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地仙大道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若尘宫主

    “好在彼辈多是天生地样,受这方天地之气而生,一身神通能为都是先天而生,不是后天步步拾阶而上,因而野性十足,也不存在所谓心性,彼此之间也相互矛盾重重,尚未注意到人族的潜力,这就给了人族以可趁之机。”

    沉下心神,苏素默默衡量自己的筹码。

    “我此身自幼修习吐纳之术,尽管以我来看,这种吐纳之术相当粗浅,但毕竟也有六七年火候,气息调理驯熟,已经算是登堂入室,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修炼了。”

    “可惜,前世的道果,在重生归来时,没有带回,一切从头再来,不然我早就可以直接入主这方洞天,代掌天帝之职,大刀阔斧改变地星”

    可惜这一切是不可能的。

    重生一次,本就是万幸,怎可再祈求更多

    再者,鬼仙之道,其实不利生人,活人修行鬼道,多有忌讳

    “如果可以用天书,




第二十一章祭祀
    “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复入山得道仙去。”

    诗曰:“王子去求仙,丹城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洞天演化,眨眼万年,如梦如幻,其中人物景象,历历在目,真实不虚。”

    苏素本尊,在紫极之山上,俯瞰天地演化,沧海桑田,不过几个眨眼,分身就已经在其中流转几次,降生为人。

    本尊与分身融合为一,两相对照,于本尊处不过几个呼吸,分身这处,却是真真切切经历了十余年人生。

    “里间与外界,光阴流速相差何止万倍外界一日,这里怕不是已经过去了数百上千年。”

    想到这里,苏素猛地一个警醒:

    “说起来,莲华跟我不是一道进来的,前前后后哪怕相差一息,在这么恐怖的时间流速差上,那也相差很久了,别是还在路上吧”

    彼此进来,可能只是相差一两个呼吸,但是因为内外天地恐怖的时间流速差,就可能放大到数万数百万倍这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发现。

    然而苏素也是无可奈何。

    “要想让本界弯道超车,在短时间内追平与苍梧界漫长仙道文明的差距,不得不这么玩啊”

    设定洞天演化参数之前,苏素就考虑过这一点。

    洞天世界开辟的那一瞬,对外人而言,真的只是一瞬,但那是身处在外。

    对内,那是真实走过了数亿万年的漫长演化。

    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苏素不可能真的等个亿万年,亲眼见证先天五太演化,太极生万物的过程太久了,久到地星被征服、毁灭都等不到。

    他可是要从这里拉出去一支军队,去打外域的!

    “洞天演化完成,接下来时间流应当会稳定下来,固定在一万比一,或者十几万比一,地星过去一年,这里可能就是十几万年还算宽裕。”

    “地星,等我一年,一年后,我要从这里带人杀出去。”

    苏素只将目标定在一年之后。

    因为要维持这个演化速度,地狱的本源将会疯狂燃烧,能烧一年已经算不错了

    毕竟,这只是个洞天小界,不是虚空大界,这才给了他实现脑洞的可能。

    换成地星这个完整的虚空大界,想要这么玩,所需的代价,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君子,当心!”

    就算苏素考虑着久远的将来,虚空征战、双方实力对比以及脑洞变现的可能性的时候,猛地听到一声惊呼,随即心头一滞,遍体生寒,巨大的阴影遮天蔽日,当空投下。

    狂暴的气流,掀起大风,压弯了树林。

    湖面掀起道道巨浪。

    一只身长如山岳之大,羽翼近千米之长的巨鸟,周身缠绕着灿烂金霞,缓缓拍打着羽翼,自高空飞掠而过。

    所有人都低伏在地,紧紧抓住身边的重物。

    咔嚓咔嚓,轰隆有树枝断裂、物品被吹动翻腾的声音,眼角余光望去,似乎是一架满载的牛车垮了,上面堆积的种子袋子、农具,从竹筐里滚落,又被大风吹着,在地上翻腾了百十圈,满地都是。

    苏素比那些下属们感受得更深。

    修出了真气的他,感受到的,是一股狂暴的,如同自然风暴的茫茫之气,好似覆压天地一般,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就是天妖啊”

    直到许久之后,众人才缓了过来。

    苏素站在台风过境一般的现场上,看着周围一片狼藉。

    古树拦腰摧折,地面像是被犁了几遍,草木被翻卷,泥土暴露在外。

    泥水、泥浆,溅的到处都是。

    所有人都是一身狼藉。

    几个亲近的仆役女子,小心翼翼地侍奉着他,在一旁换过新衣,烧开热水。

    经此一事,他们不得不重新扎营,统计损失。

    就在短短几十个呼吸之内,他们至少损失了几架马车上的物资,以及三十个人口。

    那些物资散逸得到处都是,几乎是收不回来了。

    至于损失的人口多半是慌忙之间,被风吹跑了。

    其实到这里,也不大可能还有人会逃亡。

    这到处都是蛮荒之地,离群而走,不是死于野兽之口,就是死于饥寒疾病。

    不比诸夏之地,开辟已久,已是熟地、沃土,这里属于人类文明之外的陌生之地、荒地。

    刚刚起步的开荒之旅,就遇到了一只天妖过境,这个兆头不怎么吉祥啊

    苏素心下郁闷,但还是勉强安抚着众人。

    回到营帐里,痛定思痛。

    “先别管什么十年计划、百年计划了,天妖就是我面临的最大威胁。”

    说起这些天妖,苏素就有些郁闷。

    这不在他设计范畴之内。

    虽说他提交了不少脑洞,但是将脑洞变现为现实的,还是地星本身。

    他充其量算是个出谋划策的。

    真正演化一方世界的,并不是他,他也没那么大的本事。

    事无巨细,演化天地,其中细节之多,难以尽述,已经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

    即便拿所谓的超级计算机来,计算力能不能够,也是个问题。

    地星演化这方洞天小界时,的确实现了他几乎所有的构图,完全符合他的要求——“时间流速差”、“灵机旺盛”、“仙道雏形”、“分身轮回”

    但是更多的规则,则是他没有,也不可能有能力设定的,都是地星自行演化而出。

    这里面的各种细节,都不归他管。

    于是,有了“天妖”这种秉气而生的生灵。

    “与其说是天妖,不如说是天生地养的天神,受气降生,以这方洞天世界为祖,简直就是先天神祇啊!”

    “太作弊了!我这个开挂的都不敢这么玩!”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给给出个先天神祇的设定,我也占据个先天跟脚。”

    苏素有些淡淡的悔意。

    当初他设计洞天蓝图时,也一度考虑过先天神祇的设定。

    不过那时他以为,区区一个洞天小界,地方不过跟地星差不多大,能有多少体量,再勉强加上先天神祇的设定,搞出来的八成也是四不像的水货玩意儿,所以干脆砍掉,集中在别的



第二十二章外景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

    苏素遍览地星历代道藏,其中最推崇的就是这一句话。

    一语说请,修行之秘。

    外人不明就里,以为神异,其实多半都不明就里,不知其中变化运转之秘,以讹传讹,导致神秘。

    就修行之人而言,必须破除这种迷信,做到不盲从师长。

    修行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之中,而法门多是前人开创。

    既然都是人创,那前人可以,今人也可以。

    万事万物,总是要从无开始。

    就算是换了天地,从零开始,苏素也有信心重新整理出一套系统的修行脉络出来。

    “此世灵机,清浊各半,地底深处,蕴藏地狱浊气,显化魔物,不过这时候还不妨事,陆地上灵机清澈而精,可以汲取炼化,以壮本身元气。”

    那么,起步要怎么做呢

    如何,才能将外在的天地灵秀之气,开辟之后尚未完全化为万物的精纯灵机,加以炼化,纳为己有

    这是一个难题。

    地星之上,也有服食之法,存想外来云霞之气、水泽之气等等灵秀之气,自呼吸而入。

    可惜地星灵机匮乏,收效几乎为零。

    苍梧界道脉,入道之前,先要背诵经典、培养道性,再存想静心,接引外在灵机。

    以苍梧界灵机环境,如此入道,需要半月到三年不止。

    苏素命人修筑了高台,每日面对日月星辰,默默存想这三光之气进入身中。

    数日下来,收效甚微,甚至还不如苏氏家传的吐纳功夫。

    内视之中,苏素发现内气增长幅度,还不如呼吸吐纳,转化水谷之精来得有效率。

    “这方天地灵机颇为厚重,存神之法,对灵机吸引之力,并不算上佳。”

    并不是法门不好,而是灵机厚重,寻常凡人,入静之中那点心力,对灵机摄取之效,就远不如苍梧界。

    粗略估算下,效率可能只有六分之一甚至更差。

    “这么换算下来,存神之法筑基,在此方天地,需要六倍以上的时间,资质优越的需要一年多,资质差的能拖到十八年此法,不足取!”

    入道之期,绝不能太长,拖得太长,气血两败,年齿太大,更加难成。

    “灵机厚重,易于沉积,或许便有天生灵物,可为入道之引,或采集药材,合成丹药,唤作筑基丹。”

    万事万物都有利弊,灵机厚重,也有好处。

    不过这种事情,不是眼下他的人力能做的。

    寻觅药材,辨明药性,都是浩大的工程,非一人一代能成。

    苏素用朱笔,在兽皮上缓缓瞄着,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上面。

    未必有用,但却也是个思路。

    “还是得从本土着手,因地制宜,这苏氏代代相传的粗浅吐纳术,也是有潜力可挖掘的。”

    以苏素的思路去看,这苏氏的吐纳之术,并无什么神异的。

    无非是简单的存想、吐纳的节奏,以及一些朴素的炼养之说。

    起初,静坐不动,心神放松,久久杂念减少,存想呼吸之中,有日月进出,气流汇聚脐下三寸,人身正中。

    最初只是幻想、空想,久而久之,就真的生出气感,有热气汇聚下田。

    这就是精化为气。

    心神意识参与其中,促使人身五谷之精,化为可控之气。

    自记忆之中可知,这套炼养吐纳之术,练习纯熟,可进入胎息之境。

    “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所谓胎息,就是不用口鼻呼吸,如胎儿在母亲腹中,孕育之时。

    “胎息之中,止念入定,百脉齐通”

    找出这段口述的经文,苏素有些兴趣。

    开拓荒地,各种杂务并不算多,苏素将各种事务一一分派下去后,再次投入了研究。

    入定静功,需要经常的锻炼,才能做到大定。

    苏素早有根基,对此驾轻就熟。

    当下将意念注意到呼吸之上,均匀呼吸,默默计数。

    数过一百,从头数起,周而复始,渐渐杂念渐去,静中种种气感纷纷纭纭。

    最终唯剩下一念澄澈,而周身气感非常强烈,无数细小的,或凉或热,或酥或电,寻常微不可查的气,在身中身外,不断穿梭往来。

    “人身好似一方小天地,每时每刻都在于大天地交通,外来交换,除却口鼻之气之外,种种精微之气,也通过各种细微的经脉穴位,来回交换。”

    这等领悟方一生出,就被他视为杂念摒弃,整个一念寄托在绵绵若存的细微呼吸之上。

    呼吸间隙,越来越长,呼吸之气,渐渐不存。

    终于,呼吸戛然而止,心中生出一种大恐慌。

    就如同初次下水,无意中在水底仰望着水面时,生怕再也回不去的那种恐慌。

    随即,苏素保持了定境,而腹下一股暖流油然而生。

    这股暖流浩荡,炽热,自背后冲上,转眼顺着脊背,冲上头脑。

    完全不等苏素参与,就自行循环,在脑部微微一滞,就攀登头顶,随即如同一道瀑布一般,自面部飞泻而下!
1...7891011...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