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可大可小
由马根济大夫主持的北洋医学馆(英文名称为总督医院附属医学校),在施病养病院内成立,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西医教育机构。
马根济和英美驻海沽军医,共同担任医学馆教学工作,主要课程包括生理学解剖学药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产科五官科皮肤科等。
教学内容以实用性为主,把当时社会流行且中医较难医治的疾病作为临床教学的重点。
1885年,首批学生毕业。
几年后,年富力强的马根济大夫英年早逝。
他参与创办,并主持近代中国第一所规模完整的西医院,和中国最早的官办西医学校,为西医在华传播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也正因为如此,这家医院最终才改名为:马根济大夫纪念医院。
路承周觉得,马根济的名字,之所以能被命名为医院的名字,最重要的是,他创办的那家学校,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医务人员。
路承周之所以创办树德小学训练班,并且亲任班主任,同时尽量抽时间,去给他们亲自讲话,做时事分析报告,讲最新局势发展,也是想为以后的海沽站,打上自己的烙印。
路承周几乎把整个医院转了一圈,才去了住院部。
这一圈下来,路承周基本上记住了医院的结构。
:昨晚太累了,这一章是早上刚码的,很新鲜,求票。
第三百七十四章 兄妹情
路承周走到胡然蔚的病房门口,正要进去的时候,突然听到他们兄妹在聊天。
哥,你到底什么时候才不跟日本人干事了?这是胡海燕的声音。
她一直以为,胡然蔚是在抗战,这也是她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
然而,金惕明告诉她,胡然蔚惹上了官司,把她骗到宪兵分队后,她才明白,自己敬仰的大哥,竟然已经投靠日本了。
说实话,当时她很痛心。
胡海燕从来没想过,哥哥会变成这样的人。
在宪兵分队时,胡海燕悉心照顾胡然蔚的同时,也在不断劝说胡然蔚,不要再给日本人做事。
胡海燕找到杨玉珊,以胡然蔚的伤势过重为由,坚决让胡然蔚去医院治疗。
到马大夫医院后,胡海燕每天都要劝胡然蔚,让他回头。
我就算想回去,又有什么用?胡然蔚叹息着说。
每次看到胡海燕失望又痛心的眼神,他心里都不好受。
胡然蔚之所以投靠日本人,倒并非是他想当汉奸,而是跟着陈树公的结果。
胡然蔚是陈树公的亲信,只要陈树公抗日,他就抗日。
如果陈树公当了汉奸,胡然蔚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有用,只要你回了头,中国就少一个汉奸,多了一个抗日志士,我们的力量对比,就不一样了。一正一反,可是两个人呢。胡海燕劝道。
这件事,容我再想想吧。胡然蔚轻声说。
他就算回去,军统还会接受吗?
就算接受了,还会信任他吗?
胡海燕还要说话的时候,路承周在外面敲了敲门。
路主任。胡然蔚看到门口的路承周,脸色一变。
刚才他跟胡海燕的谈话,可别让路承周听见了。
胡队长,伤好了点没有?路承周在医院门口随便买了两样点心和水果,将东西放到床头,笑吟吟的问。
胡海燕听到胡然蔚喊路主任,知道来的这位也是日本特务。
她站起来,也没打招呼,平静地离开了。
好多了。胡然蔚用手撑着身子,想要坐起来。
你不要动,要多休息。路承周连忙阻止,坐到了刚才胡海燕坐的凳子上。
多谢路主任来看望。胡然蔚看了看门口,没有其他人了,眼中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一脸感激地说。
原本我是安排赵宾来探望的,杨主任跟他一起来,可半路上出事了。路承周伸手摸出烟,弹出一支后,将烟伸到了胡然蔚面前。
这里不准抽烟,路主任抽吧。胡然蔚倒是想抽,可胡海燕对他监视得很严,烟不能抽,酒不能沾,连油腻的东西,也不能多吃。
那我也不抽了。路承周将烟收起来,既然是人家的规定,他当然要遵守。
刚才路主任说,杨主任出事了?胡然蔚是情报处长,对这些事情,还是很敏感的。
是啊,中午在国民饭店,高桥丰一和杨玉珊同时遇害了。路承周叹了口气,说。
什么?胡然蔚蹭的坐了起来,顾不上伤口传来的巨大疼痛,诧异地问。
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刚才去了法租界的巡捕房,看到了他们的尸首,顺便为看看你。路承周缓缓地说。
谁干的?胡然蔚问,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肯定是军统。
也只有军统,才会将目标对准杨玉珊。
胡然蔚突然想,杨玉珊被杀后,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呢?
他在马大夫医院,几乎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军统要除掉他,实在容易得很。
暂时还不知道,据说是军统。路承周不置可否地说。
胡然蔚以前虽是情报处长,但现在不过是三室的二小队队长罢了,比他要差一级呢。
军统胡然蔚喃喃地说。
好了,我还有事,你好好休息。也不要惦记工作,有其他兄弟在,不用担心的。路承周安慰着说。
路承周走后没多久,胡海燕又走了进来。
好虽然在外面工作,但一直注意着病房的情况呢。
这个路主任,是不是你之前说的路承周?胡海燕问。
是啊,要不是他,我恐怕被人害死了。胡然蔚叹息着说,路承周救他,或许只是无意,但这个人情,他实在是难还。
他是情报三室的二队长,并不是路承周的下级,就算想为路承周效劳,也找不到机会。
况且,这段时间,胡海燕总是劝他,让他重回军统。
以后,怕是更没机会还这个人情了。
此人长得獐头鼠目,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哥,以后尽量别跟这样的人来往。胡海燕叮嘱着说。
路承周长得也还算可以吧,并没有你说的这么不堪。妹妹,你可不能因为人家的身份,连长相也否认了吧。胡然蔚苦笑着说。
不管他长得如何,反正在我眼里,他就是个可恶的汉奸!胡海燕恨恨不平地说。
在你心里,我是不是已经变成了一个可恶的哥哥?胡然蔚叹了口气,说。
你再这样下去,肯定也有那么一天。胡海燕看了胡然蔚,一副恨铁不成钢地口吻。
路承周回到英租界后,去了趟大兴日杂店,给宪兵分队打了个电话,得知中山良一已经回来,他特意又去了趟宪兵分队。
先到情报一室时,路承周发现,赵宾也回来了。
赵宾,你去哪了?路承周看到赵宾,不满地说。
我刚开始躲在二楼,等人都散了才回来。赵宾惭愧地说。
说说当时的情况。路承周心里一动,当时赵宾就在现场,听听他的说法,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我与杨主任正在选点心,突然高桥丰一带着两个便衣来了,说奉中山先生之命,要带杨主任离开。赵宾脸上露出思索之情,缓缓地说。
当时杨玉珊的如何?态度怎么样?路承周打断了赵宾的话,问。
这些事情必须问清楚,如果有泄漏,还可以补救。
当时杨主任很惊讶,但并没有反抗。赵宾想了想,郑重其事地说。
第三百七十五章 描述要准确
路承周仔细听着赵宾的描述,知道当时详情的,五个死了两个,剩下的是特高班的人,他也不好去问。
杨主任好像很惊讶,也很愤怒,但并没有反抗。赵宾仔细回想着当时的情形。
他此时脑海中,对中午的事情非常清晰,特别是枪击之前的事情。
至于枪击之后,他反而记得比较模糊,或者选择性失忆。
赵宾从参加侦缉队开始,一直过得比较顺畅,就算以前抓捕的过程,遇到案犯的反抗,也不过是逃命罢了。
像今天这样的,抗日分子把他们打得抬不起头,甚至还将枪杀了他们两的的情况,根本就没出现过。
她有没有惊慌?路承周又问。
杨玉珊当时的表情,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信息。
而惊讶愤怒的表情,正惊慌,还是有点区别的。
但是,赵宾未必会注意,或者说注意到了,也不会分辨。
惊慌?感觉她确实有点手足无措。赵宾换了一个词,手足无措是肯定的。
在公众场合,还是当着外人的面,被特高班带走,杨玉珊会感觉非常没有面子。
高桥班长和杨玉珊被杀,你又在现场,日本人肯定会详细问你过程,甚至会几次,几十次的问。你一定要想好措辞,准确的描述当时的情况。因为你的描述,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判断。路承周缓缓地地说。
我一定如实汇报。赵宾连忙说。
什么叫如实汇报呢?我可以给你透露一点消息,我们怀疑,杨玉珊很有可能,暗中在为军统做事。你的描述如果不准确,比如说,她当时的表情是手足无措,还是惊恐失色?路承周缓缓地说。
杨主任是军统?赵宾被吓了一跳。
施锡纯是军统的球组三号,既然是球组,肯定还有其他成员。路承周淡淡地说。
主任,你觉得,我应该怎么说?赵宾说。
如实说,我刚才说了,你的描述,有可能影响日本人的判断。你也知道,日本人容易恼羞成怒,翻脸不认人的事,更是常干。路承周意味深长地说。
我知道了。赵宾郑重其事地说。
怪不得刚才路承周在说到杨玉珊的时候,他总觉得怪怪的。
以前路承周对杨玉珊,一般都会喊杨主任,今天直呼其名,原来是因为这个。
枪击发生时,你在哪里?路承周又随口问。
他想知道的,是当时杨玉珊的态度。
他跟赵宾的这番谈话之后,想必赵宾应该知道,如何应付日本人的讯问了。
当时我在大厅隐蔽,然后跟着人群,退守到二楼,待机杀敌。赵宾迟疑了一下,缓缓地说。
他当时吓得差点尿了裤子,趴在桌子底下,一动都不敢动。
后来混入人群中,跑到二楼,在窗户那里,看到了野崎击中杨玉珊,以及军统的人员,击毙杨玉珊的过程。
不必说得这么勇敢,日本人知道咱们是什么德性。路承周笑了笑。
他当时确实没有看到赵宾,以赵宾的性格,当时肯定是逃到二楼躲了起来。
如果他跟日本人这样说,反而会让日本人瞧不起。
是,我就说被人群冲倒,只能跟着他们到二楼。赵宾说。
好吧,这种事情,没参与也好。知道的越多,反而越没什么好事。路承周叹息着说。
多谢主任提醒。赵宾感激地说。
闻健民死后,他跟宁明李继平就成了没娘的孩子。
幸好,情报一室本就没什么人,路承周只能用他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觉得路承周对他们也还不错,至少没有歧视他们。
赵宾和宁明,现在每人去大兴日杂店守一个月,昌隆盛这边,相当于仓库。
其实留在情报一室,也只是干点内勤的事。
主任,中山先生请你上去一趟。李继平突然在门外敲了门声,推开门后,轻声说。
知道了。路承周点了点头,中山良一要跟自己谈的,肯定是杨玉珊的事情。
路承周自行去了趟法租界巡捕房,还先给川崎弘打电话汇报,就是想参与此事。
他有徐树基的关系,日本人一定会让他参与的。
到中山良一的办公室,除了中山良一外,野崎和陈树公都在。
法租界巡捕房那边,调查有没有进展?中山良一看到路承周后,问。
暂时没有进展,只知道枪手是朝海河方向逃窜。路承周沉吟着说。
此事,明天的报纸就会登出来。陈树公突然说。
登出来也没办法,要抓到这个枪手,还得靠我们。中山良一缓缓地说。
市区的新闻已经实行管制,原来海沽有十二家报社,现在关停了六家。
所有带有反日倾向的报纸,必须停刊。
如果不能改变舆论方向,不亚于与日本为敌。
只有租界的几家报纸,还在苦苦支撑。
但日本特务机关也想了办法,租界发生的报纸,只能在租界内发行。
日本人控制了邮局,设立了邮电检查所,租界的反日报纸,无论是通过水路陆路,还是邮路,都出不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