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敌之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河行者

    在古老的世家中,有一个颠扑不破的法则,那就是不会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以免突然遇到大劫难,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一场空。

    世家如此,山门和圣地也不例外,譬如常山赵氏就将族中的年轻一代天骄一分为二,明面上的留在族中修炼,而还有一部分则隐藏在祖地,作为暗子,以免被人给一网打尽。

    如今赵无敌给指出了一方宝地,听着他的描绘,只能用世外桃源来形容,若是能作为普通族人的栖居地,先迁徙个千人……千人太少,而族人太多,还是先迁徙万人




第573章千古一女帝
    老道已死去好几年,就埋在不远处的另一方山坡上,估计骨头都烂了,随便赵无敌说什么,都无法对质和指证。

    可老道既然身为鬼谷一门的护道人,所言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赵柔伊转动眼珠子,瞅了赵无敌老半天,最后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她到底是心有遗憾,不曾得知海外仙山中是否有女仙她关心此事,倒也不是为了能求得长生之密,而是想讨一粒容颜不老的仙丹。

    姐弟两个一番商议,赵柔伊总算被说服,答应回族中同诸位长老相商。毕竟涉及到一个家族的迁徙,哪怕是一部分族人,可也不是小事,不可能由家主一言而决。

    不过,作为对赵无敌的支持,赵柔伊在她的权限内将再次给他派数百家族子弟,包括一些天骄,就打着游学的名义,送来给他调教。

    赵无敌当日和崔刺史敲定了部曲,但却没有涉及到亲卫。其后,通过赵柔伊和诸长老的共议,从家族子弟中给他挑了二百九十八名,作为他的亲卫。

    常言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家子侄做亲卫,自然是最让人放心的。至于开国侯的亲卫应为三百之数,却只要了二百九十八个,则是一种做臣子的本分,以此表示对皇权的敬畏。

    赵柔伊走了,自去和族中的那些老古董磨嘴皮,助赵无敌实现他的迁徙族人于海外的大业。

    而赵无敌继续留守茅屋中,为老父守孝,哪怕是离二十七个月的古训只相差几日,也不能离开,以免为人所诟病。

    守孝之期是从他住进茅屋之日算起,从离开神都则已差不多快三年时光了。

    当日还是大唐归元二年冬,而回到扬州时则已是归元三年春日,再往后……归元这个年号已不再出现,只能在尘封的历史中得见。

    因为就在归元三年夏五月,在武后的暗示下,武氏族人和早已投靠他们的官员、那些擅于察言观色的墙头草、士农工商四民的代表、僧侣道士、市井浪荡子,甚至勾栏中的女子,纷纷跑到则天门前,大言不惭地代表天下万民劝进。

    虽然是一场闹剧,但却足够轰轰烈烈,昭示着武后登基称帝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

    以房遗则为首的开国勋贵们经过一番密议,也加入劝进的洪流中,还被武承嗣讥讽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帝王是一请就登基的,必须三辞。也就是臣民劝进一次,你推辞一次,一直到第三次,臣民以死相逼,你心中有大慈悲,不忍见臣民血溅当地,方才勉强答应。

    武后熟读古史,如何不知道这一套

    在劝进与推辞中一连演了三场,最后一次在万象神宫中,皇帝摘下帝冠、褪下龙袍,扑倒在地,声泪俱下,请母后登基,并以额头狠撞地面的白玉石,以至于额头都撞破了,血流了一地。

    武后见之落泪,怀抱皇帝,母子相对而泣。然后,武后宣示天下,顺应民心和天心,择日登基。

    武后称帝了,改国号为大周,上尊号为“越古金轮神圣皇帝”,立武氏宗庙,大肆追封父祖,并大赦天下,与万民同庆。

    至于年号,是年已过去了一半,依然采用归元二年记事。不过,作为新的王朝,岂可没有一个年号

    武帝思及旧年秋八月,天穹中曾浮现一只金色大眼,其后有少年赵无敌出现于朔方,神话般地击破了突厥铁骑,将她从四面楚歌的逆境中解救,给她的登基之路扫除了障碍。

    &



第574章三足鼎
    新朝初立,万象更新!

    新皇帝大肆封赏天下有功之臣,赐予高官厚禄、良田美宅和金银珠宝,本就是一种惯例,自亘古以来不曾变,更何况武氏是以一女子之身成就帝王之业,建立了大周皇朝。

    如此丰功伟绩,纵观整段古史,哪怕是自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数遍人世间多少帝与皇,都不曾见过。

    她是女子之身,且是以武氏之名义创立了大周皇朝,那么她的娘家、也就是武氏一族同样水涨船高,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的皇族,将继承前朝李氏的所有权利、福祉和荣耀,甚至是在不定的将来,也就是武帝百年之后,继承整个天下大统。

    可武帝从来都不按规矩行事,出人意料之外不过是家常便饭,就譬如在武承嗣和武三思伸长脖子对大周太子之位望眼欲穿时,却意外地花落在李煜的头上。

    对于他二人来说,遭受了这个致命的打击还不算完,接下来在对武氏皇族子弟封赏一事上,再次给了他们一个当头棒喝。

    武攸暨封王了,且和他二人一样都是一字王,也就是爵位中的最高等级亲王。

    武攸暨的这个亲王可不一般,不同于皇嗣武煜的那几个有名无实的亲王儿子,而是实打实的王爵,且武攸暨手中同时掌控南北衙的禁军,其势已成,足以和武承嗣、武三思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左卫是南衙十六卫之首,左卫大将军在名义上也就是整个南衙禁军的统帅。以前的历任左卫大将军出于皇帝的牵制和提防,也就是说说而已,并不敢真把自己个当南衙十六卫统帅。

    可以前已成为昔日旧事,如今已是大不同,有了武帝的信赖和支持,武攸暨这个左卫大将军可就是实打实的南衙禁军统帅,谁也不敢把他当摆设,就连政事堂的诸位宰相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而武攸暨除了左卫大将军一职,还有一个千骑将军的头衔。可别小看这个千骑将军,手下虽只有一千人马,却是一股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足以改变皇朝的走向。

    千骑是从百骑扩充而来,而其根源则是大唐开国之初那支威名赫赫的元戎禁军,每一个都是从千军万马中选拔而出,曾征战天下,扫荡群雄,斩却敌酋,饱饮英雄血,搁在南衙中起码能捞一个校尉,可他们宁愿舍弃了功名和利禄,誓死报效帝王。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变迁,那一代元戎禁军已逝去,可精神却长留,始终不曾断绝。

    百骑作为帝王的亲卫,并不介入皇权的更替中,同时,也严禁同潜在的皇位继承人接触。

    他们是一支冷血之师,只效忠当世帝王。因此,当武后取代李唐成为新帝,并改国号为大周,千骑并不曾发生骚乱,而是平静地成为大周天子的亲卫,依然替帝王镇守着玄武门。

    武攸暨同时掌控左卫和千骑,在禁军中有了很大的话语权,假以时日,未尝不是又一个秦大将军。

    这样一来,有武帝撑腰的定王武攸暨,完全有资格介入大周社稷继承人之争,也因此和武承嗣、武三思分庭抗礼,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

    魏王、梁王和定王,三王鼎立,相对而言,各有各的优劣,谁也无法一锤定音,将对手横推。

    武承嗣入政事堂,有参政议政之权,同时把持着户部,主管天下钱粮和赋税,若以此为筹码,在调拨钱粮时略施手段,



第575章第三极
    面对武三思的试探,默啜断然回绝,不留丝毫谈判的余地。

    一个打了败仗全军覆没又失去了部落的小可汗,没有丝毫利用的价值,而且,再也用不着对其忌惮和提防,要之何用

    他不想要回忽必利这个废物,同时,他又想到了大唐的富裕,不禁垂涎欲滴。

    传言大唐各地的粮草堆积如山,看上去比阴山还要巍峨和雄伟,简直就是超过了默啜大可汗的想象力,无法用言语描述。

    唐人全都敞开肚皮可着劲地吃,一日吃五顿,顿顿糜子馍加麦饭,吃一半扔一半,连吃带浪费,真特么地造孽,也不见天雷将他们给劈死!

    可最让默啜大可汗恼火的,却是唐人的粮食太多,怎么浪费都不见减少,库房里堆不下,就那么露天堆放,被风雨侵袭都腐烂了……

    伟大的天狼神啊,看看您的子孙们,一个个对着北风哀嚎,年老体弱的被屠杀,因为粮食总是不够吃,无法养活所有的人,只能保住勇士和孩子以及能生育的妇人。

    我们勇猛的突厥人为了一口食物有多么不容易,从来不敢糟蹋一粒粮食,可就在南方,那些懦弱的唐人,却有吃不用的粮食。

    苍天啊,你何其不公!

    默啜一番悲天悯人之后,立马对武三思开出条件,放人可以,不仅是那个死胖子,就连那些官员都可以搭上,但却要拿粮食换,两百万石,少一粒都不行。

    归元二年,除了突厥寇边这件糟心事情以外,尚算是风调雨顺,是一个大丰收年景,大唐收上来的钱粮赋税堆满了所有的仓库。

    本想着过一个丰年,朝野上下都小小挥霍一把,再也不用扒着手指头过日子。

    可还没有来得及分赃,突厥大肆寇边,一连攻破十多座边城,整个北地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而西边也不太平,吐蕃和西突厥也赶着凑热闹,想乘机分一杯羹。

    大唐无力同时于三方开战,只好答应了西突厥的狮子大开口,花费了百万石粮食,换来一路退兵。

    如今,默啜一开口就是两百万石,可不是个小数目。大唐的确是大丰收,可也架不住你要一百万石,他要两百万石。

    其实以武三思的心思,干脆一口回绝,让默啜恼羞成怒下将武懿宗的脑袋给砍了,一了百了,既不用花费两百万石粮食,又不必担心死胖子回到神都说漏了嘴,让人知道了云州失陷的真相,岂不是两全其美

    可他临行前,姑母曾一再嘱咐,要他将武懿宗给捞回来。

    默啜大可汗狮子大开口,索要的粮食数目太大,超过了武三思的权限。

    武三思虽有临机独断便宜行事的特权,可数年来的宦海沉浮养成了谨慎的性子,就是遇事留一线,不可做满,好给日后留下转圜的余地。

    兹事体大,他不敢擅专,于是将默啜大可汗的要求写成密奏,派亲信人飞马报往神都,请姑母决断。

    武后接到武三思的密奏,看到了那触目惊心的数字,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一下子拿出两百万石粮食,对大唐的国库存粮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差不多将丰收年打回到荒年,要说不肉疼那是自欺欺人。

    可面对默啜大可汗近似于不要脸的勒索,她除了全数给予、又能怎么办

    武懿宗在云州的所作所为的确可算是一头猪,可问题是当日在云州守将的人选上,并没有一个宰相推举武懿宗,是她利用手中的权利力排众议,霸道地将武懿宗给安插在云州大都督的位置上,并给予十



第576章天下共贺
    大周建立,万象更新,天下震动,万国来贺!

    各羁糜州的蛮夷小国国主和部族首领,以及相邻的那些巴掌大的小国,纷纷派出使臣共聚神都,献上国书和贡品,并尊女帝为天可汗。

    这下可把女帝给乐坏了!

    天可汗,万汗之汗,众王之王,整个人世间最尊贵的人,超越了圣贤,仅仅比上天低那么一点点。

    史上只有太宗皇帝得到过这个尊号,就连一生南征北战将四夷打得落花流水的高宗皇帝都不曾如愿,而今,女帝得到了,怎能不让她欣喜万分!

    至于那些贡品,女帝还真没发在心上。都是些小地方,能有什么好东西左不过是些金珠美玉、奇香宝石,这些俗物如何能与天可汗尊号相比

    这些小国之主和部落首领忘记了女帝是女人,依然按照惯例送上族中的美女。

    一时之间,能有好几百来自各国的美人齐聚在万象神宫前,长相各异,肤色不同,穿着奇形怪状的服饰,就连头发的颜色都不同,一开口吐出各种“鸟语”,让宫门前的金吾卫将士头晕眼花、耳中轰鸣。

    女帝蹙眉,她本就是女子,若是各国送些俊俏的少年郎亦或是龙精虎猛的粗豪大汉,倒也可以考虑留在宫中,闲暇时临幸一二,品尝一番四夷的野味,可尔等送些女子是何道理

    尤其是这些女子生得和唐人大为不同,就是同突厥人比起来,也格外怪异。

    譬如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人吗这要是大晚上的不点蜡烛,都发现不了身在何处

    还有那个一头红毛翻卷,就如同鸟窝一般,眼珠子蓝汪汪的,看着太吓人……

    她老人家不高兴了,索性大手一挥,当堂将数百名各国进贡的美女赐予武氏一族子弟和大殿中的朝臣。

    武氏一族男丁,哪怕是刚出生的小儿,也有爵位在身。此番赏赐异邦美人,同样是人人有份,所区别无非是按照爵位高低,所分数量不同。

    譬如武承嗣这个病痨鬼,他是亲王,又是族长,一个人就分了八个美人,包括那红毛怪和黑炭。

    武承嗣一边咳嗦,一边死死盯着八个美人,那眼中贪婪的神色太可怕了,简直就是迫不及待。似乎要将美人们当众扑倒,就在这万象神宫中一展雄风!

    平日里人们对武氏一族的人数还没什么印象,而今给他们分完美人后,不由得让人们惊叹不已,真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

    数百异邦美人,武氏一族子弟分完以后,只剩下不到一百人,而万象神宫中有数百朝臣,还有不曾临朝的老勋贵,接下来该怎么分配

    不患寡而患不均,数十名美人,数百朝臣和勋贵,其间相差着十倍有余,你让主持分配的政事堂宰相如何定夺

    常言道:“僧多粥少”,可纵然是填不饱肚子,总可以一人来一口,润润嗓子吧!

    眼前却是活生生的美人,无法给分割成碎块,总不能十多名大臣共分一个,让美人轮流住到他们家。

    对于这个荒唐的想法,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就连提都不敢提,否则,将激起众怒,承受所有人的怒火,活活被人们给喷死。

    有困难,找女帝!

    宰相们分不下去了,只好将烂摊子踢给女帝。

    女帝略一思量,随即做出了指示,政事堂宰相太辛苦,一个个日理万机,挑灯夜战,给他们每人分一个,哪怕是垂垂老矣的房遗则也没少。

    年纪大了怕什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活色生香的大美人搁书房里看看



第577章逆乱的时空
    作为在大明皇朝出生的人,赵无敌对这一部古史自然是很熟悉,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大唐立国,所发生的人和事都符合史书中的记载,可不知为何,自玄武门之变开始,却发生了很大的偏差。

    以赵无敌看来,多少日后将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提前挂掉,甚至都没有机会出世,就连千古一帝的李世民都被反杀,落了一个弑兄逼父的骂名,成为乱臣贼子,为后人所唾弃。
1...135136137138139...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