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影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醉颜7点5
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怕是朝廷的官员和国子监的监生,对于已经习惯程朱理学的他们,对于方孝孺的言论也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有人认为他用新的思想解释了儒学,有人认为他是对程朱理学的不尊敬,总之这篇文章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开启了一场大的辩论,而这带来的影响,确实是无法言明的。
白日的喧嚣还未过去,应天的夜便已悄悄来临,逊志报带来的影响还在发挥着余热,似乎给这冰冷的天气加了一把火,很多人还在讨论着那篇文章,热度不减。
转眼间已经到了正月十六日,奉天大殿上,三三两两的官员们还是在谈论逊志报的内容,小圈子在这里表现的很明显,虽然自从丞相制被废除后,党争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但是今上宽松的政治制度还是让很多大臣敢于说话,也敢于交朋友。
“大家都看了昨日的逊志报特刊了吧,里面的内容有些偏离,这太不成体统了,方大人怎能如此做呢”
“这是背叛,朱夫子的理学是我大明朝廷钦定的,方大人糊涂了,早就说该封掉这家报纸的,现在出了大麻烦,唉。”一位大人特别激动的说道,这是实实在在的卫道者啊。
“思想是进步的,方大人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我观此文,有南宋陆九龄之风,怕是方大人在儒道释义上花费了了不少心思啊。”
 
第0026章 奉旨见天子
中愈要做的就是,让这位领头人,在先秦儒学的道路上偏离轨道,走向新心学的道路,至于叫什么还得好好探讨。朝廷的风云,中愈不会知道,他想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影响那位高高在上的大明陛下,还有那六部九卿,让大明中枢的运转,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先保住王朝,以后的事情再说。
朝会在方孝孺到后不久就开始了,不过也有有心人发现皇帝陛下来的时间恰是在方孝孺之后,太监唱道:“众臣,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有奏,侍讲博士,方先生,私发言论,抨击我大明科举正统,扰乱思想风气,我大明士子,争相谈论,无心学业,望陛下治方孝儒方大人之罪。”
“臣附议,迅志报也发在了国子监周围,学生们对比也议论纷纷,现在学生内已经有了分歧,颇有骂战之趋势,老师们已经在校园内部重点关注,以防学生产生不好的突发事件。故此,臣认为,陛下应该对此事给予处理,方先生应该给个说法。”
“对啊,对啊,理应如此啊。应该处理方先生,得给个说法啊。”
“不行,方先生是大儒,有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谁能说这不是对前人思想的总结与升华,咱们自己不能理解,并不能说方先生没有那个境界,对吗”
“说的也对啊,咱们跟不上,不能让别人也跟不上啊!”
世上总是不少那些跟风的人,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反正错了不会怪罪到自己,对了,也能蹭点名声,反正都不吃亏。
现在朝廷上站的就有这帮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至于是不是真的是跟风那就不知道了,人生就是这样奇怪,人性就是这样难以捉摸。
方孝儒看不透自己的儿子,但他却知道,儿子提出的理论是很不错的,虽然有些东西还不符合现在的情况,但是经过慎重考虑后,他还是接受了儿子的理论,并对其加工,形成自己的东西。中愈能理解,因为自己本就只知道个大概,对这个时代的了解除了书本,就来源于网络时代的信息爆发,那些真真假假,零零散散的文字,图片,视频,所以对于父亲的本土加工,中愈给了最大的支持,最后在两人都满意后,才定稿发出去。
“方先生,朕也看过迅志报上你的文章,确实很有深度,如今引起波澜,不知老师有何解释”
“启禀陛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臣日夜思虑,不知如何能解朝廷之困局,遂日夜攻读前人典籍,偶有所获,便誊写下来,正巧逊志报的编辑找上门来,微臣就将底稿给了他们,至于其他同仁们说的,臣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恳请陛下谅解。”
“既如此,刚刚大家也都讨论了,没有明确的结果,此事略过,列为臣工,大家还是着重解决现如今的事情吧。”
在皇帝发话后,大家暂停了讨论,但谁又知道能压制多久呢。
下朝后,孝儒和建文帝来到了御花园里,园里的梅花开的正艳,建文帝在前面走着,方孝儒在后面跟着,很安静,很安静,内侍远远的跟着,他们对皇爷还是很惧怕的。
“老师,朕迷茫了,四年来,朕兢兢业业,自认
第0027章 殿堂侃大山(求收藏)
中愈长长地吁了口气,努力压下心中那股激荡的情绪,一跨六百年,今日站在这大明的皇宫前,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尽管中愈已经在头脑里构思了很久,想象他见了那个传说中的懦弱皇帝,那个坐拥天下却被自己的叔叔抢走了皇位的年轻皇帝,该怎么说,怎么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如何让他来改变,借此改变自己一家的命运,这些问题却没有答案,至少现在没有。
跟着父亲一步一步慢慢走进宫廷,两人都没有交谈的意思,该交待的昨天已经都交待了,方孝孺的心里也有些纠结,自己抛出的那些观点虽是在中愈的提醒下总结出的,但确实是挑战了某些观点,会不会牵连到自己的孩子,谁也说不准,但好在自己的恩师潜溪先生也有过相似的论点,这也算是承袭恩师,道义上也与支持的点。
值班的小太监是知晓皇爷下诏让帝师的公子觐见的,一见他们来了,便引着他们进入了奉天殿的东厢房。
大明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他就那样静静的坐在龙案后面,低头正在批阅奏折,中愈和父亲两人等着皇帝批阅完奏章,中愈偷偷打量了眼前的皇帝陛下,年轻的皇帝陛下认真的样子真是很帅,一身龙袍也是尽显威仪,这要是放在后世,就是个典型的小鲜肉啊,中愈对这个因为自身的踪迹不明,而在六百年后还吸引着众多明迷的当事者还是很感兴趣的,本以为他是个弱不禁风的柔弱男子,仔细一看还是有些筋骨的,老朱家的基因还是不错的,看来历史还是不能尽信啊。
皇帝陛下批完奏章后,抬头看了看站在下方的两人,“老师来了,来人,赐座,这就是老师的长子中愈吧!”中愈强自压下自己云游天外的想法,按下激动的心情,毕恭毕敬的一撩长衫下摆,跪下将头深伏在地毯上,大声道:“草民方中愈,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盯着他看了一会,顿了一下:“你就是方中愈十六岁的方中愈”言语中透露着惊讶,毕竟他是知晓一些事的,本以为这中愈知晓军事,偏爱行伍,应该是五大三粗的,没想到是这个模样。
“回陛下,草民正是。”
“年后这段时间,你的名字在朕的耳边出现了很多次,宫里的宫女和小太监们都在谈论你,你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啊。”
“草民才疏学浅,不敢当皇帝陛下谬赞。”中愈低头再拜。
“哦,是吗”朱允炆颇有些怀疑的说道:“能写出大唐西游传和咏竹石的人,也叫才疏学浅,那天下的读书人都要为之汗颜了。怎么,在朕面前,也不愿意说实话吗”
“陛下批评的是,草民不敢欺瞒陛下,大唐西游传确实为草民所写,咏竹石也是一时兴起,作为贺诗送与他人,至于说引起大家注意,却非草民之意,亦非草民可控。”中愈抬头望了望建文帝,回答道。
方孝孺在旁边听的一愣一愣的,原来吴中醉是这小子,只是这小子啥时候懂得这么多了,居然瞒着我,不过这个思想还是挺不错的,值得鼓励,回去得好好说道说道。
“好吧,起来回话吧,你的每期逊志报朕手上都有一份,做的不错,想必之前朝廷大臣的批评你也是知晓的了。”
“草民却在市井中
第0028章 大明混一图(求推荐)
中愈轻抚着混一图,看着那稍微熟悉的轮廓,眼睛有些湿润,却没有让身边的皇帝和父亲发现。
“陛下,父亲,不知您二位可曾在这大明混一图看出些什么”方中愈做了一下深呼吸,直接向身边的两人问道。
方孝孺和朱允炆对视了一眼,看见皇帝陛下示意自己说,方孝孺只能随着自己的见解说,“高皇帝组织画师对其进行绘制时,曾查阅大量资料,可谓是精细之至,我大明的国土疆域广袤无垠,山水人文多种多样,治理这样的国土还是要花费大的精力的,朝廷现在也在抓紧时间做一些更精细的绘制工作。”
看见中愈并没有回答自己,方孝孺并没有恼怒,他知晓自己的儿子不会无缘无故说起大明混一图来,而且自己的孩子有着常人没有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所以他是抱着抛砖引玉的想法说的那番话。
“中愈,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陛下,父亲,您二位难道没有发现大明混一图上没有长城吗”中愈没有卖关子,直接指出来,他本以为朋友说的是误传的信息,没想到刚刚找了一番,确实没有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
“是吗,这倒是没有注意到,我看看。”方孝孺和建文帝听他一说,便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确实没有发现长城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以前从未关注过。
“难道是忘记绘制了”方孝孺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父亲糊涂了,高皇帝下旨绘制这幅图,参与的人有那没多,一人忘记尚且可以原谅,所有人都忘记怕是不可能吧。”
“朕到是想到一个原因,皇爷爷在废除丞相制度后,将行政,监察,军事三大权力机构分开,不相统属,绘制混一图这件事属于政事,归由六部管理,统筹合作,而涉及军事事务,皆由都督府管理,长城属于军事事务,都督府不同意绘制也在情理当中。”
“陛下圣明,分析的很有道理,应该有此理由在之中。”中愈和方孝孺向建文帝行礼,说道。
“好了,你们两父子也要和那些大臣一样吗,就知道恭维朕,中愈,朕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不必藏着掖着了,说出来吧,让朕和你的父亲也学习学习。”
“谢陛下信任,陛下,除了您刚说的原因,草民还想到了两点,其一,太祖高皇帝雄才大略,早年一心要统一中华大地,开创经国大业,不会甘心大明版图在北方以长城为界。纵观明前史书,历朝多从北方起事,然后挥师平定南方,而高皇帝恰恰是南方起事,然后向北方发展,若只以长城为界,坐守半壁江山,这是高皇帝万不能接受的。如果在图上明显绘制长城,会给大明治下的百姓心里造成一种障碍,大明版图以长城为界,这不符合雄才大略的高皇帝一统天下的治国思想。
其二,太祖高皇帝称帝后,北伐南征,到洪武二十年平定辽东,但元朝残余势力依然存在。长城一线,涉及军事重大问题,如果将长城绘制于图上,必然将诸塞和军事存防暴露,为北元残敌入侵制造可乘之机。东北、正北和西北,长城以外是北元的势力范围,如不在险要处派驻重兵,一旦北元铁骑南下,
第0029章 舌战尚书令
“中愈,你起来吧,今日你所说的话,朕,记住了。”虽然建文帝说了他记住了,仅仅是记住了,中愈感知到了建文皇帝刚刚情绪的波动,知晓他是真的记住了,至于会不会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中愈也不会妄想因为一幅图,一件事,几句话,眼前的这位皇帝就会改变自己仁慈的性子,去征服大明之外的天空与大地,这并不现实,这条路,还有很远,越走会越艰难,但,路总要一步一步走,不是吗
今天的建文皇帝推迟了早朝,改为午朝,这是建文帝当政四年来从未发生之事,众臣都在猜测发生了什么,让勤政的建文皇帝改变了之前的做法。
六部尚书中的吏部尚书张紞遣人去问了宫里的小太监,得到的答复是皇帝陛下在接见方大人的长子方中愈,三人在东厢房里长谈了许久,故陛下传诏推迟早朝,至于午朝什么时候开始还要等后旨意。
消息传开,大家都猜测纷纷,这方中愈有何特殊之处,陛下竟与之长谈而罢早朝,将众大臣晾在朝堂之上,不管不问。
大家在吏部尚书的催促下散去,各自去处理今天的公事,等待着中午的午朝。
心思灵活的就去打听方中愈的事情了,当然也打听不出什么来的,毕竟保密工作还是做的挺好的。
午朝开始了,在汇报了近期的工作之后,建文帝对众大臣说:“诸公,朕今日发现一位良才,介绍给诸公认识,宣方中愈觐见。”在太监的一声声召见中,中愈踏进了大明最高殿堂,奉天主殿,诸位大臣扭头看着这位陛下口中的良才,只觉太年轻啊,白袍胜雪,如画如纸,自有一种魄力,摄人心魂。
“草民方中愈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朕今日跟中愈聊了聊,发现其却有不同之处,见解非常,诸位大臣可以与其聊聊。”
“是吗”一位大臣认为陛下有些小题大做,黄口小儿罢了,“那便与公子聊聊,看看方先生的长子有何才干,当得起陛下夸赞。”
“敢问方公子,可曾中举”
“不曾。”
“那公子可曾从军”
“也不曾。”
“既如此,朝中所站之人,或文有成,或武有功,或文武双全,你不文不武,怎担得起陛下称赞”
这个时候总会有人出来,说出大家想说却不愿说的话,却也有人想到,陛下从不会无的放矢,乱说话只会给陛下难堪,果不其然,陛下的眉头皱了皱,似乎有些不喜。
“小可的确不曾中举,但我写出了大唐西游传,引得无数人观看,也却不曾从军,但小可曾提出让朝廷在山东河南增加军镇,却并未采纳,造成如今燕逆借机南下,威逼重镇徐州的后果,先生可曾知晓”
“你,哼。”这位大人却无法反驳,只能冷哼一声,退在一旁。
“方先生,当初我就说过让你的儿子读写儒家经典,不要执着于旁门左道,如今更是偏离正道,越走越远,不学儒家经典,是为不文,不休武事,是为不武,想必逊志报也与他有关,不走工科,是为不
第0030章 我儿不懂事
应天皇城里,宫殿群立,金碧辉煌,在这奉天大殿上,还从未有人如此大声说话,或者说殿下在站的官员中,已经很久没有人看见过这样的场景了,一位翩翩少年,以白身指着朝上的尚书九卿骂,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奇怪的是居然还有人很认可他的话,觉得他说的还很对,而且还不是一位两位,虽然他骂的人中也有自己一份。难道自己犯贱了,怎么听别人骂自己感觉自己还要鼓掌支持呢。
“黄先生,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忠君爱国,保大明江山社稷而不悔,那不知先生,可还记得,先生所举削藩之策,促使燕逆借口起兵南下,祸害我大明天下近三年,无数百姓举家逃亡,死在逃亡的路上。不知先生可还记得,先生所荐之人,北伐葬送我大明儿郎50余万,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的父母失去他们的儿子,无数的妻儿失去他们的丈夫,父亲,不知这些黄先生又作何解释先生励志保家卫国,却又造成如此后果,这就是先生所谓的保家卫国吗
陛下,诸位先生,天下之大,不知凡几千里也,苍天之高,不知其几万丈也,在站诸公,可曾脚量大明之国土,可曾徒步下乡见黎民,可曾知稻茶之耕植,可曾知桑蚕之喂养,安能凭借个人之臆想,决天下万民之命运,若中愈为前方之将士,必不敢奋勇杀敌,焉知身后有飞来之箭若中愈为应天府民,必不愿身在尔等治下,看如此腐儒败送我大明天下,如此不实不智,恕中愈难以为尊。
陛下明鉴,历史之车轮滚滚向前,翻遍明前各朝史书,未曾见不实不智之臣流传百世,未曾见开拓不足,守成不出之君,长享国祚,未曾见安享富贵醉生梦死之武将,位列臣庙,配享香火,由此看黄先生看似老成之言,便是天大的笑话。
如今,我大明正统危在旦夕,燕逆南下,不知我大明将士能抵挡何时北元残军,磨刀霍霍,虎视眈眈,谁能知晓他们何时会扑上来咬掉这大明皇朝身上的一块肉,西北有帖木儿大军,看上了大明这富庶之地,是否也要分一杯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