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帝国文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冷剑情
三位大师围在一堆讨论诸葛亮的后期发展方向,庞德公道:“若论谋略战法,排兵布阵,荆州附近有一个人,天下无出其右者。”
司马徽和黄承彦问道:“何人”庞德公笑而不答,二人又一再追问。
庞德公捻须笑道:“呵呵,其实你们也知道,只有灵山酆公玖才有如此能耐,于是就把诸葛亮送到了灵山脚下。
诸葛亮上得灵山来,果然山青草绿,鸟语花香。隐隐几座茅草房显现山顶,烟雾缭绕,宛如仙境。诸葛亮来到草房前,叩门。门开,一老者向里侧卧。
诸葛亮跪下磕头,请求教授。酆公玖一摆手,“山村老朽,不敢误人子弟。”
于是诸葛亮起身,站立门外,久久不去。站立许久,不见酆公玖有什么动静,诸葛亮也估计这招没什么效果,一咬牙,使出绝招。干脆就住在门外了,每天帮酆公玖倒水劈材,闲暇时候研究八阵图,酆公玖看在眼里,也不理他。
如此半年有余。一日,诸葛亮挑水进门,猛然看到门上贴着两个字“水,火”。两字自他来时便以书写于此,可是自己却一直没有发现上面写的什么,难道粗心大意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想到此处,冷汗顺着他的脊梁流下去。诸葛亮暗暗决定日后若自己带兵,必
第293章 三顾茅庐
“亮自幼丧父,先生对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待亮如同生生父亲一般。亮只欲在先生堂前尽孝道,不忍别离!”诸葛亮真诚流露,酆公玖也十分感动。
酆公玖捻着花白的胡子,叹了口气道:“此处你随时可来,亦可同师兄弟们一道治学。只是你不可因我而与明主失之交臂,三年后,必有明主到南阳与你风云际会,你且善图之。”
之后的日子诸葛亮除了在隆中躬耕,便去灵山探望酆公玖,聆听他的教诲。酆公玖把毕身所学全部传给了诸葛亮,尤其是水火二计诸般使用妙法,使得诸葛亮的八阵图更进一步地完善了。
上元之夜,是荆州文士们聚会讨论,喝酒吟诗的日子,诸葛亮也参加了这次聚会,当时大家都在讨论诸侯的归属胜败,诸葛亮借着酒性,将自己这些年来对天下的看法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眼光独到,战略长远,分析精辟,连庞德公都自叹弗如。
庞德公当即起身亲自为诸葛亮敬酒,这可是莫大的荣誉。诸葛亮也不客气,接过来,一饮而尽,庞德公轻抚诸葛亮那宽阔的脊背,赞叹道:“孔明真乃卧龙也,一旦得势,必将冲天而起,天下将因你而改变呀!”
诸葛亮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天地之间,久久没有消散。得庞德公“卧龙”之誉,诸葛亮在荆州士人间名气传了开来,他与“凤雏”庞统齐名,二人也时常切磋讨论,只是都不分伯仲。
诸葛亮的名声渐渐在隆中附近传开了,但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所以未引起刘表的关注。诸葛亮又结交了很多士人,眼界见识已远超常人,只是,八阵图还没有真正的完美,三年时光却弹指而过。
新野,刘备安排好了礼物,准备往南阳隆中拜访诸葛亮。刘度带着关羽张飞二人马不停蹄地赶路,正行之间,刘度见一牧童骑在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
于是便立马观望,牧童也叫牛停下,放下了手中的笛子,仔细打量着刘备,说道:“将军莫非当今天子的皇叔,刘玄德否”
刘备惊问道:“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
牧童眨着大眼睛说道:“我本不知。因常侍师,有客到日,多曾说有一刘玄德,身长七尺五寸,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雄。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
刘备问道:“汝师何人也”
牧童答:“吾师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
刘备心说这司马徽定然也是个人才,也想顺便去拜访,便问道:“汝师今居何处”
牧童遥指东南方说道:“前面林中,便是庄院。”
刘备说道:“吾正是刘玄德。汝可引我去拜见你师父。”
童子便引刘备走了二里多路,到庄前下马,到了中间的一面门,忽然听见其中传来一阵闻琴声,非常优美。刘备教童子且休通报,侧耳听之。琴声忽住而不弹。一人长笑而出说道:“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
童子指着那人对刘备说道:“此即吾师水镜先生也。”
刘备一看那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刘备慌忙施礼,司马徽请刘备等人进草堂,分宾主坐定。刘备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司马徽问道:“明公何来”
刘备说道:“备偶经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
司马徽笑道:“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
刘备叹道:“命运多舛,所以至此。”
司马徽摆摆手说道:“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
关羽刚要怒斥司马徽,刘备拦住他说道:“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羽、张飞、陈到,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司马徽看了看关羽笑道:“关羽、张飞、陈到,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刘备叹道:“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
司马徽捻须说道:“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刘备拱手拜道:“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
司马徽说道:“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刘备急问道:“奇才安在乃何人也”
&nbs
第294章 皇兄和皇叔
刘度便询问当地人灵山的所在,之后引着赵云等人往灵山去了。刘度前脚刚走没多久,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来到诸葛亮的草庐,童子开门看到刘备的那对大耳朵,立马想起了诸葛亮对他的嘱咐。
刘备说道:“汉左将军刘备特来拜见卧龙先生!”
童子回道:“先生今早少出。”
刘备问诸葛亮去了何处,童子答道:“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又问:“几时能归”
童子打量着刘备说道:“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刘备惆怅不已,张飞说道:“既不见,自归去罢了。”
关羽也说道:“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
刘备只好告辞,嘱咐童子说:“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刘备上马回去,路上遇到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手持木杖从山僻小路而来。
刘备笑道:“此必卧龙先生也!”
刘备急下马向前施礼,问道:“先生非卧龙否”
那人问道:“将军是谁”
刘备自报家门,那人拜道:“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
刘备朝他施了一礼:“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
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羽、张飞侍站在一侧。崔州平问道:“将军何故欲见孔明”
刘备凑近说道:“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崔州平笑道:“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刘备觉得崔州平说得很有道理,但不能苟同:“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
崔州平昂首笑道:“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
刘备问道:“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
崔州平说:“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
刘备心说这崔州平也是个人才,能请他辅佐自己也不错:“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
崔州平婉拒道:“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
说完,朝刘备作了一个长揖而去。刘备与关羽、张飞上马回赶回新野去了。
灵山,酆公玖望着诸葛亮:“孔明,我已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这四卷书是我的珍藏,就一并送你罢。”
诸葛亮默默接过了这些书,展开各扫了一眼书名,《奇门遁甲》《孤虚相旺》《三才秘录》《大战奇观》。
诸葛亮捧着这四卷书如获至宝,跪在地上叩谢,酆公玖看着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酆公玖掐指一算,对诸葛亮说道:“明主合此时来,你且再稍待一会儿。”
诸葛亮含泪点了点头,推着酆公玖坐的四轮车出去晒太阳,酆公玖似是想起了什么,对诸葛亮说道:“八阵图虽精妙绝伦,但世上仍有一人掌握着比八阵图更高深的阵法,老夫曾亲眼所见。只可惜此人不幸早夭,否则你必能一观其中之妙,亦能补上八阵图的疏漏。”
诸葛亮问那是何人,酆公玖摇摇头叹道:“说之无益,兴汉者必是当今天子同辈之人,非刘玄德也!孔明,你决定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司马徽善于望气,司马徽推荐刘备,诸葛亮还是愿意相信的。只是随口绕过了这个话题,只与酆公玖叙着家常,三年的时光,三年的接触,使得这一老一少都舍不得对方了。
 
第295章 刘备被劫胡了
刘度说道:“度常思光复汉室,只恨势微力薄。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出仕助我,光复汉室之大业不远矣!”
诸葛亮犹豫了一会儿说道:“亮虽久在隆中,对天下大事却了如指掌。今将军收容李儒、李傕这等乱汉之人,何谈光复汉室大业”
赵云也被诸葛亮的话说得面目羞愧,却见刘度凛然说道:“英雄不问出处。君不见昔日天子亦曾用杨奉等白波贼为重臣,为人主者须会用人。李儒、李傕二人虽曾为董卓爪牙,今为我所用,安知其不能成为兴汉之功臣!”
诸葛亮起身朝刘度拜道:“将军高义,亮虽敬服。然李儒鸩杀少帝,李傕曾劫持天子,亮终不屑于此等人共事。承蒙将军抬爱,还请将军另请贤明。”
诸葛亮下了逐客令,刘度只好无奈地告辞了,回去的路上赵云对刘度说道:“此人有无真才实学尚不知也,这股傲气倒是不小。”
且说刘备回到了新野,过了好几天,刘备使人探听诸葛亮的消息。回报说:“卧龙先生已回矣。”
刘备便教人备马,张飞说道:“量一村夫,何必大哥亲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刘备叱道:“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
刘备于是骑上的卢马再往卧龙岗访诸葛亮,关羽、张飞也乘马相随,刘备三人转进隆中,听到路上酒店中有人作歌。刘备驻马细听。
“东海老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刘备大喜道:“卧龙莫非在此酒肆之中”
刘备于是和关羽张飞下马入店,见二人拼桌对饮,左边的人白面长须,右边的人清奇古貌。刘备长揖而进问道:“二位谁是卧龙先生”
白脸长须的人问道:“足下何人欲寻卧龙何干”
刘备答道:“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
白脸长须的人说道:“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
刘备早听说过诸葛四友的名号,这三人既然与徐庶齐名,定有大才,刘备拜道:“备久闻二位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位一叙”
石广元回道:“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刘备于是辞别二人,上马往卧龙冈来。石广元望着刘备的背影叹道:“元直来信曾言,刘备伪善之人,却又向其举荐孔明。此非害孔明乎未知元直何意,今吾当亲往江东一问究竟!”
石广元辞别了孟公威,带上行李往江东而去了。刘备赶到诸葛亮的草庐,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道:“先生今日在庄否”
童子回道:“现在堂上读书。”
刘备大喜,于是跟童子进了草庐。走到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幅陋室铭:“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刘备正观赏诸葛亮的书法,忽然听到吟咏之声,于是站在门旁窥探,只见草堂之上,一名少年拥炉抱膝,唱道: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刘备等到他唱完,上草堂施礼道:“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日复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
那少年慌忙答礼道:“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
刘备愣在当场:“先生又非卧龙”
少年回道:“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韩元嗣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
刘备问道:“卧龙今在
第296章 郭嘉不死,卧龙也出
隆中,诸葛亮草庐。刘度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前两次刘度极力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都没有做出决定。
刘度和诸葛亮在屋中促膝长谈,刘度说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吾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困居武陵、零陵两地,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答道:“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与绍形势逆转,操终将吞并绍,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韩浩据有江东,韩玄虽逝,其政不乱。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韩浩,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