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混血八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巨兔木木

    在谥法里,威仪悉备曰钦;敬事节用曰钦;克慎成宪曰钦;肃敬而承上曰钦;夙夜祗畏曰钦;敬慎万几曰钦;神明俨翼曰钦;小心励翼曰钦;寅恭供职曰钦,至于慈禧是属于那种“钦”就不得而知了。

    九月初四日,八大臣有鼓捣出来了一道上谕:“端华调补工部尚书,并补授步军统领,行在步军统领,亦着端华暂行署理”。这本身就是自己封自己的官,目的是为了将兵权抓在手里,原




第三百四十八章 暗示(二更)
    九月二十一日的晚宴是一场践行的宴会,不过具体是送谁还真不好说,总之是一顿关于分别的饭。隔天梓宫与两宫、嗣皇帝便要起驾回銮,肃顺等八大臣、宗室诸王、文武大臣都要随驾返回北京,当然也有一部分还得留在承德善后。果兴阿就是不需要随驾回銮的,他不用去参加嗣皇帝的登基大典,而是留在承德。定于在十月初九启程,分承德与固安两路开赴北疆,赴任黑龙江和吉林将军。所以这顿饭,到底是果兴阿送随驾的诸人,还是大伙儿送果兴阿,还是真的不好说。

    因为是咸丰居丧期间,宴会的规模不好搞得太大,所以八大臣也没有全体与会,真正聚到一块的人并不多。近支宗室里有老五爷绵愉、五爷亦誴、七爷奕譞,八大臣里也只来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以及肃顺,剩下便是果兴阿和直隶总督文煜。八个人一个圆桌就坐下了,酒菜并不十分丰盛,但气氛还算融洽。

    众人说了些离别珍重的场面话,老五爷和载垣又说了许多嘱咐果兴阿“勤劳王事”的废话,剩下便是吃饭。老五爷绵愉滴酒不沾,也不知他是不愿违制,还是准备养生。五爷亦誴可没什么顾忌,一副江湖好汉的做派,烈酒如水一般,一碗一碗的干,不过却很少说话。七爷奕譞的话就多了,在场的人就没有他谈不来的,酒他喝的不多,但是抓住谁都能聊两句,不过说的都是废话。载垣和端华就是来应景的,真正有点离愁的,也就是肃顺和果兴阿。

    “六哥对不住你啊!咱们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可是六哥却把你扔到那个冰天雪地里去了。不让你回关内的事,你别怪六哥!”肃顺拉着果兴阿的手,真是有些不舍,喝了几杯酒之后,更是仿佛在果兴阿的背后看到了惠扬的身影。

    “咱们哥们儿论哥们儿的,公务说公务的,六哥你是从大局出发,我都理解,我也不怪你!关外是老家啊!当初大行皇帝提出来的时候,我自己也是愿意的,回家其实挺好,那边的人是都不认识了,但起码土是亲的!”果兴阿回忆的是他的东北老家。

    “六哥有愧啊!”肃顺还以为果兴阿说的是两百年前的事,更觉得自己对果兴阿有些刻薄了。

    “不说了,不说了,都在酒里了!”果兴阿眼泪都下来了,他更愧疚。肃顺这一去,可是要在鬼门关上走一圈的,肃顺前面就是个大坑,可果兴阿却偏偏没办法提醒他。

    果兴阿和肃顺的酒喝得眼泪吧擦的,让桌面上其他人也有了点伤感的意思,多愁善感的五爷亦誴,更是连干了三大碗。有点过量的亦誴,干脆站了起来,开始打圈,挨个向在座的人敬酒。

    “人家要杀你哪!”亦誴敬了肃顺一杯酒之后,绕到了肃顺背后,好像要走向坐在肃顺旁边的果兴阿。但却忽然在肃顺的背后停下了脚步,伸手提起肃顺的辫子大声的来了一句。

    亦誴这一句话,没头没尾完全不着边际,但是坐在肃顺身边的果兴阿却猛然抖了一下,对面奕譞的眼睛了也射出了一道外人不易察觉的寒光。果兴阿有金手指,奕譞和他六哥密谈过,他们当然知道亦誴说的是什么意思,慈禧和奕欣想要肃顺的命。

    “请杀,请杀!”肃顺不知内情,亦誴的提醒又太隐晦了,他还以为亦誴是喝多了,根本就没有多想,还非常配合的低下了头,做出了等着砍头的姿势。

    亦誴的脸上依旧是嘻嘻哈哈的,也没说多余的话,放开肃顺的辫子,又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敬了下去。一圈还没喝完,他自己就已经醉到了。老五爷绵愉和七爷奕譞,见亦誴醉的像滩泥一样,便起身告辞,要扶亦誴回去。

    “老七且留步,你之前一直统管神机营……”肃顺忽然想起这位不着调的七爷,手里还有一支不大不小的部队。

    “一切等回京再说!”奕譞也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而且这个语气很有点“走着瞧”的意味,听得果兴阿忽悠忽悠的。

    “怎么和你六哥说话呢!没大没小!”老五爷也不知是否了解内情,反正奕譞话音未落,他便开始训斥奕譞。

    乱乱哄哄的,肃顺后面的话便没有再说,送了三位近支宗室出去之后,剩下的五个人又喝了一会。果兴阿的心里有点五味杂陈了,奕譞可能就是冒失,或者是无心的一句话,亦誴可是绝对的话里有话了。人家和肃顺没有深交都能提醒一句,自己号称是通家之好的朋友,却一句都不交代,实在是不够意思。

    “六哥,五爷和七爷的话,可有点不对味,这次回京,你要多加小心啊!”果兴阿不能说自己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只能顺着亦誴留下的引子往下说。

    “你放心吧!哥哥们都是老麻雀了,还能让这哪个小家贼给算计了!”肃顺好像依旧不以为意。

    被老五爷绵愉骂出去的奕譞,也一直在嘀咕。亦誴因为支持咸丰留下的遗命,所以是支持八大臣的,他说点酒话给肃顺提醒是有可能的,但这消息他是怎么知道的呢!无论是两宫太后,还



第三百四十九章 梓宫回銮
    九月二十三日一早,两宫皇太后率小皇帝,在大行皇帝梓宫前行完奠酒礼,就由载垣、端华等扈从,匆匆从间道先回北京。剩下肃顺、醇王奕譞、陈孚恩等人,护送梓宫在后面缓缓而行。顾命八臣此时已无可调之兵,所以承担沿途警戒护卫的军队,表面看起来有好几支,其实最关键的还是醇郡王奕譞的正黄旗汉军,瑞常刚刚从端华手里接掌过来的步军和胜保之前分来协防的部队。署理直隶总督文煜下辖的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人马,则大多都在外围,或者分散在各处行宫。

    九月二十九日,两宫皇太后和小皇帝安然抵达北京德胜门,恭亲王奕欣率“留京”的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去年秋天,英法联军打到通州,咸丰皇帝从圆明园仓惶逃往承德。当时是为了逃命,绝对是狗撵兔子的狂蹽,尚且花了八天时间才走完这段路途。而此时在后无追兵的情况下,两宫太后与皇帝居然只用了六天时间就赶完这段路程,可见他们此时回京的心情是多么急迫。八大臣里随扈的七位大爷,除了杜翰微感异样以外,其他人居然能都觉得很正常。因为他们也在外来浪了快一年了,也都急着回到北京的家里看看。

    不过两宫的心思和这几位大爷可不一样,她们急可不是因为她们思念北京的“旧居”和百姓,而是因为她们急于要跟留京的奕欣汇合。虽然她们不知道奕欣要怎么做,但是只要奕欣能迅速除掉顾命八大臣,并彻底废黜顾命大臣制度,实行皇太后垂帘于上,恭亲王秉政于下的全新制度,出她们心中一口恶气就够了。

    还没有等进入紫禁城,两宫太后就迫不及待的紧急召见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奕欣的老丈人,现在位居文华殿大学士,是内阁的首辅)、贾桢、周祖培和惟一留京的军机大臣文祥等重臣。虽然奕欣交代的很简单,但是慈禧还是知道这次的主要目的是渲染气氛,拉着慈安就玩起了煽情。两宫皇太后对着这帮重臣痛哭流涕,历数顾命八臣如何的跋扈不臣,如何的欺负孤儿寡母。本来就与肃顺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且早有预谋的周祖培,忍不住打断了皇太后的话。

    “皇太后何不重治其罪”周祖培说的掷地有声,好像现在肃顺已经被押在阶下了一样。

    “他们既是大行皇帝的顾命大臣,又是赞襄政务王大臣,也可以治他们的罪吗” 慈禧是真有点含糊,她知道奕欣要动手,但是具体怎么动手,她可就不知道了。不过一个政治演员应有的素养她还是有的,好像毫不知情一样可怜巴巴的看着周祖培。

    “皇太后可先降旨解除他们的职务,就可治他们的罪了。”周祖培得意洋洋的说道,不过他白话的时候,真正奕欣一党的核心成员可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哦!”慈禧看了看奕欣,就知道这次召见目的,仅仅是为了营造气氛而已,这个上蹿下跳的周祖培根本就是个棒槌。

    没有八大臣两宫太后根本就下不了任何旨意,八大臣会草拟解除自己职务的旨意吗周祖培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奕欣这次和两宫会面,就是让慈禧和慈安渲染八大臣跋扈不臣的氛围而已,只是为了多争取一些墙头草。至于这个周祖培,他为了报与肃顺之间的私仇,自己愿意蹦达就蹦达吧!正好用他来分散载垣等几个白痴的注意力。

    奕欣还是想多了,他根本不需要周祖培去分散谁的注意力,载垣和端华比他想象的要白痴多了。杜翰和匡源等人此时还在后面,并不在驾前,随驾的只有载垣和端华。这俩人也真是肃顺给捧上来的,别说政治敏感度了,连点正常人的警觉都没有,对于两宫召见“外臣”的行为,他们居然熟视无睹。

    “四日密谈”的协议里,可是有非常重要的一条,两宫太后不得召见外臣。现在两宫召见了奕欣等一大批人,完全就是违规操作,载垣和端华理应制止的。就算面子上抹不开,杜翰也早就给他们想好了借口,“年轻叔嫂,理应避嫌!”,一句话就能被奕欣给怼回去。载垣和端华却偏偏没有阻拦,等人家都聊完了,他俩才觉得有点不对劲,然后他俩做出了更白痴选择。为了避免其他几个人埋怨他们,他俩居然把这个消息给扣了,别说给肃顺送信,连杜翰等人都没告诉。

    当天晚上慈禧又派安德海给奕欣送了礼物,这次不是剪纸,而是咸丰的遗物。咸丰喜欢看戏,所以有很多挑戏码时候用的签子,慈禧送给奕欣的正是其中的一枚签子,上面的戏码正是咸丰最后看的《安天会》。奕欣当即明白了慈禧的意思,他们给一个人起了个代号——孙猴子。《安天会》这出戏的结尾,便是孙猴子被天兵天将给抓了起来,慈禧的意思便是孙猴子已经歇菜,不必担心他出来搅局。

    奕欣只是要对付肃顺,夺取大权,对于两宫垂帘这种事他也是很反感的。慈禧之所以能够在与奕欣的谈判中,轻松的得到奕欣认可他垂帘,除了政治上必须拿“垂帘体制”来推翻“赞襄体制”外,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慈禧掌握了对付孙猴子的杀手锏。

    最后一个麻烦“孙猴子”慈禧都安排好了,奕欣也就没什么可客气的了,周祖培这个棒槌蹦达完了,也该他的人马上场了。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大清朝的重量级人物,武英殿大学士贾桢、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等一齐“闪亮登场”,联名上疏,公开吁请皇太后“亲操政权以振纲纪”。

    而且他们的时间掌握的非常好,他们的奏折递到军机处的时候,载垣、



第三百五十章 正式发动(二更)
    载垣领衔,带着七大臣祈祷的时候,恭亲王奕欣已经口衔天命准备来收拾他们了。奕欣等人奉诏出来,一点都没耽误,直接就奔着军机处来了。以防意外的兵马人手,奕欣和文祥早就安排好了。载垣等在屋里刚看了他们奏请垂帘的奏折,远远望见他们就知道来者不善,也不甘示弱的迎了出来。此刻已是图穷匕现,大家也没什么好客气的了。

    “上谕,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接旨!” 恭亲王奕欣铁青着脸,郑重的站在了几人面前,开始宣谕。

    “凡上谕须均经我们几个承旨拟定,如今我们几个不曾承旨,六叔的这道上谕,从何而出”两宫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载垣不知道,但是铁帽子王的威仪还在,所以载垣昂然而立,冷笑反问了一句。

    “未经我们几个面承的上谕不是‘乱命’就是‘矫诏’!老六,你既是宣宗成皇帝(道光)的皇子,又是大行皇帝(咸丰)的胞弟,自然知道‘乱命’跟‘矫诏’的后果!” 端华也气势汹汹的威胁道。他们几个直到这一刻,还是不相信两宫会和咸丰的政敌奕欣联手,以为是奕欣矫诏,要发动政变。

    端华在这里也是给奕欣扣了一顶大帽子,所谓的“乱命”,是指皇帝在非正常的情况下发出的、或不符皇帝本意、或违背情理逻辑的命令。而“乱命”是臣下所能拒绝执行的,当然是否是“乱命”,也是靠执行者自己主观的判断来分析的。

    后来的历史上当清朝向八国联军宣战时,慈禧太后就曾下诏,命令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两江总督的刘坤一、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立即将辖区内的交战国外交人员或驱逐或逮捕,同时派兵北上护驾勤王。李鸿章等即以“此乃‘乱命’,非我皇太后皇上本意”为由,拒绝执行。并且联合起来,以清朝地方政府的名义,转而与各交战国签订《(中国)东南互保条约》,承诺中国东南地区不卷入在北方的战争,并保护各交战国在该地区的所有利益不受侵害,从而避免了使中国全面卷入战争的局面出现。清朝战败后,慈禧太后为了在各国面前推卸战争责任,保住自己在清朝的统治地位不受影响,甚至干脆将发动战争的所有上谕都说成是端郡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等“战犯”的“乱命”,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所谓“矫诏”,则就是通常所说的“假传圣旨”。不管是蒙蔽、胁迫皇帝下发“乱命”者,还是“矫诏”者,论律都是造反的罪名,只要坐实一条,奕欣都是谋逆的天下公敌。

    奕欣此时可没功夫去跟他们呈口舌之利,所谓快到斩乱麻,让这几位闹起来,恐怕要生变故。载垣曾当过领侍卫内大臣,这宫里也不敢说就绝对没他的亲信。端华更是现任的镶蓝旗旗主,他要闹大了镶蓝旗那帮闲人未必不会跟着闹事。眼见载垣、端华并无丝毫奉诏就范的意思,为了免生事端,早有布置的奕欣便不跟他们废话了,甚至连上谕也不跟他们宣读。立即吩咐侍卫将载垣、端华二人拿下,早就准备好的侍卫一拥而上,将载垣、端华都给控制了起来。

    “没有王法的王八羔子,我等乃大行皇帝顾命的赞襄政务王大臣,你们哪个敢拿”载垣和端华当然是可劲的挣扎,但他们两个小老头儿,哪里弄得过这些五大三粗的小伙子,两下便被制服了。众侍卫也不管他们的身份了,三下五除二的就将两人禠夺衣冠,架出了隆宗门。

    隆宗门外还有几人的侍卫随从,虽然一共也没几个人,但是载垣和端华还想呼唤他们再挣扎一下。但是到了门口一看,两人的心就彻底凉了,他们的随从早就被绳捆索绑了起来,一个个比他们俩还狼狈呢!两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爷”,就这样带着满心的不甘,被押进宗人府关押了起来。

    “你们五位是否奉诏啊!”威望最高的两个已经拿下,剩下几个纯文人,奕欣就稳当了。

    奕欣的话音刚落,杜翰还在盘算呢,额驸景寿就“噗通”一声跪下了,动作之迅速实为罕见。有了带头的,匡源、穆荫、焦佑赢等人自然一个接一个的认了命,杜翰苦思无计,也不再挣扎,乖乖的跪下认命。但是杜翰几个也是情势所迫没有办法,奕欣抑扬顿挫的开始宣读圣旨的时候,每念一句,杜翰便在心里反驳一句。

    “内阁奉上谕,上年海疆不靖,京师戒严,总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筹划乖方所致。”奕欣刚开了个头,杜翰心里就骂开了花。这一句是把外敌入侵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当时“在事之王大臣”,也就是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了。妈的英法联军跑来欺负大清是蓄谋已久的,关老子们什么事。

    “载垣等复不能静心和议,徒诱捕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奕欣这句更可恨,把夏巴礼事件的责任都推给了他们八大臣。当时在通州主持议和的,的确是载垣、穆荫。但是这件事责任并不完全在载垣、穆荫二人,抓捕夏巴礼这倒霉主意是咸丰想出来的,而且当时还有一位大佬参与,就是现在正站在奕欣背后的,他的老丈人、位居内阁首辅的文华殿大学士桂良。事实上执行逮捕巴夏礼任务的,则是僧格林沁。如若真要秉公论罪,不能单追究载垣、穆荫二人,至少桂良跟僧格林沁也难逃干系。

    “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不得以之苦衷也。”奕欣听不到杜翰的心里话,念的非常的嗨皮。所谓“淀园”,即指圆明园,因为圆明园地处北京海淀,所以称“淀园”。这是把圆明园失盗的责任,和咸丰皇帝逃难承德的责任全部栽到载垣等人头上。第一个劝咸丰移驾的是僧格林沁,盗窃圆明园的是果兴阿,你怎么不找这两军头说事去。

    “嗣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等,将各国应办事宜,妥为经理,都城内外,安谧如常。”这句杜翰到是没骂,奕欣这是自己表扬自己,也是为他领衔的即将开始的新政府布局张本。

    “皇考屡召王大臣等议回銮之旨,而载垣、端华、肃顺朋比为奸,总以外国情形反复,力排众议。皇考宵旰勤劳,更兼口外严寒,以致圣体违和,竟于本年七月十七日龙驭上宾,朕呼地抢天,五内如焚,追思载垣等从前蒙蔽之罪,非朕一人痛恨,实天下臣民所痛恨者也。”奕欣念这句话的时候格外的痛快,杜翰要不是怕死,都想把上谕抢过来撕烂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红脸和白脸
    来自吉林的汉军旗镶红旗佐领张凤梅,最近这两天有点睡不着觉,因为总担心自己会获罪,所以天天在发愁。其实这事也不怨他,他在吉林待的好好的,忽然就说关内捻匪闹起来了,让他带兵入关剿匪。哪成想走到了半路,又改成了承德护驾。

    张凤梅带兵往承德赶,还没走到热河境内呢!蒙古牧民白凌阿又反了。白凌阿这哥们儿是牧民出身,麾下的部属也都是蒙古草原上混出来的,他们当起游击队可就厉害了。一般的马匪没他们能吃苦,捻匪也没他们骑射精熟,官军更是轻易抓不住他们的踪迹,让他把热河北部和奉天西部闹了个天翻地覆。所以张凤梅的任务就又改了,归于了热河都统衙门节制,被派到了一个叫朝阳地的小镇,严防死守堵住白凌阿窜如热河内地的要道。

1...111112113114115...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