣个好日子而已。
就在这些议论从各个角落悄然而起,愈演愈烈的时候,原州和周边州郡关于农田收成的折子递进了京城。
虽然原州第一场降雨时已进入七月,但由于朝廷调运过去的耕牛和各种新式农具的及时跟进,这次的抢种抢收速度快了一倍不止。尤其是那些农具,效用堪称神奇,被当地官员和百姓广为称道和推崇。
受灾地区有了这次荞麦收成,再有朝廷的赈灾粮做少许贴补,成千上万的百姓就有了果腹之物。不但百姓能得以续命,朝廷的压力也大减。
折子送进来时,已经是下晌,阁部的四个相公想着这是好事,好消息当然要及早送进皇宫,让皇帝高兴高兴。
皇帝这时正在训斥瑾融,手指“当当当”的点着桌面,气恼道:“太不像话!圣人教化愚钝百姓,才有了我们天朝盛世。否则,世上之人岂不还是茹毛饮血的愚昧之徒你这事做的太过了,不像话!”
京中兴起关于季府和清流的质疑时,厉勉就报给了皇帝。
厉勉暗指,此事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传播如此之广,逻辑性这么强,是因为有禹王府的人在操控。
皇帝不用想就明白其中原由,这才把瑾融宣进宫中。
瑾融则一脸的不以为然:“读书的教化之功当然有,若是有能力,让天下所有百姓都读书明理,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把这样一小部分人抬举的这么高,而且只为了抬举这些人,就把研读经史子集,当做天下最顶尖、最重要的事情,把世上所有其他行业全部踩在脚底,限制其发展,这似乎就有些过了。”
皇帝眉心跳了跳,没有在第一时间反驳。
瑾融说的这个,皇帝也认可。自从轨道投入运行、豫远郡制造的器具使用以来,皇帝真实感受到手工业兴盛和匠人的大用处。可,可瑾融他也不能这么急躁,一下子就把事情推成这个样子。
流言只在京城传播还好些,至少这里是天子脚下,若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皇权在握,很快就能得到镇压和控制。
问题是,这种流言现在已经有了往外蔓延的趋势。这若是让这种言论流传到其它州郡,甚至传到偏远之地,天高皇帝远的,万一激起读书人的义愤,再有居心叵测的人在其中推波助澜,一个控制不好,那就是大事件。
能读得起书的士子虽然不多,可若天下士子全部聚集起来,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皇帝各种念头在心里打了好几个转,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总之你的手段太过急躁,推进太快。既然此事已经起了一定的效果,即刻安排你的人收手,不得推诿拖延!”
“这么好的机会,可惜了。”
瑾融嘟哝一声,还翻着眼睛撇了撇嘴,才极为勉强的答应一声。被皇
第九百六十九章 缺了点儿什么
虽然有皇帝的一力支持,但朝堂上文官人数众多,基本都是读书人出身,所以专利律法的撰写和推行一直都有阻力。
在瑾融和他身后一众人的参与和提议下,专利律法的内容,不但有保障匠人研制成果的条款,更有对做出成绩匠人的分级审定和身份保障。
在瑾融的提议中,也就是叶欣颜的提议,根据匠人出品和所做贡献,给匠人评定级别。不同级别的匠人,享有朝廷不同等级的俸禄。同样也有见官不跪、等同于士子的优厚待遇。
这是叶欣颜参照她上一世,工业刚刚兴起时,激励工人提高技术的措施。
在没有扫盲、没有义务教育的古代,这种评定制度和优厚待遇,对工匠提高自身技艺、让更多的人进入工匠行,很有促进作用。
可是,这样一来,工匠也等同于有了功名。虽然这只针对一小部分手艺精湛、对朝廷和百姓做出卓越贡献的工匠,却也严重挑战了读书人的地位和尊严。
所以,在修撰律法的时候,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
即使阁部的四位相公也意见不一。
韩延回自是赞成的,魏辛两人本心不赞成,但慑于皇帝威仪,只保持了模棱两可的态度,但遇到于此相关的事情,却是在拖延推诿,甚至制造阻力。
其中,刘成之出身世家大族,反对最为激烈。
皇帝把视线转向四位阁老,京城百姓对清流代表的季家有了的质疑,直接延伸到质疑读书人的品行是否高洁。
所以,这真是个能压制众多迂腐文官很好契机。
刘成之听了瑾融的话,已经面色难看。这时再看皇帝的神色,生怕这事情就此敲定,连忙起身,走出一步,拱手奏道:“律法是历代祖宗留下来的,本就不应更改。陛下为了天下兴盛,想试一试,臣等都愿意辅助陛下完成。但修订律法是大事,怎能操之过急还有给匠人俸禄之事,微臣以为,这有违圣人之道,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