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抗战之血肉丛林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疙瘩

    于是功过相抵之下,他也不便在这件事上做的太过分了,毕竟这种事当时就算是谁在哪儿,都无可避免,于是他只能摇头苦笑,让鲍特纳自认倒霉了。

    不多会儿工夫,齐学启就求见史迪威,见到史迪威之后,便把方汉民如何单枪匹马追踪那伙日军,又如何及时冒险孤身人对那伙日军开火,暴露了日军的踪迹,又如何追踪日军,牵着日军的鼻子在丛林中击杀了不少鬼子。

    后来又怎么在丛林中盯住鬼子,把他们拖得疲惫不堪,招来了援军把这伙




第二八章 幸灾乐祸
    孙立人和廖耀湘对于史迪威这次的安排,都十分满意,当听说最初史迪威原打算是让鲍特纳来指挥这次的行动,都不由得惊出身冷汗。

    他们都和鲍特纳打过交道,都知道鲍特纳是什么水平,那家伙就是个人头猪脑,军事素养极差,指挥水平也非常差,这倒罢了,这家伙还刚愎自用到了极点,总觉得他自己本事很大,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

    方汉民要是真落到那厮手里的话,别说方汉民了,估计跟着方汉民的人,迟早都会被那厮给坑死完。

    不过在听了方汉民说他第次见鲍特纳,就跟鲍特纳怼了起来,把鲍特纳的面子捋的精光,差点把鲍特纳气死,气的鲍特纳当场就暴走了,逼着史迪威要把方汉民赶回中国去。

    幸好史迪威还不算太昏头,明白方汉民的价值,没听鲍特纳的要求,倒是把鲍特纳踢出了这个行动计划。

    而且鲍特纳运气不好,去视察个工地,都能被“鬼子”狙击手给碰上,把他枪撂翻,现在鲍特纳躺在列多美军第二十野战医院里面生死未卜,孙立人和廖耀湘对视眼,眼神中都露出了丝狂喜之色。

    “咳咳这个这个鲍特纳,看来运气确实不太好呀嗯我们很有必要去电问候下”孙立人装腔作势的对鲍特纳的遭遇表示遗憾和关心。

    廖耀湘也跟着装模作样的面露沉痛之色,点头道:“是呀是呀这确实是个让人难过的消息我们确实是有必要去电问候下”

    方汉民看着这两个家伙的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幸灾乐祸的神色,于是小小的鄙视了他们下,但是从他们二人的表现之中,他也可以看出这二人对鲍特纳也已经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这鲍特纳得多招人厌呀起码中方这边的高官,没个待见这厮的,可见这家伙确实是个人见人嫌的家伙,已经快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当天他痛下杀手,给这厮来了枪,看来真不算是办错了事,这让方汉民的罪恶感减轻了很多。

    不管怎么说,他现在都为中方踢飞了块巨大的绊脚石和猪队友,今后希望反攻的时候,不会再出个这样的蠢货,来指挥作战了。

    孙立人和廖耀湘对于史迪威让齐学启来指挥这次毒牙行动的决定,非常满意,同时也非常支持,再怎么说齐学启都是他们自己人,而且还是新三十八师的副师长,不管是作战经验,还是和方汉民的关系,他和方汉民配合起来,都会十分顺畅。

    所以这恐怕是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听到的最好的个消息了,也恐怕是他们认为是史迪威做出的最正确的个决定了。

    至于让那个伍德中校过来参与这次的毒牙行动,为齐学启充当联络官,虽然让人有点像是吃了只苍蝇,可是比起让鲍特纳来指挥这次行动,他们还是认为绝对可以接受。

    很快伍德中校便奉命来找到了齐学启,向齐学启报到,另外还奉命带来了群美官,其中既有未来跟着方汉民充当联络官的几个美官,也有几个未来负责和美国飞行队进行联络的联络官,总之这些人足够可以搭建起个班子了。

    而既然这是次相对独立的作战行动,那么自然少不了要建立个单独的指挥



第二九章 招兵买马
    于是各部都有不少当兵的纷纷踊跃报名,开什么玩笑呀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是胆子大,不怕死的,还真就有不少人愿意跟着方汉民去冒险。

    方汉民的名声经过这半年来,在兰姆伽基本上是传的人尽皆知,让方汉民早就成为了个传奇人物了,能跟着他干的人,不管走到哪儿,都被人高看眼,要称赞他们声好汉子。

    别的且不说,单单是杀鬼子,就能杀得痛快,每次方汉民出去到缅甸转圈回来,都会干掉大批的鬼子。

    他们之中不少人是新兵,应招入伍,为的不就是来杀鬼子吗虽然在其它部队,未来也肯定有机会上战场,但是谁都知道,跟着方汉民肯定上战场的机会更多,杀鬼子肯定也更多

    所以不少热血青年,都听闻消息,马上就开始踊跃报名,准备旦被选上,便跟着方汉民去痛痛快快的杀鬼子。

    当然也有些人的目的是为了立功受奖,为以后升迁打基础,这种人也不在少数,因为他们很清楚,旦被选到方汉民手下,虽然干的活很危险,但是立功的机会也远比般部队要多得多,旦立功,那么对他们以后的升迁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且跟着方汉民,他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以后就算是离开特务连,到其他部队之中,也会受到上峰高看眼,给予他们特别的重视,升官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当然也有人时冲动,稀里糊涂的随大流跟着报名的,总之报名的人数比起方汉民的预计,要多出很多。

    这么来就让方汉民选人的范围宽了很多。

    为了尽快把手下弄齐,方汉民也懒得个个的挑了,于是当即制定了个粗选的方案,先从身体条件上选人。

    他把所有报名的人,先进行了次粗选,把些身体条件过差的人员剔除出去,其中包括些眼看过去,便是兵痞的家伙,并直接踢出去,省的以后这些人渣不服从命令,给他惹麻烦。

    这么来下子就剔除掉了很大部分,剩下的还有几百人,于是他便把这几百个通过粗选的报名人员集中起来,直接拉到训练场上,对他们来了场高强度拉练比赛。

    这次拉练,每个人需要负重二十公斤的配重,先是进行五公里越野跑,接着进入树林进行二十公里徒步行军,期间还要经过些攀爬越障武装泅渡等科目,另外对于有严重恐高症的,则直接剔除。

    这天拉练下来,就有批人被直接刷掉,毕竟今后特务连要执行的任务很艰巨,对于体能要求也很高,长途奔袭,徒步长距离丛林中行军那是家常便饭,在山林之中,还要经常攀越悬崖峭壁,或者是横渡些河流。

    如果基本体能不过关的话,以后在行动中便会给行动造成严重的后果,故此这关是必须要过的。

    经过这次拉练筛选之后,又有大半人被刷了下去,于是方汉民这才开始对剩下的人员,以专业不同开始进行最后的遴选。

    因为未来他们执行任务的特殊性,队伍中需要些专业人员,比如通讯、救护、炮兵、狙击手等



第三章 选兵
    第三十章 选兵

    以前中国实在是太穷了,就算是之中的精锐部队,平时也没多少子弹可供士兵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作战的时候,杂牌军的士兵,每个人上阵之前,能领到二十发子弹就算是不错了,就算是些精锐部队,每个士兵上阵之前,大部分也只能领到四十发子弹,就算是相当给力了。

    而日军方面,按照正常补给水平,在战斗之前,都会给普通士兵配发够百二十颗步枪子弹,而且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展开之前,特别是抗战前期,征召的士兵,在编入部队之前,每个人都会接受长达两个月的训练,并且给予大量的子弹,让他们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故此中国战场上抗战初期,日军的士兵素质以及射击水平,远远超过中队的士兵很多,这也造成了中队往往同等兵力之下,远不是日军的对手的原因。

    但是现在中国驻印军这边,有了美国大金猪给他们撑腰之后,美国人提供的弹药,比起日军还多出很多倍,甚至可以说不要钱般的,让士兵们进行实弹训练。

    这么来这些在印度的中国士兵们,就算是再笨,射击水平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想通这点之后,方汉民也就释然了,心中暗叹,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往往决定了士兵们训练的水平,另外训练的理念,也决定着士兵的素质。

    这点他不得不承认,中队有很大的缺陷,别说是这个时代,就算是在后世二十世纪初期,部队因为老旧的思想,还是喜欢节约过日子。

    些部队宁可让大量的弹药堆积在弹药库之中过期,也舍不得拿出来让士兵们实弹射击训练掉,根本完不成训练大纲要求的实弹射击的数量,结果有些当兵的当了两三年兵下来,总共也打不了几颗子弹,这对中队士兵的射击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当然了,这种现象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他后世所在的部队之中的,毕竟他们属于精锐特种部队,切资源都向他们进行倾斜,故此实弹射击那是家常便饭,经常让他们打的想吐。

    甚至教官有时候把实弹射击当成了种惩罚,动不动就丢给犯错或者不达标的士兵们几箱子子弹,让他们打不完就不许吃饭,就算是枪法最臭的,下到普通部队的连队之中,也绝对算是精确射手,般人都能达到普通狙击手的射击水平。

    在这方面美国人就做得很好,舍得让当兵的进行实弹训练,这么来士兵们最起码的射击水平,就不会太差,这种优点便会在战场上极大的体现出来。

    现在筛选出这么多射击水平不错的士兵,让方汉民很有点欣慰,这说明了驻印军这边的士兵整体素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未来上阵之后,自然敢跟日军硬碰硬了。

    可是他用不了这么多狙击手,而且这些射击水平不错的士兵,也不见得都有能当狙击手的潜质。

    于是他便开始进行继续筛选,把这批通过射击初选的士兵集中起来,把他们带到丛林边缘,对他们下达了个命令,让他们在草丛中卧倒,每个人都据枪瞄准几百米外的目标,动也不许动,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



第三二章 火力配置
    第三十二章 火力配置

    实际上这个时候,就算因为史迪威特别重视,所以装备最好的新三十八师,也只能做到给每个十二人制的步兵班,装备到两支汤姆逊冲锋枪。

    故此给整连士兵全部装备汤姆逊冲锋枪,这样奢侈的事情,驻印军根本做不到。

    另外汤姆逊冲锋枪虽然火力很猛不假,但是这家伙毕竟只是冲锋枪,不是后世使用的突击步枪,使用的是11.43毫米口径的手枪子弹。

    这种子弹虽然威力大,停止作用非常好,枪便基本上可以彻底瓦解个人的抵抗能力,可是它毕竟只是手枪子弹,存在初速度,射程近,穿透力差的缺点。

    汤姆逊冲锋枪虽然纸面上说有效射程二百米,但是实际上在五十米以外,射击精度就开始大幅度降低,想要精确命中二百米之外的目标,除非射手是像方汉民这样的高手高手高高手,才有定的可能性。

    否则的话,士兵们连有效命中百米外的人体大小的目标都十分困难,往往最有效的交火距离,都是在五十米距离左右。

    所以个连的士兵,都拎着这种家伙,在丛林中跟鬼子干仗,旦鬼子在百米之外,这些士兵手里的汤姆逊就成了摆设,到时候就等着挨宰了。

    再说了,汤姆逊冲锋枪子弹穿透力很差,丛林之中可供隐蔽的树木非常多,有时候鬼子只要侧身躲到胳膊粗细的树后,就算是射手能打中树干,也无法杀伤躲在树后的日军。

    故此二战刚开始的时候,在太平洋战场上和鬼子在丛林中交手的美军,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所以汤姆逊冲锋枪并不特别受美军的待见,相反美军更喜欢用bar在丛林中对付日本兵。

    bar火力强相对步枪威力大相对冲锋枪,射击距离远,而且使用的是7.62毫米口径的全威力步枪弹,故此穿透力很强,普通子弹都可以轻松穿透大腿粗细的树干,旦日军躲在树后,只要对着大树通扫射,树后的鬼子照样会被打成筛子。

    故此些资料上记载说驻印军给整连士兵装备汤姆逊冲锋枪,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任何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真正想要士兵们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给士兵进行合理武器配置,故此方汉民为手下选择武器配置的时候,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这样的火力配置,才是真正在突击步枪大量装备军队之前,可以发挥出超强战斗力的火力配置,手持不同武器的士兵们,才能远攻近守,做到各种武器射程和威力的无缝对接。

    甚至于他还特意给手下,预留了些堑壕枪,作为备用武器使用,就是考虑到最大限度的让手下士兵们可以拥有最佳的火力配置。

    而且方汉民还要求,给每个官兵全部配备支1911手枪,配备弹夹六个,子弹四十二发,作为他们近身作战的武器,这么来,所有官兵都远可攻近可守,单兵都拥有很强的战斗力。

    鬼子想要跟他们拼刺刀嘿嘿对不起不跟你们玩儿这种笨办法老子手里的长短枪,根本就让小鬼子你们近不了身,就把小鬼子打成了马蜂窝了。

    &nbs



第三三章 老熟人
    第三十三章 老熟人

    另外伍德他们这些美官,对于方汉民的这种特种作战方式和战术,根本不了解,如果让他们插手指挥的话,只可能把事情搞糟,起不到任何有效的正面作用。

    所以史迪威现在为了达成目的,干脆对方汉民和齐学启彻底放手,让他们放开手脚放手搏,只要能达到毒牙行动的最终作战目的,这点权力他还是舍得放给齐学启和方汉民的。

    至于他派伍德这帮美国联络官参与到这次行动之中,最希望的就是他们在起到监督作用的同时,多从方汉民哪儿学些这种特种作战的技能和战术,未来如果可能或者需要的话,他可以另行组建支全部是美国人组成的特种部队,来替他完成些不方便交给中国人做的事情。

    所以说白了,史迪威这次让伍德这帮美官参与毒牙行动,根本目的是让他们充当学生,故此伍德的抗议被他驳回,把真实目的告诉了伍德。

    伍德于是只得捏着鼻子认了,不再对齐学启和方汉民的决定提出抗议,表态可以接受,并且会配合他们的行动。

    对此齐学启对伍德的态度表示满意,并且命令伍德,以最快的速度,按照方汉民的要求为特务连准备武器。

    虽然兰姆伽由美军控制的军械库中,已经有大部分特务连所需的武器,但是汤姆逊冲锋枪数量目前不足,加兰德步枪更是支没有,巴祖卡目前尚未到货,这需要伍德去进行准备。

    另外还有弹药方面,方汉民要求给六零迫击炮配备纵火燃烧弹和发烟弹,弹药库之中也缺少这两个弹种,而且这两种炮弹,也是他们未来行动的必备之物,绝对不能缺少。

    伍德接受命令,表态会尽快把这些武器弹药给特务连搞到。

    说实在的,伍德在上次对抗演习之中,受打击非常严重,差点蹶不振黯然回国,但是经过史迪威和其他美国同僚的劝解之后,伍德近期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他在振作起来之后,重新仔仔细细的研判了那次演习的整个记录,起初还多少抱着种心理,想要证明中国人当时取得胜利,只是侥幸罢了。

    但是他在经过反复研判之后,越来越感到心惊,因为经过仔细的梳理之后,他发现这些中人远比他想象的要聪明得多。

    这些中官们,从演习刚刚开始进入演习区,便已经制定下了整套对付他们美国人的策略,充分的利用了他们的优势,规避掉了他们的弱点,为他们美国人挖了个巨大的陷阱。
1...105106107108109...10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