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影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醉颜7点5

    齐泰端起杯子,喝起了清茶,近来睡眠不是很好,加了蜂蜜的茶水还是挺好喝的,“来人。”

    “大人,有事您请吩咐。”一个小吏模样的人走进来,行礼答到。

    “去请谭大人过来,就说我有事找他。”

    “是。”小吏答应后,离开去请谭大人了,他们的办公地点不在一个地方。

    过了一会,“大人,您找我”一身官衣的谭翼进来了。

    “恩,南宿啊,方中愈去国子监讲学的事情听说了吧”齐大人示意他坐。

    谭翼到是没有拘谨,“呵呵,今日的报纸送达之后,部堂里的同仁多在讨论,倒是知道一点情况。”原来,大明报与逊志报已经和各大部堂签订了合约,三月付一次账,报纸直接送到衙门来,作为公务报纸,供大家阅览,怎么说呢,还是公门的福利好啊。

    “额,那你怎么看”齐大人看着他,饶有兴致的问道。

    谭翼并没有马上回答,低头想了想,回答道:“大人,其实也没什么,他做的事情,目前来说都还是看得见的效果的,之前他的建议也都让各部门团结起来快速运转,国子监着力推荐建文数字,给他个好处,让他去讲讲学,去年轻人身边转转,做做榜样,也是无可厚非的。”

    “呵呵,你觉得国子监只是让他去做做榜样”

    “大人的意思是”难道还有自己没想到的,他可是认真分析了国子监与他的关系,他们之前除了老大人去了一次他的府上,再也没有相关的接触,难道还有咱们不知道的。

    “建文数字确实值得推广,也能让国子监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还不足以让国子监那么多博士,助教同意他去,毕竟他的年纪摆在那里,还有就是,他是锦衣卫,天子鹰犬的名声,不是他做几件好事就能掩盖的了的。”

    “也许是陈老大人积极推荐呢,毕竟他的威望放在那里,他要是决定了,下面反对的声音恐怕……”谭大人,这是在暗示什么吧。

    “不,一定还有其他原因,只是咱们还不知道,还是要麻烦你走一趟,也去听听他的讲课吧,看看这小子在搞什么鬼”

    “恩,知道了,职下一定会去看看,带着耳朵好好听听。”谭翼的心里,也确实是起了兴趣,唉,这年轻人,愈发的让人看不懂了。

    “嗯,去看看吧。”齐大人喝了口茶,似乎是放下了些什么,“桌上有份文件,也看看吧。”

    谭翼拿起来一看,开始不觉得有什么,翻到后面几页,越看越是心惊,脸色也有了一些变化,抬起头来,看




第0107章 心中的顺丰
    回到家里,不等方孝孺询问,中愈便将近期自己的打算,还有面见建文帝时的想法都仔细的说了一遍,当听到中愈提议开办武学的时候,方孝孺脸色凝重,眼睛微微眯着,在头脑里慢慢的消化中愈给出的消息。

    等中愈说完,方孝孺长叹口气道:“想不到咱们仁慈的陛下居然也关心起武事了,自古以来,武事不详,诸多限制由此而生。看来他也知道,这段时间的大败,朝廷无人可用的弊端了。你要挑起这个担子”

    他心里也很清楚,自己这些文臣还是要承担责任的,前几年出的那些馊主意,毁了几次北伐。

    方中愈笑了笑:“父亲,孩儿哪有那个本事,对这一行,精通的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孩儿也就出出主意,看陛下怎么说,成不成还不一定呢,不知道您老人家是怎么看待的呢”

    方孝孺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中愈,你知道朝廷运转有哪几股力量吗”

    他对中愈能够看清自己的,还是相当满意的,人就是这样,看得清楚别人,却始终看不清自己,看得清自己的,少之又少。

    “这,孩儿倒是没想过,还请父亲明言。”中愈到是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毕竟他现在的交际还没有牵扯这么多。

    “纵观前代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王朝皇权基本上有四大支柱:文官,武将,宦官,外戚。太祖高皇帝在《皇明祖训》中曾有明言,皇后、宫人出自民间。

    为父还记得,洪武十四年庚子,敕谕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凡民间女子年十三以上,十九以下,妇人年三十以上,四十以下无夫者,不问容貌妍丑,但无恶习,……

    又洪武二十七年丙寅,敕礼部于河南、北平、山东、山西,凡职官及军民家或前朝故官家女年十四以上、十七以下,有容德无嫉而家法良者,令有司礼遣之,俾其父母亲送至京,俟选立为皇太孙及诸王世子郡王妃。这是明旨,在江南,北方都是明发的。你,懂我的意思吗”

    中愈听后沉思了一会,“父亲是说四大支柱之一的外戚已不足虑。”

    “不,现在的外戚还是有力量的,只是以后就难说了。你要扶持武将,带来的冲击可不是一点半点,光是朝廷的那些儒官这关,想过都难。”儿子的跳跃性很大,但是说的也有道理,最终就是这样,外戚再无力量左右朝廷。

    “那,父亲呢,你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愈看着自己的父亲,盯着他的眼睛,想看出他的真实想法,毕竟,父亲作为文官,又是儒家领袖,有些事还得让父亲出面,挡住一些人的攻击。

    方孝孺坐在了椅子上,眼皮子微微拉下,不再发一言。

    看着父亲如此模样,中愈一叹,唉,算了,父亲还是有些顾虑的,也许自己逼得有些急了。

    “孩儿告退,父亲早点休息。”中愈行礼后便离开了,父与子的交谈,是那样的深沉,没有打机锋,只是陈述事实,却那么冷寂。

    一早醒来,曙光初露,中愈今天没有去宫中值守,他带人去了货栈的工地,如今购买的土地已经是一大片一大片,工匠们已经按照他的意思设计了货栈的规模与构造,他不是去监工,只是去看看进度。

    如今各地的工地都在开工,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中愈还是很满足这样的状态的,他看着自己心里的主意,正在通过工匠的手慢慢的实现,心里很是欣慰。

    工地里的负责人是廖家的小管家廖三,是廖氏兄弟派过来的,他是知道自家少爷与这位风头正盛的方家少爷的关系的,一听说他



第0108章 天机不泄露
    廖府占地宽广,但在这一大片侯爵之地中还是显得很府中人来人往,家丁引了中愈去见了兄长廖镛,“怎么样,去看了货栈工地”廖镛一边招呼他喝茶,一边开口问道。

    中愈也不跟他客气,端起茶杯就喝,心中感叹一声,好茶,好香的茶。

    “还行,手下人做的还挺快,工人们还很有干劲,大哥派去的人干活也利索,效率高,至少咱们的东西起步了,我想应该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这话说出来让两人都很高兴,毕竟自己都付出了不少,看到效果还是松了一口气,虽然赚不赚钱还是两说,对于他们两来说。挣钱没有做事业重要,他们最希望的还是做一番大事业。

    “大哥,不知道,咱们的车马行准备的怎么样了”中愈把事情都交给他们做了,自然要问清楚一下比较好,心里会放心些。

    “这个其实不难做,虽然朝廷对行商看得比较严,那些过往的客商也都雇着人呢,既帮忙雇主看货,又护卫随行人员的安全。我仔细看了他们的情况,最大的问题是规模比较又比较散乱,没有一个成系统的组织。咱们这个要做也不能做小了吧,招人的事情一直在做,闲散的人也不少,就是你说的那些训练,还需要时间啊。”

    “这倒无所谓,车马行虽是咱们出主意办的,但是入股的有这么多达官显贵,那些闲散的人,给他们一份可以挣吃食的活计,还发他们工钱,他们应该也没那大的胆子做坏事。”中愈这点自信还是有的,不然真当自己手下的情报体系是吃素的。

    “那咱们就加把劲,尽快把它办起来。只是中愈,大哥还想问你一件事情,这个,与朝廷的递运所似乎有些相似,咱们这么做,似乎有些僭越啊。”

    中愈想了想,递运所,始设于洪武元年,是朝廷之中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官署,其主要任务是运输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它的设置,是大明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不再像以前一样零散。

    明代的陆路运输,基本上是采取定点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递运所除担负驻地指定运输路线的任务外,还要做好海、河运输的集散工作,他们的工作性质还是很重要的。

    要是这样说的话,自己想要做的车马行倒真的是跟它有些相似,只是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罢了。

    中愈想了想,沉吟一下,说道:“虽然功用确实是有些相似,但我们毕竟还是要走民间货运的,虽然陆运上也有一些马行,漕运上有漕帮,但他们都是替别人运输,咱们不仅可以帮别人运输,咱们自己的出货也要做的,以后做的成熟了,他们做的我们能做,他们不能做的,咱们也能做。况且,大哥,不要忘了,跟咱们入伙的有那么多人,那么多资源,足够咱们好好配置规划,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这到也是,我相信你的想法,那咱们就多做准备近期开张吧,廖铭到是自告奋勇的去招人了,现在他可是喜欢上了干活,居然连青楼都很少去了。“

    中愈听着笑了笑,又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哥哥,居然如此,倒是有些小看他了。

    “跟大哥说叨说叨,你是怎么和国子监勾搭上的,据我所知,那些大儒们眼光可高着呢,自诩正人君子,清流卫道士,歪门邪道可是不起作用的。”

    廖镛听到这个消息时就一肚子的问题,他



第0109章 这就尴尬了
    当他把自己苦思冥想的这个主意跟郑掌柜和印刷协会的各位主事人分享的时候,特别奇怪,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中愈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欢喜与期待,是的,反应很是冷淡,这让中愈有些尴尬,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自己好像有些失策了啊,难道这玩意在这这么不受人待见,他们知道是什么情况吗

    装着一肚子的疑问,没办法,既然不清楚,那就只有厚着脸皮自己问了。

    仔细一问,大家一解释,他才知道,原来在他们这一行,在入行的时候,前辈就会讲解他们这一行的起源与发展,还有行业规矩。

    所以他们都知道啊,用图画来讲事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者是人物传记。以前也有人尝试做过,只是做得不好,基本上都亏本了,最后也就做些简单的年画,过年卖卖,讨讨喜气罢了。

    不仅如此,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如晋朝时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所以他们还是知道的,很久以前就有这么个产品了,只是这样一分析,就知道流传并不广,自然也就说明量产不多嘛。

    中愈还以为找到了一条新的财路,拓展一下业务,但那个对他们来说意义真的不大,图画雕版太花时间,如果没有太吸人的故事,做出来基本上是亏本,商人重利,没有好处的事情可以干,至于怎样干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中愈想做连环画就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的新事物来说,它有个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做赝品会非常的困难,不是说稍微识字或者懂得一点儿绘画技巧就能模仿出来的,之前被满街的山寨臭豆腐搞怕了,中愈打算做点技术含量更高的,来减缓损失的程度,不然没几天,京师里各种仿品都出现了。

    况且如今京师里已经有了印刷行业协会,以后还会在地方上开分会。

    现在在这行吃饭的人都做了详细的登记,在他们这里挂上了号,基本上技艺好点的师傅都在他们手里,要么领了书坊的银子,要么在协会其他书坊里做着活,要想单干,花的时间和精力那就要多多了,当然如果真那样做了,书坊的怒火还是要有人承受的,所以并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好说歹说,告诉他们,自己会再用心尽快写一个故事,让他们集中力量做一次,看看效果再说,就算亏了,对他们来说也是小事情,现在人多力量大嘛,大家一起承担倒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们最后还是答应了,当然看他们的意思还是不怎么看好。

    你让我投钱,去做一个不太靠谱的事情,我也会觉得有问题的,这是人之常情,中愈心里还是在为其他人开脱,毕竟自己也不能把握一定能卖钱。

    印刷连环画,最重要的是雕版,雕刻复杂的图画和雕刻简单的文字是不一样的,这和印制大明混一图修订版一样,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印刷图样的经验,不是之前那种印制简单的年画的经验,所以并不是很窘迫。

    中愈的想法就是书坊的师傅们把提供的原画印在木质雕版上,然后对原画的拓印进行雕刻,一块木板对应一页简单的故事内容,下方再用上活字印刷上简短的话语,让人知道个大概剧情,剩下的就由他们自己去想象了,如果介绍的太详细,反而不美。

    还好书坊内,他们现在对纸张的技艺有了改



第0110章 国子监讲课(求订阅)
    中愈在思考,要给国子监的学生讲什么课呢怎样讲才会不辜负老大人的一片心意,不浪费这次的机会,毕竟机会难得,时间紧迫,他要快点让年轻人明白这个国家面临的困难,是的,他给自己加了些戏份,让他们快速成长。

    之前中愈和父亲夜谈时,对格物致知之学有过详细的讨论,因此方孝孺才有了那篇报纸上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

    自那以后,方孝孺便加紧研究,还打算在大辩论上继续阐述这个理论,让更多人知晓。

    中愈想了想,应该给父亲的辩论会吹吹风,打打基础,至少以后不会那么突兀,因此,他决定,就讲与格物致知相关的知识,多少也要提到。

    格物致知在后世中被称作为物理化学,是每个选择理科的孩子的梦魇,因为那个东西还是需要天赋的,当然并不是完全能够概括的,毕竟后世分得太清楚了。

    而格物的提法早就有了,《礼记大学》中的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宋代苏轼在《谢兼侍读表》中也提到:“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

    《大学》中所言格物极为重要,人若欲修齐治平、明德于天下,格物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性的功夫,格物是“大学之道”的基石,没有基石,自然也就难以建筑大楼了。

    格物不当则致知不明;物有所未格,则知有所不明。

    对一个如此重要的哲学教育学范畴,历史上诸家训释聚讼纷纭,却未能刨根问底,彻底诠释,正如北宋司马光所批评的“未尽古人之意“,中愈对此还是感觉到遗憾的。

    因此并没有深层次的研究格物,但是匠户们倒是对格物有些模糊的初步认识,偏化学的知识应用,则主要体现在道家,最重要的使用就是炼丹。

    你没有看错,炼丹师是最早的化学家,炼丹是道教主要道术之一,是近代化学物理前驱,也是火药的起源,关于黑火药配方和燃烧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初年著名中医、“药王“、养生家兼炼丹家孙思邈所著的《丹经内伏硫磺法》一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轻工业火药原始配方的记载,当然做出来的黑火药威力有限。

    中愈想要讲的太多太多,但是他知道现在还不合适,因为外界的环境还容不下他的天马行空,大明的官场,民间还经不起他的折腾,所以他要讲的内容就要慎重选择了。

    今日就是十六日了,是约定去国子监讲学的时间,中愈早早地洗漱,吃早点,如今家里的厨子知道少爷的习惯,所以还是早早的准备,面食稀饭都有,还有包子馒头,只是没有那么白,中愈是愈发的喜欢这些人了,虽然因为时代的限制,地位低下,但是情商与技术,是样样不落。

    大明国子监对教职员工的职务、待遇以及对监生的管理、待遇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并不会因为某一人而改变,因此倒还是算很公平的。

    国子监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算是笼括了目前朝廷需要的人,但是是不是社会需要的人就不知道了。
1...2324252627...5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