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之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河行者
然后,她听从母亲的吩咐,上前两步,朝赵无敌拜了下去,恭恭敬敬地道:“常山赵氏女赵星乐,拜见叔叔……师父!”
小丫头俯下身
第273章姐姐的点拨
闻听了赵无敌之言,赵柔伊先是一愣,美目扑闪眨了几下,睇着他好一阵子,露出一抹古怪的神色,继而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大……大郎你……可真逗……”
她笑得太过了,引得浑身上下身不由己地颤动,且动作极为夸张,简直是难以自已,以至于牵动了内腑,让呼吸都因此而变得艰难,不再流畅。
此刻,她那模样就如同一条搁浅在乱石滩上的美人鱼,对着炎炎烈日的炙烤极为难受,张大着嘴巴大口喘气,且伴随着一阵阵急促而剧烈的咳嗽,就差口中冒泡泡了。
而随着身体的扭曲、起伏和颤动,她胸前那一对超级的丰满也在剧烈地起伏和颤动,勾勒出一幅怒海狂涛的夺目画卷,让人不敢直视,以免控制不住心猿意马,从而鼻血狂喷、老命堪忧。
也许,是她喘得太过于厉害,亦或是她胸前的那对丰满抖动的幅度太大,频率太紧促,一颤一颤,在神秘的力量加压之下,从而让她不堪重负,娇躯摇摇欲坠,无力站住。
不知不觉中,她已弯下腰去,用一只手撑在星乐小丫头的肩上,借此支撑身体的重量,而另一只手则搁在胸前,使劲地捋着心口,闭着眼睛,大口喘气,慢慢让俏脸上的潮红消退、心情也渐渐平复。
她丰腴的俏脸上神采复杂,灿烂的神光中暗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痛苦、酸涩、欢喜、极乐……各种情绪纠缠不清,让人分不清、道不明,也无所适从。
星乐小丫头跪在地上,竭力挺直腰杆,两手垂在两侧,好让自己的跪姿看上去显得无可挑剔,以表达她是认真的,是真心实意拜叔叔为师,并非一时好奇。
一个人长时间保持着正经八百的跪姿,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会引起腰酸背痛、腿脚酸麻,浑身发软没有力气,接下来就是浑身不得劲,哪里都不舒服。
正在她浑身难受、坚持不下去的当口,她母亲赵柔依却把手撑在她的香肩上面,差不多将大半身体的重量压在她的身上。
这对于星乐小丫头来说,不啻于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积雪未化又加霜,顿时觉得心里委屈的不行,差点就要哭出用来。
她有心发飙,可又不敢,因为造成她难受的两个人都不是一般人。
一个是她的本家叔叔,且即将成为她的师父,而另一个则是她的母亲,是她生命中最依恋也是最重要的人。
常言道:“师父,师父,亦师亦父”,师徒如父子,既然要拜赵无敌为师,那么他就如同她的父亲……
一个是亲生母亲,一个是“父亲”,想到这里,星乐小丫头也觉得有些别扭,因为这个“父亲”什么都好,人长得也帅,脾气也温柔,修为更是深不可测,就是……太年轻了。
她歪着脑袋偷偷瞅着母亲,不禁轻蹙着眉头,神色复杂。她觉得母亲今儿实在是有点不太正常,言行之间也太过于喜怒行于色,与平日里那个威严的常山赵氏家主的风范大相径庭。
至于其间的因由,她纵然是想破了脑壳,也弄不明白。这也难怪,她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纵然是母女,又哪里懂得一个中年妇人的心事
与此同时,赵无敌也在蹙眉,心中暗暗嘀咕:“我的姐姐,有这么好笑吗你可真是一个率性而为的女子,哭起来惊天动地,笑起来也是风云变色,让人……真的受不了!”
烛光摇曳,明灭不定。
因赵柔伊笑得太狂放,就连燃烧的烛火都被扑灭了一两根,让客房中一下子黯淡了许多,旮旯里爬满了阴影。
第274章薛和尚的宫斗
赵无敌身在军中,按照大唐的律法,想抽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无法脱身,那就只能在军中打滚,尽量以军功作为晋身的台阶,努力往上爬,好掌控更大的权利。
武后登基称帝、开辟新朝已是大势所趋,天下间的障碍也差不多都清除了,按照史书中的记载,之前的铺垫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就该是大力造势,借天道之名让她的称帝变得名正言顺、天命所归,从而避免为后人诟病。
至于如何造势,赵无敌还依稀记得,好像是先来一波祥瑞和神迹,预示着天下将变,有明主出世,给世间万民带来甘霖和恩泽。
同时,她还会暗示一批儒生引经据典,从故纸堆里给她找出登基的依据,譬如昔年的“大楚兴、陈胜王”,赤帝刘邦斩白帝之子,刘备老家门前的桑树娉婷如华盖……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家争着抢着比祖宗,曹操之父只不过是太监曹腾的养子,从血脉上来讲他和曹参之间有一文钱的关系吗
孙权自认是春秋时期兵神孙武子之后,你确定孙武子没有意见
至于那个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一生养了多少儿子的汉中山靖王,一百多儿子得繁衍多少孙子,如此数百年下来,中间还遭逢战乱,其后家道更是逐渐沦落,无从考证。
如此一来,对于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曹操和孙权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就连本朝高祖皇帝也不例外,他为了给自家脸上贴金,硬是把道教之祖圣人老子认做祖先,其无耻……也是让人醉了。
你丫是宰相之后、四世三公算个毬你家祖上当过皇帝……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可依然是算个毬
我老李家的祖上可不是一般人,老子知道不那可是圣人,是三清祖师,是神灵。
我们老李家都是神的后裔,那也就是神子,是铁定成神的存在。至于人间帝王是真龙的传言,嘿嘿,以我们老李家尊贵的身份,可真龙不真龙的,那也只能做我们的坐骑。
有高祖李渊珠玉在前,一心要成为千古第一女帝的武后如何甘居其后
一群腐儒穷搜典籍,似乎并没有找到逆天的依据,让武后很失望,以至于一怒之下斩杀了不少狗腿子,让所谓的“北门学士”于黄泉路上高唱:“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新朝未立,而谋臣已亡。”
最后,事情的转折居然出现在薛和尚身上,让人大呼意外,难以置信。
这个武后的老相好,本是出身市井、靠街头卖艺为生,不知怎么被武后看中了那一身的蛮力,招到宫闱之中略一品尝,武后立马为他的腹肌所倾倒,如同久旱的盐碱地遽逢甘霖,一经雨露的滋润,就再也离不开了。
也许,还有那根定海神针的功劳,不过,武后对薛和尚的宠爱却是不经的事实。
可是,再美的花儿也有厌倦的时刻,吃够了盛宴,心里总想着换点小菜开开胃口。
而人心也如此,武后对于薛和尚那粗鲁且卖力的耕耘渐渐的厌了倦了,也许是她随着年纪渐大,已不堪粗暴地跶伐,而转而寻求温柔的刺激。
武后不经意间的改变并没有瞒过她的“枕边人”,因为她已经不大招薛和尚侍寝了,即使偶尔为之,在床榻之间也是敷衍居多,不再那么痴迷和激情洋溢。
宫中曾有传言,武后之所以如此冷淡了薛和尚,是因为又看上了一个中年太医,有了新的小菜,正急于品尝不同的口味。
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宫中的事情。
第275章大云经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个以身体为进阶资本的薛和尚,还不足以让一群佛门大德言听计从,纳头便拜,奉其为天下佛门都领袖。
在他们的眼里,像薛和尚这种改名换姓、数典忘祖,且以身伺候武后这样一个老妇的人,其形象还不如温柔坊中的乐子,都是钱财惹的祸,哪里谈不上半点敬重
他们之所以听从了薛和尚的召唤,忍辱负重,纷纷赴赶神都,听一个野和尚吆三喝四,完全是看在武后的面子上,实则跟薛和尚一文钱关系都没有。
这些老家伙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看够了世间的风云变幻,其目的无非是想借此机会登堂入室,博得武后的欢心,从而换得武后对佛门的大力支持。
如今之中土,道与佛两立,其余的零零碎碎诸教派,诸如那摩尼、拜火之流不过是一小撮胡子的坚持,难入汉室苗裔的法眼,均为小道耳,不足道哉。
自佛门东渡、传入中土以来,天下就成了道与佛两立的局面,道消佛涨,道涨佛消,几经起伏,其间的心酸不足为外人言说。
昔日,释迦本出于道门,是海外道门传承一弟子,但却质疑道门传承的思想,于菩提树下枯坐数年,终究悟出了自己的法,从而自立门户,另立了佛门,并在其后传入了中土。
佛门东渡进入中土以来,虽不得士大夫之喜好,更加为世内世外诸传承所抵触,但却在机缘巧合之下,适逢其会,从而在某些奇葩的帝王扶持下,广为传播,大造庙宇,其后更是几度沉浮,沧桑阅尽,并拥有了无数的信众。
不过,佛门之兴盛看似繁华,实则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声爆响,刹那间的绚烂以后,就是一切归零的时候,难以长久。
自大唐帝国建立以来,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皇家、朝堂和江湖,达成了某种默契,全都一门心思地在排挤佛门,恨不得将其连根拔起,尽皆铲除。
自高祖以将,历经太宗、高宗以及当今皇帝三朝,佛门一直都遭到大唐国教道教的打压,从而处境艰难,且难以为继。
而今,随着武后权利之心的膨胀,时刻都在想着欲取李唐而代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那么,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继续尊崇道教。
而纵观历史,那个王朝都离不开宗教的支持,秦汉如此,前隋也如此,李唐天下就更加不要说了,那么,武后的新朝何能例外
而今,武后欲破旧除新,扫清李唐遗留下的成规,就必须借助另一方大势力。
这样一来,佛门就有了中兴的机会,假以时日,卷土重来,也并非是痴人说梦。
佛门大德和武后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很快就心照不宣地达成了协议。
所谓的历史往往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巧合的累计和堆积,如同那大浪淘沙,一浪又一浪,待到风平浪静的时候,沙滩之上留下的那一星半点靓丽的贝壳就组成了一段段历史。
世事无常,难以预料!
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世上的事、往往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巧合堆积而成。
正如此番薛怀义为了自救,不甘心失去武后的宠幸,从而异想天开地召集天下大德高僧前来神都一样。
此番巧合的是,还真让他们给找到了依据,真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若是让那些已身居黄泉之下,亦或是被囚禁从而苟延残喘、心灰意冷的“北门学士”知道,不知
第276章坑师父的徒弟
彼可取而代之!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其间所蕴含的是何等的胆气和野心
野心这玩意儿就如同野草的种子,且是有毒性的那种,一旦遇到些许雨露的滋润,立马就会生根发芽,继而疯长,将整个心田都给覆盖,挡都挡不住。
一旦心田被占满,却不会因此而满足和停止,依然疯长、直到将心田撑破,朝整个世界蔓延。
赵无敌却没有这个想法,野心的种子还未发芽就已经被他给碾碎。逐鹿中原不是他的所求,王霸天下也不是他的梦想,也许,这个世界太小,容纳不下他那颗一心向道的心。
在接下来的大世中,他不想凭借所谓的“先知记忆”去逐鹿天下,只想躲在漩涡外,陪着家人慢慢终老。
也许,他心中的牵绊始终都无法放下,总想着窥测一下那传说中的境界。他之所以做如是想,不在乎心有执念,想看看能不能再一次跨越、回到前世,看一看自己在大明的亲人。
不想做帝王,不能入江湖,赵无敌接下来的路,又该何去何从
其实,对于以后的路怎么走,他心中已经有所决断,只不过是无人可以诉说罢了。
生而为军人,一世为军人!
他从前身所继承的这个身份无法改变,那么,不妨就从军中做起,以军功博取一个功名和出身,但却不能进入朝堂之核心。
在赵无敌看来,中唐以后所设立的节度使一职最适合。
节度使,独霸一方,位高权重,总领一地之军政大权,要兵有兵,要钱粮有钱粮,不啻于一方之土皇帝,对朝堂阳奉阴违,何其快活
可如今是初唐末年,离原先历史中的唐明皇李隆基设立节度使一职还有好几十年时间,更别提中唐以后的“藩镇割据”时代。
不过,赵无敌还真是这么想的,那就是在军中窃取高位,但又不在朝堂任职,哪怕是赋闲在地方,得一闲职“混吃等死”。
综合其所思所想,不在乎两个字:“潜伏”。
龙潜于九地之下,一朝遭遇风云,立马飞上苍穹,笑傲乾坤。
明成祖朱棣就是这么干的,潜邸多年,一超得意,立马风生水起,一路凯歌,最后将他侄子朱允炆给干掉,自己做了江山。
赵无敌虽然无意于江山,但也没有归隐山林做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的打算。
他如今在朔方先后放了两把火,烧死了近十万突厥铁骑,从而立下了不世之功勋,貌似前途不可限量,进入朝堂出将入相指日可待。
不过,若是想想他的出身和年纪,就可以推测到、在不久的将来,朝廷对北地诸将、尤其是朔方将士的大封赏中,赵无敌将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
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对他的封赏将以钱财和土地为主,顶着天儿再给他加一个爵位,至于官职……
就冲他这年纪,也就是升个几级,到校尉、亦或是杂号将军也就到顶了,至于更高的,想都别想。
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你一个十七岁的半大娃子,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寒门子弟,若是着绯服紫,高居庙堂之上,让那么世家出身的宰相们情何以堪
这样也好,对于接下来的乱世,赵无敌本就不想过早地搅和进去,一心只想着潜伏身影,一家子人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他身在军中,已被打上了军伍的烙印,根本就无法抽身而退。至于江湖,想想就好,离他太远,也不可能进入其中。
他经过赵柔伊一番开导,总算是想通了一些道理,身在大唐,就要按照大唐的规矩办事。
这样一来,他也就不再纠结于星乐小丫头的拜师
第277章恼人的礼物
星乐小丫头拜赵无敌为师,正式确立了师徒关系,可以说只要日后不发生欺师灭祖的事情、亦或是成为大奸大恶的人,那么他们就是一生一世的师徒,其亲切的程度堪比父母和子女。
猜你喜欢