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猛虎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夜班王子
老蒋一看胡宗南连连求援,知道他的第一军抵挡的很吃力,连忙催促罗卓英赶快出兵信阳。从武汉到信阳从平汉铁路通道北出大别山,进入信阳丘陵地带是最快的。那么重中之重就是一个名叫柳林的地方。柳林镇地方不大,位置却相当重要,这一点罗卓英明白,胡宗南明白,日军的二个师团长筱冢义男和山冈重厚同样明白。
日军两个师团兵分三路后,中路直指信阳,北路指向长台关淮河大桥,其南路,即经过补充后的筱冢师团主力,则扑向柳林镇而来。只要鬼子及早拿下柳林,那么从武汉增援信阳的罗卓英集团,就会被堵住大别山里很难出得来了。
相比之下,柳林镇要比起淮河长台关好守很多,除了他本身已藏在大别山里,其前头十几公里,还有浉河和震雷山龙王寨等山岭隘口护卫。柳林镇之北信阳之南即东双河朱堂乡这片低地丘陵,也可以算是大别山桐柏山北麓的一个盆地,我们姑且称之为“信南盆地”。
“信南盆地”东头,青山镇涩港等地,只是些比较崎岖低矮的山峦,此处是“信南盆地”的东缺口,信罗战役的南战线就在这里开打。“信南盆地”和柳林,这个地方只要好好的守,与信阳城一带的守军呼应作战,鬼子想要攻下来可没那么容易。
双方在信阳这展开了攻防战,开始的几天,胡宗南军和川军等七个师,竭力阻击,打得还可以,在罗山到信阳间广大区域,打打退退,退退打打,鬼子三路都推进不到一半路程。打了好几天后,罗卓英他们来了,刘和鼎三十九军的两个师已通过了柳林,后续部队也正陆续通过武胜关。
这本来是好事,前方节节抵抗,后方援军赶到,局势不算大好也可算小好。然而,那天晚上,出事了。那天,胡宗南觉得罗卓英那么多部队都过来了,柳林就可以交给他了,就把他本来守柳林的部队抽去节节吃紧的信阳前线;罗卓英则觉得,他的部队现在只是路过大别山,柳林这一带,胡宗南就应该负责好好守着让他们通过,也同样没派部队布防。
军事换防如此严肃而要命的事情,竟可如同儿戏!竟可靠想当然来决定行动!这种事,让无论东方西方古代现代任何一支军队任何一个将领说起来,都会觉得匪夷所思,然而它就是这样,真真切切地又奇葩地发生(我怎么又说“又”字呢)。
抗战以来这么多次战役,日军在进攻中一直都有很多漏洞,我们总是眼睁睁地没法利用;而我们一旦出现疏漏,鬼子就总是能一次又一次地一打一个准,双方的情报工作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啊。日军第十师团得知守军竟然犯下了这么一个低级到难以置信的错误后,那天夜里,第十师团以不顾伤亡的极疯狂攻势,攻破青山铺涩港防线,然后一支快速部队狂冲二十多公里,连夜抢占柳林车站,把罗卓英的军队拦腰截断!
这下严重了,罗卓英急令刘和鼎回头和武胜关通道里的杨森部南北夹击柳林镇,同时让走宣化店的十五军团(就一个十三师
第三百六十七章 九江换防
武汉的大撤退其实从徐州失守后就己经开始了,近半年的时间内,武汉的工厂、机器设备、技术工人、学校、文物、百姓纷纷通过长江航道向重庆、云贵等地转移。虽然日军被阻击在了武汉外围,看情况短期内还攻打不到武汉来,但是几乎成为一座空城的武汉的确没有坚守下去的必要了。
尤其是在广州珠三角失守之后,粵汉铁路一中断,武汉更加失去了中转站的作用,因此在武汉用大量的士兵的生命来阻击日军就变得毫无意义。武汉已经撤成了一座空城,那老蒋下一步考虑的就是要保存实力了。想保存实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顶在前线的嫡系中央军给撤换下来。
王海涛的九十集团军,做为老蒋手上的一张王牌,自然也收到了换防的命令,顶替王海涛守卫九江地区的正是李品仙将军的第四兵团。王海涛在接到换防的命令后,又亲自去了一趟马当要塞。考虑到马当炮台上那二十门德制重炮,自己一离开可就撤不下来了,一但丢给小日本太可惜,因此王海涛去马当炮台用十门日制一零五榴弹炮把那二十门德制重炮给换了下来。
在把长山阵地、大雪山阵地和马当炮台全部移交给了李韫珩的第十六军之后,王海涛带着部队回到了九江市。一到九江市,与王海涛换防的第四兵团李品仙将军己经在指挥部中等着王海涛了。李品仙这次来是和王海涛商议部队换防之事的。
李品仙的第四兵团,手上有四个军另加一个独立旅,老蒋把他们派在这里,本来就是怕九十集团军万一顶不住,好让他们及时支援的。在李品仙的第四兵团里,主力是自己的八十四军和廖磊的四十八军,这二个军都是广西子弟兵,也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此外还有刘汝明的六十八军,徐源泉的第十军以及川军组成的独立旅。
经过和王海涛的商议,太湖县已经打烂了,就不要了,廖磊的四十八军守在宿松和黄梅两县,湖口县交给刘汝明的六十八军,李品仙自己带着八十四军守在九江市,王赞绪的川军到彭泽一带准备随时支援马当要塞,徐源泉的第十军不堪大用,派去守在九江外围的尖角上,与九江市成犄角之势。
王海涛在离开九江时不仅把二十门德制重炮以及全部炮弹送给了李品仙,还把一批缴获的日军重武器,包括几十门七五山炮都给了李品仙。这让李品仙的手上有了一批能和日军相抗衡的火炮,也让李品仙部多一些底气和依仗。
王海涛的九十集团军休整的地方是湖北岳阳市,岳阳在武汉南边,日军不攻占武汉是不太可能先去向岳阳进攻的,因些王海涛的九十集团军在岳阳可以有一段较长的休整时间。王海涛在九江等到重炮旅和二七一旅全部到齐之后,才和李品仙告辞,离开九江前住岳阳。
刚离开九江,王海涛就让重炮旅、装甲团和二七一旅,以及九十三师全部从南昌方向退往龙州县,这一路人马由苏祖馨和赵忠武负责。王海涛交待苏祖馨他们,九十师和九十三师回到龙州之后,全部用广西子弟补充进部队,然后由唐仁礼的后勤处换成全德式新式装备。
换装之后,再由龙州的德国教官进行战术训练。让这两个师也和龙州现在的那个独立师一样,争取成为机械化师。按王海涛的想法,就算以后九十一师,九十二师不跟自己回龙州去,自己也能凭着这三个机械化师成立一个机械化军,等再打出来时,小日本就更有好果子吃了。
这些部队回龙州去了,王海涛带着余下的九十一师、九十二师、川军暂编一六八师、警卫团、侦察团这些部队顺着大路经武汉前往岳阳市。在经过武汉时,王海涛还特意去进见了一下老蒋,老蒋对王海涛自然是赞不决口,什么国之干将、什么中流砥柱这些词都用上了。讲的王海涛都是一阵心虑。
见过老将之后,王海涛又拜会了陈诚这位老蒋身边的第一亲信。必竟自己的九十军是属于陈诚的土木系的,不去拜会一下陈诚可是说不过去的。王海涛这二年的表现实在给陈诚长了不少脸面,有九十军在,陈诚在派系林立的**中,讲话都硬气几分。因此陈诚对王海涛也是相当客气,好好的奖勉了一番,又许下了许多军械物资。
最后王海涛拿着老蒋和陈诫的批示,在武汉的后勤军需处里搞到了不少好东西,包括上次老蒋奖励剩下的一百万元法币。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武汉,向岳阳而去。到了岳阳,大队驻扎下来,王海涛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有枪有钱,再加上九十军的金字招牌,根本没费什么劲,二个师就全部招满了人手,连川军这个师都沾光,招齐了人马。
&n
第三百九十七章 重庆来人
现在王海涛想增加火炮数量,也就只能指望自己的兵工厂了,因此王海涛立刻来到了龙州兵工厂。在打通了从越南西贡港到龙州港的货运航线后,美国运来的各种金属原料又得以继续运送到兵工厂里。在原材料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龙州兵工厂又恢复了满负荷运转,连仿德制75口径野战炮的生产也得以恢复。
因此在王海涛到了兵工厂之后,看到的就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情景。得知王海涛来了,厂长罗尔夫忙迎了出来。现在的罗尔夫己不是刚到龙州时的样子了,身穿笔挺的西装,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见到王海涛,罗尔夫热情的给了王海涛一个拥抱,然后寒喧了一阵,把王海涛向办公室引去。
在办公室坐了下来,王海涛直接向罗尔夫询问起了工厂的生产情况,尤其是火炮的生产情况。罗尔夫先是汇报了各种枪支弹药的产量和库存情况,最后才说起了火炮的生产情况。在恢复了仿德制75口径野战炮的生产后,现在在满负荷的情况下,每月可生产出十门野战炮以及每门炮一个基数的炮弹。
说实话,王海涛对龙州兵工厂的各方面都是很满意的,在中国这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里,能够有如此规模的一家兵工厂己是极为不易了,这还多亏了王海涛去了一趟美国和德国,并在美国落实了原材料,在德国建立了与克虏伯公司良好的关系。
不过月产十门野战炮的产量还是不能让王海涛满意,王海涛对罗尔夫提出了月产三十门野战炮的要求。这一要求把罗尔夫吓了一跳,罗尔夫对王海涛喊道:“哦,王将军,现在的龙州兵工厂是完不成这个要求的!就算现在就扩大规模,那也要减少别的武器的产量才行。你要知道,熟练的工人就那么多,总不能让他们长时间的加班呀。”
王海涛自然清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是加强一线部队的攻击能力则是现在重中之重。在和罗尔夫厂长协商、讨论了半天后,王海涛做出了再次扩大龙州兵工厂的生产规模,扩招工人,减少迫击炮的月产量,把生产迫击炮的熟练工人和技工集中到火炮生产线上来的决定。
就算这样罗尔夫厂长也不敢说马上就能完成月产三十门野战炮的任务,只是答应王海涛会逐步的提高野战炮的月产量。王海涛对此也表示理解和同意。去过了兵工厂,王海涛的心里有了底,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的把每个团的野战炮营给建立起来,野战炮数量不够,就用现有的火炮先训练着,先练出了炮兵,有了炮才能发挥作用。
回到军营,王海涛先是布置手下对九十军的火炮数量、种类进了一次统计,数据报上来之后,王海涛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几年光顾着打仗了,当初成立九十师时各个团的编制己经被打乱,现在的九十军四个师,除了二一零师是机械化师,武器装备以及师直属部队有着特殊性以外,另三个师,包括刚成立的二一一师都存在着编制、装备上的不统一。
这种情况虽然说不上混乱,但也不是一支强军应该有的现象。王海涛面对着九十军的各种统计数据,思考了一天,拟定了九十师、九十三师、二一一师这三个师的各项标准。拿着这个标准王海涛先和苏祖馨、唐仁信、赵忠武等人通过了气,接着又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军官大会。
会议上王海涛先对大家之前的表现和能力做出了肯定,接着又宣布的各支部队的各项标准。这里面二一零师是与另三个师不同的,做为一个机械化师,它的装甲团、重炮团、运输团都是必须存在的,特别是它的重炮团,使用的清一色是德制大口径重炮,数量上也不差。
另外把原军属重炮旅的加农炮团调出重炮旅,分配到三个师,加上原来分配到三个师的85毫米口径加农炮,三个师每个师就有三十六门加农炮,这样每个师可以成立一个师属加农炮团。然后每个师从连级开始,连属重火力排,营属重火力连,团属重火力营都保留建制,重武器配备上,轻重机枪数量不变,重火力排配六零迫击炮四门,无后坐力炮一门;重火力连配八二迫击炮十二门,无后坐力炮二门;重火力营配一零零迫击炮十六门,无后坐力炮四门,四零火箭筒四只。
每团单独成立一个野战炮营,配备德制75口径野战炮十八门,一二零重迫击炮十八门。每旅成立一个单独的防空营,配备十门37口径高射炮。现在德制75口径野战炮正由兵工厂加紧生产,一但生产出来了就会分配到各部队。同时王海涛要求各团先把野战炮营组建起来,并调用二一零师的五十门野战炮进行先期训练。
会议一结束,各支部队纷纷行动了起来。每支部队都按新公布的武器配备来检查队伍,多余的武器全部上交后勤处,不足的也由后勤处统一
第三百九十八章 国际风云
王海涛把众人带回了指挥部的小会议室,和大家说了从毛人凤那里得到的消息。天籁小说.23txt.王海涛话刚落音,唐仁礼就说道:“军座,这青霉素可是我们龙州制药厂研制的,在全国都没有能和它相比的消炎药。这可是宝贝,哪能轻易的就让政府得了去”
唐仁礼的话引来大家一片赞同之声。王海涛扫了大家一眼,开口说道:“诸位,青霉素这种特效药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本来交给政府来掌控也是应该的,必竟有了它可以让无数受伤的战士们逃过死亡。但是我担心的是,在政府中会有那么一些人,为了金钱连祖宗都能出卖,那样这种特效药很快就会落到小日本的手里。一但小日本掌握了它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那么对中国来说战争打起来就会更加困难。”
王海涛的话让大家一片沉默,好一会苏祖馨才说道:“军座,你的担心我们明白,可是明天来人一但挑明了来意,用政府和军政处的名义压下来,军座准备怎么应对”王海涛也正是为此而头痛。现在还不是与国民政府对抗的时候,一顶破坏抗日的大帽子扣下来,谁也担不起。但是就这么交出制药厂是王海涛从心里不愿意的。
苏祖馨的话让大家又一次沉默了,现在九十军可是属于中央军,可以说老蒋对王海涛的九十军还是十分信任的。可是一但和政府硬抗,那造成的后果是谁也承担不起的。最后还是王海涛让大家先回去,明天由自己来应付重庆来的这些人。
第二天早上,王鄂将军一行来到了王海涛这里,王海涛早有准备,把大家引到会客室后,让警卫去把苏祖馨和唐仁礼找来。人到齐,警卫送上茶水后退下。这时王鄂不再废话,单刀直入的对王海涛说道:“王军长,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参观一下九十军的野战医院,有情报显示你们的医院中有一种名叫‘青霉素’的特效消炎药,疗效非常好。我们也是为此而来。”
王海涛平静的说道:“青霉素这种特效消炎药,是我在美国时,结识了几位生物医学家,并从他们那用高价得到了此药的配方以及试验品。在我回国后,于龙州建起了药品研究所,努力了一年多,才试制出了样品,又在龙州医院临床试验了许久,这才开始生产出成品的。”
随王鄂前来的还有二名医学界的专家,听王海涛这么一说,马上露出了兴趣,再三追问起配方和研制过程。王海涛的答复是这些属于机密,而本人对医学了解不多,无法回答。这二人对提出去药品研究所参观,并与研究人员交流一番,都被王海涛拒绝了。
见王海涛态度坚决,王鄂说道:“王军长,现在正是战争时期,医院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伤员因伤口感染和并症死去。这青霉素对他们,对国家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王军长也明白。我希望王军长以国家为重,为了那些受伤的将士们,把青霉素的配方和生产工艺交给国家。如果王军长有什么要求也只管提。”
王鄂把话说明了,王海涛在犹豫了一下后说道:“诸位,我是一名军人,讲话不习惯拐弯抹角,既然王将军把话说出来了,我也说一下我的想法。这种特效消炎药,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家都明白,按理说它应当交给国家政府来掌控。但是日本人的间谍无处不在,中国对日本来说很难有什么秘密可言。我担心的是今天我把青霉素的配方和生产工艺交了上去,很快就会落入日本人手中。凭着日本的国力,那么用不了几天,青霉素就会出现在日本人的军队中,那样这场仗就会更加难打了。”
王海涛的话对于王鄂一行来说真是诛心之言,尤其是毛人凤等几名军统的人,更是脸色大变。不过太多的事实告诉他们,王海涛的话一针见血,谁也说不出辩论的话来。会议室中一下陷入了寂静之中。半天之后,王鄂将军才开口说道:“那以王军长的意思”
王海涛答道:“王将军,你看这样行不行,青霉素仍由我龙州制药厂负责生产,我可以用成本价大量的提供给政府,在龙州这个地方,日本的间谍还是渗透不进来的。我也有自信保证青霉素的安全。”王鄂将军想了一下,答道:“王军长,这件事关系太大,我可做不了主,必须与上面汇报之后,由上面来定。”
对于王鄂的态度,王海涛表示理解。一天后,由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亲自来的电报就送到了王海涛的手上,电报中同意青霉素仍由龙州制药厂生产,但是必需要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还要由军统派出一支特别行动队对龙州制药厂进行保护。
这封电报的意思王海涛看出来了,这应该是蒋介石的想法。只要把制药厂抓住了,它在哪个地方并不重要。而王海涛的
第三百九十九章 兵指缅甸
有了出征缅甸的想法,王海涛就开始着手准备一切,利用靠近越南边界的有利地型,王海涛把手上的三个步兵师以旅为单位,分批的投入到了中越之间的原始森林中进行各种训练,每个旅分配了一个侦察营。天籁小说.23txt.侦察营的老兵是受过王海涛丛林生存、作战训练的,这次就由侦察营负责指导各旅的丛林生存、作战训练。
王海涛又努力的把历史上的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的原因,反复的回忆了一下,具体的记不太清了,但是联合作战时的英军不战而逃,扔弃中队决对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作为参谋长的史迪威将军,一味的坚持美式作战法,与总指挥杜聿明将军不能很好的达成一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个时空里,因为日本和德国之间虽然关系不错,但并未结盟,因此美国也未曾对德宣战,而中国这里的德事顾问团虽说是撤回国去了,仍然留下了几名联络官在。史迪威将军也刚刚被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还没有来到中国。
王海涛对于政治并不感关趣,他关心的是中国什么时候会成立缅甸远征军,而自己的九十军又如何能加入缅甸远征军中。为此王海涛不惜把唐小山找来,让唐小派出多支侦察分队,一部分进入缅甸,注意日军和英军动象,一部分前往重庆,注意重庆方面的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