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是黑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路九有猫
第八十五章 家天下与天下为公(求收藏推荐)
公孙昱慢悠悠地牵着自己的小毛驴,回到了公孙府,入眼便看到了庭院内那满地的落叶。
这种秋天独有的萧瑟感觉,让刚刚庭院的公孙昱一种悲凉萧瑟的落寞感觉。
不仅落叶萧瑟偌大的府邸,众多的仆人早基本走光,只有几个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奴仆留在了这里,细心的清扫着地上的落叶。
物是人非,人去楼空。
不过,令公孙昱欣慰的是,这些奴仆,看到公孙昱回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了公孙昱,行礼注目。公孙昱也是向着这些奴仆行礼问安。
“将毛驴身上的东西卸下来,搬到库房之中,再将它带到马棚里,喂一些好的草料。”吩咐了几名仆役之后,公孙昱便径直地走向了自己的卧房。半路上,他突然间想到了什么,又转头交代那几个仅剩的奴仆一声。
“今日府中,或许会有贵客到访。”
公孙昱的卧室陈设十分的朴素,低檐细粱薄板素纱,与那些稍微有点钱财的雒阳百姓之家没什么区别。
盖因他那便宜老爹生性简朴,即便坐拥金山也不愿花钱装潢一下家宅,也就花了点钱,雇了一些仆人罢了。
倘若不是那偌大的宅院以及众多的奴仆,别人估计都会以为来到了个寻常百姓家。
不仅如此,自己那便宜老爹对公孙昱也是要求严格,所以这间卧室只有一张漆成黑色的枣木案几,上面搁着一盏铜制的鹤嘴油灯和笔墨竹简。
卧室另一侧,摆置着一个书架,上面放着为数不少的竹简卷帙。一扇绘有祥云的亮漆竹屏风立在当中,将整个房间隔成了两半,算是这屋中最为贵重之物。
走入屏风之后,公孙昱便仿佛将自己隔绝在了一个私密空间。在那私密空间里,他忍不住叹出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
那一声叹息中夹杂了太多的情绪。
其中最多的,便是时不我待的无奈。
现如今,距离讨董联军成立还剩下不到四个月,距离董卓迁都还有不到半年。
自己当初可是决心要阻止这场灾难。
毕竟,这对那雒阳居民来说,是真正可怕的灾难!
董卓迁都的时候,雒阳数十万近百万的人口被迫背井离乡,路上被董卓的车骑见他,加上饥病交加,死亡相继,横尸遍野。
甚至有些野史说,这场西迁,到达长安的雒阳人,只剩下不到一成!
虽然,这其中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足以证明,那场前夕对雒阳百姓来说,都是天大的灾难!
想到这里,公孙昱再一次叹息了一声。
“还是太鲁莽自负了。太尉府里的那一幕,显然让董卓、李儒等人,都察觉到了自己的二心。”公孙昱微微俯身,坐在案几之前,单手撑脸,无聊地拨弄着鹤嘴油灯的灯捻,心思却已飘到了之前:“或许,我应该再隐忍一下的。”
对于董母和稀泥的调解,公孙昱心中其实是极为厌恶的。
其中的原因,并非他乃是什么刻板固执之人,坚持着什么‘好人就要得到奖赏,坏人就该受到惩罚’可笑的信念。
只是因为通过董母的态度,让公孙昱认清了一些事实。
亲疏有别,就算拼尽十二分的努力,自己也只能在董卓那里混成一个家奴的身份!
在汉代,除却少量的先贤智者,大部分人都只有‘家天下’的概念,这与公孙昱在后世培
第八十六章 足以动摇汉末局势的人(求收藏推荐)
“僧人,和尚”公孙昱双手举着头走出屏风,露出了跟那仆役一样的疑惑脸:“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管怎么说,先让他进来吧。”
仆役点点头,一头雾水地离去了。
随着他离去,公孙昱面上也一头雾水,喃喃自语道:“华夏历史上,有和尚是超级谋士的吗而且还很凶,难道是系统出错,将鲁智深给召了过来”
不错,一想到自己在董卓麾下小命岌岌可危,公孙昱回到自己府中时,便花费了600声望点召唤了一位谋士,期望借助系统的力量,给自己今后的人生指一条明路。而且,熟悉系统套路的他,这次还特意遵从了系统推荐的人才。
只不过,现在看来,不是系统出错了,就是真有一个和尚来这里化缘。
好在,没等公孙昱疑惑多久,那仆役便将那名僧人带了进来。仆役好像很怕那僧人,禀告了一声就跟兔子般溜走了。而公孙昱抬头看到那僧人的第一眼,忽然便感觉自己眼睛被刺痛了一般。
来人的确是个僧人,一身黑色缁衣,头顶光光,举步走来,自有出尘之意。只是他高颧竖耳,鼻尖唇薄,一双三角精光四射,配上那削瘦嶙峋的骨架,犹如一头瘦虎,少了几分祥和。
看到公孙昱,这位僧人当即手捻佛珠,口颂禅语道:“阿弥陀佛,可是施主唤贫僧前来”
公孙昱看着这僧人形象,略微一愣,忽然间便有所明悟,不由开口问道:“敢问大师,莫非就是道衍和尚”
僧人微微一笑,不带半分骄矜,从容回道:“正是贫僧。”
一见这僧人承认身份,公孙昱忍不住就浑身打起了哆嗦,口中也情不自禁说道:“这,这什么破系统,怎么将他给召唤了过来……这不是逼着我造反吗”
等等,好像我即便要造反,也是造董卓的反。这时候系统将道衍召唤过来,好像叫那个……负负得正
想到这里,公孙昱不由得想起了之前看到一些关于道衍和尚的书籍,将道衍和尚的一生总结了出来。
姚广孝,明初的长洲人,换在汉末三国时代,他就是吴郡人,出生于至元十五年。
出生于乱世的他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十四岁出家为僧,取名道衍。交际广泛,当时的名士如杨基、宋濂等人和他关系都不错。
不过,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僧人。在出家之前,他也曾饱读诗书,历经坎坷,满怀报国之志却无处容身。
而且,就算后来出家当了和尚,他也不学佛经,更不学当时流行的程朱理学和经世之道。假如这还不令人感到惊奇,那他的师父必然会让人大吃一惊。
因为这位道衍和尚的师父,并不是某位寺庙当中的高僧,而是一名道士!
一个和尚,居然拜道士为师父,这简直让人摸不清头脑。从未听说过宗教信仰这种事儿,还能这样兼容并蓄的。中世纪时期那些欧洲人假如有姚广孝这样开放的心态,恐怕也不会搞什么十字军东征了。
不过,姚广孝这位道衍和尚,似乎天生下来就是让人摸不清头脑的。
他的那位道士师傅是个不简单的人,名字叫席应真。此人也是个奇人,身为道士,不去炼丹修道,却专修阴阳术数之学。
所谓阴阳术数之学来源悠久,其内容庞杂,包括算卦、占卜、天文、权谋机断等,这些玩意在当时的人看来是旁门左道,君子之流往往不屑一顾。但实际上,阴阳学中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分析,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话说回来,学习这门学问的一般都不是什么正经人,正经人也不学这些,因为明代的科举也不考阴阳学。
但身怀此学之人,往往有吞食天地之志,改朝换代之谋。用公孙昱前世的话说,就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此外,学这门学问还是有一定的生活保障的,搞不成阴谋还可以去摆摊算命实现再就业。
但姚广孝并不会算命,他只被人算过一次命。
早年姚广孝游览嵩山寺时,相士袁珙看他面相说道:“你是个奇特的僧人!三角眼眶,形同病虎,天性必然,
第八十八章并州!(求收藏推荐)
“若要解这困棋,自当有一天纵之才横空出世。招揽天下豪杰,齐心合力,外却匈奴等异族,内扫诸侯强阀,重建秩序,重修政理。收地方兵权,以归中枢,军政分离,使州郡无作乱能力。”
“单有武功,仍旧不足,文治方面,也当开科取士,广纳人才,不分世家寒门,使天下有能之士皆为国用。”
“至于民生一块,便应控制世家膨胀,打击不法豪强,重新分配田地。如此文治武功内政三管齐下,才能还百姓一个期望,开一个四海清平、天下安定的盛世!”
说完这里,慷慨激昂的公孙昱不由又变得有些低沉,有些艰难地叹息道:“只可惜,汉末三国的天纵之才实在太多了,各地能人异士、能臣名将,一一登上舞台,才使得中期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若汉末只有一个曹孟德,那天下也能早日回归一个稳定的王朝时代。纵然曹孟德之法并未解决汉末痼疾根源,却也能使得汉族延续发展,不会出现五胡乱华之难。只可惜,汉末三国人才实在太多、太优秀了……”
说到这里,公孙昱也无奈地摊了摊手,总结道:“这其实也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若这时代真有如我所说,有那般博古通今、经天纬地之人,那汉族封建王朝必然会大步跃向唐宋时代,领先世界民族之林百年、千年,成为地球中心最辉煌、最文明、最耀眼的民族!”
话说到这里,公孙昱眼中亦然露出憧憬之态。身为一个华夏人,没有人不想亲眼见一见盛唐富宋的天朝美景。
在那样的朝代,世界万国之人不辞万里、以最赤诚朝圣之心踏上这片土地,都会感到与有荣焉。
他们费尽心思也愿将自国命脉与汉族搭上,他们最勇武的战士以能为汉族效命而感到无上荣光,他们最美丽的女人会因为怀上汉民的血脉骄傲,他们的王子公主听说能到天朝学习而欣喜若狂……
“那样的时代,才是汉人心目中最理想的朝代啊。”公孙昱语气空冥,彷如梦语低吟。
就连姚广孝这位只会搞破坏不会建设的和尚,也不由因公孙昱这番情怀而动容。
毕竟,大明虽强,但那时,西方诸国,早已经文艺复兴,发现了新大陆,开启了殖民之路。大明初期还好,大明还处在全世界顶尖,可是,没过多久,大明渐渐便被大战迅速的西方诸国挤了下来。只有唐宋时期,那才是汉人最强盛的时期。
虽然,姚广孝对公孙昱的那一番话很是动容,但好在,他明白自己被召唤出来的任务,定了定心神后又开口道:“若有那样的天纵之才,那他若沦落到了公子这处境,该如何兴王霸之业,踏出建设天朝上国的第一步”
公孙昱一愣,忽然明白了姚广孝的意思。可也是这时,他脑中的思绪已完全爆发,一片宏伟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想到这里,公孙昱的脑海突然变得比以往更加清晰。
在他的脑海里,一个光点正穿破层层阻碍,直抵一片白亮风光!
“若排除一切不可能因素,非要找一处龙兴之地,那我便选择并州!”公孙昱这次语气不再犹豫,反而坚定如铁,一语定乾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便如同落叶浮萍,
第八十九章怕不是湿了汁哦(求收藏推荐)
“并州啊……”姚广孝眨了眨眼睛,忍不住想喝口水,但低头一看,发现碗中已经没水了,便只能忍着口渴开口道:“并州初为唐尧的封国。虞舜因为冀青二州地域太广阔,遂将冀西恒山之地分出来,叫做并州。春秋时候,并州为晋国之地,等到了战国,并州又成为赵国的疆域。”
“后来,秦始皇扫**,一统天下,设天下为三十六个郡,并州便是由蒙恬所管辖,以御北方匈奴。至前汉,汉武帝置十三个州,并州下,有上党、太原、云中、上郡、雁门、代郡、定襄、五原、西河、朔方十郡。最后在后汉时期,将代郡分至幽州,并州则剩九郡。”
姚广孝将并州的“前世今生”说了一遍,随后便如同一位说书的点评家一般,解析起了并州的优势:“并州西有大河为屏,东有太行为阻,北有广阔大漠、连绵阴山,南有首阳、底柱、析城、王屋等山,附近河流交错,更南还有孟津、潼关及汾水、漳水。此地山河环绕,易守难攻,确为一处进可攻退可守的上佳之地。”
“况且并州畜牧发达,可产良马;河道纵横,渔业可兴;山地延绵,林木广袤,木业可盛。不仅如此,晋阳一地还有煤、铁,这种军工之根本。唐代杜甫便曾有首诗说‘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可见晋阳冶炼业之盛。”
说完优势,陶醉其中的姚广孝才睁开了眼,有些玩味地看着公孙昱。说完了优势,姚广孝便是说起并州的劣势来:“然相较于中原之地,并州并未沃野千里之地,田亩不多,不知公子如何应对”
公孙昱皱眉想了想,被姚广孝的一句话勉强想到了一个解决之道:“并州我记得有一处是河北平原吧那里耕种面积应该不少。更何况,并州民风可比之凉州。并州人善耕战,无需太多田亩。若遏制豪强,编户齐民,其耕种面积应该还是可以保障的。”
公孙昱顿了顿,又想到了什么,便继续说道:“冀州虽很快便成袁本初之地,但袁本初并没有做出什么遏制豪强大家之举,如此一来,若田亩真的不够,还可以花钱买嘛,冀州可是沃野千里啊。”
“善。”姚广孝又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随后又说出了一个劣势来:“并州乃边塞之地,异族凶悍,来去如风,论烧杀抢掠,个个都是好手。不知,公子如何御之”
“这……”公孙昱一时语塞,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个问题,他根本没有解决方案。
历史上,战力这东西似乎和地域有着严格的区分,越往北的民族战力就越是彪悍,越往南,那里的民族战力就越衰弱。
这很可能和食物来源的难易程度有关,北方寒冷贫瘠,想要吃饱饭就需要人不断地和天争,和地斗,和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战。人苦到一定程度,性命这东西就不重要了,所以战场上拼命,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如吃饭喝水般天经地义。
可中原和南方不同,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保证了食物的来源丰富,尤其南方哪怕吃野果子都饿不死人。所以他们就少了一份和天作战的韧劲,一旦血气之勇消失,就会一溃千里。
中国历史上政权的建立,基本上都是从北向南统一的,很少有南方政权可以统一北方的,即使有,最后也难逃被北方政权消灭的命运。
在汉朝十三州中,并州算是北方苦寒之地,可对于更北方的民族来说,并州那里的百姓仍旧是崇尚儒家文化的汉民。尤其汉末三国时代,中原混战不休,异族趁机崛起的
第九十章 河东(求收藏推荐)
当然,尴尬的只是公孙昱一人。
道衍和尚仍旧一副风淡云轻的世外高人的模样,不紧不慢地啜饮着碗里的蜜浆。偶尔抬眼看看好似便秘一般的公孙昱,仿佛正在享受着这一切。
毕竟一边喝着饮料,一边看着自己怼出来的成果,也是一件颇令人享受的事。
于是,感受到姚广孝的戏谑目光,公孙昱心中忍不住便浮起一丝怨念:我恨这些世外高人……
然而幽怨归幽怨,今日毕竟是公孙昱有求于人,也只能艰难地将心中那丝不满收敛起来,换上一副笑脸继续向道衍和尚问道:“大师,我等在此妄论天下,无异于纸上谈兵。如此空费口舌,又有何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